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证类本草 >

第144节

证类本草-第144节

小说: 证类本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茶 
一钱热投之,梳头数十遍,奶汁如泉。斗门方治卒头痛。白僵蚕碾为末去丝。以熟水下二 
钱匕,立瘥。博济方∶治喉闭。如圣散子∶白僵蚕、天南星刮皮等分,并生为末。每服一字, 
以生 
姜 
小可,只敷唇上,立瘥。胜金方∶治风痰。白僵蚕七个,直者细研。以姜汁一茶脚,温水调 
灌之。又方∶治风痔忽生,痔头肿痛,又忽自消,发歇不定者是也。白僵蚕二两,洗锉,令 
微黄为末,乌梅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姜蜜汤下五丸,空心服之。杨氏产乳∶疗野火丹, 
从背 
上 
焙令黄色,细研为末。用酒服之,立瘥。又方∶主偏、正头疼并夹脑风,连两太阳穴疼痛。 
以 
白僵蚕细研为末,用葱茶调服方寸匕。小儿宫气方∶主小儿口疮通白者,及风疳疮蚀透者。 
以 
白 
者。以白僵蚕二枚为末,用蜜和敷于小儿唇口内,即瘥。斗门方∶主黑 ,令人面色好。用 
白僵 
一 
切金疮。以白僵蚕不以多少,炒令黄色,细研为末,敷之立愈。又方∶治中风急喉痹欲死者。 
用 
白僵 
血不 
止。以衣中白鱼、僵蚕等分,为末。以井花水服之,日三服,瘥。又方∶主中风失音并一切 
风疾,及小儿客忤,男子阴痒痛,女子带下。以白僵蚕七枚为末,用酒调方寸匕,立效。 
衍义曰∶白僵蚕,然蚕有两、三番,唯头番僵蚕最佳,大而无蛆。治小儿惊风,白僵蚕、 
蝎 
梢 
其蚕蛾,则第二番者,以其敏于生育。 

卷第二十一中品
鳗(音鳗)鲡(音黎)鱼
属性:r鳗(音鳗)鲡(音黎)鱼pd440。bmpr 
味甘,有毒。主五痔,疮 ,杀诸虫。 
陶隐居云∶能缘树食藤花,形似鳝,取作食之。炙以熏诸木竹,辟蛀虫。膏,疗诸 疮。 
又 
有鳅(音秋),亦相似而短也。唐本注云∶此膏,又疗耳中有虫痛者。鲵鱼,有四脚能缘树。 
陶云鳗鲡,便是谬证也。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杀诸虫毒,干末空腹食之,三、五度瘥。 
又,熏下部痔,虫尽死。患诸疮 及 疡风,长食之甚验。腰肾间湿风痹,常如水洗者,可 
取 
五味、米煮,空腹食之,甚补益。湿香港脚人服之良。又,诸草石药毒,食之,诸毒不能为害 
。五色者,其功最胜。兼女人带下百病,一切风,五色者出歙州。头似蝮蛇,背有五色纹者 
是也。陈士良云∶鳗鲡鱼,寒。陈藏器云∶鳅鱼,短小,常在泥中。主狗及牛瘦,取一、二 
枚以竹筒从口及鼻生灌之,立肥也。日华子云∶海鳗,平,有毒。治皮肤恶疮疥,疳 ,痔 
。又名慈鳗、 狗鱼。又云鳗鱼,平,微毒。治劳补不足,杀传尸疰气,杀虫毒,恶疮, 
暖腰膝,起阳,疗妇人产户疮虫痒。 
图经曰∶鳗(音鳗)鲡(音黎)鱼,《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今在处有之。似鳝而腹大, 
青黄色 
云是蛟蜃之类,善攻 岸,使辄颓 ,近江河居人酷畏之。此鱼虽有毒,而能补五脏虚损, 
久病罢瘵,人可和五味,以米煮食之。患诸疮痔漏及有风者长食。歙州出一种,背有五色纹 
,其功最胜。出海中者名海鳗,相类而大,功用亦同。海人又名慈鳗,又名 狗鱼。 
食疗云∶杀虫毒,干烧炙之令香。食之,三、五度即瘥。长服尤良。又,压诸草石药毒, 
不 
能损伤人。又,五色者,其功最胜也。又,疗妇人带下百病,一切风瘙如虫行。其江海中难 
得五色者,出歙州溪泽潭中,头似蝮蛇,背有五色纹者是也。又,烧之熏毡中,断蛀虫。置 
其骨于箱衣中,断白鱼、诸虫咬衣服。又,烧之熏舍屋,免竹木生蛀 。圣惠方∶治诸虫 
心痛,多吐,四肢不和,冷气上攻,心腹满闷。用鳗鲡鱼淡炙令熟,令患人三、五度食之。 
又方 
∶ 
鱼二斤,治如食法,切作段子入铛内,以酒二盏煮,入盐、醋中食之。外台秘要∶必效,治 
心痛。取鳗鲡鱼淡炙令熟,与患人食之,一、二枚永瘥,饱食弥佳。经验方∶治恶疮。用 
蛇鱼骨杵末,入诸色膏药中相和合,敷上,纸花子贴之。食医心镜∶主五痔 疮。杀虫方∶ 
鳗鲡鱼一头,治如食法,切作片,炙,着椒、盐、酱调和食之。集验方∶治颈项及面上白驳 
浸淫渐长,有似癣,但无疮,可治。鳗鲡鱼脂敷之,先拭剥上,刮使燥痛,后以鱼脂敷之, 
一 
度便愈,甚者不过三度。稽神录∶有人多得劳疾,相因染死者数人。取病者于棺中钉之,弃 
于水,永绝传染之病,流之于江。金山有人异之,引岸开视之,见一女子,犹活。因取置渔 
舍,多得鳗鲡鱼食之,病愈。遂为渔人之妻。 
衍义曰∶鳗鲡鱼,生剖晒干,取少许,火上微炙,俟油出,涂白剥风,以指擦之,实时 
色转 
。凡如此五、七次用,即愈,仍先于白处微微擦动。 

