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妇科-女丹合编选注 >

第3节

妇科-女丹合编选注-第3节

小说: 妇科-女丹合编选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畏之,民众赖之,万劫长存,千秋享祀。极人间之快乐,享天上之逍遥,朝游海外,暮宿昆仑,挟持 
天地,泽遍环宇。 
任尔凡夫说长道短,总莫能及修行这一件事。若舍此而向别求,是人行邪道,岂能了脱生死, 
证道果于将来。后世女子,当明鉴之。 
偈曰∶ 
丹功虽已录简编,其中道理妙而玄。 
十进步中操得诣,九还丹内觅的端。 
不是知音休显示,倘无缘遇莫陈观。 
苦我类数辛勤力,遗留后世待高贤。 


女金丹序
属性:大道不问男女,皆能有成,故男子道成为真人;女子道成为元君。自古丹经言男子修炼之 
功至详且悉,女子修炼之道多不论及。间有论及此者,不过略露一斑。 
非薄女修也。推其意,以为人同此性命,即同一功夫。言男修而女子之功不烦言解矣。不知男子 
外阳内阴,女子外阴内阳,秉性不同,形骸各别,虽同一性命,其行持大有不同者。《修真辨难》曰∶“男 
子下手,以炼气为要;女子下手以炼形为要。”许祖曰∶“男子修成不漏精,女子修成不漏经。”其 
初关迥然各别。至炼己、得药、还丹、温养、结胎、出神诸事,虽与男子同,而细微节次,未尝不无大同 
小异之殊。 
壬辰春,适有坤女问道,仆教以多看古书,证其所授。而丹经言女修者独少,难以考证异同。 
爰不恤泄漏天机之罪,因将其所以同者何如,所以异者何如,并逐节次第何如,形于楮墨,以为问津程途, 
俾得寻文释义,不致鱼目以混珠;深知力行,庶几金鼎可烹汞,以成无上至道。而方诸瑶池之会,不 
难与男仙同谒 
木公,共拜金母矣。 
x时大清光绪壬辰岁中和月用中贞一子序于玉带溪之卧云西轩。x 

上卷·戒规
立志入道
属性:天地阴阳,干刚坤顺,阴无阳不长,阳无阴不生。刚柔得其中和,水火始能既济,阴阳必有匹偶, 
人物由兹孕生。是乾坤皆禀真元之气,男女各具不死之身。干曰大生,可以道成正觉。坤曰广生,亦能 
果证元君。若谓坤阴难入仙道,何以王母长处昆仑。蟾蛾窃梁间之丹,永作月宫皇后。逍遥读漆 之书, 
自号瑶池谪仙。洛神、巫女,自古维昭,紫姑、湘妃,于今维烈。迹载史篇,固可考也。身秉坤德, 
岂不能乎! 
特以沉溺欲海,不发入道之心,安能跳出迷津,以作登云之女。性本阴柔,见多偏隘,罔知四德, 
宁晓三从,过恶当改不知改,福田宜修未能修。纵无情之欲,丧本性之真,自暴自弃,愈趋愈下,岂知 
人事如浮云,尘环原孽网,与其将身入轮回,何若回头登彼岸。蓬莱信有路,只在目前;玉京岂无梯, 
须由心悟。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仙能傲我,我亦可仙。玉汞金铅,实度生之宝筏;丹经释典,诚入 
道之天梯。特以天梯不轻泄,语多露尾藏头,即使琅HT 已卒吟,还要参师访友。闻一诀方知一诀,进一 
层更有一程。果 
能摆脱尘缘,拜明师以求心法,何难步入瑶阙,谒金母,而列仙班。人须立志,各自勉旃。 

