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11-本草品汇精要 >

第95节

011-本草品汇精要-第95节

小说: 011-本草品汇精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治蛟龙子生在芹菜上人误食之入腹变成龙子服后当吐出龙子有两头者其病即愈【禁】与马 
肉同食发痼疾【解】误与苍耳食令人卒心痛烧仓米灰和蜜浆解之不尔即死 

卷之三十五米谷部中品
谷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青粱米主胃痹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气补中轻身长年(名医所录)【苗】(唐本注云) 
青 
粱谷穗有毛粒青而米亦微青且细于黄粱也谷粒似青稞而少粗夏月食之清凉但以味短色恶不如 
黄白粱故人少种之此谷早熟而收少也作饧清白胜余米大抵人多种粟而少种粱以其损地力而收 
获少而诸粱食之比他谷益脾胃性亦相似耳(衍义曰)青黄白粱此三种食之不及黄粱青白二种 
性 
皆惟凉独黄粱性甘平岂非得土中和之气多耶今黄白二种西洛间农家多种为饭尤佳余用则不相 
宜然其粒尖小于他谷收之实少故耳种者亦稀白色者味淡【地】(陶隐居云)青粱出北方【时】 
(生)春生苗(采)秋收【收】晒干【用】实【色】微青【味】甘【性】微寒【气】气之薄 
者阳 
中之阴【臭】香【主】益脾胃止消渴【制】舂白用【治】(疗)(日华子云)止泄精(补)(图 
经 
曰)益脾胃(日华子云)健脾 

卷之三十五米谷部中品
谷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黍米主益气补中多热令人烦(名医所录)【苗】(图经曰)黍米乃肺之谷盖补肺气也然有 
二 
种粘者为秫可以酿酒不粘者为黍可以食之如稻之有粳糯耳(陶隐居云)其苗如 而异于粟粒 
亦 
大粟而多是秫今人又呼秫粟为黍非也北人作黍饭酿酒则皆用秫黍也又有 米与黍米相似而粒 
殊大【地】(图经曰)旧不载所出州土今京东西河陕间皆有之【时】(生)春生苗(采)秋取 
实【收】 
晒干【用】实【色】黄白【味】甘【性】温【气】气之浓者阳也【臭】香【主】益气安中【 
治】(疗)(别录云)小儿鹅口不能饮乳以米汁敷之瘥及四十年心痛不瘥以米淘汁温服随多少 
愈 
(补)(孙真人云)肺之谷也肺病宜食主益气(别录云)益气安中补不足宜脉【合治】烧为 
灰合油 
涂杖疮不作瘢止痛○穣茎烧灰合酒服方寸匕疗妊娠尿血○合女曲等分各熬令焦杵下以鸡子白 
敷之治汤火所灼未成疮者【禁】发宿病久服昏五脏令人好睡及烦闷小儿食之不能行缓人筋骨 
绝血脉【忌】与葵菜食之成痼疾并痫病○与牛肉白酒同食必生寸白虫【解】煮穣汁饮数升解 
食苦瓠中毒 

卷之三十五米谷部中品
谷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丹黍米主咳逆霍乱止泄除热止烦渴(名医所录)【苗】(图经曰)此即赤黍米也叶似芦而 
异 
于粟然有二种粘者为秫可以酿酒不粘者为黍可食如稻之有粳糯也(衍义云)丹黍米皮赤其米 
黄 
者惟可为糜不堪为饭粘着难解北人谓秫为黄米亦谓之黄糯酿酒比糯稻差劣也【地】(图经曰) 
丹黍米旧不载所出州土今京东河陕皆有之北地最多【时】(生)夏生苗(采)秋收实【收】 
晒干 
【用】实【色】皮赤肉黄【味】苦【性】微温【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臭】香【主】温中 
【制】去皮舂白用【治】(疗)(日华子云)下气止咳嗽除烦止渴退热(孟诜云)患鳖瘕者以 
新熟 
赤黍米淘取泔汁生服一升不过三度愈(别录云)饭食之除烦热主泄痢○汁敷小儿鹅口不乳【合 
治】米三两煮薄饮合酒和饮之治伤寒后男子阴易发汗出愈随人加减【禁】不可与蜜并葵同食 

卷之三十五米谷部中品
谷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白粱米主除热益气(名医所录)【苗】(唐本注云)苗实与诸粱都相似但白粱穗大而多长 
芒 
谷亦粗扁而长不似粟圆也其米白大食之香美为黄粱之亚矣【地】(图经曰)旧不着所出州土 
今 
京东西河陕间及处处皆种莳之【时】(生)春生苗(采)八九月取实【收】晒干【用】实【色】 
白【味】甘【性】微寒【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香【主】和中益气【治】(疗)(孟诜 
云)除胸膈中客热移五脏气续筋骨(别录云)米五合水一升煮粥顿服之治霍乱不止○炊饭食 
之 
治虚热和中止烦满○粱粉取铁铛熬令赤以涂手足忽发疣以众人唾和涂上浓一寸即消【合治】 
用米汁二合合生姜汁一合服之治患胃虚并呕吐食及水者 

