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10月13日 "引雅入俗"张恨水 汤哲声 >

第2节

10月13日 "引雅入俗"张恨水 汤哲声-第2节

小说: 10月13日 "引雅入俗"张恨水 汤哲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褒贬的态度,我不表现,至于说你们的好和坏,你读者去看,你根据这个看,像照镜子一样,你看看你自己是美还是丑,听明白了吗?就是说它是客观性,让你自己反思去。但是你如果仅仅地去写这个,没有作家的自己的褒和贬,你仅仅写这种生活,而且他们又习惯写那些比较肮脏的生活负面,因为这样才有读者看嘛!结果造成了什么呢?所谓的黑幕小说就出现了,什么叫黑幕小说?就是把黑幕写出来以后,他作家没有对这些黑幕进行自己的评价,你的批判,你的分析,你都没有,它就是生活,这样拿出来了。那么讲到这个地方你就知道了,张恨水的《啼笑因缘》,我刚才说了,它是社会言情小说,他把言情当然是放进去了,这个肯定不用多说。他把社会放进去以后呢,但是他有自己的是非判断,那就是反军阀、反压迫,《啼笑因缘》看了,肯定都有这个,它这是一个军阀对老百姓的残暴压迫、专横,它是这样的。所以这部小说很富有那种市民气息,那种市民对社会的评价,它表现得非常充分。也就是说,作家自己的政治态度、社会态度,他把它表现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社会言情小说。我要讲的是什么呢?就是第二个。

    这个第二个呢,我觉得是张恨水做的一个重要的贡献,他实际上完成了整个中国小说的一个很重要的美学模式,那就是小说中间要写故事,说故事、要写人物。说故事、写人物这个创作模式,《啼笑因缘》。那么我来做一点解释,你故事要说,没有个好看的故事,也没人看,这部小说好看的故事它首先有了,但是你如果仅仅写一个好看的故事的只能说就通俗小说来说,它也只是一般的档次,因为通俗小说都有好看的故事嘛!那么张恨水的特点是什么?它不但有好看的故事,还有精彩的人物性格,这个好,什么叫精彩的人物?精彩人物就是写性格、写形象。通俗小说写人物有一个习惯的手法,什么叫习惯的手法呢?比如说,门一开进来一个人,通俗小说作家一般都是这样写:这个人,某人、某者、某也,换句话说,从什么地方来的,到我们这里来干什么,从上面,头上戴了个什么帽子,脸上长得怎么样,衣服穿得怎么样,鞋子怎么样,然后慢慢走进来怎么样,它是每一笔都写下去。所以茅盾先生在批判鸳鸯蝴蝶派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这叫写小说吗?这叫生活起居注,就是生活起居注,什么都写,确实这是通俗小说的弊病,确实是毛病。可以这么说,在他的《春明外史》中间还是存在着的,但是《啼笑因缘》没了,这就是《啼笑因缘》的贡献了。

    我这里看《啼笑因缘》的四个人物的出场,他怎么出场,我不用多说,你们看看这是谁。换句话说,张恨水开始写人物,他再也不是从头到脚地写下去,他也知道了我要抓住最传神的、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那几笔,勾勒几笔就出来了。按鲁迅的话说叫画眼睛,眼睛一画神就传出来了,这叫写人物了,人物已经放到很重要的位置上。我们看:“见他穿了一件蓝湖绉夹袍,在大襟上挂了一个自来水笔的笔插。白净的面孔,架了一副玳瑁边圆框眼镜,头上的头发虽然分齐,却又卷起有些蓬乱,这分明是个贵族式的大学生。”这是谁呀?对,樊家树,一听就知道这是樊家树。你看,长袍,知识分子的象征,自来水笔放在这儿,洋学生,对不对?洋学生自来水笔,是吧?然后头发呢,他梳得很整齐,但是有点蓬松,为什么?有点贵族气息,对不对?蓬蓬松松很潇洒。他就那么几笔,这几笔很灵活,写人。张恨水到这儿,是不是他成熟了,对不对?再看:“这时出来一位姑娘,约莫有十八九岁,挽了辫子在后面梳着一字横髻,前面只有一些很短的刘海,一张圆圆的脸儿,穿了一身的青布衣服,衬着手脸倒还白净,头发上拖了一根红线,手上拿了一块白十字布,走将出来。”谁呀?对了,关秀姑。你看了之后,红绳子,衣服,关秀姑哪儿人?她是山东人,你看她,人物身份几笔头就出来了,她的了留海还是整整齐齐的,来自于农村的一个小姑娘。

    我们再看,“说话时,来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面孔略尖,却是白里泛出红来,显得清秀,梳着复发,长齐眉边,由稀稀的发网里,露出白皮肤来。身上穿旧蓝竹布长衫,倒也干净齐整。说着,就站在那妇人身后,反过手去,拿了自己的辫梢到前面来,只是把手去抚弄。家树先见她唱大鼓的那种神气,就觉不错,现在又见她含情脉脉,不带点些儿轻狂,风尘中有这样的人物,却是不可多得。”注意这几个字,拿着辫梢含情脉脉地躲在一个夫人的后面来偷偷地看着樊家树。谁呀?沈凤喜,是不是?这几句,你看,沈凤喜的人物形象,沈凤喜的性格全出来了,也就是说,这个作家就是写他的灵魂。

