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

第62节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第62节

小说: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41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924

    日,布拉格上万群众上街,利用十月革命节抗议苏军占领,烧毁苏联国旗。

    1969年1月8日,捷查理大学哲学系学生扬。

    帕拉赫为抗议苏军侵捷而自焚。

    1月25日,捷数十万人为帕拉赫送葬。

    3月底,捷冰球队在世界冰球锦标赛中击败了苏联队,捷举国轰动,数十万人示威游行,反对苏联占领。这期间,尽管苏还未能撤换杜布切克一班人,但已在积极筹划,一俟条件成熟,即改组捷领导班子。

    因此,杜布切克的改革,从苏军入侵开始,已经夭折了。

    第三节 胡萨克时期的“正常化”

    古斯塔夫。胡萨克,1913年出生于斯洛伐克,是1944年斯洛伐克民族起义领导人之一。

    1946~1950年任斯洛伐克行政委员会主席,1949~1951年为捷共中央委员,1951年,以“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罪名被判处无期徒刑。

    1963年平反,恢复党籍。

    1963~1968年在斯洛伐克科学院国家与法律研究所工作。

    1968年任捷政府副总理,1968~1969年任斯共中央第一书记,当选为捷共中央主席团委员。他是最先支持杜布切克改革的领导人之一。

    1968年1月12日,他在斯洛伐克《文化生活》杂志上撰文,称赞杜布切克上台时的讲话“具有纲领性”

    ,表示“热烈支持和欢迎”。胡萨克还写道,“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份”

    ,“1968年把我国社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社会的民主改革”给人们“以新的希望”。胡萨克是位有学识、有声望的人。苏联侵占捷克斯洛伐克以后,他被推到了领导最高层。

    1969年4月捷共中央全会

 442

    034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以未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社会危机为由,解除了杜布切克捷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推选胡萨克担任此职。从此,在捷克斯洛伐克开始了较长时期的所谓“正常化”阶段,杜布切克的政治经济改革被彻底否定,高度集中的政治领导和经济管理模式重新确立,捷又返回到50年代的发展道路。

    胡萨克担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执行的“正常化”政策,实际上是复旧政策。他的政策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彻底改组领导班子,实行大清洗。

    杜布切克于1969年4月被撤去党中央第一书记后,改任无实权的联邦议会主席,同年10月,被派往土耳其任大使。

    1970年,作为右倾机会主义的代表人物,被停止党籍,不久被开除出党。到一国营农场工作,从此无声无息。捷共中央主席团委员斯姆尔科夫斯基、切尔尼克、克里格尔等,亦被撤职和开除党籍。

    比拉克、英德拉等坚决拥护苏联出兵的人,任党中央主席团委员。

    党中央书记处亦被改组,姆利纳日、齐萨日、斯拉维克等为苏联所反对的人下台。什特劳加尔接替切尔尼克任政府总理,英德拉出任议长。副总理希克、外长哈耶克等均被撤换。

    民族阵线所属各党派、团体进行改组,负责人被撤换。可以说,凡拥护改革、反对苏联入侵的领导人,都被赶下台。根据这一政治标准,以反右倾机会主义这一主要危险为理由,在全国进行了大清洗。

    1969年9月,捷共中央全会决定将“右倾机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清除出中央委员会。

    1970年2月,捷共中央决定在全党更换党证,进行大清洗。

    约有近50万党员被开除党籍或除名。

    捷共中央主席

 443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134

    团和书记处50%以上的人员被开除,全国70%的企业领导人被撤换。全国17的人(约200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株连。

    A20多万人流亡西方,其中23为中青年人和知识分子。教授A当看门人,技术员当清洁工,已不是个别现象。这次清洗不同于50年代,未采用关监狱、判死刑的办法,但其后果仍十分严重。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出现了万马齐喑的政治局面,播下了以后动荡不安的种子。

    二、全盘否定1968年的改革运动,恢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胡萨克等人上台伊始,即着手批判和否定1968年的改革。捷共中央全会,特别是1970年12月11日全会通过的《从捷共13大以来党内和社会上危机局势的发展中吸取的教训》和1971年5月召开的捷共14大,对1968年的改革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和全盘否定。

    《教训》等文件认为,1968年出现了“反革命事件”

    ,杜布切克等人在捷共中央形成了一个右倾机会主义中心,民族主义和反苏主义是他们的思想基础。他们的目的是在西方反动势力的支持下,在政治上反对捷共的领导,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上取消社会主义所有制和计划经济,为私有制和自发的市场经济开辟道路,在外交上奉行反苏主义和同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兄弟党分裂的方针。胡萨克等领导人认为,杜布切克的《行动纲领》是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的纲领,反映了右派势力在党内的颠覆活动;认为在苏军入侵时召开的捷共14大是非法的,它通过的是一个完整的反苏纲领。他们还认为,杜布切克的改革会导致内战和

 444

    234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反革命。因此,苏联“应捷领导人和共产党员的请求”

    ,出兵对捷进行了“国际主义援助”