上卷·戒规
入门戒规十二条
属性:一戒妄念迭生 
二戒纵欲贪淫 
三戒刚暴残刻 
四戒烦恼嗔怒 
五戒忧思惊恐 
六戒目多妄视 
七戒耳多妄听 
八戒多言狂妄 
九戒悭吝惜财 
十戒杀生害命 
十一戒不节腥荤 
十二戒慢道轻师 
妇女所当戒者,虽不止十二条,能戒以十二件,去仙不远矣。 
x一戒妄念迭生x 
心之所发为念。念头正,则所行无不正;念头差,则所为无不差。盖心为天君,念为役使。天君 
泰然,百体从令也。 
妄念者,一切狂妄不正之念也,古人所谓无念之念,方是正念,即真意也。这点真意却少不得。 
有这点真意,方能炼铅求汞,凝神养胎。丹经所谓“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这个,真意也。岂若此不 
正之妄念,千头万绪,莫可名状。始则凭空而来,继则斗境成幻。一念未已,一念续之,缘此及彼,触 
境生心。想到得意时,不禁自庆自足;想到失意时,曷胜自怨自悲。尽日之 
中,无有宁息宵之寝也,神亦不存矣。 
夫所发之念既妄,则见于行者无不妄。如此妄人,安足语仙道哉。即使未见诸行事,而无端妄想, 
神目如电,指视何其严乎。况人之生死轮回,莫不由一念造之。钟情之区,即受生之地。噫!一念之轮回, 
种无边之生死,人顾可不慎所发哉。 
若夫至人,知此无根无据之妄念,牿亡吾性,死趋六道,精心体认,勤加觉察,此念何自而起, 
何自而灭,未起之前如何,既起之后如何?知此一念起,即提慧剑斩之,务拔其根。勿使潜滋暗长于 
隐微之中,务令此性空虚静寂,万念俱泯,一灵独存。潇潇洒洒,活活泼泼。如此,则私欲尽净,天 
理流行,仙道不远矣。故入门者,先须于此关头,谨守勿忽,方是果决烈女,道中法器也。 
x二戒纵欲贪淫x 
人所最难破者,色欲一关耳。人胡为有生?因这点淫根未拔。见淫事,而性即入男女之身根, 
以投胎而生。人胡为有身?因父母淫 ,而始成此身。人从淫事而来,故其习染最深,而根株未易 
拔也。且人所恃以生者,全凭这点精气。贪淫则伤精,精伤则阳关不固,百病交作。古人谓∶“服 
药百粒,不如独宿一宵。”惜此精气也。惜得几分精气,即多添得几年寿数。基成 
无漏,阳关一闭,则长生矣。况妇女之性情易荡,一贪淫事,则欲火焚身,情难自禁,无夫以 
遂其欲,必有丧廉之行。即使不至失身,淫心一动,火逼一身,精气已不存于中矣。 
昔韦十一娘学道,其师化一伟男子,百般调戏,且致逼污,而此心不易,方授仙术。故 
淫根未拔者,多失仙缘。即或侥幸闻法,而此道乃色相中事,亦行不得。即或行之,而所结 
之胎,特一淫胎。一朝出神,必见淫 而投胎,前妒尽废矣。 
天宫仙女,多有谪下红尘者,莫不因情缘未断之故,可不戒哉。戒之之法,要在不思不 
视而已。不思,则能禁情于未然;不视,又能绝念于当境。文昌帝君云∶“未见不可思,当见 
不可乱,既见不可忆。”诚戒色良箴也。然岂不思、不乱、不忆已哉,务要拔尽情根,看色 
即是空,空即是色,对境忘情,在欲无欲,方可与言仙道。若抱淫欲之心,以希上真之道,而能 
有成者,吾未之闻也。 

