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33-本草问答 >

第1节

033-本草问答-第1节

小说: 033-本草问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本草问答
作者:唐宗海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62…1918年  



内容:余自去冬游于粤省,得遇张君伯龙。天姿英敏、文史淹通、留心世故而不习举业,真达 
人也。其父墨园曾膺张香帅保荐循吏,政治劳心,每生疾 。伯龙以人子须知医寝,馈方书 
于今七年前春,其父偶感时证病象危险,群医无策,伯龙极力救治,顿获安全国手之名,一 
时腾噪。乃益留心医理。与余邂逅便留讲贯,谓余所着中西各种医书于病源治法,固已详矣。 
而独少本草,未免缺然。余曰∶吾所论著已寓药性,且本草业经充拣,何烦再赘?伯龙曰∶ 
不然,诸家本草扬厉铺张,几于一药能治百病及遵用之,卒不能治一病者,注失之泛也。又 
或极意求精,失于穿凿,故托高远难获实效,且其说与黄炎、仲景诸书往往刺谬。若不 
加辨正,恐古圣之旨不能彰着于天下。近日西医释药每攻中医,适能中中医之弊,而中国医 
士不能发西人之覆,徒使西药流弊,又增甚于中国本草之祸岂浅鲜哉?甚矣!本草自晋唐以 
后, 
千歧百出,极于纲目,几令人目迷,五色三家注力求深奥,转多晦义,徐灵胎冠绝一时,颇 
合经旨。惜其时无西人之说未能互证,以注本经。今先生博通西医,参合黄炎仲景之书以折 
衷于至当,若不将本草发明,其流弊又谁救哉?虽西国异产及新出药品不能尽行论列,但使 
揭出大义,举一反三,则据此以求,无论中西各药,见于目而尝于口,便可推例以知其性矣, 
幸毋隐秘不宣。惟先生明以教我,余以伯龙此言甚挚, 
x大清光绪十九年岁在癸巳仲春月蜀天彭唐宗海容川叙x 


