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56-苏沉良方 >

第4节

056-苏沉良方-第4节

小说: 056-苏沉良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行数程到巨鹿。陈彦升学士,以病目废于家,问其目病之因。云顷年病目赤,饮酒归过。 
同舍林亿邀同太学浴。彦升旧知赤目不可浴。坚拒之不得。 俯一浴,浴已几失明。后治之 
十余年竟不瘥,此亦以为戒也。又予之门人徐某,构病癣,久不瘥,服四生散,数日都除。 

卷第二
论圣散子
内容:昔予览《千金方》,三建散云,于病无所不治,而孙思邈特为着论。以谓此方用药,节 
度不近人情,至于救急,其验特异,乃知神物用灵。不拘常制,至理开惑,智不能知。今予 
得圣散子,殆此类也。自古论伤寒为急,表里虚实,日数证候。应汗应下之类,差之毫厘。 
辄至不救,而用圣散子者。一切不问阴阳二感,或男子女人相易,状至危笃,速饮数剂。而 
汗出气通,饮食渐进,神宇完复,更不用诸药。连服取瘥,其余轻者。心额微汗,正尔无恙。 
药性小热,而阳毒发狂之类。入口便觉清凉,此药殆不以常理而诘也。若时疾流行,不问老 
少良贱,平旦辄煮一釜,各饮一盏,则时气不入。平居无事,空腹一服,则饮食快美,百疾 
不生,真济世卫家之宝也。其方不知所从出,而故人巢君谷,世宝之,以治此疾,百不失一, 
既得之。谪居黄州,连岁大疫,所全活者不可胜数。巢甚秘之,此方指松江水为誓盟,不得 
传人。予窃隘之,以传蕲水庞君安时。庞以医闻于世,又善着书,故以授之,且使巢君名与 
此方同不朽也。 

卷第二
圣散子启
内容:圣散子主疾,功效非一。去年春,杭州民病,得此药,全活不可胜数。所用皆中下品药。 
略计每千钱即得千服,所济已及千人。由此积之,其利甚薄。凡人欲施惠,而力能自办者。 
犹有所止,若合众力,则人有善利,其行可久。今募信士,就楞严院修制。自立春后起,施 
至来年春夏之交。有入名者,径以施送本院。昔薄拘罗尊者,以诃黎勒施一病比邱,故获报 
身。常无众疾,施无多寡。随力助缘,疾病必相扶持。功德岂有限量,仁者恻隐,当崇善因 
(吴郡陆广秀才施此方并药,得之于智藏主禅月大师宝择乃乡僧也,其陆广见在京施方 
并蕊,在麦 巷住出此方) 

卷第二
圣散子方
内容:草豆蔻(去皮面裹炮十个) 木猪苓(去皮) 石菖蒲 高良姜 独活(去芦头) 附 
子(炮制去皮脐) 麻黄(去根) 浓朴(去皮姜汁炙) 本(去穣土炒) 芍药 枳壳 
(去穣麸炒) 柴胡 泽泻 白术 细辛 防风(去芦头) 藿香 半夏(姜汁制各半两) 甘 
草(一两炙) 茯苓( 
上锉碎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钟半,煮取八分,去滓热服。余滓两服合为一服, 
重煎,空心服。 

卷第二
解伤寒小柴胡汤
内容:柴胡(二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各三分) 半夏(汤洗一两半) 大 
枣(十二枚破) 
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再煎取九合,温服三合,日三服,此古 
法也。今可作粗散,每服三钱,枣三枚,姜五片,水一盏半。煎至八分,温服,气实疾势盛 
者,加至四五钱不妨,并去滓。此《张仲景方》。予以今秤量,改其分剂。孙兆更名黄龙汤, 
近岁此药大行。患伤寒,不问阴阳表里,皆令服之。此甚误也。此药,《伤寒论》虽主数十 
证,大要其间有五证最的当,服之必愈。一者身热,心中逆或呕吐者可服,伤寒此证最多, 
正当服小柴胡汤。若因渴饮水而呕者不可服,身体不温热者不可服。仍当识此;二者寒者, 
寒热往来者可服;三者发潮热可服;四者心烦胁下满,或渴或不渴,皆可服;五者伤寒已瘥 
后,更发热者可服。此五证。但有一证,更勿疑便可服,服之必瘥。若有三两证以上,更的 
当也。其余证候,须仔细详方论及脉候,相当方可用,不可一概轻用。世人但知小柴胡治伤 
寒,不问何证便服之。不徒无效,兼有所害,缘此药差寒故也。唯此五证,的不蹉跌,决效 
无疑。此伤寒中最要药也。家家有本,但恐用之不审详。今备论于此,使人了然易晓。本方 
更有加减法,虽不在此五证内,用之亦属效。今亦载于此,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加人 
参合前成一两,栝蒌根一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分,此一证最有验,常时腹痛 
亦疗;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一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一两;若 
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三分,温覆微汗愈;若咳,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 
两,干姜半两。元 二年时行,无少长皆咳,服此皆愈。常时止壅痰实,只依本方,食后卧 
时服甚妙。赤白痢尤效,痢药中无如此妙。盖痢多因伏暑,此药极解暑毒。凡伤暑之人,审 
是暑 。不问是何候状,连进数服即解。 

