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11-本草品汇精要 >

第126节

011-本草品汇精要-第126节

小说: 011-本草品汇精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按(东方朔云)若非守宫则蜥蜴是矣(苏恭云) 蜓又名蝎虎以其常在屋壁故名守宫亦名 
壁宫 
饲朱点妇人谬说也(李时珍云)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春秋考异邮云)守宫食虿土胜水也 
点臂 
之说(淮南万毕术)(张华博物志)(彭乘墨客挥犀)皆有其法大抵不真恐别有术今不传矣(扬 
雄 
方言云)秦晋西夏谓之守宫亦曰 KT 南阳人呼为 蜓在泽中者谓之蜥蝎楚人谓之蝾螈 
【地】守宫处处人家墙壁有之【时】(采)诸方应用随时取之【收】(青囊方云)端午日午时 
收 
壁虎一枚以鸡蛋开一窍盛之阴干虿蝎螫伤每以一星敷上止疼神效【用】有全用者有去足者有 
用后半截者有连血生研者有阴干者有用粪者【质】状如蛇医扁长官颈细鳞四足长者六七寸亦 
不闻噬人南方有十二时虫即守宫之五色者并附于下【色】灰黑色【味】咸【性】寒【主】粪 
主治烂赤眼【制】有用朱砂末养之或焙炙干用【治】(李时珍曰)守宫云不入药用近时方术 
多 
用之(杨仁斋)言惊痫皆心血不足其血与心血相类故治惊痫取其血以补心其说近似而实不然 
盖 
守宫食蝎虿蝎虿乃治风要药故守宫所治风 惊痫诸病亦犹蜈蝎之性能透经络也且入血分故又 
治血病疮疡守宫祛风石龙利水功用自别不可不知○(方广附余)治小儿撮口用朱砂末安小瓶 
内 
捕活蝎虎一个入瓶中食砂末月余待体赤阴干为末每服薄荷汤调下三四分○(青囊杂纂方)瘰 
初起用壁虎一枚焙研每日服半分用酒下○(医方摘要云)痈疮大痛壁虎焙干研末油调敷之 
即 
止【合治】(邓笔峰杂兴方)小儿脐风用壁虎后半截焙为末男用女乳女用男乳调匀入稀鸡屎 
少 
许掺舌根及牙关仍以手蘸摩儿取汗出甚妙○(奇效方)守宫膏治年久惊痫用守宫一个剪去四 
足 
连血研烂入珍珠麝香龙脑香各一字研匀以薄荷汤调服仍先或吐或下去痰涎而后用此大有神效 
○(仁斋直指方)心虚惊痫用褐色壁虎一枚连血研烂入朱砂麝香末少许薄荷汤调服继服二陈 
汤 
神效○(医学正传云)瘫痪走痛用蝎虎一枚炙黄陈皮五分罂粟壳一钱甘草乳香没药各二钱半 
为 
末每服三钱水煎服○(圣济总录方)历节风痛不可忍者壁虎丸用壁虎三枚生研蛴螬三枚纸包 
煨 
研地龙五条生研草乌头三枚生研木香五钱乳香末二钱半麝香一钱龙脑五分合研成膏入酒糊捣 
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乳香酒服三十丸取效○(圣惠方)破伤中风身如角弓反张筋急口噤者 
用 
守宫丸治之守宫炙干去足七枚天南星酒浸三日晒干一两腻粉半钱为末以薄面糊丸绿豆大每服 
七丸酒灌下少顷汗出得解更与一服再汗即瘥或加白附子一两用蜜丸○(卫生宝鉴)祛风散疠 
风 
成癞用东行蝎虎一条焙干大蚕砂五升水淘炒各为末以小麦面四升拌作络索曝干研末每服一二 
合煎柏叶汤下日三服取效○(青囊杂纂方)血积成块用壁虎一枚白面和一鸭子大包裹研烂作 
饼 