卷之三十五米谷部中品
谷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黄粱米主益气和中止泄(名医所录)【苗】(唐本注云)苗实与白粱相似但穗大毛长谷米 
俱粗于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香美逾于诸粱人号为竹根黄也【地】(陶隐居云)出青冀 
州 
(唐 
实【色】 
黄【味】甘【性】平缓【气】气浓于味阳也【臭】香【治】(疗)(日华子云)去客风治顽痹 
( 
别录云)米粉半升水一半和绞如白饮顿服治霍乱烦躁○米五升水一斗煮取三升清澄稍稍饮之 
治霍乱吐下后大渴多饮则杀人○作饮食之止痢去当风卧湿遇冷所中等症【合治】米末一升合 
蜜水和敷小儿面身生疮如火烧○米粉和鸡子白敷小儿赤丹不止 

卷之三十五米谷部中品
谷之草
内容:x无毒x 
米主寒中下气除热(名医所录)【苗】(陶隐居云)此是以米为 尔非别米名也(唐本 
注 
云) 者生不以理之名也皆当以可生之物为之即麦作 之义陶称以米为 其米岂能更生乎止 
当取 中之米尔按食经称用稻 稻即 谷之名明非米作(衍义曰) 米即稻 米也若已作米 
则 
难生 矣今谷神散中用之性又温于大麦 也【收】曝干【用】 【色】黄白【味】苦甘【性】 
微温【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臭】香【主】消宿食开胃口【制】研碎用【治】(疗)(日华 
子云) 

卷之三十五米谷部中品
谷之草
内容:x无毒x 
舂杵头细糠主卒噎(名医所录)【地】(陶隐居云)旧不载所产今在处皆有治食卒噎不 
下刮 
取含之即去亦是舂捣之义尔天下事理多有相影响如此者(绍兴校定云)本经虽不载性味然固 
当 
同米性矣止云主卒噎盖借意为用而已【时】(生)无时(采)无时【色】黄白【味】甘【性】 
平 
【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香【主】噎食【治】(疗)(陶隐居云)治卒噎不下刮取含之 
即去(别录云)烧末服方寸匕令易产【合治】合蜜丸如弹子大不拘时含一丸咽津治膈气咽喉 
噎 
塞饮食不下【禁】不可作枕与小儿枕枕之能损目 

卷之三十五米谷部中品
谷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小麦主除热止燥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以作曲温消谷止痢以作面温不能消热止 
烦(名医所录)【苗】(图经曰)小麦乃世之作面常食之物也其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 
和 
之 
味甘温而有毒作曲则平胃止痢作 则微寒其皮为麸则味甘寒无毒又麦苗味辛寒而无毒苗上黑 
霉(明饥切)谓之麦奴又有女曲黄蒸女曲完小麦为之又名 (音桓)子黄蒸磨小麦为之又 
名黄衣 
也【地】(图经曰)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南北处处有之【时】(生)秋生苗(采)夏取实【收】 
曝干 
【用】苗实面曲【色】黄【味】甘【性】微寒【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朽【主】止消 
渴利小便【制】去芒壳用【治】(疗)(图经曰)麸调中去热(药性论云)麦能杀肠中蛔虫熬 
末服 
之(唐本注云)女曲黄蒸并消食止泄痢下胎破冷血(日华子云)麦黄温中下气消食除烦○麦 
苗除 
烦闷解时疾狂热消酒毒退胸膈热患黄胆人绞汁服并利小肠作齑吃甚益颜色(陈藏器云)麸和 
面 
作饼止泄○调中去热健人蒸热袋盛熨人马冷失腰脚○麦苗除酒疸目黄消酒毒暴热○麦奴主热 
烦(蜀本云)麦作 (充小切)主消渴止烦(孟诜云)炒粉一合和服断下痢(食疗云)麦养 
肝气煮饮 
服之良作粉调经络续气脉(衍义曰)麦止暴淋煎汤饮之为面水调治人中暑马病肺卒热亦以水 
调 
灌愈(孙真人云)小麦除热止渴利小便养心气(别录云)麦除烦热少睡多渴用作饭水淘食之 
○面 
疗鼻衄以冷水调浆服之立瘥○患头上皮虚肿薄如蒸饼状如裹水以口嚼面敷之瘥(补)(日华 
子 
云)面养气补不足助五脏久食实人(陈藏器云)面补虚实人肤体浓肠胃强气力(孟诜云)作 
粉补 
中益气和五脏调脉【合治】小麦麸合醋蒸包所伤折处止痛散血○白面半斤炒令黄色合醋煮为 
糊涂于乳上疗妇人乳痈不消○麸炒合醋贴窨时疾热疮汤火疮烂扑损折伤瘀血【禁】小麦动风 
气作酱和鲤鱼食之令人患口疮【解】麦奴解丹石天行热毒 