卷第二
麻黄丸
内容:(兼治破伤风及一切风) 
治伤寒。解表止头痛。 
麻黄(六两去节,沸汤炮,去黄水,焙干) 乌头(水浸三日,频换水,去皮日干炮去 
脐) 天南星(别捣) 甘草(一两炙) 麝香(一分) 半夏(汤洗七遍) 石膏(泥裹 
火烧通赤研以上各四两) 白芷(三两) 龙脑(半两只用樟木龙脑但要发散,不用南番龙 
脑) 
上为末。水煮天南星为丸,如小弹子大。每服一丸,葱茶或酒嚼下。薄荷茶亦得,连二 
三服。此本予家白龙丸,已编入《灵苑》。后又加麻黄作六两。寒水石石膏为衣,治伤寒至 
佳,小小伤风服之立瘥。解表药中,此尤神速。 

卷第二
治暑
内容:逡巡闷绝不救者。 
道上热土 大蒜 
上略等多少,烂研,冷水和,去滓饮之,即瘥。此方,在徐州沛县城门上。板书捣之, 
不知何人所施也。 

卷第二
治暑伤肌肤
内容:多疮烂,或因搔成疮者。林才中尝暑中卧病,肌肤多疮烂汁出。 
有一乳姥曰,此易瘥。取干壁土揉细末,敷之,随手即瘥。 

卷第二
治瘴木香丸
内容:鸡心槟榔 陈橘皮(去白各二两) 青木香 人参 浓朴 官桂(去无味者) 大附子 羌 
活京三棱 独活 干姜(炮) 甘草(炙) 芎 川大黄(切微炒) 芍药(各五钱) 牵 
牛子(一 
上十五味为末,瓷器盛之,密封。临服,用牵牛末(二两)药末一两,同研令匀,蜜丸, 
如桐子大。心腹胀满,一切风劳冷气,脐下刺痛,口吐清水白沫,醋心。 癖气块,男子肾 
脏风毒。攻刺四体,及阳毒香港脚。目昏头痛,心间呕逆,及两胁坚满不消。卧时橘皮汤下三 
十丸。以利为度,此后每夜二十丸。女人血痢,下血,刺痛,积年血块。胃口逆,手足心烦 
热,不思饮食。姜汤下三十丸。取利,每夜更服二十丸。小儿五岁以上,疳气腹胀气喘,空 
心温汤下五七丸。小者减丸数服。凡胸腹饱闷不消,脾泄不止。临卧温酒下取利。食毒,痈 
疽发背,山岚瘴气,才觉头痛,背膊拘紧,便宜服之。快利为度,尝服可以不染瘴疾。凡瘴 
疾,皆因脾胃实热所致。常以凉药解膈上壅热,并以此药通利弥善。此丸本治岚瘴,及温疟 
大效。李校理敦裕常为传,刻石于大庾岭,蒙效者不可胜数。子伯氏任闽中,常拥兵捕山寇。 
过漳浦,军人皆感疟。用此治之,应时患愈。予在江南,时值岁发疟。以此药济人,其效如 
神,皆以得快利为度。又记,凡久疟服药讫,乃灸气海百壮。又灸中脘三十壮,尤善。 