卷第二十一中品
(音驼)鱼甲
属性:味辛,微温,有毒。主心腹症瘕,伏坚积聚,寒热,女子崩中,下血五色, 
小腹阴中相引痛,疮疥死肌,五邪涕泣时惊,腰中重痛,小儿气癃 溃。 
x肉x 主少气吸吸,足不立地。生南海池泽。取无时。(蜀漆为之使,畏狗胆、芫花、 
甘遂。) 
陶隐居云∶ ,即今鼍甲也,用之当炙。皮可以贯鼓,肉至补益。于物难死,沸汤沃口 
入腹 
良久乃剥尔。鼋肉亦补,食之如鼍法。此等老者多能变化为邪魅,自非急勿食之。今按陈藏 
器本草云∶主恶疮,腹内症瘕。甲更佳,炙,浸酒服之,口内涎有毒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 
图经云∶生湖畔土窟中,形似守宫而大,长丈余,背尾俱有鳞甲,今江南诸州皆有之。药性 
论云∶鼍甲,臣,味甘,平,有小毒。主百邪鬼魅,治妇人带下,除腹内血积聚伏坚相引结 
痛。孟诜云∶鼍,疗惊恐及小腹气疼。日华子云∶鼍,治齿,疳 ,宣露。甲用同功,入药 
炙。又云鼋甲,臣,平,无毒。主五脏邪气,杀百虫毒,消百药毒,续人筋骨,又脂涂铁烧 
之便明。准南王方∶术内用之。陈藏器云∶鼋甲功用同鳖甲,炙烧浸酒。主瘰 ,杀虫风, 
疮,风顽疥瘙。肉,主湿气,邪气,诸蛊。张鼎云∶膏,摩风及恶疮。 
图经文具鳖甲条下。 
陈藏器∶按 鱼合作鼍字,《本经》作鼍。鱼之别名,已出《本经》。今以鼍为 ,非也, 
宜 
能 
吐气成雾致雨,力至猛,能攻陷江岸,性嗜睡,恒目闭,形如龙,大长者,自啮其尾,极难 
死,声甚可畏。人于穴中掘之,百人掘亦须百人牵,一人掘亦须一人牵,不然终不可出。梁 
周兴嗣常食其肉,后为鼍所喷,便为恶疮,此物灵强,不可食。既是龙类,宜去其鱼。肘 
后方∶治五尸。鼍肝一具,熟煮切食尽,亦用蒜齑食之。 

