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证类本草 >

第37节

证类本草-第37节

小说: 证类本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如剑刃,四月、五月亦作小厘华也。东间溪侧又有名溪荪者,根形气色极似石上菖蒲,而 
叶正如蒲,无脊。俗人多呼此为石上菖蒲者, 
谬矣。此只主咳逆,亦断蚤虱尔,不入服御用。《诗》咏∶多云兰荪,正谓此也。臣禹锡等 
谨按吴氏云∶菖蒲,一名尧韭。罗浮山记云∶山中菖蒲,一寸二十节,药性论云∶菖蒲, 
君 
,味苦、辛,无毒。治风湿 痹,耳鸣,头风,泪下,鬼气,杀诸虫,治恶疮疥瘙。石涧所 
生坚小,一寸九节者上,此菖蒲亦名昌阳。日华子云∶除风下气,丈夫水脏、女人血海冷败 
,多忘长智,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治客风疮疥,涩小便,杀腹脏虫及蚤虱。耳痛 
作末炒,承热裹 甚验。忌饴糖、羊肉。石菖蒲出宣州,二月、八月采取。 
图经曰∶菖蒲,生上洛池泽及蜀郡严道,今处处有之,而池州、戎州者佳。春生青叶, 
长一 
、 
二尺许,其叶中心有脊,状如剑,无花实。五月、十二月采根,阴干。今以五月五日收之。 
其根盘屈有节,状如马鞭大,一根傍引三、四根,傍根节尤密,一寸九节者佳,亦有一寸十 
二节者。采之初虚软,曝干方坚实,折之中心色微赤,嚼之辛香少滓。人多植于干燥沙石土 
中。腊月移之尤易活。古方亦有单服者,采得紧小似鱼鳞者,治择一斤许,以水及米泔浸各 
一宿,又刮去皮,切,曝干捣筛,以糯米粥和匀,更入熟蜜,搜丸梧子大, 葛袋盛,置当 
风处令干。每旦酒饮任下三十丸,临卧更服二十丸,久久得效,如《本经》所说。又蜀人用 
治心腹冷气 痛者,取一、二寸捶碎,同吴茱萸煎汤饮之,良。黔、蜀蛮人亦常将随行,卒 
患 
心痛,嚼一、二寸,热汤或酒送亦效。其生蛮谷中者尤佳,人家移种者亦堪用,但干后辛香 
坚实 
不及蛮人持来者,此即医方所用石菖蒲也。又有水菖蒲,生溪润水泽中甚多。叶亦相似,但 
中心无脊,采之干后轻虚多滓,殊不及石菖蒲,不堪入药用,但可捣末,油调涂疥瘙。今药 
肆所货,多以两种相杂,尤难辨也。 
雷公云∶凡使,勿用泥昌、夏昌,其二件相似,如竹根鞭,形黑、气秽、味腥,不堪用。 
凡 
使,采石上生者,根条嫩黄紧硬节稠,长一寸有九节者是真也。采得后,用铜刀刮上黄黑硬 
节皮一重了,用嫩桑枝条相拌蒸,出曝干,去桑条,锉用。千金方∶日月未足而欲产者。 
捣菖蒲 
根汁一、二升,灌喉中。又方∶久服聪明益智。甲子日取菖蒲一寸九节者,阴干百日为末 
。 
服方寸匕,日三服,耳目聪明,不忘。又方∶治产后崩中下血不止。菖蒲一两半锉,酒二盏 
, 
煎取一盏去滓,分三服,食前温服。又方∶治好忘,久服聪明益智。七月七日取菖蒲酒服三 
方寸 
匕,饮酒不醉,好事者服而验之。不可犯铁,若犯之,令人吐逆。肘后方∶扁鹊云∶中恶与 
卒 
死,鬼击亦相类,已死者为治,皆参用此方。捣菖蒲生根,绞汁灌之立瘥。尸厥之病,卒死 
脉犹动,听其耳中如微语声,股间暖,是也。亦此方治之。又人卧忽不寤,勿以火照,照之 
害人。但痛啮其踵及足拇指甲际,而唾其面,即活。又菖蒲末吹鼻中,桂末纳舌下。又方∶ 
耳聋。菖蒲根一寸,巴豆一粒去心,二物 
合捣,分作七丸。绵裹塞耳,日着一丸效。又方∶卒胎动不安,或腰痛胎转抢心,下血不止 
, 
菖蒲根汁三升服之。又方∶若下血不止。菖蒲三两,酒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经验方∶ 
治痈 
肿发背,生菖蒲捣贴。若疮干,捣末以水调涂之。《孙用和方》同。子母秘录∶治胎动劳热 
不 
安,去血手足烦。菖蒲捣取汁服,二升分三服。产书治产后下血不止。菖蒲二两,以酒二升 
煮,分作二服,止。夏禹神仙经∶菖蒲薄切,令日干者三斤,以绢囊盛之,玄水一斛清者, 
玄 
水者酒也。悬此菖蒲密封闭一百日,出视之如绿菜色,以一斗熟黍米纳中,封十四日间,出 
饮酒。则一切三十六种风,有不治者悉效。汉武帝内传∶武帝上嵩山,忽见仙人,长可二丈 
。 
问之。曰∶吾九嶷山人也,闻中岳有石上菖蒲,一寸九节,食之长生,故来采之。忽然不见 
。抱朴子∶南中多鹿,每一雄游牝百数,至春羸瘦,盖游牝多也。及夏,则唯食菖蒲一味, 
却 
肥,当角解之时,其茸甚痛。猎人逢之,其鹿不敢逸走,伏而不动,猎者先以绳系其茸截取 
之,以其血未散,然后毙鹿。又韩丛服菖蒲十三年,身上生毛,日视书万言,皆诵之,冬袒 
不寒。又 
菖蒲须得石上,一寸九节,紫花尤善。别说云∶谨按今阳羡山中生水石间者,其叶逆水而 
生 
,根须略无,少泥土,根、叶极紧细,一寸不啻九节,入药极佳。今二浙人家,以瓦石器种 
之,旦暮易水则茂,水浊及有泥滓则萎,近方多称用石菖蒲,必此类也。其池泽所生,肥大 
节疏粗慢,恐不可入药,唯可作果盘,盖气味不烈而和淡尔。 
衍义曰∶菖蒲,世又谓之兰荪,生水次,失水则枯,根节密者气味足。有人患遍身生热 
毒疮 
,痛而不痒,手足尤甚,然至颈而止,粘着衣被,晓夕不得睡,痛不可任。有下俚教以菖蒲 
三 
斗,锉,日干之,椿罗为末,布席上,使病疮人恣卧其间,仍以被衣覆之。既不粘着衣被, 
又复得睡,不五、七日间,其疮如失。后自患此疮,亦如此用,应手神验。其石菖蒲根络石 
而生者,节乃密,入药须此等。 

