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79个潜规则: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全 >

第3节

79个潜规则: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全-第3节

小说: 79个潜规则: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端生出恼怒、嫉恨等情绪,影响了自己的心绪。
 
  有些时候,我们不仅将别人的评判当做窥视自我的镜子,更将大众的特征当做自己的特质。一位心理学家根据大多数人的心理特征,写下了这样一段描述性文字:“你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有自我批判的意识。你有很多特殊的能力,有望成为你的优势,但还没有全部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轻松地克服它们。你喜欢每天的生活都有新意,讨厌受到束缚。你喜欢独立思考,并因此而自豪,有时也会听取别人的建议,但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你是不会断然接受的。你不大喜欢过于坦率地表露,展示真实的自己,认为这是不明智的举动。你时而外向、友善、喜欢交朋友,时而内向、谨慎、沉默寡言。你有梦想和抱负,有些往往是不现实的。”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很多人看过这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文字后,绝大多数都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活灵活现。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巧妙运用了“巴纳姆效应”的缘故。算命先生深知,前来占卜的人大多是一些情绪低落、迷茫无助、对未来缺乏把控的人。这时候,他们的心理依赖性比平时更强烈,受他人的心理暗示也就更大了。算命先生先用一些安慰的话,让求助者获得心灵的安慰,赢得他们的信任,接下来的一番模棱两可的话便自然让人深信不疑了。




第12节:心理摆效应:消除情绪的大起大落(1)

  群居的人类难免不受他人的影响,若想打破巴纳姆效应并不容易。我们要学会从多种渠道搜集与自己有关的信息,与自己身边的人相比较,得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坦然面对自己的优缺点,做真实的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别人的坏情绪影响自己。
 
  5。 心理摆效应:消除情绪的大起大落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做爱地巴的人,每次生气和人起争论的时候,他立即飞快地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爱地巴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他的习惯依然没有改变,哪怕累得气喘吁吁。当爱地巴老了的时候,仍然保留了年轻时的习惯。有一次他生了气,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和房子行走,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了三圈,太阳都下山了。
 
  他的孙子很不解,问道:“阿公,您一生气就围着房子和土地跑,其中有什么奥秘吗?”爱地巴说道:“年轻时我跟人争吵生气后,就绕着房和地跑三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跟人家生气啊!想到这里,我所有的怒气都消了,就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劳作;老了生气时,我也绕着房子和土地走三圈,边走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
 
  人的情绪复杂多变,犹如大海的波涛,大起大落:喜悦时如沐春风,抑郁时黯然神伤,生气时急火攻心,伤心时愁肠百结,焦虑时惶惶终日,紧张时惴惴不安,等等;犹如一年的四季变化,人的情绪也同样发生着从高涨到低落的周期性变化。
 
  人的感情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每一种情绪具有不同的等级,还有着与之相对立的情感状态,像爱与恨、欢乐与忧愁等。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的等级越高,呈现的“心理斜坡”就越大,越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转化。比如,假如你此刻正感到无比兴奋,可能在将来的某个时刻,你会因为某种突如其来的外界刺激,立即感到无比的沮丧。这种心理现象便是“心理摆效应”。




第13节:心理摆效应:消除情绪的大起大落(2)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情绪不仅在短时间内呈现出较大的波动,而且会在长时期内出现由高涨到低潮的周期性变化。20世纪初,英国医生费里斯和德国心理学家斯沃博特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些患有精神疲倦、情绪低落等症状的患者,每隔28天就来治疗一次。他们由此将28天称为“情绪定律”,认为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他的情绪以28天为周期,发生从高潮、临界到低潮的循环变化。在情绪高潮期内,我们会感觉心情愉悦,精力充沛,能够平心静气地做好每件事情;在情绪的临界日内,我们会觉得心情烦躁不安,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而在情绪低潮期内,我们的情绪极度低落,思维反应迟钝,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致,严重时还会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
 
  大起大落的情绪不仅会给人的身心带来很大的伤害,还会让我们变得异常暴躁,失去理智,以至于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让自己悔恨终生。2006年7月10日,在德国的奥林匹克足球场上,法国队与意大利队正在进行着世界杯的冠亚军角逐。比赛异常激烈,从上半场开始到加时赛的前118分钟,法国队一直遥遥领先,这与法国队队长齐达内对全队的把控能力密切相关。法国人一次次疯狂的进攻令意大利队乱了阵脚,眼看法国队便要如愿捧回冠军的奖杯。这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队长齐达内突然情绪失控,用他的光头顶向意大利队的后卫马特拉齐,他因此被红牌罚下场。失去领队的法国队立即元气大伤,最终与冠军的殊荣擦肩而过。
 
  如果能够掌握一些克服“心理摆效应”的方法,可以有效调节日常生活中的坏情绪。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记录,确定自己情绪变化的周期,以便提前预测自己的情绪变化,避免情绪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清楚了自己的情绪周期,就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有意识地将最为重要的工作安排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完成;情绪低落时,我们可以多散散心,参加健身运动,找朋友聊天倾诉,寻求心理慰藉,直到安全渡过情绪危险期。




第14节:心理摆效应:消除情绪的大起大落(3)

  此外,在受到情绪困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认知方式来调节情绪,因为很多情绪的好坏源于我们对事情的不同看法。例如,当我们受到上司批评的时候,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反应。悲观的人认为这是上司的故意刁难,对他非常不信任;而乐观的人却认为这是上司的刻意栽培,帮助他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正是因为这些认识上的偏差,我们才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对事情的看法,改善自己的不良情绪。
 
