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全球通史(中文版)1 >

第118节

全球通史(中文版)1-第118节

小说: 全球通史(中文版)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拉伯诸民族同巴尔干基督教徒一样,受到奥斯曼的统治达四个世纪。他们并不象巴尔干基督教徒那样认为这种统治是一种沉重的外来枷锁。首先,早期的奥斯曼的行政管理是有效的、通常可接受的。阿拉伯人如同穆斯林那样,用西方的神权政治的思想方法而不是用西方的世俗的思想方法进行思考,他们认为土耳其人与其说是外国人,不如说是同道的穆斯林,因而,感到对他们生活在其中的穆斯林奥斯曼帝国有一种真正的密切关系。在近代,这种感觉由于欧洲人的侵略性而得到增强;欧洲人征服了北非、中亚和南亚的古老的穆斯林王国。面临如此可怕的威胁,阿拉伯人很自然地把土耳其人看作是保护卷土耳其人虽然在后期变得愈来愈腐败和暴虐,然而仍比异教徒好得多。这些原因说明了为什么阿拉伯人在感受西方影响和发展民族主义抱负方面远远地落后于巴尔干基督教徒。
西方对近代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可以说从1798年拿破仑率领侵略军在埃及登陆那一天就已开始。拿破仑的真正目标是打击英国在东方的地位,但是,在海军将领纳尔逊在亚历山大附近歼灭拿破仑的舰队以后,拿破仑放弃他的目标,回国了。不过他的远征对埃及有持久的影响,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军事事件。它也是西方对阿拉伯世界中心地区的一次文化入侵。拿破仑除了将解释古代象形文字的科学家和制订把地中海和红海连接起来的计划的工程师带到埃及外,还给埃及带来了第一台印刷机。有个阿拉伯学者曾参观由这些新来的人建立的一个实验室,法国科学家的影响就反映在他以下这番表示惊讶的话中:
我在那里看到了一些最奇妙的事,其中有件事是,一个负责人拿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从瓶里取一点蒸馏水倒入一个试管中,再从另一瓶里取少量液体倒入蒸馏水中。两种液体上升,一朵彩色的云从液面上升起,直到它消失为止。试管里的东面完全变干,成为一块黄色的石头……一块我们摸过、检查过的干石头。他又用不同的水如法炮制,制造出一块蓝色的石头。他第三次用其他的水重复这一实验,制造出一块鲜红色的石头。接着,他取一撮白粉放在一块铁砧上,用锤轻轻地敲,结果是响起一种可怕的声音——类似于枪声的声音,使我们十分惊讶。所以,他们都嘲笑我们。
拿破仑在他出征埃及的短暂时间里,还粉碎了埃及原有的统治阶级的权力。这为天才的阿尔巴尼亚冒险家穆罕默德·阿里当政铺平了道路。穆罕默德·阿里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是第一个意识到西方技术的意义并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的中东的统治者。他取得的成就很多,都是革命的。他开始兴修近代的灌溉系统;引进棉花的栽培,棉花迅速地成为国家最大的资源;重新开辟亚历山大港;鼓励对外贸易;派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开办各种学校,不过他自己是文盲;建立一所翻译学校,在1835至1848年间将大约2000本欧洲的著作译成阿拉伯语。穆罕默德·阿里还聘请外国专家帮助他建立中东第一支新式的陆海军。他甚至勇敢地试图在埃及建立一个近代化的工业结构,而且他的确在开罗和亚历山大兴建了大量的工厂。不过,这些企业最后由于国内的不足之处和欧洲诸强国的反对而失败。
这些成就使埃及转变为一个可怕的强国。穆罕默德不太费力地侵占了阿拉伯半岛、苏丹、克里特岛和包括今日巴勒斯坦、黎巴嫩及叙利亚在内的整个黎凡特海岸地区。这些征服提出了穆罕默德与他在君士坦丁堡的名义上的霸王马哈茂德苏丹之间的关系的问题。马哈茂德曾试图阻止穆罕默德沿黎凡特海岸扩张,但是,也很快就被决定性地打败了。实际上,只是外国的干涉才阻止了埃及军队开进君士坦丁堡去结束有50O年历史的奥斯曼王朝。同样,也正是外国的干涉阻止了穆罕默徳实现他似乎已考虑到的一个备用计划。这一计划是要在小亚细亚以南的奥斯曼地区创立一个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已在进行中,因为他控制了大部分阿拉伯地区,包括一些圣城。但是,一个控制前往印度的路线的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是与英帝国的利益相违背的。1833年3月21日,帕默斯顿勋爵对穆罕默德的野心作了如下的评论:
他的真正计划是要建立一个包括所有说阿拉伯语的国家在内的阿拉伯王国。就这样一件事本身而言,也许没有危害,然而,由于它意味着土耳其的解体,这件事我们就不能同意。此外,土耳其是前往印度的道路的占据者,而一个有活动力的阿拉伯君主同样会成为这样的一个占据者。
这意味着建立一个阿拉伯王国的任何可能性的结束。穆罕默德在外力强迫下不得不交出除埃及之外的所有属地;在埃及,他仍然是世袭的、自主的统治者。诸强国的利益使阿拉伯的统一和独立的实现延迟了一个多世纪。不过,应该指出,即使穆罕默德·阿里被允许实行他的计划,他原本能建立的也只是一个个人的帝国而不是一个统一的阿拉伯民族国。情况不可能不是这样,因为在19世纪初叶诸阿拉伯民族中间缺乏民族觉悟的观念。
由于拿破仑的远征和穆罕默德·阿里的极其巨大的努力,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中成为西方思想的最重要的桥头堡。1870年以后,包括当时的整个黎凡特海岸在内的叙利亚,作为西方影响的一个中心可与埃及相匹敌。一个原因是,叙利亚和欧洲之间的贸易日益繁荣,大量的叙利亚商人去国外从事商业活动,然后对国内的同胞施加同样的催化影响,就象巴尔干商人在早几十年时所做的那样。另一原因是主要由法国耶稣会会士和美国长老会教徒从事的广泛的传教、教育活动。到1865年,美国人已创办了叙利亚新教学院,这所学院后来作为贝鲁特美国大学而闻名整个中东。几年后,耶稣会会士在贝鲁特建立了圣约瑟夫大学。英格兰、苏格兰、德国和俄国的学校随后相继建立,不过它们的规模较小。这些学校培养阿拉伯学生,印刷和分发阿拉伯书籍。如此,叙利亚阿拉伯人重新发现了他们的过来,了解了西方的文学、思想意识和技术。
这种来自外界的刺激导致最早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出现。开始时的领导人多半是基督教阿拉伯人,因为穆斯林直到较后的年代才进入教会学校。1860年,新教的一个皈依者布特鲁斯·布斯塔尼开始发行报纸《叙利亚号声报》。10年后,他建立了一家政治的、文学的和科学的杂志《盾》。这家杂志的箴言是“对我们国家的热爱是一种信仰”—一这种情感以往一向为阿拉伯世界所不知。
由于奥斯曼当局的镇压措施,布斯塔尼和其他最早的民族主义者不能公开地进行政治鼓动。因而,第一个被公认的政治活动,是1875年新教学院的5个学生组织一个秘密的革命团体。他们制订了一个民族纲领,该纲领要求实现自治、出版自由和采用阿拉伯语作为官方语言。土耳其官员进行了调查,试图查出这一秘密团体的领导人员。后者惊恐起来,于1878年解散了他们的团体。然后,他们动身到埃及,因为帝国特务对埃及没有什么控制,那里的形势对有现代头脑的阿拉伯人来说更有希望。
克迪夫·伊斯梅尔从1863至1879年统治埃及,同穆罕默德·阿里一样野心勃勃。在他统治期间,铁路得到敷设,亚历山大港给扩大,苏伊士运河通航,近代银行建立,货币被稳定。外侨的人数从1836年的3000人增加到1878年的68000人,表明了新的经济机会。教育机构的巨大发展也同样重要。到1875年,创办宗教小学4685所,有学生111896人,创办宗教中学3所,有学生15335人,创办平民学校36所,有学生4778人,而开罗的历史悠久的爱资哈尔大学有来自穆斯林世界各地的学生15000人。
这种活动把叙利亚商人和受过西方教育的叙利亚知识分子吸引到埃及。后者出版可使埃及人熟悉法国和英国的自由主义的、科学的思潮的报刊杂志。同时,象形文字的解释、博物馆的建立、埃及学的发展,促进了埃及人对埃及古代历史的认识,促使埃及人对埃及的成就感到自豪。这种初期的民族主义由于西方对埃及的不断增长的支配而被进一步唤起。这种支配是强加的,因为伊斯梅尔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借贷大笔的钱,导致了破产并最终导致了外来的军事干涉和统治。在伊斯梅尔统治的16年间,长期借款从300万英镑上升到680O万英镑。这笔钱大部分用于建设性项目,但同时,埃及正遭到被恰当地称作“金融骗子”的人的无情掠夺。埃及人同土耳其人一样,不习惯于无耻的国际金融家的欺骗,受到残忍的剥削。例如,在建造亚历山大港时,英国承包人多收费80%左右。贷款通常的利息为6%或7%,然而,提供给各处的埃及人时,利息在12%至27%之间。