卷第六
菊花
属性:r菊花pd68。bmpr 
味苦、甘,平,无毒。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疗 
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一名节华,一名日精,一名女节,一名女华,一名女茎,一名更生,一名周盈,一名傅延年 
,一名阴成。生雍州川泽及田野。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 
,皆阴干。(术、枸杞根、桑根白皮为之使。) 
陶隐居云∶菊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一种青茎而大, 
作蒿 
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其华正相似,唯以甘、苦别之尔。南阳郦县最多,今近 
道处处有,取种之便得。又有白菊,茎、叶都相似,唯花白,五月取。亦主风眩,能令头不 
白 
。《仙经》以菊为妙用,但难多得,宜常服之尔。臣禹锡等谨按尔雅云∶鞠,治蔷。注∶ 
今 
之秋华菊。药性论云∶甘菊花,使。能治热头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诸风令消散。陈藏 
器云∶苦薏,味苦破血。妇人腹内宿血,食之。又调中止泄。花如菊,茎似马兰,生泽畔 
, 
似菊,菊甘而薏苦。语曰∶苦如薏是也。又云白菊,味苦。染髭发令黑,和巨胜、茯苓蜜丸 
,主风眩,变白,不老,益颜色。又《灵宝方》∶茯苓合为丸以成,炼松脂和,每服如鸡子 
一 
丸,令人好颜色不老,主头眩。生平泽,花紫白,五月花。《抱朴子·刘生丹法》∶用白菊 
花汁和之。杨损之云∶甘者入药,苦者不任。日华子云∶菊花,治四肢游风,利血脉,心烦 
,胸膈壅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叶亦明目,生熟并可食。菊有两种∶花大气香, 
茎紫者为甘菊;花小气烈,茎青小者名野菊,味苦。然虽如此,园蔬内种肥沃后同一体。花 
上水,益色壮阳,治一切风,并无所忌。 
图经曰∶菊花,生雍州川泽及田野,今处处有之,以南阳菊潭者为佳。初春布地生细苗, 
夏 
茂 
、秋花、冬实。然菊之种类颇多,有紫茎而气香,叶浓至柔嫩可食者,其花微小,味甚甘, 
此为真。有青茎而大,叶细作蒿艾气味苦者,华亦大名苦薏,非真也。南阳菊亦有两种∶白 
菊,叶大似艾叶,茎青根细,花白蕊黄;其黄菊,叶似茼蒿,花蕊都黄。然今服饵家多用白 
者。南京又有一种开小花,花瓣下如小珠子,谓之珠子菊,云入药亦佳。正月采根,三月采 
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皆阴干用。唐《天宝单方图》载白菊云∶味辛,平 
,无毒。元生南阳山谷及田野中,颖川人呼为回蜂菊,汝南名荼苦蒿,上党及建安郡、顺政 
郡并名羊欢草,河内名地薇蒿,诸郡皆有。其功主丈夫、妇人久患头风眩闷,头发干落, 
胸中痰结,每风发即头旋,眼昏暗,不觉欲倒者,是其候也。先灸两风池各二七壮,并服此 
白菊酒及丸,永瘥。其法∶春末夏初收软苗,阴干,捣末。空腹取一方寸匕,和无灰酒服之 
,日再,渐加三方寸匕。若不欲饮酒者,但和羹、粥、汁服之亦得。秋八月合花收曝干,切 
,取三大斤,以生绢囊盛贮三大斗酒中,经七日服之,日三,常令酒气相续为佳。今诸州亦 
有作菊花酒者,其法得于此乎。 
食疗云∶甘菊,平。其叶正月采,可作羹;茎五月五日采;花九月九日采。并主头风, 
目眩 
,泪 
出,去烦热,利五脏。野生苦菊不堪用。圣惠方∶治头风头旋。用九月九日菊花曝干,取家 
糯 
米一斗蒸熟,用五两菊花末,搜拌如常酝法,多用细面曲为候,酒熟即压之去滓,每暖一小 
盏服。外台秘要∶治酒醉不醒。九月九日真菊花末,饮服方寸匕。肘后方∶治疔肿垂死。菊 
叶一握,捣绞汁一升,入口即活,此神验。冬用其根。食医心镜∶甘菊,主头风目眩,胸中 
汹 
汹,目泪出,风痹骨肉痛,切作羹煮粥,并生食并得。玉函方∶王子乔变白增年方∶甘菊, 
三 
月上寅日采,名曰玉英;六月上寅日采,名曰容成;九月上寅日采,名曰金精;十二月上寅 
日采,名曰长生。长生者,根茎是也。四味并阴干百日,取等分,以成日合捣千杵为末,酒 
调下一钱匕。以蜜丸如桐子大,酒服七丸,一日三服。百日身轻润泽;服之一年,发白变黑 
;服之二年,齿落再生;服之三年,八十岁老人变为童儿,神效。 
衍义曰∶菊花,近世有二十余种,唯单叶花小而黄绿,叶色深小而薄,应候而开者是也。 
《 
月 
令》所谓菊有黄花者也。又邓州白菊,单叶者亦入药,余皆医经不用。专治头目风热,今 
多收之作枕。 