上卷·戒规
附考
属性:韦十一娘,宋长安贫女也。嫁同里郑氏子。郑氏喜游侠,屡谏反目,政和间往边城 
从军,久无音回。伯子不良,每以言语调戏,韦正色拒之。因忆赵道姑自幼 
相爱,况有道术可传,遂投姑。姑欣然挈入庵中,教以 
法术。日暮姑下山,留韦独宿,戒曰∶“勿饮酒及淫色。”韦思深山中,焉有此二事。更余,一 
男子逾墙入,韦速起,问之不答。男子近前拥抱,拒不从。彼求益坚,韦抽剑欲击,彼出剑相刺, 
甚精利。韦知不及,弃剑哀求曰∶“外家命薄,久戒尘心,何忍乱我?且师有明戒。誓不敢犯!” 
彼以剑加颈逼从。韦引颈受之。其人收剑笑曰∶“知子心不变矣!”视之则道姑也。从此尽 
授其术。 
x三戒刚暴残刻x 
刚,美德也。人无刚则柔懦不振,百无一成。这个刚字却少不得。然刚而无礼,则流于暴,很 
戾自用,不知退让,罔顾是非,不恤人言,无礼于舅姑,不和于妯娌,不敬于夫子,虐凌于子侄,苛 
责于奴婢,是谓“悍妇”。故刚而继以暴,每多残忍不仁,刻薄寡恩也。 
夫人必有仁慈之心,而后有胞与之量。圣母元君视天下为一家,视中国为一人。凡天上地下, 
一切物类,莫不保爱。若赤子一般,何尝起点憎恶之心,而流于残刻哉。 
观音大士,称为慈航,以其仁慈成性,普济众生,而为浩劫之慈母也,故神气亦浩劫不朽。如 
刚暴,则失坤阴柔顺之德;残刻,又无坤浓广生之量。如此之人,天上选尔何用,地下留尔奚益, 
不如速死之为愈也,安望长生。 
夫惟戒之∶性暴者,养以和缓,霭然如春风之宜人,而与物悉无忤也;残刻者,易以慈惠, 然如时 
雨之及物,而无人不沾其恩也。见于外如此,而性之在中,无不灵明自在,活活泼泼,浑含生机于无 
穷矣。而谓慈航观音,不虚座以待尔哉。 
x四戒烦恼嗔怒x 
烦恼者,遇事烦劳而生恼恨心也。人生一世,孰无事业,须慢慢做将去。不计功过,不辞辛苦, 
不惮烦劳,事方有济。如因烦劳而生恼恨,天下事何者能成。 
至养性,更要耐烦。缘此时驰放已久,一旦操存,如生龙活虎,伏之未肯,即伏降之。未肯即降, 
须从容涵养,不拘不束,勿忘勿助,任其自然。今日养一分,则得一分;明日养一分,又得一分,养到 
十分,自有圆明时候。 
若以难纯,而遂生烦恼,其性岂能圆明乎。 
嗔怒者,事不如己意,而嗔恨怨怒也。试思天下事,岂尽能如己意。未必嗔怒,而事遂能如己意。 
何不思之甚也,亦惟安于所遇耳。况嗔怒心甚者,其心必毒,死多投入毒蛇腹中。夏腊以嗔怒而化蛇, 
郗后以嗔怒而变蟒,此固明征也。但嗔怒有因烦恼起者,烦恼有由嗔怒生者,二者皆为心累,急戒之可也。 
x五戒忧思惊恐x 
思伤脾,忧思则气郁而不伸。恐伤肾,惊恐则神散而不藏。事未至则忧思不已,事将来而惊 
恐不休。蔽性之端,亦损精耗神之具。不戒,多成内伤之疾。 
戒之之法,惟镇定空寂,心不留物。忧至则思理,理不能遣,听其自然,忧之何益。且人所以生 
此惊恐心者,恐其祸及吾身也。平日仰不愧天,俯不怍人。我无愧于人,人必不害我,何惊之有。即 
使横祸忽来,而死生有命,亦顺受之而已。圣人泰山崩前而不惊,刀锯加颈而不恐,神定固也。 
昔宛丘以色、声、香、味、触、喜、怒、忧、思、悲、恐、惊,试青鸟公,有二者未泯其迹, 
仅成地仙。学人不于此着力,亦凡夫耳,安冀有成?! 
x六戒目多妄视x 
目为六贼之魁。眼见色,心即为色所牵,而魂从眼漏,其伤在肝。盖人之魂,夜藏于肝, 
日寓于目。妄视则魂漏于眼,夜多梦寐。圣人无梦,是以能收眼光内照,不使魂日驰于外,亦不使心 
为色所引也。故欲收其心,先摄夫目。 
其法∶常将眼光返照玄关一窍之中,使此性灵明不昧,以养如如不动之神,自然目不妄视, 
心不妄动,魂不外游,神不外驰,而先天之气归于身矣。 
x七戒耳多妄听x 
肾开窍于耳,妄听则心为声动,精从耳漏,其伤在肾。肾为先天真一之水,能灌溉一身之营卫。伤肾 
则肌肤憔悴,精脱耳聋。 
人能常凝耳以内听,不惟使心不为声动,而心得所养,精亦常凝于肾,去仙不远矣。 
x八戒多言狂妄x 
言易招尤。南容三复白圭,圣人称之,以其能谨言也。多言则不足以养吾心之仁。故司马牛问仁,圣 
人以 言告之,制外养中也。且言为心声,心藏神,多言则神伤。 
能守口如瓶,神自常住于心,性不因言以乱,而酬酢往来间,亦不失口于人矣。 
x九戒悭吝惜财x 
财以济用,天下无人不需财,但要不为所迷耳。如一味悭吝,分文不舍,则虽堆金等山岳,能 
买无常不来乎。与其积财自富,而作一家之守财奴,孰若散财积福,以结道中之仙缘。 
自来仙真,莫不由广种福田而成。古人云∶“若是吝财并惜宝,千万神仙不肯来。”盖至人等富贵若 
浮云,视金玉如粪土。一尘不染,一物不恋,即此身且非我有,况身外之财乎。故入道者,此关更宜 
打破,休为所愚。 
x十戒杀生害命x 
天地以好生为心,圣人以爱物为怀。天地生之,我辄杀之,大干天地之和。圣人爱之,我竟害之, 
大非圣人之仁。况人物同此性命,好生恶死。人物同情,已有生,惟恐其伤。岂物有生,不惧其死。 
推己及物,必有不忍杀害者。 
古人云∶“汝欲延生,须放生。”我既欲学道以求长生,要当推己心,以惜物命。虽曰物 
命在人,而好杀伤生,多遭惨报。夫救蚁中状元之选,放雀获明珠之报,古往今来,以放生得福者多 
矣。人可不慈心于物,以养我好生之仁哉。 
x十一戒不节腥荤x 
腥荤虽养人之物,而斋戒断味者,未闻有伤。可见养生不尽在血肉也。 
上古草衣木食,其民多寿。自火化兴,血肉食,民遂夭折者,何也?盖肥甘动火之物,食之过多, 
每易纵情损精,不如谷食得天地中和之气,为至清至洁之味,其养生最好。况食物类之肉以补我肉, 
其心亦有所不忍。佛家绝腥荤,盖不嗜口腹以增杀孽也。 
南岳夫人戒杨羲曰∶“不欲见血肉。见而避之,不如不见。已死之物,即为尸气,触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