到1876年,伊斯梅尔已破产,不得不接受一个国际的“公债委员会”。这一机构努力使所有的债务得到迅速的偿付,但是,埃及在这过程中被榨尽血汗。1877年的总收入达9543000英镑,其中7473000英镑必须用于偿还债务,另外一部分钱必须用来履行固定的义务,如每年向苏丹交纳的贡金。只有10O万英镑多一点的钱留作国家的行政管理之用,这笔钱显然是不够的。
在这些情况下,一次民族主义的起义于1882年在埃及军官艾哈迈德·阿拉比的领导下爆发。这次起义一方面是反对外国对埃及事务的干涉,一方面是反对埃及总督与垄断了军队和官僚机构中的所有高级职位的土耳其寡头政治集团。在亚历山大出现一些骚乱和伤亡之后,英国先后邀请法国和意大利来共同干涉起义。干涉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支持埃及总督反对起义者。当英国的提议遭到拒绝时,英国开始独自行动。一支英国舰队于1882年7月炮击亚历山大要塞,两个月后,一支远征军在埃及登陆,击败阿拉比。
当时,首相格莱斯顿宣称,无限期占领“与陛下的政府的所有原则和观点是绝对地不相符的”。但是,陛下即维多利亚女王本人却持有不同的意见。几个月后,她写道:“女王极力希望,有人能说没有什么可束缚或妨碍我们在埃及的行动;我们必须一劳永逸地牢牢控制住埃及。”正是这种观点占了上风。远征军留下成为占领军。埃及名义上仍然是土耳其的一个省,但英国这时在各个方面——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控制了埃及。
这些事件自然在埃及激起强烈的仇外情绪,但是,它们针对的与其说是土耳其人,不如说是西方人。当时,只有少数基督教阿拉伯领袖希望摆脱君士坦丁堡。穆斯林群众基本上仍然是冷漠的,而少数有政治觉悟的穆斯林想要的只不过是奥斯曼帝国结构内的自治。
随着1908年青年土耳其党的起义,这一愿望看来会得到满足。阿拉伯人同帝国的其他民族一样,热情欢迎这一起义。叙利亚的一位传教士对民众的喜悦作了如下报道:“穆斯林的普遍的声音是,‘现在,我们都是兄弟,我们能平平安安过日子。今后,我们将仅仅作为奥斯曼人而互相认识。自由万岁!军队万岁!苏丹万岁!’这似乎好得叫人难以相信,我们这里数星期来,外国人和叙利亚人一样,似乎生活在一场梦中。黄金时代似乎正开始出现。”
这种开端证明是虚假的。青年土耳其党领袖很快就采取严厉的土耳其化的措施,不顾一切地试图团结整个帝国来反对外来的军事侵略和内部的民族主义者的颠覆。阿拉伯人蒙巴尔干基督教徒那样,对这种抑制不满。1908年,贝鲁特的一家报纸厉害地评论道;
几天前,只有一个哈米德,
而现在,有了一千个左右的阿卜杜勒。
然而,大多数阿拉伯人仍渴望自治而不是渴望独立。例如,在巴黎的穆斯林阿拉伯学生于1909年11月14日建立了一个秘密团体,称为“青年阿拉伯协会”,其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是al-Fatat(青年),它在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它的目标是要在以奥匈帝国的方式成立的土耳其和阿拉伯两种族的奥斯曼帝国的范围内实现阿拉伯自治。1913年10月,另一秘密的阿拉伯团体“盟约”在伊斯坦布尔成立。其成员大多是奥斯曼军队中的阿拉伯军官,其纲领几乎与巴黎那个团体的纲领完全相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大多数阿拉伯人的情结就是如上所述。然后,青年土耳其党领袖作出与同盟国共命运的决定,一下子改变了形势,加速了一系列事件的连锁反应;这些事件终至成为1916年反对长达数世纪之久的土耳其统治的阿拉伯大起义。
应该提到,埃及以西的北非地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已受到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