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听罗大伦博士讲古代中医名家医案 >

第27节

听罗大伦博士讲古代中医名家医案-第27节

小说: 听罗大伦博士讲古代中医名家医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后来,小景岳长大了,开始游走江湖,又参了军,终于可以摆脱了父亲的呕吐的声音。
  等到回家以后,不可避免地,又开始面对父亲的定期呕吐了。
  但是现在张景岳倒是觉得父亲说得也有道理,于是就自己也学了几天,但是总赶不上父亲的说吐就吐这个功夫(这的确太难练了,估计对一般人来说难于上青天)。
  张景岳后来记载,说他父亲后来干脆就把酒给戒了,然后每个月吐一两次,坚持了四十年,到八十多岁时还能登山,在“灯下抄录古书”,后来也一直没有病,在八十二岁的时候,有一天带着微笑,就去世了。
其实,我写这个故事并不是让大家都吐,这个吐法中医现在已经很少用了,主要的原因是比较难受,但是这个故事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胃肠不宜过份地饱胀,清淡饮食和少食对人是有好处的。
……
什么病呢?就是一喝酒,就闹肚子(酒后泄泻)。
琢磨的结果是:他认为这个病是命门火不足造成的,需要峻补命门。
  于是,他自己创立了胃关煎、右归丸、一气丹等方子,服用了一年,最后把自己的病彻底给治疗好了。(当然,他把酒也给戒了)
右归丸现在在药房里都有卖的,可谁也想不到,原来是张景岳治疗自己的酒泻时创立的。
……
先说胃关煎,这个方子是用来脾肾虚寒导致的泄泻的,有的人闹肚子,就是一见凉就闹,早晨吹到冷气,喝了凉啤酒等时候一定会泻,张景岳的胃关煎是治疗这个的。方子组成是:熟地、炒山药、炒白扁豆、炙甘草、焦干姜、吴茱萸、白术。
我把这个方子给大家解一下:方子里面的第一味药是熟地,这很让人奇怪,您说这不是补命门的吗?命门是肾阳啊,怎么出来一个补肾阴的药物呢?
而且,张景岳说这味药在这里少用可以用三五钱,多用可以用一两,这么大的量,是干什么的呢?
  原来,张景岳是精通《易经》的人,中医里面有句话,叫“医易同源”,这个观点就是张景岳明确提出来的,其他人说的都含含糊糊的,张景岳小时候的国学功底厚啊,他深知阴阳互根的理论,中国古代哲学认为,阴阳是互相转化的,是互根的,一个方面的生发,是以另一个方面的发展为基础的,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系统观,它很恰当地解释了矛盾对立双方的依存关系。所以在中医里,认为阳气不足,也会导致阴气不足,而阴气不足,也会导致阳气的不足。换成现在的话说就是,物质基础的不足,也一定会导致功能的不足,好比油灯里的油少了,那么火苗燃烧的时间也一定地少。
  所以张景岳提出了一个中医里面的千古名句,这句话是学中医的人必须会的,就是“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在临床中,你反复琢磨这句话,确实有提纲挈领的感觉,很是受益。
  张景岳对熟地那是十分的看重,因为熟地“大补血衰,滋培肾水,填骨髓,益真阴。专补肾中元气,兼疗藏血之经”,而且张景岳认为熟地可以入脾经,滋养脾阴,所以是一味兼顾脾肾的药物,在这里,熟地可以补足脾肾之阴,使得阳气的生发有了物质基础。
  干姜是味辛热的药物,可以温中散寒,起到止泻的作用,炒焦后尤其可以起到收敛的作用;吴茱萸温中下气,方子里只用了五、七分,非常的少,但是可以起到暖肝经的作用,因为中医认为这个泻是和肝经有关的;白术、山药和白扁豆都是补脾的,我们以前讲过了,对于脾不足的人,这些药非常的好,很平和,可以自己磨粉,熬成糊喝;方子里的炙甘草是坐镇中州的,起到补脾胃的作用。
  总的看来,这个方子有补脾胃的,有温中的,但是最高明的用法就是使用了熟地,起到了从阴转阳的过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