卷第六
人参
属性:r人参pd69。bmpr 
味甘,微寒、微温,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 
心,益智,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 
,令人不忘。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一名神草,一名人微,一名土精,一名 
血参。如人形者有神。生上党山谷及辽东。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曝干,无 
令见风。(茯苓为之使,恶溲疏,反藜芦。) 
陶隐居云∶上党郡在冀州西南。今魏国所献即是,形长而黄,状如防风,多润实而甘。 
俗用 
不入服乃重百济者,形细而坚白,气味薄于上党。次用高丽,高丽即是辽东。形大而虚软, 
不及百济。百济今臣属高丽,高丽所献,兼有两种,只应择取之尔。实用并不及上党者,其 
为药切要,亦与甘草同功而易蛀 (音注仲)。唯纳器中密封头,可经年不坏。人参生一 
茎直上,四、五叶相对生,花紫色。高丽人作人参赞曰∶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 
椴(单贾)树相寻。椴树叶似桐甚大,阴广则多生阴地,采作甚有法。今近山亦有,但作之 
不 
好。唐本注云∶陶说人参,苗乃是荠 、桔梗,不悟高丽赞也。今潞州、平州、泽州、易州 
、檀州、箕州、幽州、妫州并出。盖以其山连亘相接,故皆有之也。今注人参,见用多高丽 
、百济者。潞州太行山所出,谓之紫团参,亦用焉。陶云俗用不入服,非也。臣禹锡等谨按 
药性论云∶人参,恶卤咸。生上党郡,人形者上,次出海东新罗国,又出渤海。主五脏气不 
足,五劳七伤虚损痿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又云马 
蔺为之使,消胸中痰,主肺萎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加 
而用之。萧炳云∶人参和细辛密封,经年不坏。日华子云∶杀金石药毒,调中治气,消食开 
胃,食之无忌。 
图经曰∶人参,生上党山谷及辽东,今河东诸州及泰山皆有之。又有河北榷场及闽中来 
者, 
名 
新罗人参,然俱不及上党者佳。其根形状如防风而润实,春生苗,多于深山中背阴近椴(音 
贾)漆下湿润处,初生小者三、四寸许,一桠五叶;四、五年后生两桠五叶,末有花茎;至 
十 
年后生三桠;年深者生四桠各五叶,中心生一茎,俗名百尺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