卷第二十一中品
樗(丑如切)鸡
属性:r樗(丑如切)鸡pd441。bmpr 
味苦平,有小毒。主心腹邪气,阴痿,益精强志,生子好色,补中轻身。又 
疗腰痛,下气,强阴多精,不可近目。生河内川谷樗树上。七月采,曝干。 
陶隐居云∶形似寒 而小,今出梁州,方∶用至稀,唯合大麝香丸用之。樗树似漆而臭, 
今 
以此树上为好,亦如芫菁、亭长,必以芫、葛上为良矣。唐本注云∶此物有二种,以五色具 
者 
为雄,良;青黑质白斑者是雌,不入药用。今出歧州,河内无此物也。 
图经曰∶樗鸡,生河内川谷樗木上,今近都皆有之。形似寒 而小,七月采,曝干。谨 
按 
《尔雅》云∶ (音翰),天鸡。郭璞注云∶小虫,黑身赤头。一名莎鸡,又曰樗鸠。李巡 
曰∶一 
名酸鸡。《广雅》谓之樗鸡。苏恭云∶五色具者为雄,良;青黑质白斑者是雌,不入药。然 
今所谓莎鸡者,亦生樗木上,六月后出飞,而振羽索索作声,人或畜之樊中。但头方∶腹大 
,翅羽外青内红,而身不黑,头不赤,此殊不类,盖别一种而同名也。今在樗木上者,人呼 
为 
红娘子,头、翅皆赤,乃如旧说,然不名樗鸡,疑即是此,盖古今称不同耳。古今大麝香丸 
用之,近人少用,故亦鲜别。 
衍义曰∶樗鸡,东、西京界尤多。形类蚕蛾,但头、足微黑,翅两重,外一重灰色,下 
一重 
深红,五色皆具。腹大,此即樗鸡也。今人又用之,行瘀血、血闭。 