  那么右归丸是怎么回事儿呢?我们现在药店里卖的这个药,是用来治疗什么的呢?原来,这是张景岳的《景岳全书》里的新方八阵中补阵里的方子,组成是:熟地、炒山药、炒山萸肉、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
这个方子是根据金匮肾气丸打的底,张景岳觉得金匮肾气丸里有泻的成份,但是有的患者肾阳非常的虚,根本就不用泻,所以他就把金匮肾气丸里面的茯苓、泽泻、丹皮三味泻的药给去掉了,他说这样补的力量就专一了,然后又给加上了些补的药物,我给各位解一下:张景岳首先加上了枸杞子,这枸杞子是一味药性甘平的药,我们在药店,超市可以经常看到,红红的,嚼起来甜甜的,很好吃,以宁夏产的为好,这味药的叶子也可以用,春天采的枸杞叶叫天精草,夏天采的枸杞花叫长生草,秋天采的果实叫枸杞子,冬天挖的根皮叫地骨皮,其中地骨皮比较常用,是退骨蒸潮热的,枸杞子可以滋养肾精,它补的是肾精,是属于补阴的药物,但是这味药阴中含阳,同时可以微补肾阳,因此过去说“离家千里,不食枸杞”,意思是肾阳补足了,该想老婆了。因为枸杞子同时可以入肝经,因此对肝肾不足造成的眼睛不好很有疗效,有的人眼睛干,见风就流泪,尤其是老人,服用含有枸杞的杞菊地黄丸就很有好处。
  方子里的鹿角胶我再说一下,这味药是用梅花鹿的鹿角,在每年的冬天,熬制而成的胶,我国的东北为主产区,过去北京一些老字号如鹤年堂等都在南苑那里有自己的鹿场,就是为了自己控制质量,这梅花鹿的一身都是宝贝,梅花鹿在刚长出角的时候,角还没有骨化,那叫鹿茸,一般在清明的时候锯,那叫“头茬茸”,秋天锯叫“二茬茸”,鹿茸锯的时候,是把它赶到一个特制的小木头屋子里,动弹不得,然后再锯,锯下来后,鹿茸要烫好多次,把里面的血烫出来,然后再烤干,这些都是手艺,一般人掌握不好,这个茸就废了。记得当年鹤年堂的九十多岁的刘老掌柜跟我说,如果这个梅花鹿的茸长得太漂亮了,这个鹿就倒霉了,就要连头砍下来,最后做得特漂亮的,放在架子上,过去这是皇宫里面或者王公贵族来用的。
  当这个鹿角骨化了以后,就叫鹿角了,这在药店里是两味药,不同的。
  鹿茸是峻补肾阳的药,补的力量大,而鹿角补的力量弱些,但是鹿角有活血、化瘀、消肿毒的作用,因此您在一些跌打损伤的药里可以看到鹿角的影子。
  如果把鹿角熬成了胶,那么就变成温补肝肾,滋养精血的药物,是兼入血分的,鹿角胶可以温补下元,补阴中之阳,通督脉之血。走的是后背的督脉,而龟板胶走的是前面的任脉,因此这两味药和起来叫“龟鹿二仙胶”,可以大补任督二脉。有的朋友颈椎出了问题,增生了,以前就有一位老中医告诉我他的治疗秘诀,就是少量地服用鹿角胶,他说能给把增生的部份化开,其实就是补的督脉,让身体自行恢复,我一般是直接用右归丸配合葛根汤来用。
  鹿角熬完了鹿角胶以后,剩下的药渣叫鹿角霜,很脆,一捏就碎,这也是补肾阳的一味药,这个药的好处是毫无滋腻之性,对于有痰湿的人都可以用,各位不要看已经是熬剩下的了,其实力量还是很大,我在临床中经常用鹿角霜,便宜,价格不贵,而且补肾阳的作用也很明显。
  菟丝子这味药是补肝肾之精的,该药也是补阳的药物,具有辛通之性,补而不燥,一般和枸杞子合用,则阴阳双补,另外这个药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熬水后,用这个水涂抹在脸上,可以去脸上的斑点,这对喜欢美丽的女士们是个好的消息。
  杜仲这味药是补肾的,性温,也是偏于补阳的药物,它的特性是对筋骨有好处,可以强筋骨,壮腰膝,中医认为肾主骨,肝主筋,对于腰膝酸软的症状,杜仲是比较适合的,杜仲的药性是入气分的,燥而善走,在应用熟地的时候,为了不使得滞腻,可以同时应用杜仲,就可避免此问题。杜仲在我国特别的多,它的药材是杜仲树的树皮,如果你折断它,用力一拉,会看到很多白色的丝,如同橡胶一样,它的树叶也是,一撕开,可以看到很多的白丝。这味药在买的时候要说清楚,各地药行给药的习惯不同,你写杜仲,在东北药店就给你生杜仲,在北京就给你炒杜仲,生用的时候强筋骨的力量更强,炒用则滋补的力量更强,炒黑了还可以止血。
  方子里的当归是用来养血的。
