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11-本草品汇精要 >

第139节

011-本草品汇精要-第139节

小说: 011-本草品汇精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濡而却肉濡而却故齿长而垢齿龈肉退却而齿则长垢也发无润泽无润泽者则骨先死戊日笃巳日 
死足厥阴气绝则筋缩引卵与舌厥阴者肝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络于舌本故脉不荣则 
筋缩急筋缩急则引卵与舌故舌卷囊缩此筋先死庚日笃辛日死 
三阴气俱绝则目眩转目 目 者为失志失志则志先死死即目 也目不见也脱阴者目 
六阳气俱绝则阴与阳相离阴阳相离则腠理泄绝汗乃出大如贯珠转出不流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续集脉诀四言举要卷下望诊
诈病
内容: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目盼视若二言三止口之咽唾者此诈病也若脉和平当言此病太甚须 
针灸数十处服吐下药乃愈吓其诈也 

续集脉诀四言举要卷下声诊

内容:难经六十一难曰闻其五音以别其病以五脏有五声以合于五音谓肝呼应角心言应征脾歌应 
宫肺 
脉之呻者痛也为彼诊时有呻吟之声 
言迟者风也风滞于气机关不利出言迟吃而蹇涩 
声如从室中言此中气之湿也湿浊淆气言不清亮 
言而微终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谓气短弱不相接言未已停止半晌复言衣被不敛言语骂詈不避 
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即风狂之类热病不论 
出言懒怯先轻后重者内伤不足 
出言壮厉先重后轻者外感有邪 
攒眉呻吟者苦头痛 
叫喊或呻吟以手扪心下者中脘痛 
呻吟不能转身或转而作楚态者腰痛 
呻吟头摇或攒眉以手扪腮唇者齿痛 
呻吟不能行起者腰脚痛 
为彼诊时数吁气者属郁结吁则气郁少伸 
摇头言者里痛 
形羸声哑劳瘵不治此必咽中有疮肺金火克肺主声故耳 
暴哑者风痰伏火或忿怒叫喊所致 
声嘶色败久病不治 
坐而气促喉声者痰火哮喘 
言语蹇涩者风痰 
中年人声浊痰火 
诊时独言独语言谈无绪者思虑伤神心神他寄故耳 
伤寒坏证声哑为狐惑上唇有疮虫食其脏下唇有疮虫食其肛虽病而声响如故者吉 
金匮要略曰病患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 
长者头中病欲言复寂忽又惊呼非深入骨节之病不如此也况骨节中属大筋筋为肝合骨乃胆主惊 
呼亦出于肝胆故耳喑喑低渺之声听不明彻必心膈间有所阻碍啾啾细长之声所谓如室中瓮中出 
者头中有湿混其清阳故鼻窒发声如此也 

续集脉诀四言举要卷下声诊

内容:气短促不足以息虚甚气不能应呼吸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中焦有碍或痰火 
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中实吸不得入还出复入故微数也虚者不治实则可下 
中虚吸不尽入而微数者肝肾欲绝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 
治病在上焦气宜通下病在下焦气宜达上上下交通病斯愈矣今上焦者吸促而不能通下下焦者吸 
远而不能达上上下不交通病岂易治乎动摇振振气不载形也 

续集脉诀四言举要卷下问诊
人品起居
内容:凡诊病必先问所看何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幼或童仆或婢外家次问得病之日受病之源及饮食胃 
气如何便利如何曾服何药日间何如夜间何如或寐或寤有无胀闷痛处 

续集脉诀四言举要卷下问诊
病证
内容:问病不答必耳聋即当询之是素聋否不则病久或汗下过伤虚聋 
问而懒言答唯点头者是中气虚 
昏愦不知人问是暴厥抑是久病 
妇女僵厥多是中气亦须问其曾大怒否 
妇女当问其月水如何寡妇气血凝滞两尺多滑不可误断为胎室女同 
心腹胀痛问是旧病新病 

续集脉诀四言举要卷下问诊
嗜欲苦乐
内容:问其所欲何味所嗜何物或纵酒或斋素喜酸者则知肝虚喜甘脾虚他味准此 
头身臂膊作痛必问曾病恶疮否临病必审形志或形劳志苦或抑郁伤中故贵脱势眷恋于心虽 
不中 
常富后贫悲忧内结名曰失精谓精神丧失 
二者皮焦筋屈痿痹为挛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营良工诊之必知病情再问饮食起居暴乐暴苦 
始乐后苦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形体毁沮精华日脱邪气内并邪乘虚而袭 

