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

第152节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第152节

小说: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柱国看着他,笑着说:“行啊,我怎么没发现你还有这么一手啊?”范清平听了脸色微变,不好意思的说:“没办法,这些东西参谋部和指挥系高级班里那些家伙每天都在讲,虽然没怎么认真听,但是听多了也能说上两句了。” 钟柱国大笑起来,“我说呢,你呀,要是没有亲身体会估计也不会乱说话的。不过你那话也有道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也是制定各种战役的大的前提,只要慢慢积累,不知不觉就可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

  日军的顽抗,造成了一些麻烦,先是炮兵乱炸一轰,部队除了部分负责监视,都绕过这些日军,丝毫不加理会直奔前线。这也是大部分部队在进攻中养成的习惯,在长春作战时候,最开始遇到日军的火力点,先头部队每次都要停下来攻克,再继续的前进。这样作战弊端很多,大量的部队被拥挤在后面无法动弹,只有等前方攻克了才能继续前进,不仅耗费时间,大量部队也处于空闲状态,对作战十分不利。

  在总结了前线部队的意见后,参谋部提出了和原来沿袭国内和日本基本的进攻套路迥然不同的作战思路。其中就要求先头部队在进攻的时候遇到暂时难以攻克的阵地的时候,把阵地留给后续部队来打,先头部队不断的迂回穿插,不顾敌人侧面火力向纵深挺进,将敌人整个防御体系扰乱。正是及时总结了这些宝贵的战斗经验,才使得后期伤亡远比前期攻坚作战来得小,那时候准备发起反击的计划也是据此而制定的。

  面对强大的压力,屡次突击都被打了回来,处于包围中的军坦克第二旅团长重见伊三雄少将在打击下屡战屡败,惊慌失措,竟然自作主张命令部队把坦克埋进土坑里作为固定炮台使用。发现他们举动的中国航空兵十分好笑的看着他们的莫名其妙的举动,然后非常舒服地一一将其炸毁,重见少将本人也在乘坐指挥车逃跑时被连车带人一炮打飞。①

  被围困的士兵并没有因为中国军队没有进攻而变得轻松,太岛渚久趴在地上丝毫不敢动弹,他身边一个人只是把头探出地面向外射击,才过了短短三十秒,他就像被一根铁棒打中了脑袋,向后摔过去。太岛渚久趴一看,他前额上一个圆圆的子弹洞,准确的一枪,只用一枪就把他打死了,而太岛连子弹是从哪飞过来的都不知道。这让一向自以为射击技术一流的他们感到惊恐万分,趴在地上作战,身子刚一动,子弹就飞过来了,甚至稍微趴高一点,都会招来射击,不少人只顾低头,结果屁股上就被打出个对穿的窟窿。

  最糟糕的莫过于那些机枪手,只要一开火就会成为靶子,伤亡率居高不下。日军严格训练下,每个士兵都训练出了精确的射击技术。但是面对那些戴着瞄准镜,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善于伪装和潜伏的狙击手还是相当的稚嫩,大批狙击手潜伏在他们阵地周围的时候,他们的恶梦就来临了。长期以来日军由于陆军认为部队的射击精度已经足够,对狙击手的培养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十分重视狙击手的培养,所以不论战术素养还是武器装备,北方中国军队狙击手的水平都远远高于日本关东军。

  虽然日军也装备了三八式狙击步枪,但一来其数量少,二来其瞄准镜质量较差,最关键的是日军没有完备的狙击战术。狙击手往往作为敢死队员。他们深入敌方阵地后,多在树顶、水塔一类地点埋伏。这些地方虽然视野好、射界宽阔,但是没有退路,结果即使能一击得手,也马上被对手发现,受到集中攻击。由于没有参与二战那种长期的阵地战僵持的经历,也没有明白狙击手在阵地战中的作用,使得普通士兵在狙击手的射击下死伤惨重,苦不堪言。

  得到支援后的各个阵地上的中国军队的火力点也复活了,构成交错的火力网完全将其中的日军覆盖在其中,反击的部队击溃被围的日军部队后直接留给原来固守阵地的部队来收拾,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追击日军撤退的部队。范清平看见重炮部队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的前进,不由的一阵感叹,什么时候也给自己的部队配上一点突击炮,配合这几个连的坦克部队做先头部队就好了。