  那么这个方子是用来治什么病的呢?张景岳自己说是治疗:“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劳伤过度,以致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为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翻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泄痢频作,或小水自遗,虚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节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
  最后,他还给总结了一下:“总之,真阳不足者,必神疲气怯,或心跳不宁,或四体不收,或眼见邪崇,或阳衰无子等证,俱速宜益火之原,以培右肾之元阳,而神气自强矣,此方主之。”
  看来张景岳同志对这个方子是很推崇的,因为中医认为肾阳在右,肾阴在左,所以张景岳给这个方子起名叫右归丸。而这个方子也成为了后世温补肾阳的经典方子,对于肾阳确实不足的人,这个方子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这个右归丸对老年人肾阳虚引起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化),骨质疏松等证都有效果,对肾阳虚引起的阳痿、遗精也很有效果,对女同志的一些阳虚病证也很有好处,很多妇科专家也经常用这个方子,我国的已故妇科大师罗元凯就极其推崇张景岳,甚至他的整个妇科理论都是从张景岳这里发展而来的。
  但是我在临床应用的时候,发现这个方子也有个弱点,就是通的力量不够,一下子补进去以后,人体受不了,所谓“虚不受补”是也,所以有的患者反应怎么服上以后腰开始痛了,这个时候我通常用桑枝十克、丝瓜络十克,这都是通络的药物,让患者熬水,然后用这个水来送服右归丸,就起到了补而不滞的作用了。
……
例案2:这天,有位叫王蓬雀的同志来请张景岳看病(这个名字比较的酷),这位小同志在三十出头,患了咽喉病十几天了。
张景岳来到了蓬雀同志的家,刚看到这位同志的时候,也愣了一下,为什么呢?您看这哪儿是一般的咽喉炎啊(中医叫喉痹),这位整个的脸都肿了,脖子也变粗了,喘气很急,声音也哑了,喉咙里都肿了,连喝水都费劲了。嘴里还起了口疮(口腔溃疡),这份儿疼啊,简直无法忍受,直把这位蓬雀同志疼到了什么地步呢?他需要用一个丫环来靠着后背,不能躺下睡觉已经几天了(看来这位蓬雀同志家里是有点钱,只是不知道这位丫环是否睡觉,估计得几位轮班来)。
  张景岳看了,也觉得很严重,于是就开始诊脉,手一搭脉,张景岳就知道了,这位是个虚证啊,因为他的脉那是又细又数,微弱得厉害,以前好多中医都认为数脉就是热,就是我们的张景岳同志重新把张仲景的脉法又给整理出来了,他说这人如果虚弱得厉害的时候,元气大虚,这脉也是数的啊,各位需要识别啊。这就是人家张景岳提出来的。
  再问这位蓬雀同志什么问题,他的声音简直轻微得象不能发声(声微似不能振者),张景岳又忍不住问了一下:“你这些天都服用了什么药物啊?”
  丫环赶快把其他医生开的方子拿了过来,张景岳一看,都是黄芩、黄连、栀子、黄柏之类的苦寒药物。
  张景岳明白了,这个患者本来体质是阴虚,结果病了以后用得都是苦寒之药,这就使得下焦更凉了,肾经里寒冷得象冰窟一样,阳气飞腾,跑到了上焦来了。
  这个病,如果再稍微晚一些,或者再继续服用苦寒之药,就要出问题了。
  于是,张景岳马上就给患者开了镇阴煎,熬好药后,用冷水给冷却一下,然后让患者喝下去。
  这个镇阴煎是什么方子呢?它是张景岳创立的方子,放在新方八阵的热阵中,方子的组成是:熟地、牛膝、炙甘草、泽泻、肉桂、制附子。
  这个方子里面的熟地用得很多,张景岳说要一到二两,这儿份量现在看可能很大,但是这是经验,这种情况熟地就是要大量地用,几十克是正常的,熟地这味药在这里我给大家讲讲。
  实际上,熟地和生地是一个药材,都是地黄,这是中医使用的最早的药材之一了,早在张仲景的汉代就用了,生地黄是可以起到滋阴、凉血的作用,如果把生地黄给蒸熟了,就变成了熟地了。具体的蒸法也非常的复杂,是要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