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

第38节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第38节

小说: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的支持。与此同时,以卡托维兹省委第一书记盖莱克为首的“西里西亚派”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两派进行着激烈的角逐。三月事件后,游击队派的影响削弱。盖莱克正在取代年迈昏愦的哥穆尔卡。

    60年代发生了若干重大的人事变动,国务委员会主席两次易人。

    1964年8月,萨瓦茨基病逝。第三届议会选举奥

    ①以战争期间波兰工人党领导的人民军游击队员为骨干组成,故名“游击队派”。

 269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752

    哈布为国务委员会主席。

    1968年4月,第四届议会选举国防部长斯彼哈尔斯基为国务委员会主席。国防部长职务由沃。

    雅鲁泽尔斯基接任。

    二、1970年十二月事件——波兰战后的第二次危机1970年12月是波兰历史上充满重大事件的一个月。

    这年12月7日,在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缓和紧张关系的基础上,波兰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关系正常化基础条约在华沙举行签字仪式。在条约上签字的,波兰方面是部长会议主席西伦凯维兹和外交部长英德里霍夫斯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方面是联邦总理勃兰特和外交部长谢尔。条约的主要设计师是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哥穆尔卡,他站在签字仪式的高级官员的中央。

    1970年12月7日将作为揭开波兰和德国关系史的新篇章而载入史册。

    早在1950年,波兰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签订了条约,民主德国承认奥得—尼斯河为波德界河,但联邦德国政府一直不承认这为界河。

    196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在选举中获胜。新的联邦德国政府面对现实,承认奥得一尼斯河为波德界河。这不能不说是波兰外交政策的重大胜利。哥穆尔卡喜形于色,以为这会提高他的威信、巩固他的地位。

    谁也不会预计到一周以后,发生了波兰战后的第二次流血事件。这次事件发生在波罗的海沿岸城市格但斯克、格丁尼亚、索波特(以上三个城市称“三联城”)

    、什切青和埃尔布隆格。这次事件由政府提高食品价格而引起,其规模比1956年的波兹南事件要大,后果也更为严重。这是波兰战后

 270

    852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的第二次危机。

    1970年12月12日,部长会议决定提高45种生活消费品的零售价格。提高幅度从36%(纱布绷带)到921%B(人造咖啡)。

    其中肉和肉制品提价176%,面粉提价166%,B牛奶制品提价38%,鱼和鱼制品提价117%,果酱提价B                                           B362%,甜点心提价124%,通心粉提价153%,大麦米提B                                      B                             B价31%,硬煤提价10%,焦炭提价20%。

    与此同时降低了某些生产盈利很高的工业品价格,如药品以及电视机、电冰箱、收音机、人造纤维等耐用消费品。但提价金额远远超过降价金额。而且提价的大多是日常生活必需品,这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进一步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

    当然,从经济角度看,特别是考虑到1969、1970两年农业歉收,市场供应紧张,调整物价是必要的。但是,这个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既没有同群众商量,也没有向群众做宣传解释工作,而且提价的时间又恰好选择在圣诞节前夕,选择在人民准备欢度佳节,大量采购食品的关键时刻,这就引起了全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愤怒和抗议。

    12月13日(星期日)

    ,《人民论坛报》公布了部长会议关于商品提价的决定。

    12月14日,在哥穆尔卡的主持下,波兰统一工人党五届六中全会在华沙召开。会议包括两项议程:第一,讨论国家的经济形势和1971年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第二,通报波兰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签订的条约。会议期间,全会主席团获悉格但斯克发生罢工和示威游行。参加会议的格但斯克省委第一书记阿。卡尔科什卡和政治局委员、副总理

 271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952

    斯。科乔韦克以及主管造船工业的重工业部部长弗。卡伊梅、经哥穆尔卡和西伦凯维兹同意,前往格但斯克平息事端。

    下午1时,当科乔韦克等到达格但斯克时,数千名工人来到省委大楼前面。

    一名省委书记试图劝说游行者离开队伍,但未奏效。下午3时,游行队伍扩大到近万人。游行者冲击并企图烧毁省委大楼和《海岸之声报》编辑部。游行者与警察发生冲突,出现了第一批伤亡者。内务部部队进驻省委大楼。事态正在扩大。当天傍晚,经哥穆尔卡同意,两名政治局委员,即中央书记克利什科和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洛加—索文斯基以及国防部副部长格。科尔钦斯基上将奔赴格但斯克。克利什科实际上是事件期间格但斯克党组织和治安力量(民警和军队)的领导者和指挥者。他们于当晚10时半到达格但斯克。这样,有三名政治局委员、一名副总理、重工业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和内务部副部长聚集格但斯克,但仍未能阻止事态的发展。

    12月15日,格但斯克各造船厂工人继续罢工。

    他们焚烧警车和省委大楼。罢工扩大到格丁尼亚和索波特。克利什科命令军队进驻三联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党中央大厦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沿海城市发生的事件。参加会议的有:第一书记哥穆尔卡、国务委员会主席斯彼哈尔斯基、部长会议主席西伦凯维兹、负责经济事务的政治局委员雅什楚克、负责安全和军队事务的政治局候补委员莫查尔、负责党内事务的政治局委员斯柴莱茨基和国防部长雅鲁泽尔斯基等。哥穆尔卡把这次事件定性为“反革命事件”