  星野利元下令开始撤退后,坦克部队炸掉了已经损坏的坦克和火炮,销毁了来不及携带的给养,匆忙的部队挤满了整个公路,从他们上空飞过的飞行员发现了他们的异状,马上上报给指挥部。对这么好的机会,没有谁愿意放过,日军这条逃亡之路也成为了他们伤心之路,只要那里人多,炸弹落在了那里。星野利元是在没有办法,如果这样持续下去,这点家底还没有逃回去就被中国人炸干净了。万般无奈只好命令部队从这条目标明显的公路下撤退下来,分成小股部队钻进了山林的偏僻小道。

  ①这在二战中确有事,重见伊三雄为第三旅团少将,被美军击毙,他拙劣的指挥也是二战史上一大笑料。

  ……………………………………………………………………………………

  电脑除了显示器和内存条,所有的东西都换了。再不用担心出什么问题了。

  好书尽在cmfu





  第二部 第十三章 混乱12

  (起9A点9A中9A文9A网更新时间:2004…12…14 18:52:00  本章字数:4174)

  “要不是这里有铁路,还真不知道怎么把这些家伙给运来,这家伙也太大了点!”“是啊,当时,当时分配我们去接收这个大家伙的时候我们也吓了一跳,比你现在还要吃惊,幸好这东西是我们的,要是狗日的鬼子也有这些大家伙,我们可有得受了。”在他们面前是刚刚用火车运来的零件经过炮兵部队几百号人连续奋战组装起来的六百一十毫米“卡尔炮”,它在也被称为“雷神之锤”。

  “兄弟,虽然鬼子有三百毫米和二百四十毫米口径的火炮,用这家伙去打他们也太夸张了吧?”“谁知道呢?原本上面得到消息日本人准备在这些要塞安装四百口径的巨炮,上面怕咱们步兵吃亏,也很费了些代价才搞到这两门‘雷神之锤’,听团长说他们去德国的时候看他们正研制八百口径的巨炮,据他们参观了回来说研制中的大炮炮弹都至少有四吨以上,体积都吓人,威力当然不用说,就不知道实用性怎么样?就‘雷神之锤’也让我们够戗了,想想那大家伙……嘿嘿。”

  “那倒是,我原来上军校那会听那些德国教官自豪介绍过他们在一战研制出来的超级大炮,据说曾经炮击一百二十公里外的巴黎,那时即使最重型的大炮射程也不会超过三十二公里,这种大炮制造技术简直没话说。原来以为他们是开玩笑的,但是德国人一向不喜欢开玩笑,我还是半信半疑的,看他们能设计出那么大的家伙,应该不是假的吧!”“应该是真的,我也听过,可惜了德国战败前把大炮都回炉了,图纸也消失了,其他国家始终无法研制出来,听说军备情报部门的人曾经和大炮设计者罗森博格家族接触过,他们手里应该有手稿,就是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如何。”

  在大炮附近一个身着褐色军服的中校看着令人吃惊的大炮和炮兵少校交谈起来,作为第一军的军官还是很受其他友军部队的欢迎,所以炮兵少校对于兼负这些阵地保卫任务的中校交谈也没有太多的隐瞒。“你们这大家伙也不错啊,看那炮弹也不轻吧?”中校指着忙着从列车上讲炮弹吊装下来的士兵问到,“那是当然,虽然比不上德国正在研制的巨炮四五吨以上的炮弹,我们这大家伙的炮弹也有二吨多,支援你们绝对可以放心!整个亚洲我们还没有发现它击不穿的要塞!”炮兵少校一脸自豪的对着中校说。

  中校点点头,心里也暗自惊叹,上了战场不说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火炮,就是一○五口径的火炮都足够要步兵的命了,上了战场就火炮强弱就甚至可以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大炮做为战争之神百年来来的地位虽然最近这些年来受到新式武器的一些挑战却也没有发生根本上的改变。还好这样的大炮制造运输使用都比较麻烦,要是真的有个几十门这种大炮齐射,不用想也知道那威力如何,和它遭遇的步兵和坦克都根本无处可逃。

