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604-医学真传 >

第6节

604-医学真传-第6节

小说: 604-医学真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胀未必尽肿,而肿未有不胀者也。人身外为阳,内为阴;通体皮毛,太阳阳热之气也。阳热之气,转为阴 
寒,则太阳标阳,不合少阴之本热,而少阴标阴,反合太阳之本寒,致太阳皮毛之气不内通于少阴之骨髓,水 
气乘之,则为水肿,寒气乘之,则为寒肿,风气乘之,则为热肿。若五内无亏,而蕴酿成热,则散之、清之、 
行之、攻之,亦有愈者;若五内空虚,肾精竭乏,不得其治,则有性命之虞。又肿而喘,危之兆也。治得其宜, 
可以苟延;治失其宜,即便死矣。吾见世之肿而死者,十有八九;而五子、五皮方治之,生者十无一二。医 
者能知太阳之标阳本寒而主皮毛,少阴之标阴本热而主骨髓,太阳之本合少阴之标,少阴之本合太阳之标, 
从无形之气化而旋转以施治,不从有形之邪水而攻下以为功,庶乎其可耳! 




属性:《易》曰∶蛊,坏极而有事也。人病蛊者,脾土败坏,身不即死,复有事也。事,犹病也。腹胀而硬,紫 
筋浮 
露,脐平如鼓,外劲内空,毋论能食不能食,总百无一生;若但浮大而软,则将成未成,是为胀满,犹可治也。 
夫心、肺之病,其死也速;脾土之病,其死也迟。人见其迟也,而妄施汤药以治之,治之小愈,非真愈也, 
苟延时日而已。善治者,于始萌之日,从其本原而治之,不使败坏成蛊,医之功也。若已成而复药之,总无济 
矣。世有蛊证,余无治法,姑列其目,以俟能者。 




属性:隔,犹阻也。阻隔不通,不能纳谷,此三焦失职之病也。上焦出胃上口,主纳;中焦并胃中,主腐化; 
下焦别回肠,主济泌。平人食谷,从上脘而直入中脘。上脘、中脘,即上焦、中焦。直入中脘,便腐化矣。 
经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为胃外釜底之然。若中、上二焦,火气衰微,上焦不能如雾之灌溉, 
中焦不能如沤之腐化,便不能消谷,谷入反出矣。患此病者,百无一生,但有中上、中下之分,速死、迟死之 
异。中上者,上焦、中焦不和也;中下者,下焦、中焦不和也。中下不和其死迟,中上不和其死速。然治得其 
宜,速者可迟;治失其宜,迟者亦速矣。初患此病,医者每用辛香行气之药,谓能宽胸以开胃,讵知不能食者 
真气虚也,真气既虚,岂可复行辛散以耗其气乎?既耗其气,元本不甚虚者,犹 
可苟延;其元本虚者,数月之间,身命便不保矣。又初患此病,医者有用养血滋阴之药,谓开阑门而使之下, 
可以不吐。若系中、下二焦,不相通贯,谷入中脘,下焦不相顺接,腐化有愆,仍从中脘而上逆,逆则吐, 
此滋润下行之药,投之亦效;愈而复发,复投此药,便不效矣。初因下焦不得顺接,可以滋润下行;久则阴盛阳 
虚,下焦生阳之气不能环复于上,下而不上,则不效矣;不效,必至身命不保矣。其中、上二焦,火气衰微, 
初起或便用参、 、术、姜、桂、附等药,服之亦觉有效,药虽效而病不除,其后必疑温补之非,转服他药, 
终归不治。天下岂有不食谷之人哉?经云∶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善夫! 