卷第二十一中品
蛞(音阔)蝓(音俞)
属性:r蛞(音阔)蝓(音俞)pd442。bmpr 
味咸,寒,无毒。主贼风 (口乖切)僻,轶(益音)筋及脱肛,惊痫挛缩。 
一名陵蠡,一名土蜗,一名附蜗。生太山池泽及阴地沙石垣下。八月取。 
陶隐居云∶蛞蝓无壳,不应有蜗名,其附蜗者,复名蜗牛。生池泽沙石,则应是今山蜗, 
或 
当言其头,形类犹似蜗牛虫者,俗名蜗牛者,作瓜字,则蜗字亦音瓜。《庄子》所云,战于 
蜗角也。蛞蝓入三十六禽限,又是四种角虫之类。荧室星之精矣,方∶家殆无复用乎。唐本 
注云∶三十六禽。亥上有三豕,KT ,豪猪,亦名蒿猪,毛如 ,簪摇而射人,其肚合屎 
干烧为 
灰,主黄胆,猪之类也。陶谓为蝓,误极大矣。又《山海经》云∶KT ,彘身人面,音如 
婴儿 
,食人兽。《尔雅》云∶ (乌八切)KT ,类 (音枢)。迅走食人,并非蛞蝓也。蛞蝓 
乃无壳 
蜗蠡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注云∶此即蜗牛也。而新附自有蜗牛一条,虽数字不同,而主 
疗与此无别,是后人误剩出之。亦如《别录》草部已有鸡肠,而新附又有繁蒌在菜部。按《尔 
雅》云∶附蠃, 蝓。注云∶蜗牛也。而《玉篇》蝓字下注亦云∶ 蝓,蜗牛也。此则一物 
明矣。形似小螺,白色,生池泽草树间,头有四角,行则出,惊之则缩,首尾俱能藏入壳中 
。而苏注云∶无壳蜗牛,非也。今据《本经》∶一名陵蠡,又有土蜗之名。且蜗,蠡者。 
皆蠃壳之属也。陶云若无壳,则不合有蜗名是也。又据∶今下湿处有一种虫,大于蜗牛,无 
壳而 
有角,云是蜗牛之老者。 
图经曰∶蛞(音阔)蝓(音俞),生泰山池泽及阴地沙石垣下。蜗牛,《本经》不载所出 
州土, 
今并处处有之。隐隐居注云∶蜗牛,形如蛞蝓,但背负壳耳。则《庄子》所谓战于蜗角是也。 
又云∶俗名蜗牛者,作瓜字形,故蜗字亦音瓜。《本经》蛞蝓,一名附蜗,蛞蝓无壳, 
不 
应有蜗名,或以其头形类犹似蜗牛,故以名之。或云∶都是一物有二名,如鸡肠、蘩蒌之 
比。谨按郭璞注《尔雅》∶ 蠃, 蝓,蜗牛也。《字书》解蝓字,亦云 蝓,蜗牛也。 
如此是一物明矣。然今下湿处,有种大于蜗牛,亦有角而无壳,相传云是蜗牛之老者。若然 
,本一物,而久蜕壳者为异耳。并八月采。方∶书蜗牛涎,主消渴。崔元亮《海上方》着 
其法云∶取蜗牛十四枚,以水三合,浸之瓷瓯中,以器覆之一宿,其虫自沿器上取水饮,不 
过 
三剂已。凡用蜗牛,以形圆而大者为胜。久雨晴,竹林池沼间多有出者,其城墙阴处有一种 
扁而小者,无力,不堪用。蜗牛入婴糯药为最胜,其壳亦堪用。韦丹∶主一切疳。取旧死壳 
七枚,皮薄色黄白者真,净洗,不得小有尘滓,漉干,纳酥于壳中,以瓷盏盛之,纸糊盏面, 
置炊饭上蒸之。下 时,即坐甑中,装饭又蒸,饭熟即已,取出细研如水淀,渐渐与吃,令 
一日尽,为佳。 
衍义曰∶蛞蝓、蜗牛,二物矣。蛞蝓,其身肉只一段。蜗牛,背上别有肉,以负壳行, 
显然 
异矣。若为一物,《经》中焉得分为二条也。其治疗亦大同小异,故知别类。又谓蛞蝓是蜗 
牛 
之老者,甚无谓。蛞蝓有二角,蝎牛四角,兼背有附壳肉,岂得为一物也。 

卷第二十一中品
蜗牛
属性:味咸,寒。主贼风 僻, 跌,大肠下脱肛,筋急及惊痫。 
陶隐居云∶蜗牛,字是力戈反,而俗呼为瓜牛。生山中及人家,头形如蛞蝓,但背负壳 
尔。 
前以注说之。海边又一种,正相似,火炙壳便走出,食之益颜色,名为寄居。方∶家既不复 
用,人无取者,未详何者的是也。今注∶蜗牛条,《唐本》编在田中螺之后。今详陶隐居云∶ 
形似蛞蝓而背负壳。唐本注云∶蛞蝓乃无壳,蜗蠡即二种,当近似一物,主疗颇同,今移附 
蛞 
蝓之下。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蜗牛亦可单用,一名蠡牛,有小毒,能治大肠脱肛,生 
研取服,止消渴。日华子云∶冷,有毒。治惊痫等。入药炒用,此即负壳蜒蛐也。 
图经文具蛞蝓条下。 
圣惠方∶治齿 并有虫。用蜗牛壳二十枚,烧灰细研,每用揩齿,良。又方∶治蜈蚣咬 
方。用蜗 
烧灰, 
新汲水一 
敷,以鸡翎扫 
蜗牛壳七个 
安之,至饭熟 
衍义文具蛞蝓条下。 

卷第二十一中品
石龙子
属性:r石龙子pd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