  看见中校陷入沉思,少校也明白他心里在想些什么,每个第一次看见这庞然大物的时候,都或多或少的有这种表情。遗憾的是这种大炮实在是太重了……如果不是它如此的笨重,使用如此麻烦,打响第一枪的占领要塞行动也不需要经过那么长的时间,花费那么多精力去制定极为危险的突袭计划攻克要塞了。这大炮从火车上运下来,组装起来射击的时候恐怕日军的援军早就到达了,即使击穿了要塞,占据优势地形的日军还是足以让进攻部队伤亡惨重,故只能出奇兵出奇制胜。虽然这种大炮使用相当的繁琐,用来对付眼前的这种进攻目标却也是最好不过了。

  在航空兵进行第一波次轰炸后,历经日军大量征集中国劳工兴建的坚固表面阵地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坏。在傍晚夕阳的余光下,巨大而黝黑的炮口已经按照平日演练多时的角度装弹待命。这种火炮填装极为繁琐和缓慢,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不得不要求有极高的首发射击精度,战场上每一分一秒都是极为珍贵的,每发炮弹都必须从德国直接进口,并没有多少时间来校正,毕竟它们每发射一发炮弹的时间也是其他火炮数倍以上。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对使用它的炮兵要求十分严格,要求在装配后不经过校正的情况下保证极高的精确度。

  这支集合了炮兵内精英的部队,在最短的时间内训练摸透了火炮的组装维修和使用,对各种不同层次的,不同距离的目标射击都经过了严格训练,对日军的重点目标更是多次进行模拟射击训练。对面前这个庞大大物却也是经过了精确的计算,负责安装的士兵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也是有条不紊的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在炮兵阵地周围部署了两个高炮连来保护这些大口径的火炮,附近还用不少部队担负保卫任务。这些重炮对以后攻坚战斗还是很有价值的,目前国际通道基本被堵塞,这些火炮坏了一门就少一门,维修起来都极为不便,如果有所损害,大部分的零件还必须从德国穿越欧洲战场封锁线运送过来,故对这些珍贵的宝贝,炮兵看得极紧,生怕有任何的损伤,对它的保护也是极为严格。

  感觉到情况不妙的日军也派遣了几次小规模的部队进行火力侦察,遇到第一军强大火力下不是灰飞烟灭就是无功而返。从城内机场起飞的侦察机也遭遇了战斗机和地面防空火力的阻击,仅仅侦察到了城周围的少数被伪装起来的阵地。向关东军司令部发出的求援电报毫无反应,要求的物资兵员补给也遥遥无期,这让驻守双辽的田下佑三中将沮丧不已。从接到了电报中他隐约猜测到自己这里很有可能已经被放弃了,虽然司令部一再要求“全体官兵发扬武士道精神,为陛下和皇军的荣誉而奋斗……击溃支那军队的阴谋”。

  田下已经在中国呆了近二十年,和许多长期屯扎在中国的关东军军官一样已经把“满洲”当作了自己的国土,甚至可以说出一口流利的中国北方方言,如果不是长年驻扎“满洲”的军旅生涯所养成的阴沉凶狠性格和在他身上表现尤为突出的日本人独特生理特征,表面看上去和中国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至今他还在为参与了当初策划“九一八事变”而雀跃不已,当初以为黑龙江的抵抗武装并不会持续很久,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有今日的局面。

  即使在担任联队长的时候就是策划九一八事变的魁首石原莞尔手下的骨干,更早的时候甚至和河本大佐制造了“皇姑屯”事变。由于在长城战役后期的优良表现赢得了关东军司令部和参谋本部的赞同,加之对黑龙江作战的失利,导致了大批高级军官被内阁和参谋本部的严厉斥责,鉴于双辽成为了双方对抗最激烈的城市,关东军司令部让还在察哈尔的田下佑三升迁至双辽城防司令。

  刚开始上任的时候还不时可以逮到不少从绥远派遣来的情报人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抓捕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最近更是近二个多月没有抓住任何有用的消息。宪兵队和谍报机关虽然在几年和这些情报人员的较量中得到了很大的成长,但是同样成熟起来中国的情报人员。他心里明白,以前无论如何中国人如何狡猾,也不可能发生这样完全抓不着边际的事情。

  中国的情报人员变得更厉害了,但是这不是他们神通广大的最主要的愿意。原来在皇军和宪兵队的严刑拷问和血腥的屠杀下,老百姓都不敢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