烙熟食之当下血块不过三五次即愈甚验○(奇效良方)蝎虎丹治小儿一切疳疾消瘦下痢证候 
全 
备及无辜疳毒如邪病者用干雄蝎虎一个微炙蜗牛壳兰香根靛花雄黄麝香各一分龙脑半分各研 
为末米醋煮糊丸黍米大每用脂麻汤下十丸日三服取效○(朱丹溪摘元方)反胃膈气用地塘虫 
即 
壁虎也七个砂锅炒焦木香人参朱砂各一钱半乳香一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丸木香汤下早晚 
各一服○(圣济总录云)胎赤烂眼昏暗用蝎虎数枚以罐盛黄土按实入蝎虎在内勿令损伤以纸 
封 
口穿数孔出气候有粪数粒去粪上一点黑者只取一头白者唾津研成膏涂眼睫周遭不得揩拭来早 
以温浆水洗三次甚效 
十二时虫(纲目附录)○(李时珍云)一名避役出容州交州诸处生人家篱壁树木间守宫 
之类 
也大小如指状同守宫而脑上连背有肉鬣如冠帻长颈长足身青色大者长尺许尾与身等啮人不可 
疗(岭南异物志)言其首随十二时变色见者主有喜庆(博物志)言其阴多缃绿日中变易或青 
或绿 
或丹或红(北户录)言不能变十二色但黄褐青赤四色而已窃按(陶弘景)言石龙五色者为蜥 
蜴 
(陆佃)言蜥蜴能十二时变易故得易名然则此虫亦蜥蜴矣而生篱壁间盖五色守宫尔陶氏所谓 
守 
宫螫人必死及点臂成志者恐是此物至若寻常守宫既不堪点臂亦未有螫人至死者也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鳞虫
内容:盐龙盐主兴阳益肾(品汇续集)【地】出南蛮地【收】以海盐饲之每鳞中出盐则收取【用】 
盐龙盐【质】长尺余【味】咸苦【性】大热【行】走肾经【治】盐龙鳞中所出之盐每以温酒 
服一钱匕云能兴阳事○(李时珍)按(何远春渚纪闻云)宋徽宗时将军萧注破南蛮得其所养 
盐龙 
长尺余借以银盘中置玉盂以玉箸摭海盐饲之每鳞中出盐则收取用后龙为蔡京所得及死以盐封 
数日取用亦有力愚按此物生于殊方古所不载而有此功用亦希物也因附于此以俟识者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鳞虫
内容:x无毒 原本注兽部龙内纲目分注吊内寄生x 
紫稍花主益阳秘精疗真元虚惫阴痿遗精余沥白浊如脂小便不禁囊下湿痒女人阴寒冷带入 
丸散及坐汤用(本草纲目)【名】吊精【苗】吉吊遗沥附木而生【地】出于水中流槎木上按 
(裴 
渊广州记云)吊生岭南又(姚和众延龄至宝方云)吉吊脂出福建州即知紫稍花亦出在此两处 
无 
疑矣【时】(生)无时(采)无时甚难得【用】坐汤多用之【质】状如蒲槌【色】微青黄复 
似灰 
色【味】甘【性】温【行】走肾经【助】龙骨【合治】(集简方)治阳事痿弱用紫稍花生龙 
骨 
各二钱麝香少许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烧酒下欲解饮生姜甘草汤○(总微论云)阴养生 
疮 
紫稍花一两胡椒半两煎汤温洗数次即愈【代】和剂玉霜丸注云如无紫稍花以木贼代之【赝】 
( 
之此 
说与孙说不同近时房中诸术多用紫稍花皆得于湖泽其色灰白而轻松恐非真者当以孙说为正或 
云紫稍花与龙涎相类未知是否○(孙光宪北梦琐言云)紫稍花出处甚详已见兽部龙内注中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鳞虫