续集脉诀四言举要卷下问诊
附辩舌
内容:张三锡曰金镜录载三十六舌辩伤寒之深浅吉凶可称详备然细讨究不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而已陶节庵曰伤寒邪在表则舌无胎热邪在表则胎渐生自白而黄黄而黑甚则黑裂矣黑胎多凶若 
根黑或中黑或尖黑皆属里热全黑则热极而难治常见外感挟内伤宿食重而结于心下者五六日舌 
渐黄或中干而边润名中焙舌此则里热尚浅若全干无论黄黑皆属里证分轻重下之若曾经下或屡 
下不减乃宿滞结于中宫也诊其脉之虚实及中气何如实者润而下之虚人神气不足当生津固中气 
有用生津散对解毒汤而愈者有用附子理中汤冷服而愈者一则阴极似阳一则阳极似阴不可不辨 
白胎属寒外证烦躁欲坐卧于泥水中乃阴寒逼其无根失守之火而然脉大不鼓当从阴证治若 
不大躁呕吐者从食阴治之 
白胎燥 虚而微热或不得汗或胃中少有饮而不行宜温解 
白滑胎 虚寒胃寒阳气不振宜温 
白胎起芒刺 津液不足胃中有物宜运动 
黄胎 微热热渐入里或燥渴之象宜清解 
灰色胎 胃中有物中气虚热渴而不能消饮者宜温解 
黑色胎 热入里实燥浓者宜下滑润者水困火宜温虽黑而润所谓水极似火也不燥为异 
凡伤寒辩舌者以舌属心而主火寒为水也水寒凌火舌受其困产后辨舌者以心主血也经云少 
阴气绝则血不流故舌紫黑者为血先死 
凡见黑舌要问曾食酸甜咸物否能染成黑色凡视舌色虽有成见亦必细审兼证及脉之虚实不 
尔恐有毫厘千里之谬 

脉诀考证
脉诀非叔和书
内容:晦庵朱子曰古人察脉非一道今世惟守寸关尺之法所谓关者多不明独俗传脉诀词最鄙浅非 
叔和本书乃能直指高骨为关然世之高医以其书赝遂委弃而羞言之(跋郭长阳书) 
东阳柳贯曰王叔和撰脉经十卷为医家一经今脉诀熟在人口直谓叔和所作不知叔和西晋时 
尚未有歌括此乃宋之中世人伪托以便习肄尔朱子取其高骨为关之说不知其正出脉经也 
庐陵谢缙翁曰今称叔和脉诀不知起于何时宋熙宁初校正脉经尚未有此陈孔硕始言脉诀出 
而脉经隐则脉诀乃熙宁以后人作耳惟陈无择三因方言高阳生剽窃作歌诀刘元宾从而和之其说 
似深知脉经者而又自着七表八里九道之名则陈氏亦未尝详读脉经矣 
河东王世相曰诊候之法不易精也轩岐微蕴越人叔和撰难经脉经犹未尽泄其奥五代高阳生 
着脉诀假叔和之名语多 牾辞语鄙俚又被俗学妄注世医家传户诵茫然无所下手不过借此求食 
而已于诊视何益哉 
云间钱溥曰晋太医令王叔和着脉经其言可守而不可变及托叔和脉诀行而医经之理遂微盖 
叔和为世所信重故假其名而得行耳然医道之日浅未必不由此而误之也 

脉诀考证
七表八里九道之非
内容:金陵戴起宗曰脉不可以表里定名也轩岐越人叔和皆不言表里脉诀窃叔和之名而立七表八 
里九道为世大惑脉之变化从阴阳生但可以阴阳对待而言各从其类岂可以一浮二芤为定序而分 
七八九之名乎大抵因浮而见者皆为表因沉而见者皆为里何拘于七八九哉庐山刘立之以浮沉迟 
数为纲以教学人虽似捷径然必博学反约然后能入脉妙若以此自足亦画矣 
撄宁滑寿曰脉之阴阳表里以对待而为名象也高阳生之七表八里九道盖凿凿也求脉之明为 
脉之晦谢氏曰脉经论脉二十四种初无表里九道之目其言芤脉云中央空两边实云芤则为阴而脉 
诀以芤为七表属阳云中间有两头无仲景脉法云浮大数动滑为阳沉涩弱弦微为阴而脉诀以动为 
阴以弦为阳似此背误颇多则脉诀非叔和书可推矣 
草庐吴澄曰俗误以脉诀为脉经而王氏脉经知者或鲜脉书往往混牢革为一夫牢为寒实革为 
虚寒安可混乎脉之浮沉虚实紧缓数迟滑涩长短之相反匹配自不容易况有难辨如洪散俱大而洪 
有力微细俱小而微无力芤类浮而边有中无伏类沉而边无中有若豆粒而摇摇不定者动也若鼓皮 
而如如不动者革也俱对待也又有促结代皆有止之脉促疾结缓故可为对代则无对总之凡二十七 
脉不止于七表八里九道二十四脉也(详文集) 
濒湖李时珍曰脉经论脉止有二十四种无长短二脉脉诀歌脉亦有二十四种增长短而去数散 
皆非也素难仲景论脉只别阴阳初无定数如素问之鼓搏喘横仲景之 平荣章纲损纵横逆顺之类 
是也后世脉之精微失传无所依准因立名而为之归着耳今之学人按图索骥犹若望洋而况举其全 
旨乎此草庐公说独得要领也 