  人生不能总是高潮,生活也不可能永远是诗。人生有聚也有散,生活有乐也有苦。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消除一些思想上的偏差,既然挫折与逆境不能改变,何不坦然面对。当处于快乐兴奋的生活时空中,我们应该保持适度的冷静和清醒。而当自己转入情绪的低谷时,要尽量避免不停地对比和回顾自己情绪高潮时的“激动画面”,应当隔绝有关刺激源,把注意力转移到一些能平和自己心境或振奋自己精神的事情上。换一个角度思考,你会发现有些损失也可以成为一笔财富。
 
  有一位国王想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他膝下有两位王子,都很聪明可爱,这可让他犯了难。一天,国王叫来两个儿子,给了每人一枚金币,让他们到集市上买回一件物品。出发前,国王派人将他们的衣兜剪了一个洞。
 
  下午,两兄弟都回来了,大儿子垂头丧气,小儿子却喜笑颜开。国王佯装不明就里,询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儿子沮丧地答道:“金币掉了!”小儿子回答说:“我用金币买回了一个教训:把贵重物品放进衣袋前,要先检查一下衣兜有没有洞。这可是我一辈子都受用的无形财富啊!”国王听后,立即决定让小儿子继承自己的王位。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当你觉得不快的情绪涌上心头,情绪极端低落时,不妨将这段日子视为情绪的低谷。用不了多久,萦绕在头脑中的忧郁阴云便会被高昂的情绪一扫而空。




第15节:霍桑效应:不良的情绪要及时宣泄(1)

  6。 霍桑效应:不良的情绪要及时宣泄
 
  一天,国防部长斯坦顿走进了林肯的办公室,怒气冲冲地对林肯诉说道,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听了,建议他写封信针锋相对地反驳,并说:“你也可以狠狠地刺痛他一下嘛。”斯坦顿立即写了一封措词很强硬的信拿给总统看,林肯看罢,大声喊道:“对了,对了。写得好!严厉地批评他一顿,这是个最好的办法,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准备放进信封时,林肯立即阻止了他,问道:“你打算怎样处置它?”“寄出去呀。”斯坦顿自然地说道。“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你不应把信寄出,快把它扔进火炉中去吧。每次当我发火时,我就尽情地写封信发泄发泄,写完后就把它扔了。我每次都是这样做的,效果非常显著。当你花了许多时间把它写好后,怒气便已消了一大半了,变得心平气和了。那么现在请再写第二封信吧。”国防部长恍然大悟,十分感激总统的指点,他从林肯这里学会了通过宣泄控制情绪的好办法。
 
  情绪的宣泄能够补偿自己失掉的面子,适当的宣泄如同心理排毒。当我们有愤怒、不满、抱怨等不良情绪时,及时的宣泄有利于身心健康,会让我们感觉到平心静气,面子也不再那么难堪,恼怒的事也不再那么讨厌。心理学上的“霍桑效应”指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它源于一次著名的管理研究。
 
  美国芝加哥郊外有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称作霍桑工厂。这个工厂拥有较为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个工厂的员工经常对自己的待遇喋喋不休地抱怨,以至于影响了工作效率。为了探寻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于1924年11月组织了一个调查小组,对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在这些研究试验中,有一个被称作“谈话试验”的重要环节,即专家们在历时两年多的时间内,分别找工人们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耐心倾听他们对待遇、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和不满,并将他们的言论记录在案。




第16节:霍桑效应:不良的情绪要及时宣泄(2)

  令人惊讶的是,经过“谈话试验”后,霍桑工厂的工人们不再抱怨,干活时更加卖力,工厂的产量自然大幅度提高了。原来,工人们在长期的工作中,对工厂的各种规章制度、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心生不满,这些不满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后演变为抱怨、抵触等负面情绪。他们将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自然影响了工作的效率。而“谈话试验”使他们将这些不满都尽情地宣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于是,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在一生中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和情绪,但最终能实现、能满足的却为数不多。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和未能满足的情绪,千万不能硬生生地压制下去,而是要千方百计地让它宣泄出来,这样既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又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美国《读者文摘》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深夜,一位医生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妇女打来的电话,对方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恨透他了!”“他是谁?”医生问。“他是我的丈夫!”医生感到突然,于是礼貌地告诉她:“你打错电话了。”但是,这位妇女好像没听见似的,继续说个不停:“我一天到晚照顾四个小孩,他还以为我在家里享福。有时候我想出去散散心,他却不肯,而他自己天天晚上出去,说是有应酬,谁会相信……”
 
  尽管这位医生一再打断她的话,告诉她,他并不认识她,但是她还是坚持把自己的话说完。最后,她对这位素不相识的医生说:“您当然不认识我,可是这些话已被我压了很久,现在我终于说出来了,我舒服多了,谢谢您,对不起,打搅您了。”
 
  诚然,能够收放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涵养的标志。但是,一味压抑自己的情绪,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宣泄,会使人们在心理上形成强大的潜压力,导致精神忧郁、孤独、苦闷等心理疾病。一旦这种心理压力超越了人们的承受能力,甚至会导致精神失常。当然,我们所说的情绪宣泄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那便是不要为了自己的一时之快而伤害其他人的情绪和利益。情绪宣泄是一种较为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