卷之三十五米谷部中品
谷之草
内容:x无毒附麦 丛生x 
大麦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又云令人多热为五谷长(名医所录)【名】 (音牟)麦【苗】 
(图 
经曰)苗叶与小麦相似但实差大而皮浓为五谷长故谓之大麦入药用之以秋种夏收者为佳然春 
种者不具四时之气故不及也今医家惟作 则味甘无毒以为开胃消食之要药也【地】(图经曰) 
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关中南北皆能种莳处处有之【时】(生)秋生苗(采)夏取实【收】曝干 
【用】 
实及苗 【色】黄【味】咸【性】温微寒【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臭】朽【主】益气调中 
【助】蜜为之使【制】去芒壳水渍之罨暖处生芽为 【治】(疗)(图经云)面平胃止渴消食 
○ 
消化宿食破冷气止心痛胀满(唐本注云)面疗胀(日华子云) 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 
消痰 
破症结能催生(陈藏器云)不动风气调中止泄令人肥健(孟诜云)麦久食之头发不白暴食之 
亦稍 
似脚弱为下气及腰肾故久食甚宜人(孙真人云)麦芒入目煮大麦汁洗之(别录云)麦疗蠼 
尿疮 
嚼以敷之日三上○苗杵汁服治诸黄○ 治妊娠欲去胎以麦 二两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分温三服 
(补)(陈士良云)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久食令人肥白滑肌肤【合治】 一升合蜜一 
升服 
之治妊娠得病欲去胎即下神验○ 末一合合酒服之治产后腹中鼓胀不通转气急坐卧不安神验 
【禁】麦熟即益人带生即冷损人 落胎久食消肾 

卷之三十五米谷部中品
谷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麦主轻身除热久服令人多力健行以作 温消食和中(名医所录)【苗】(图经曰) 麦 
乃 
麦之别种也共有二种一种类小麦一种类大麦皆比大小差大亦可作 然皆以秋种者为佳山东河 
北人正月种之者名春 盖不具四时中和之气入药恐不善也【地】(图经曰)旧不着所出州土 
今 
西州山东河北皆有之【时】(生)秋生苗(采)夏取实【收】曝干【用】实【色】黄白【味】 
甘 
【性】微寒缓【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朽【主】除热补中【制】去芒壳【治】(补)(日 
华 

卷之三十五米谷部中品
谷之草
内容:x无毒x 
曲疗脏腑中风气调中下气开胃消宿食主霍乱心膈气痰逆除烦破症结及补虚去冷气除肠胃 
中塞不下食令人有颜色六畜食米胀欲死者煮曲汁灌之立消落胎并下鬼胎又神曲使无毒能化水 
谷宿食症气健脾暖胃(名医所录)【地】谨按丹溪修造神曲之法以六月六日或六月上寅日五 
更 
旋取清水和白面作饼如拳大每饼中纳生姜一块如指大外用纸裹悬于梁间待隔年用之造时切勿 
言语亦不可使人知方有验矣今人以淮地酒曲入药殊不及神曲为胜本经所云落胎盖谓有消化之 
性非毒利之药可比也【收】风干【用】陈久者良【色】白【味】甘【性】温【气】气之浓者 
阳也【臭】香【主】健脾胃消宿食【行】足阳明经【制】(雷公云)凡使作末后掘地坑深二 
尺 
用物裹纳坑中至一宿取出焙干用或炒令香用【治】(疗)(图经曰)平胃止痢(别录云)曲治 
产后 
晕绝水服方寸匕不瘥更服亦治小儿腹坚大如盘胸中满能食而不消止河鱼之腹疾能消谷及小儿 
痫消食痔○生曲末治妊娠卒胎动不安或腰痛胎转抢心下血不止及胎动上迫心痛如折并和水绞 
取汁服之伤寒饮食劳复曲一饼煮取汁服之【合治】合粟米粥服方寸匕疗赤白痢下水谷食不消 
○合独头蒜治狐刺杵如帽簪头纳疮孔中虫出愈【禁】妊娠不可服 

卷之三十五米谷部中品
谷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荞麦实肠胃益气力久食动风令人头眩和猪肉食之患热风脱人眉须虽动诸病犹挫丹石能炼 
五脏滓秽续精神作饭与丹石人食之良其饭法可蒸使气馏于烈日中曝令口开使舂取人作饭○叶 
作茹食之下气利耳目多食即微泄烧其穣作灰淋洗六畜疮并驴马躁蹄(名医所录)【苗】谨按 
荞 
麦五月布种于熟地苗高一二尺叶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