吐血
属性:人之一生,气充于外,血附于内,阴阳和平,荣卫通调,何吐血之有?惟大怒、大劳,或过思、过虑, 
伤其经络,逆其气机,致阴阳血气失其循行之常度,则血外溢,而有吐血之病矣。血虽同,而血之根由不同, 
有胞中血海之血,有心包脾络之血。夫胞中为血海,其血热肉充肤,淡渗皮毛,若大怒、大劳,气虚一时, 
不能摄血,致胞中之血不充于肤腠,反从气冲而上涌于胃脘。吐此血者,其血必多。治之之法,当调其荣卫, 
和其三焦,使三焦之气和于荣卫,荣卫之气下合胞中,气归血附,即引 
血归经之法也。若不按经调治,只期速效,妄称火盛血淫,骤用清凉泻火以止血,不但血不能即止,必增咳嗽 
之病矣。夫吐血自有止期,虚痨咳嗽,必至丧身而后已。其心包之血,内包心,外通脉,下合肝。合肝者,肝 
与心包皆为厥阴,同一气也。若房劳过度,思虑伤神,则吐心包之血。吐此血者,十无一生,惟药不妄投,大 
补心肾,重服人参,可十全一二。其有身体不劳,内无所损,卒然哈血数口,或紫或红,一哈便出,此为脾络之 
血。脾之大络,络于周身,络脉不与经脉和谐,则有此血。下不伤阴,内不伤经,此至轻至浅之血,不药亦 
愈。若不分轻重,概以吐血之法治之,致络脉寒凝,变生他病,医之过也。又五脏有血,六腑无血。吐心脏之血 
者,一二口即死;吐肺脏之血者,形如血丝;吐肾脏之血者,形如赤豆,五七日间必死;若吐肝脏之血,有生有 
死,贵乎病者能自养,医者善调治尔;脾脏之血若罗络,即前哈血是也。凡吐血多者,乃胞中血海之血,医者学 
不明经,指称胃家之血。夫胃为仓廪之官,受盛水谷,并未有血,谓血从胃出则可,若谓胃中有血,则不可也。 



衄血
属性:血从鼻出,谓之衄。衄之出也,由阳明经脉之气,不循胃络而横通周遍,致悍热之气伤其荣血,遂迫血妄 
行而为衄。若伤寒阳热过盛,络脉寒凝。荣卫不调,身发热者,得衄则阴阳和而热气平,其病可愈,故俗称鼻 
衄为红汗也。其有不病伤寒,时出衄者,乃阳明热气有余,不循经下行,反上逆而伤其络脉之所致也;衄出, 
则阳明亢热之气亦平,故不药亦愈,此衄至轻者也。又有阳明经脉虚寒,其人秉质素弱,内则耗其精血,外则 
劳其形体,衄大出不止,用凉血滋阴药,其衄反甚者,乃阳明阳气失职,必用人参、附子,补气以摄血,助阳以救 
阴,其血方止,此衄之至重者也。欲辨衄之重轻,须察衄之冷热。衄出觉热者,乃阳明络脉之血,轻者也,治 
宜凉血滋阴;衄出觉冷者,乃阳明经脉之血,重者也,治当温经助阳。夫衄血之病,虽属平常,若出而不止,阴 
阳离脱,亦有死者。临病施治,常须识此,不可忽也! 



便血
属性:便血,俗名肠红,血从大便出也。或在粪前,或在粪后,但粪从肠内出,血从肠外出。肠外出者,从肛门 
之宗眼出也。此胞中血海之血,不从冲脉而上行外达,反渗漏于下,用力大便,血随出矣。此病初起,人多不 
觉;及至觉时,而身体如常,亦玩忽不治,即或治之,无非凉血清火,暂止复发,数年之后,身体疲倦,恣投药 
饵,总不除根,遂成终身之痼疾矣。痼疾虽成,不致殒 
命。其治法总宜温补,不宜凉泻;温暖则血循经脉,补益则气能统血。初便血时,治得其宜,亦可全愈;若因 
循时日,久则不能愈矣。 



心腹痛
属性:心腹痛者,上心、下腹,相引而痛。痛之名虽同,而所痛之部不同,如堪舆移步换形,其中不可不条分 
缕晰者也。心为君主而藏神,不可以痛,今云心痛,乃心包之络,不能旁通于脉,则痛也。 
心脉之上,则为胸膈,两乳之间,则为膺胸。胸膈痛,乃上焦失职,不能如雾露之溉,则胸痹而痛,薤白、 
蒌仁、茜草、贝母、豆蔻之药,可开胸痹以止痛。膺胸痛者,乃肝血内虚,气不充于期门,致冲、任之血,不能 
从膺胸而散,则痛,当归、白芍、红花、银花、续断、木通之药,可和气血而止痛。 
有中脘作痛,手不可近者。夫手不可近,乃内外不和,外则寒气凝于皮毛,内则垢浊停于中脘。当审其体 
之虚实以施治,莫若以灯草火,当痛处爆十余点,则寒结去而内外通,便不痛矣。有中脘之下,当阳明胃土之 
间,时痛时止者,乃中土虚而胃气不和,若行气消泄之剂,服之过多,便宜温补。但以手重按之,则痛稍平,此 
中土内虚,虚而且寒之明验也。 
其乳下两旁胸骨尽处痛者,乃上下阴阳不和,少阳枢转不利也。伤寒病中,每多此痛,当助其枢转,和其 
气血,上下通调,则愈矣。 
其大腹痛者,乃太阴脾土之部,痛在内而缓,坤土虚寒也;痛兼内外而急,脾络不通也。盖脾之大络,名曰 
大包,从经隧而外出于络脉。今脾络滞而不行,则内外皆痛。《太阳篇》云∶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 
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与小柴胡汤。此先补益于内,而后枢转于外也。 
其有脐旁左右痛者,乃冲脉病也。冲脉当脐左右,若为寒气所凝,其冲脉之血不能上行外达,则当脐左右 
而痛。当用血分之药,使胞中之血通肌达表,若用气药,无裨也。又有脐下痛者,乃少阴水脏、太阳水腑,不 
得阳热之气以施化,致阴寒凝结而痛。少阴水脏虚寒,当用桂、附以温之;太阳膀胱水腑虚寒,亦当用桂、附以 
温之。盖太阳、少阴相为表里,互为中见者也。 
又小腹两旁谓之少腹。少腹痛者,乃厥阴肝脏之部,又为胞中之血海。盖膀胱之水,主于少阴;而胞中 
之血,主于厥阴也。痛者,厥阴肝气不合胞中之血而上行也。肝脏不虚者,当疏通以使之上;肝脏虚者,当补 
益以助其上。盖厥阴不从标本,从中见少阳之气,使厥阴上合乎少阳,则不痛矣。 
其两旁季胁痛者,肝气虚也。两胁之上痛者,少阳之气不和也。所痛之部,有气血、阴阳之不同,若概以 
行气、消导为治,漫云通则不痛。夫通则不通,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 
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 
以下泄为通,则妄矣! 