内容:x有小毒 卵生x 
鳞蛇(本草纲目)胆主解药毒治恶疮及牙疼(出胜览及一统志)【地】(李时珍)按(方 
舆胜 
览云)鳞蛇出安南云南镇康州临安沅江孟养诸处巨蟒也能食鹿【时】(采)无时【用】土人 
杀 
而食之取胆治疾以黄鳞者为上甚贵重之【质】身长丈余有四足【色】有黄鳞黑鳞二色【代】 
(李时珍)按此亦蚺蛇之类但多足耳陶氏注蚺蛇分真假其亦此类与【忌】鳞蛇春冬居山夏秋 
居 
水能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鳞虫
内容:x肉无毒附皮 卵生x 
水蛇肉主消渴烦热毒痢○皮主烧灰油调敷小儿骨疽脓血不止疗手指天蛇毒疮(本草纲 
目) 
【名】公蛎蛇【苗】生在水中【地】水蛇所在处处有之【时】(采)夏秋取之【用】肉与皮 
【质】 
大如鳝啮人不甚毒【色】黄黑色有缬纹【味】甘咸【性】寒【治】小儿骨疮(海上方诗云) 
小 
儿骨痛不堪言出血流脓实可怜寻取水蛇皮一个烧灰油抹上疼边○治天蛇毒(刘松篁经验方 
云) 
会水湾陈玉田妻病天蛇毒疮一老翁用水蛇一条去头尾取中截如手指长剖去骨肉勿令病者见以 
蛇皮包手指自然束紧以纸外裹之顿觉遍身皆凉其病即愈数日后解视手指有一沟如小绳蛇皮内 
宛然有一小蛇头目俱全也【合治】(圣惠方)水蛇丸治消渴四肢烦热口干心躁用水蛇一条活 
者 
剥皮炙黄为末蜗牛五十个水浸五日取涎入天花粉末煎稠入麝香一分用粟饭和丸绿豆大每服十 
丸姜汤下【赝】(李时珍云)水中又有一种泥蛇黑色穴居成群啮人有毒与水蛇不同(张文仲 
备 
急方)言山中一种蛇与公蛎相似亦不啮人(陶弘景)言公蛎蛇能化鳢者即此水蛇也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鳞虫
内容:x肉有小毒附头骨涎有大毒蛇吞鼠蛙赤楝蛇 卵生x 
黄颔蛇(本草纲目)肉主风癞顽癣恶疮自死蛇渍汁涂大疥煮汁浸臂腕作痛烧灰同猪脂涂 
风 
癣漏疮妇人妒乳 犬咬伤(出肘后梅师千金诸方)○头主久疟及小肠痈○骨主久疟劳疟○涎 
主 
合蛊药医者应知解法(本草纲目)【名】黄喉蛇(俗名)(李时珍云)颔喉下也以色名之【地】 
(李 
时珍)按(肘后千金外台诸方)多用自死蛇及蛇吞蛙鼠并不云是某蛇惟本草有蝮蛇腹中鼠陶 
氏 
所注术家所用黄颔赤 多在人家屋间吞鼠子雀雏见腹中大者破取干之又蛇蜕注云草间不甚见 
虺蝮蜕多是赤 黄颔辈据此则古方所用自死蛇及蛇吞蛙鼠当是二蛇虽蛇蜕亦多用之【时】 
(生) 
惊蛰后(采)夏秋取之【用】肉酿酒并入丸散头入丸散用骨亦入丸散用【质】大者近丈小者 
不 
等【色】黄黑相间喉下色黄【味】肉味甘【性】肉性温【治】(千金方)治 犬啮伤自死蛇 
一 
枚烧焦为末纳入疮孔中○又方恶疮似癞及马疥大如钱者自死蛇一条水渍至烂去骨取汁涂之随 
手瘥○又方发背肿毒蛇头烧灰醋和敷之日三易○又方虾蟆 疮五月五日蛇头及野猪脂同水衣 
封之佳○又方一切冷漏自死蛇取骨为末封之大痛以杏仁膏摩之即止【解】(孙思邈云)江南 
山 
间人一种蛊毒以蛇涎合药着饮食中使人病瘕积年乃死但以雄黄蜈蚣之药治之乃解 
蛇吞鼠主 
蛇吞蛙主噎膈劳嗽蛇 (纲目附录)○治噎膈用蛇含虾蟆泥包烧存性研末米饮服○(秘 
韫 
方)久劳咳嗽吐臭痰者寻水边蛇吞青蛙未咽者连蛇打死黄泥固济 研空心酒服一二钱至效忌 