脉诀考证
男女脉位
内容:齐褚澄曰男子阳顺自下生上故右尺为受命之根万物从土而出故右关为脾生右寸肺肺生左 
尺肾肾生左关肝肝生左寸心女子阴逆自上生下故左寸为受命之根万物从土而出故左关为脾生 
左尺肺肺生右寸肾肾生右关肝肝生右尺心(详褚氏遗书) 
华谷储泳曰脉诀以女人尺脉盛弱与男子相反为背看夫男女形体绝异阴阳殊涂男生而覆女 
生而仰男则左旋女则右转男主施女主受男之至命在肾处脏腑之极下女之至命在乳处脏腑之极 
上形气既异脉行于形气之间岂略不少异耶此褚氏之说为有理也(详祛疑说) 
戴起宗曰脉诀因男子左肾右命女子左命右肾之别遂言反此背看而诸家以尺脉盛弱解之褚 
氏又以女人心肺诊于尺倒装五脏其谬又甚不知男女形气精血虽异而十二经脉所行始终五脏之 
定位则一也安可以女人脉位为反耶 
丹溪朱震亨曰昔轩辕使伶伦截懈谷之竹作黄钟律管以候天地之节气使岐伯取气口作脉法 
以候人之动气故黄钟之数九分气口之数亦九分律管具而寸之数始形故脉之动也阳得九分阴得 
一寸吻合于黄钟天不足西北阳南而阴北故男子寸盛而尺弱肖乎天也地不满东南阳北而阴南故 
女子尺盛而寸弱肖乎地也黄钟者气之先兆故能测天地之节候气口者脉之要会故能知人命之死 
生世之俗医诵高阳生之妄作欲以治病其不杀人也几希 
龙丘叶氏曰脉者天地之元性故男女尺寸盛弱肖乎天地越人以为男生于寅女生于申三阳从 
天生三阴从地长谬之甚也独丹溪推本律法混合天人而辟之使千载之误一旦昭然岂不韪哉 

脉诀考证
脏腑部位
内容:绍兴王宗正曰诊脉之法当从心肺俱浮肝肾俱沉脾在中州之说王叔和独守寸关尺分部位以 
测五脏六腑之脉者非也 
慈溪赵继宗曰脉诀言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者非也心肺居上为阳为浮肝肾居下 
为阴为沉脾居中州半阴半阳半浮半沉当以左寸为心右寸为肺左尺为肝右尺为肾两关为脾关者 
阴阳之界限前取阳三分后取阴三分所谓土居金木水火之中寄王于四时不独右关为脾也肝既为 
阴岂 
吴草庐曰医者于寸关尺辄名之曰此心脉此肺脉此肝脉此脾脉此肾脉者非也五脏六腑凡十 
二经两手寸关尺者手太阴肺经之一脉也分其部位以候他脏之气耳脉行始于肺终于肝而复会于 
肺肺为气所出之门户故名曰气口而为脉之大会以占一身焉(详文集) 
李时珍曰两手六部皆肺之经脉也特取此以候五脏六腑之气耳非五脏六腑所居之处也凡诊 
察皆以肺心脾肝肾各候一动五十动不止者五脏皆足内有一止则知一脏之脉不至据此推之则以 
肺经一脉候五脏六腑之气者可心解矣褚储赵氏不知脉随五脏 
之气行于经隧之间欲以男女脏腑颠倒部位执泥不通戴同父言褚氏倒装五脏 
丹溪别男女尺寸草庐明三部皆肺三说 
皆有真见学人所当宗师若夫赵氏所云盖本于宋人王宗正难经图解岂知脉分两手出于素问 
脉要精微论而越人推明关脉及一脉十变于难经非始于叔和也若如其说则一脉十变何从推之可 
谓凿而任矣○命门即肾之说乃越人之误也予尝着命门考命门三焦客难二说凡二千余言云 


脉诀四言举要
内容:宋南康崔嘉彦着 

脉诀四言举要
四言举要
内容:脉乃血 气血之先 血之隧道 气息应焉 其象法地 血之府也 心之合也 皮之部 
也 
资始于肾 资生于胃 阳中之阴 本乎营卫 营者阴血 卫者阳气 营行脉中 卫行脉 
外 
脉不自行 随气而至 气动脉应 阴阳之谊 气如橐龠 血如波澜 血脉气息 上下循 
环 
十二经中 皆有动脉 惟手太阴 寸口取决 此经属肺 上系吭嗌 脉之大会 息之出 
入 
一呼一吸 四至为息 日夜一万 三千五百 一呼一吸 脉行六寸 日夜八百 十丈为 
准 
初持脉时 令仰其掌 掌后高骨 是为关上 关前为阳 关后为阴 阳寸阴尺 先后推 
寻 
心肝居左 肺脾居右 肾与命门 居两尺部 魂魄谷神 皆见寸口 左主司官 右主司 
腑 
左大顺男 右大顺女 本命扶命 男左女右 关前一分 人命之主 左为人迎 右为气 
口 
神门决断 两在关后 人无二脉 病死不愈 男女脉同 惟尺则异 阳弱阴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