卷第二
枳壳汤
内容:治伤寒痞气,胸满欲死。 
桔梗 枳壳(炙去穣各一两) 
上锉如米豆大,用水一升半,煎减半。去滓,分二服。伤寒下早,则气上膨胸。世俗即 
谓之结胸,多更用巴豆粉、霜腻粉下之。下之十有八七死,此盖泻其下焦。下焦虚,则气愈 
上攻胸膈,多致不救。凡胸胀病,只可泻膈。若按之坚硬而痛,此是结胸。胸有水,须用大 
黄甘遂辈下之, 胸丸之类是也。若按之不甚硬,亦不痛,此名痞气。上虚气热鼓胀,只可 
用黄芩黄连大黄之类化之。尝有人患胸胀已危困,作结胸痞气皆不瘥。文大夫以此汤饮之, 
下黄水一升许,遂瘥。予得此法,用之如神。若是痞气,莫不应手而瘥。凡伤寒胸胀,勿问 
结胸痞气,但先投此药。若不瘥,然后别下药。缘此汤但行气下膈耳,无他损。又《西晋崔 
行功方》,伤寒或下或不下,心中结满,胸胁痞塞,气急厥逆欲绝,心胸高起,手足不得近, 
二三日辄死。用泻心大小 胸汤皆不瘥,此当是下后虚逆气已不理。而毒复上攻,气毒相搏, 
结于胸 
人参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干姜(炮一两半) 枳实(十六片麸炒或炙) 茯苓 
(二两) 
上为末,蜜丸,如弹大。一丸不效再服。予时用此,神速。下喉气即接续,复与之。不 
过五六弹丸,胸中豁然矣。用药之速,未尝见此。渴者更加栝蒌二两,下痢者加牡蛎二两。 
予以告领军韩康伯,右卫毛仲祖,光禄王道预,台郎顾君苗,著作殷仲堪。并悉用之,咸叹 
其应速。于时枳实乃为贵,缘此病由毒攻于内,多类少阴。泄利之后,理应痞结,虽已泄利, 
毒尚未除。毒与气争,凝结于胸。时或不利,而毒已入胃。胃中不通,毒必上冲。或气先不 
理,或上焦痰实,共相冲结,复成此患。大抵毒之与气,相干不宣,关津壅遏,途径不通, 
故泻心疗满而不疗气,虽复服之,其瘥莫由,疗毒理结,莫过理中丸,解毒通气,痞自消释 
,然干姜性热,故减其分。茯苓通津,栝蒌除渴。牡蛎止痢,谨审其宜,无不得矣。家人黄 
珍者,得病如上。其弟扶就叔尚书乞药。余曰,可与理中丸,坐中数客皆疑不可,予自决与, 
于箱中取一弹丸与之,竺法大调余曰,此人不活,君微有缘矣。与时合暝许比至,三筹扶又 
来,便叩头自搏,四座愕然,谓其更剧,叔问何如,扶答∶向药一服便觉大佳,更复乞耳, 
予谓竺,向答曰上人不忧作缘,但恐夜更来乞,失人眠耳,果尔如何。余复与数弹丸,明日 
便愈,遂至今用之。护军司法刘元宝外家病,亦如此。叔复与之一服,如鸡子一丸便瘥。叔知 
故文武,遂多蒙救济,伤寒难疗,故详记焉。此行功自叙也。余以此丸,与枳壳汤兼服,理 
无不验,理中丸所用枳实。只是枳壳,古人只谓之枳实,后人方别出枳壳一条。 

卷第二
栀子汤
内容:栀子(二两) 附子(炮一两) 
上每服三钱,水一大盏,薤白三寸,同煎至五分,温服,泗州有人病岁余,百方不愈, 
服此二服顿愈。 

卷第二
五积方
内容:(余家旧方《博济》亦载小有不同) 
苍术(二十两) 桔梗(十两) 陈皮(六两) 白芷(三两) 甘草(三两) 当归 
(二两) 川芎(一两半) 芍药 白茯苓 半夏(汤匕洗各一两) 麻黄(春夏二两,秋 
冬三两) 干姜(春夏一两半,秋冬二两) 肉桂(春夏三两,秋冬四两) 浓朴(二两姜 
汁炙) 枳壳(麸炒去瓤四两, 
上前十二味为粗末,分作六服。大锅内缓火炒令微赤,香熟。即不可过焦。取出,以净 
纸藉板床上, 令冷。入后三物和之和气。每服三钱,加姜枣,煎至六分,去滓服。伤寒手 
足逆冷,虚汗不止,脉沉细,面青呕逆,加顺元散一钱,同煎热服。产妇陈疏难产,经三两 
日不生,胎死腹中,或产母气乏委顿,产道干涩,加顺元散。水七分,酒三分,煎进两服, 
气血内和即产。胎死者不日当下,其顺元散多量产母虚实。伤寒发热胁内寒者,加葱三寸, 
豉七粒同煎。相继两三服,当以汗解。 

卷第二
顺元散
内容:乌头(二两) 附子(炮) 天南星(各一两炮) 木香(半两) 
上予叔祖钱氏,时得此方。卖干民家,故吴中至今谓之沈氏五积散。大抵此散能温里外, 
但内外感寒,脉迟细沉伏,手足冷,毛发 栗。伤寒里证之类,大啜三两杯。当手足温,或 
汗乃愈。今世名医,多用此散治气,极效。和一切气,通血络,无出此药。人病脾疟,用紫 
金丸逐下,乃服此散,数服多愈。 

卷第二
紫金丹
内容:硫黄针沙并三钱,铁粉五钱,腻粉十五钱。四味炒为末,粟米饭丸,如弹子大。乳香汤 
下一丸,气实服一丸半至二丸。 

卷第二
七枣散
内容:治脾寒疟疾。 
川乌头大者一个,炮良久。移一处再炮,凡七处炮满,去皮脐,为细末,都作一服。用 
大枣七个,生姜十片,葱白七寸,水一碗,同煎至一盏。疾发前,先食枣,次温服,只一服 
瘥。元 二年,两浙疟疾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