生冷五七日永不发也(千金方)蛇 不愈蛇腹蛙烧灰封之 
赤楝蛇一名桑根蛇(纲目附录)○(李时珍云)赤楝桑根象形陶氏作赤 其色红黑节节 
相间 
俨如赤楝桑根之状大者近丈亦不甚毒丐儿多养为戏弄死即食之又有竹根蛇肘后谓之青 蛇不 
入药用最毒喜缘竹木与竹同色大者长四五尺其尾三四寸有黑点者名 尾蛇毒尤猛烈中之者急 
灸三五壮毒即不行仍以药敷之又有菜花蛇亦长大黄绿色方家亦有用之者○(千金方)猫鬼野 
道 
歌哭不自由五月五日自死赤蛇烧灰井华水服方寸匕日一服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鳞虫
内容:x有毒x 
主疗痹内漏(名医别录)破伤中风大风恶疾(本草纲目)【名】虺俗呼 土虺【地】 
山间 
草泽所在有之【时】(生)惊蛰后(采)夏秋捕之【用】肉【质】长尺余如蝮蛇而小【色】 
身如 
土色【合治】(普济方)破伤风牙关紧急口噤不开口面 斜肢体弛缓用土虺蛇一条去头尾肠 
皮 
骨醋炙地龙五条去泥醋炙天南星八钱重一枚炮右为末醋煮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生 
姜酒下仍食稀葱白粥取汗即瘥昔宫使明光祖向任统制官被重伤服此得效【赝】(名医别录云) 
类一名 短身土色而无纹(李时珍云) 与蝮同类即虺也蝮大而 小其毒则一食经所谓 
虺 
色如土小于蝮蛇者是也旧本作 类一名 误矣当作 蝮类一名 即虺字 字像相近传写 
脱误尔陶氏注蝮即 亦误矣 既是蝮别录不应两出今并改正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鳞虫
内容:x有毒x 
天蛇(本草纲目)【地】(李时珍)按(沈存中笔谈云)天蛇生幽阴之地遇雨后则出越人 
深畏 
之【质】其大如箸而匾长三四尺【色】黄赤【治】水蛇治天蛇毒见前【解】(李时珍曰)钱 
塘 
一田夫忽病癞通身溃烂号呼欲绝西溪寺僧视之曰此天蛇毒非癞也以秦皮煮汁一斗令其恣饮初 
日减半三日顿愈【赝】又云天蛇不知何物人遭其螫乃为露水所濡则遍身溃烂或云草间花蜘蛛 
者非矣○广西一吏为虫所毒举身溃烂一医视云天蛇所螫不可治矣仍以药敷其有一肿处以钳拔 
出如蛇十余而疾终不起(沈存中笔谈云)若见天蛇治法浇之以醋则消或以锻石糁之亦死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鳞虫
内容:x有毒x 
蛇角主消肿毒以毒攻毒也(本草纲目)【名】骨咄犀(亦作骨笃)碧犀(李时珍)按(陶 
九成 
辍耕录云)骨咄犀大蛇之角也当作蛊毒谓其解蛊毒如犀角也唐书有古都国亦产此则骨咄又似 
古都之讹也【地】按(大明会典云)蛇角出哈密卫(刘郁西域记云)骨笃犀即大蛇角出西番 
地 
【色】(曹昭格古论云)骨笃犀碧犀也色如淡碧玉稍有黄色其纹理似角扣之声清越如玉磨刮 
嗅 
之有香烧之不臭最贵重能消肿解毒(洪迈松漠记闻云)骨咄犀犀不甚大纹如象牙带黄色作刀 
靶 
者以为无价之宝也【解】诸毒蛊毒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鳞虫
内容: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