卷上
内容:x受业登州张士让伯龙参x 
x蜀天彭唐宗海容川着x 

卷上
卷上一
内容:x问曰∶x药者,昆虫土石、草根树皮等物,与人异类,而能治人之病者,何也? 
x答曰∶x天 
地只此阴阳二气流行,而成五运(金木水火土为五运),对待而为六气(风寒湿燥火热是也)。 
人生本天亲地,即秉天地之五运六气以生五脏六腑。凡物虽与人异,然莫不本天地之一气以 
生,特物得一气之偏,人得天地之全耳。设人身之气偏胜偏衰则生疾病,又借药物一气之偏, 
以调吾身之盛衰,而使归于和平,则无病矣!盖假物之阴阳以变化人身之阴阳也,故神农以 
药治病。 
x问曰∶x神农尝药,以天地五运六气配人身五脏六腑,审别性味,以治百病,可谓 
精 
且详矣!乃近出西洋医法,全凭剖视,谓中国古人未见脏腑,托空配药不足为凭,然欤?否 
欤? 
x答曰∶x不然,西人初创医法,故必剖割方知脏腑,中国古圣定出五脏六腑诸名目, 
皎然朗着。 
何必今日再用剖割之法?当神农时,创立医药,或经剖视,或果圣人洞见脏腑,均不必论, 
然其定出五脏六腑之名目而实有其物,非亲见脏腑者,不能安得。谓古之圣人未曾亲见脏腑 
耶!灵枢经云∶五脏六腑可剖而视也。据此经文则知古圣已剖视过来,且西洋剖视只知层折, 
而不知经脉;只知形迹,而不知气化。与中国近医互有优劣。若与古圣内经本经较之,则西 
洋远不及矣! 
x问曰∶x西人谓彼用药全凭试验,中国但分气味以配脏腑,未能试验,不如西法 
试验之为得也,其说然欤? 
x答曰∶x中国经神农尝药,定出形色、气味、主治脏腑百病,丝毫 
不差、所谓尝药即试验也。历数圣人之审定,盖已详矣!岂待今日始言试验哉? 
x问曰∶x辨药之 
法,以形色气味分别五行,配合脏腑,主治百病,是诚药理之大端矣!而物理相感又有不在 
形色气味上论者。譬如珀琥拾芥,磁石引针,阳起石能飞升,蛇畏蜈蚣,蜈蚣畏蟾蜍,蟾蜍 
畏蛇,相制相畏,均不在形色气味上论,又何故也? 
x答曰∶x此以其性为治者也,夫辨药之形 
色气味,正以考其性也,果得其性,而形色气味之理已赅。故凡辨药,先须辨性。有如磁石, 
久则化成铁,是铁之母也。 
其引针者,同气相求,子来就母也,以药性论之,石属 
金而铁属水,磁石秉金水之性,而归于肾,故其主治能从肾中吸肺金之气,以归于根。琥珀 
乃松脂入地所化松,为阳木,其脂乃阳汁也。性能粘合,久则化为凝吸之性。盖其汁外凝, 
其阳内敛。擦之使热,则阳气外发而其体粘。停擦使冷,则阳气内返而其性收吸。故遇芥则 
能粘吸也。人身之魂阳也,而藏于肝血阴分之中,与琥珀之阳气敛藏于阴魄之中,更无以异, 
是以琥珀有安魂定魄之功。西洋化学谓磁石、琥珀内有电气,其能吸引者,皆是电气发力, 
能收引之也。有阴电,有阳电。凡物中含阳电者,遇有阴电之物即吸;含阴电者,遇有阳电 
之物即吸。若阴电遇阴电之 
物 
即相推,阳电遇阳电之物亦相推,其论甚悉!琥珀能拾芥而不能吸铁,磁石能吸铁而不能拾 
芥,以所含之电气不同也。 
然 
西人单以气论,犹不如中国 
兼以质论,则其理尤为显然。磁石之质类铁,故以类相从而吸铁。琥珀之质能粘,故以质为 
用而抬芥。辨药性者,所贵体用兼论也。阳起石生于泰山山谷,为云母石之根。其山冬不积 
雪,夏则生云,积阳上升。故或乘火气而上飞,或随日气而升腾也。凡人病阳气下陷,阳物 
不举者,用以升举阳气,亦以阳助阳之义而已矣!蛇形长,是秉水气。行则曲折,是秉太气。 
在辰属已,在象居北,在星象苍龙。总观于天,知蛇只是水木二气之所生也。蜈蚣生于南方 
干燥土中而味大辛,是秉燥金之气所生。蛇畏蜈蚣者,金能制木也。蜈蚣畏蟾蜍者,以蟾蜍 
秉水月之精生于湿地,是秉湿土之气所生,湿能胜燥,故蜈蚣畏蟾蜍也。蟾蜍畏蛇,则又是 
风能胜湿,木能克土之义。趁此以求,则凡相畏相使相反之理皆可类推。 
x问曰∶x物各有性,而其所以成此性者,何也? 
x答曰∶x原其所由生而成此性也,秉阳之气 
而生者,其性阳。秉阴之气而生者,其性阴。或秉阴中之阳,或秉阳中之阴。总视其生成以 
为区别,盖必原一物之终始与乎形色气味之差,分而后能定其性矣。有如人参,或谓其补气 
属阳,或谓其生津属阴。只因但论气味,而不究人参所由生之理,故不能定其性也。余曾问 
过关东人并友人姚次梧,游辽东归言之甚详,与纲目所载无异。本草纲目载人参歌曰∶“三 
五加,背阳向阴,若来求我, 树相寻。”我所闻者,亦云人参生于辽东树林阴湿之地, 
又有人种者,亦须在阴林内植之。夫生于阴湿,秉水阴润泽之气也。故味苦甘而有汁液,发 
之为三 五叶,阳数也。此苗从阴湿中发出,是由阴生阳。故于甘苦阴味之中,饶有一番生 
阳之气,此气可尝而得之也。人身之元气,由肾水之中以上达于肺,生于阴而出于阳。与人 
参由阴生阳,同一理也,所以人参大能化气,气化而上,出于口鼻,即是津液。人参生津之 
理如此,非徒以其味而已。然即以气味论,甘苦中含有生发之气,亦只成为由阴出阳之气味 
耳。 
x问曰∶x人参不生于东南,而生于北方。古生上党,今生辽东、高丽,皆北方也。 
此何以 
故? 
x答曰∶x此正人参所由生之理,不究及此尚难得人参之真性也。盖北方属水,于卦 
为坎, 
坎卦外阴而内阳。人参生于北方,正是阴中之阳也。坎卦为水,天阳之气,皆发于水中。观 
西人以火煎水,则气出,而气着于物,又复化而为水。知水为气之母,气从水而出矣!人身 
肾与膀胱属水,水中含阳,化气上行,出于口鼻,则为呼吸;充于皮毛,则为卫气。只此肾 
与膀胱,水中之阳,化气而充,周者也。故《内经》曰∶“膀胱者,洲都之官,气化则能出 
矣。”此与天地水中含阳,化而为气,以周万物,本属一理。水在五行属北方,人参生于北 
方,秉水中阳气,故与人之气化相合,所以大能补气。不独人参为然,凡一切药,皆当原 
其所生,而后其性可得知矣。夫生于北方,有阴中之阳药,则知生于南方,有阳中之阴药, 
如朱砂是。人参属水中之阳,丹砂则属火中之阴,丹砂生辰州者,名曰辰砂。世人用硫黄、 
水银二物锻炼变为赤色,以冒辰砂,又有灵砂,亦用二味炼成,名曰二气砂。皆谓其有补坎 
填离之功,法本于抱朴子。因抱朴子炼丹砂,服之而仙,后人遂有炉鼎之术。沿袭至今,尚 
有辰砂、灵砂两药,均用硫黄、水银二味炼成者也。水银乃石中之阴汁,硫磺乃石中之阳汁。 
合而锻炼,返水银之阴而尽归于阳,变为纯赤,与丹砂之色无异,但由人力造成。阴返为阳, 
是阴已尽而阳独存,且有火炼之毒,以之助阳退阴则可,以补阳益阴则不可。不及丹砂,由 
天地自然熔铸而成,阳中含阴,外露火色,内含水阴。夫造灵砂、辰砂者、须用硫黄、水银 
二味合锻,乃能变成红色,则知丹砂,亦必具硫黄、水银相合之性,乃变化为纯赤之色也。 
但丹砂是天地阴阳之气自然锻炼,不假火力,极其神妙,非可以水银、硫黄分论丹砂也。火 
体之中含有水气,故丹砂能入心益阴以安神。又取水银法,将丹砂烧之即出。既烧之砂脚不 
足用,以其内之阴汞已走,阳中无阴也。水银有毒,积阴无阳也,要之合硫磺、水银而作灵 
砂、辰砂,非阳中含阴之性。分水银砂脚为二物,则尤阴阳各异,均非朱砂之本性,惟天地 
南方离火自然熔成之朱砂,外具火色,内含水阴,合乎离卦外阳内阴之象,离中之阴坎之水 
也。朱砂火色而内含水银,即离火中含坎水之象,故能补坎之水以填离宫,养血安 
神,此为第一。此可与人参对勘!人参秉水中之阳而补气,朱砂秉火中之阴而养血。一生北 
方,一生南方。就此二物,便知南北水火阴阳血气之理矣!夫南北水火,虽非截然究之各有 
所属。故北方属水,多生气 