中风
属性:方书俱以中风弁首,谓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其中方治最多,有真中风、类中风之区别,而熟知其不 
然也。风者,厥阴之本气也,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脏为肝。人身肝血内虚,木不条达。外不充于经络, 
内不荣于脏腑,则血虚生风,而有中络、中经、中腑、中脏之不同,实皆中风病也。仲师《金匮》论中风历节 
篇云∶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此言风中于络, 
或中于经,伤有形之经络而为病,中之浅,病之轻者也。若中风历节,则伤肾主之骨、肝主之筋,疼痛如掣。 
此言风伤有形之筋骨而为病,中之深,病之重者也。虽有浅深轻重之不同,皆不死也。又云∶邪入于腑,即 
不识人,邪 
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此不伤有形之筋骨,而伤无形之真气,中腑中脏,皆必死矣。但中脏者,立死, 
虽延三五日,犹立死也,中腑者,腑与脏表里雌雄相应,或半月,或一月,腑气不外通于经,而内逆于脏, 
亦死矣。经云∶连脏则死,连经则生。不入脏而连经者,所用之药,总宜强筋壮骨,补血补气,如 、术、 
熟地、归、芍、参、苓、附、桂等,而祛风消散、清凉豁痰,在所禁也。 



胎产
属性:胎产,乃妇人生育之常,非病也;其半产、漏下,则为病矣。半产者,未满十月而产,俗云小产是也。漏 
下者,血不养胎,离经下漏也。未满三月而漏者,胎必不保,以胎未成形,其凝结之血,即胎也,血行,恐胎 
亦不成矣。至四五月而漏者,其胎已成,大补气血,不漏则安。至于生产之后,不过气血两虚,谨慎调养,必 
无他患。或三四日之间,其身发热,稍有微寒,总因气血暴虚,阴阳不和之故;服药只宜补气调血,阴阳和而 
寒热可愈。丹溪云∶产后须大补气血,虽有杂证,以末治之。诚哉斯言!若延医延医,见其身热,复有微寒, 
必曰此外感也。投以散寒清热之药,不惟不愈,变证日加,证屡出则治屡更,至身体惫极,然后重用人参。 
与其补于既变之后,曷若无损于未变之先,且有力服参者,大半 
犹可挽回,若无力服参,不可保矣。至产后恶露,或多或少,或有或无,当听其自然,不可破气行瘀。有生产 
恶露无一点者,其身无病,亦无害也。又产后腹痛,多属经脉不和,中土虚寒,但当调其经脉,温其中土, 
破气行瘀亦所禁也。我故曰∶生产原非疾病,服药总宜温补,不揣其本而齐其末,不若不药之为得矣。其妇人 
妊娠、妇人产后、妇人杂病,已悉仲师《金匮》论中,参究可也。 



用药大略
属性:余初事医,亦阅方书,未读《本经》,只知某药性寒,某药性热,某药豁痰,某药行气,某药燥湿,某药 
健脾,某药破血,某药补血。遇病用药,如是而已!及药不应手,嗜古而灵,始知五运六气之理。天地有五运 
六气,人身亦有五运六气,而百卉草木,亦莫非五运六气。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