    ,使捷“避免了一场反革命政变,保卫了社会主义的成果”。

    胡萨克等人在否定1968年改革的同时,全面恢复苏联式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口号下,加强党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控制,以党代政,包办一切。

    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使企业的自主权荡然无存。

    三、提出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71年5月,捷共召开第14次党代表大会,提出了超越阶段、不符合捷国情的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总路线。

    1976年4月举行的捷共15大和1981年举行的捷共16大,对这一条总路线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强调通过科技的发展和经互会国家的一体化,更快地向集约化过渡。

    1986年召开的捷共17大,在苏共27大的影响下,提出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

    这条总路线在70年代,给捷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使斯洛伐克的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同捷克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1970年到1983年,捷社会总产值增长66%,国民收入增长65%,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44%,工业增长84%,农业增长23%以上,80年代初,粮食产量达1100万吨左右,提高了粮食的自给程度。

    斯洛伐克经济发展更快,它在全国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五五”计划时占319%,“六五”计划占333%,“七五”计划几乎达40%。

    B斯洛伐克的工业产值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五五”计划占

 445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334

    256%,“六五”计划占285%,“七五”计划达295%。在B对外经济关系上,捷注意不过多增加外债,1987年,捷外债为40多亿美元,大大低于波匈等国。

    布拉格现代化地铁建成,连接布拉格和布拉迪斯拉发的长达3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通车,几座核电站建设成功,是捷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下面就三个五年计划作一简要的叙述。

    1971年捷共14大提出第五个五年计划,规定到1975年国民收入增长28%,其中95%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

    这就是说,要在集约化的基础上发展国民经济。

    “五五”计划的其他指标是:工业增长34~36%,农业增长14%,社会总产值增长25%,斯洛伐克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速度。

    “五五”计划执行情况较好,有的方面超额完成。工业增长了385%,农业增长135%,国民收入增长321%,居民收入B增长52%。

    B1976年4月,捷共15大提出了“六五”

    计划的控制数字,规定从1976年到1980年,国民收入增长27~29%(其中斯洛伐克增长35%)

    ,而90%以上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长32~34%,农业增长14~15%。这一计划也是在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指导下提出来的。旧体制的弊端和主观主义的指标,使六五计划难以完成。当时,“六五”计划执行的结果是:国民收入仅增长20%,工业增长247%,农B业增长9%。

    1981年4月,捷共16大继续坚持建设“发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提出了“七五”计划(1981~1985)的指标,规定国民收入增长14~16%,工业生产增长18~20%,农业增

 446

    434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长10%。计划执行不到一年,证明它的指标脱离实际。捷共领导对计划作了调整,国民收入增长率降为10~13%,工业增长率降为14~18%,农业增长率降为7~10%。调整后的七五计划执行情况仍然不佳。国民收入仅增长115%,工业B增长13%,农业增长91%,大部分指标未完成计划。

    B1986年3月,捷共17大根据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苏共27大提出的加速战略的“启示”之下,提出了“八五”

    计划(1986~190)

    的指标,国民收入增长18~19%,(年增长率应达到35%)

    ,工业生产增长15~18%,农业增B长6~7%。这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是:国民收入的增长首次要超过生产总值的增长;国民收入的增长是在不增加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的前提下,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即所谓少投入,多产出。这对捷国民经济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五年计划以失败而告终。

    1986年,国民收入仅增长28%,B工业增长31%,农业增长05%。1987年,国民收入增长B                              B2%,工业增长23%,农业增长09%。这还是拔高了的官B方的统计数字。

    “八五”计划的失败,也是建设“发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失败,它暴露出捷经济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从“六五”计划开始,执行结果都不好。不少企业(有时竟达13)

    完不成计划,企业无支付能力。

    建筑业发展缓慢,A住房不足,人民不满。有人讽刺说,捷共忙于建设“发达社会主义”

    ,却把住房建筑忘记了。生产上不去,提高人民生活

 447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534

    水平就是一句空话。为了保持现有的生活水平,政府只好动用储备。居民收入超过生产发展的速度,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矛盾扩大。如1985年社会消费比1980年增长232%,190B年比1985年增长315%。

    B二、劳动生产率低,科技落后,与西方国家差距拉大据捷官方统计,以1970年的生产效益为10,1975年下降为904%,1980年降至821%,1966年,捷具有世界水B平的产品占全国产品的121%,1978年仅占2%。生产同样B的产品,捷所有消耗的能源和钢材几乎为奥地利的2倍。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不高,缺乏竞争力,使捷在世界外贸中的比重由过去的19%降到80年代的09%。为了增加外汇,引B进技术,一个具有工业传统的国家,只好增加原材料的出口。

    这类出口竟占出口总额的23。

    企业设备老化,设备和产品更A新缓慢,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使捷经济难以向集约化过渡,拉大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以邻国奥地利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捷经济水平和国民收入均高于奥地利,在世界上属前10名。

    可是到1977年,捷人均国民收入为3840美元,奥地利为6360美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