卷上
卷上二
内容:x问曰∶x黄 或生汉中,或生甘肃,或生山西,或生北口外,令统以北方立论,有 
理否? 
x答曰∶x虽不必截然在北,然其为性,实皆秉北方水中之阳气以生,其主北方立论, 
则就乎得 
气之优者而言,故黄 以北口外产者为佳。盖天地之阳气,均由土下黄泉之水中透出于地面, 
上于天为云雾,着于物为雨露,交于人为呼吸,只此水中之气而已。人身之阳气,则由肾与 
膀胱气海之中发出,上循三焦油膜以达于肺,而为呼吸;布于皮毛,而为卫气,亦只此水中 
之气而已矣。水在五行,以北方为盛,故补气之药皆以北方产者为良。汉中甘肃所产黄 , 
根体多实,气不盛而孔道少;山西所产,体略虚松,以气略盛,内有通气之孔道,故略 
虚松。犹不及北口外所产者,其体极松,以内中行水气之孔道更大,故知其气为更盛。盖黄 
根长数尺,深入土中,吸引土下黄泉之水,以上生其苗叶,气即水也,引水即是引气,根 
中虚松窍大者,所引水气极多,故气盛而补气。人身气生于肾,由气海上循油膜而达口鼻, 
与黄 之气由松窍而上苗叶者无异。 之松窍象人身油膜中亦有通水之松窍油膜者,三焦也, 
故谓黄 为三焦油膜中药。其能拓里达表,皆取黄 从油膜中,而上行外通之义也。且黄 
外皮紫黑水火之间色也,惟其秉水中之阳气,故成此水火之间色。三焦相火水中之阳,名曰 
少阳。黄 中通象三焦,引水泉之气,以上生苗叶是秉水中之阳而生者也,故有水火之间色, 
而为三焦之良药,其气类有如是者。 之肉理色黄味甘,土之色 
土最深又得土气之浓,所以黄 又大补脾。今人不知身中纲膜是三焦,又不知纲膜上之膏油 
即是脾之物,不知膜与油相连,又安知黄 补脾土,达三焦之理哉?能知纲膜是三焦,膏油 
属脾土,则知黄 归脾经。达三焦之理矣! 
x问曰∶x肉桂生于南方,秉地二之火,以入血分固 
矣。乃仲景肾气丸用之取其化气,而非取其化血,此又何说? 
x答曰∶x血无气不行,气无血不 
附,气血二字原非判然两端。且其化气乃仲景之妙用,非肉桂之本性也,人身之气,生于肾 
中一阳,实则借鼻孔吸入之天阳,历心系,引心火下交于肾,然后蒸动肾水,化气上腾,出 
于口鼻。仲景肾气丸多用地黄、山药、丹皮、茱萸以生水,用苓、泽以利水,然后用桂导 
心火以下交于水,用附子振肾阳以蒸动其气。肉桂之能化气者,如此,乃仲景善用肉桂之妙 
。非肉桂自能化气也,若单用肉桂,及合血分药用则多走血分,不是气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