    ,决定对示威者使用武力,没有任何人表示异议。哥穆尔卡责成西伦凯维兹将决定转达

 272

    062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给国防部副部长科尔钦斯基将军去执行。

    12月16日,格但斯克和格丁尼亚造般厂的工人举行“占领性罢工”。

    在罢工的工厂成立了罢工委员会,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如增加工资30%,撤退军队等)。

    莱。瓦文萨在这次罢工中崭露头角,他被选为格但斯克造船厂罢工委员会主席。

    12月17~18日,总罢工扩大到什切青和埃尔布隆格。

    军队动用坦克和装甲运输车,使用了武器,伤亡人数增加。许多商店被捣毁,许多建筑物和车辆被烧毁。

    十二月事件的结局是惨重的。据官方公布的数字,死亡45人(其中有2名警察和1名士兵)

    ,伤1165人,有2989人被拘留,那些被怀疑有抢劫、主动攻击、纵火行为和非法拥有武器的人被捕。按当时的价格计算,在格但斯克沿海地区事件中损失达1亿多兹罗提,在什切青损失达3亿兹罗提。

    12月19日,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在西伦凯维兹的主持下开会。哥穆尔卡因精神过度紧张,血压升高,住进医院。政治局会议决定免去十二月事件的主要责任者哥穆尔卡的第一书记和政治局委员职务,决定解除克利什科、雅什楚克、斯彼哈尔斯基和斯柴莱斯基的政治局委员职务。政治局建议由盖莱克出任第一书记,选举雅罗谢维奇为政治局委员并提议由他出任部长会议主席。不久,科乔韦克和洛加—索文斯基也离开政治局。

    12月20日,波兰统一工人党举行五届七中全会。

    全会选举盖莱克为第一书记。新当选的政治局委员有:彼。雅罗谢维奇、爱。巴比乌赫、斯。奥尔绍夫斯基、米。莫查尔和杨。希德拉克。哥穆乐卡圈子里的人,全部离开政治局。

    12月

 273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162

    23日,第五届议会接受斯彼哈尔斯基辞去国务委员会主席的请求,选举西伦凯维兹为国务委员会主席,任命雅罗谢维奇为部长会议主席。

    就这样,人民波兰结束了为期14年的哥穆尔卡时期,开始了长达10年的盖莱克时期。

    第三节 盖莱克和他的“高速发展战略”

    爱德华。盖莱克,1913年1月6日出生于卡托维兹省本金县波隆布卡一个矿工世家。他的曾祖父就是矿工,他的父亲因矿井事故去世。

    他从13岁起就开始当矿工。

    父亲死后随母亲移居法国。

    1931年加入法共。

    1934年因参加矿工罢工被驱逐出境,回波兰呆了3年。

    1937年赴比利时当矿工,加入比共。

    1948年回到波兰。

    1949年当选为波兰统一工人党卡托维兹省委书记,1954年在党的“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56年当选为中央书记和政治局委员。从1957年兼任波兰统一工人党卡托维兹省委第一书记。他领导西里西亚党组织达13年之久,成绩卓著,被认为是个面向现代化的政治家。

    盖莱克担任党中央第一书记的时候,波兰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波兰基本上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970年的工业产量为1938年的17倍,为1949年的8倍。

    非农业就业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机械工业、冶金工业、造船工业、电子工业、汽车制造工业,成为波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橱窗。

    旧波兰化了100多年没有实现的工业化目标,解放后只用了20~25年的时间就达到了。

    但是20年的工业化也产生了许多问题,造成了国民

 274

    262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农业、消费品工业的滞后,以及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令人不满意的状况。

    在这种形势下,新任党中央第一书记应当总结前两次危机的教训,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把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和轻工业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同时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调动广大工人阶级和企业的积极性。但是,盖莱克为了吸收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成就,消灭波兰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使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尽快使波兰工业现代化,提出了不顾国情、超越国力的“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纲领”和“高速发展战略”。

    1971年12月6日至11日在华沙召开了波兰统一工人党第六次代表大会,盖莱克作了题为《党在波兰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中的任务》的报告。根据这个报告,制定了“高速发展战略”

    ,即高速度、高积累、高消费政策。

    盖莱克不像贝鲁特、哥穆尔卡那样,只注意发展重工业,而忽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是既要高速度发展重工业,又要大幅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这靠波兰本身的经济实力是无法办到的。他实行“向西方开放”政策,决定用外国贷款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70年代初,东西方关系趋于缓和,西方国家经济不景气,向西方国家借贷的条件比较优惠,国际市场上石油和其他原材料价格低廉。

    这些是波兰利用外资,实行“高速发展战略”的有利的外部条件。而国内实行冻结物价和迅速提高工资的政策,使多年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激发了工人阶级的生产积极性。农民也因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废除义务交售制度(从1972年1月1日起)而提

 275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362

    高了生产积极性。这是推行“高速发展战略”有利的内部条件。

    根据“高速发展战略”而确定的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的指标如下:国民收入将增长38~39%,工业生产将增长48~50%,农业生产将增长19~21%,实际工资将增长18%,投资总额为14540亿兹罗提,即增长45%,出口额将增长55%。由于前三年计划执行得顺利,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次代表会议(1973年10月)把6项指标分别提高如下:国民收入——55%,工业生产——66%,农业生产——255%,实际工资——38%,投资总额——79%,出口额——B102%。

    “四五”计划完成情况如下:国民收入——62%,年增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