    再看,“这个时候,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穿了葱绿绸的西洋舞衣,两只胳膊和雪白的前胸后背,都露了许多在外面。以为这人美丽是美丽,放荡也就太放荡了……”。不用多说,这是谁呀?何丽娜嘛!你这样一看,到了《啼笑因缘》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张恨水开始写人物了,越写越好了,这个已经不一样了,他是几笔头就把人物勾勒出来了。如果大家觉得这个还不过瘾的话,我再讲一个。《啼笑因缘》中间写人物性格,我刚才说了,他把它放到很重要的位置上,关秀姑这个女孩子她很率直,但是也不乏温情。她对樊家树她始终有感情,她是有感情。她又觉得自己好像配不上他,于是又爱着他,愿意为他奉献一切,只是让他幸福就行,所以他这里面很多温情。何丽娜好像按照小说中间说的,说她比较浮华,她确实有点浮华,但是你别忘了,她最后她还自己拼命地收敛自己,要使得自己朴素起来,她自己跺到农村去了,所以她的性格是复杂的。其中写得最好的性格,我觉得沈凤喜,这个好极了,沈凤喜这个人纯真,这刚才已经讲了,羞涩,这个也可以这么说,纯真、羞涩、出身贫寒,但是这个人的性格中间有一个毛病,比较爱虚荣,爱攀比。而且呢,按照现在的话说呢,比较喜欢钱。她的叔叔沈三弦,看过小说的同志都知道,这个沈三弦这个人很坏,可以说典型的小市民气息,他攀比,结果他做了一个很坏的事情。他把沈凤喜推给军阀做小老婆了,那个刘将军嘛,刘将军结果一看,看中了以后打牌,各位都知道,牌桌上有很多的门道的,是吧?今天这四个人坐下来打牌,其实中心人物只有一个,沈凤喜,换句话说,其他三个人都有数的,今天这个钱要输给你的。沈凤喜她呢,也是第一次打牌,她糊里糊涂的,拿很多钱,很高兴,她回家了。好像是四百个大洋,她一生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钱,见了四百个大洋,拿回家了,小说是这样写的,赢了多少钱,她不知道,因为当着很多人的面嘛!她又不便去点钱,回家了,把门一关,赶快喊妈妈快出来,干什么呢?点钱,沈凤喜她把这个钱拿来以后,点过以后她把这个钱包好了,小说中间说她把它放在枕头旁边。换句话说,她放在枕头旁边是什么意思?就是睡觉之前看一看,醒来以后再看一看。那么这个我们哪做得到呢?这个我们做不到,这个小说虽然是写了这么个情节,但是你别忘了,它说明一个性格,这个人太爱钱。我们可以理解她出身贫寒,她从小爱钱,但是这个不是一般的,她这都痴了,这个钱到了痴的程度了。这个对后来的情节发展打下了一个重要的伏笔。还记得整个小说中间是这么写的,她被刘将军抓到公寓里面来,就不让她走,最后沈凤喜当然屈服于刘将军,一方面,有原因,是刘将军的压迫,我刚才已经说了,军阀的压迫。但是我们不得不说,也有沈凤喜性格的缺点,也就是说她的性格直接推动她的情节的发展。小说是这么说的,因为樊家树走的时候,把沈凤喜托付给他一个朋友,就是关秀姑的父亲,关寿峰,然后关寿峰组织了一群人去救她,去救这个沈凤喜去,因为朋友托付我了,她又被刘将军关起来了,我把她救过来了嘛!当然关寿峰他有一身武功,他就趴在屋檐上,看下面,从那个窗子里面看进去。他说看到一个人,就是沈凤喜一个人在那里,按照原来的计划,就是把她救出来,是吧?但是他没有救,为什么?他突然准备救的时候,门开了,刘将军进来了,刘将军进来以后,不要以为刘将军进来就是那么残暴,他不是的,小说是这么说的,刘将军进来往地下一跪,换句话说,按照现在就是求爱了。其实你跪不跪,可能对沈凤喜来说都没有什么,因为沈凤喜这个人心里面她确实还有樊家树的影子,你跪不跪没关系。可是她一看这个刘将军跪在那儿,不单单跪在那儿,手上还举了一个账簿子,那个账簿,就是记着很多的支票啦,那个账簿支票是多少钱呢?二十万,刘将军就说了,这个就给你,二十万,我可以这么说,沈凤喜,我刚才说,她也许看见他跪不跪跟她没关系,但是她眼睛就盯着你这个账簿二十万,然后轻轻地一笑,将军还跪在这里干什么呢?一说,把账簿子一拿,拿过来事情解决了,看到这个地方,关寿峰走了,他知道这个礼仪已尽,不可能救你了,你已经愿意了,他看到这个。

    那么这部小说整个情节走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它突然就转下去了,原来他们是一种纯情的关系,后来就开始惨了,出现了惨情的关系了,这么一变的话,但是这种变化来自于什么地方?你不得不说,性格,沈凤喜的性格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小说情节的发展,符合性格的要求,对不对?这样的小说你看到就觉得好看了,有根据,这个就是它的一个重要的贡献,你说这样的小说写到通俗小说写到这个程度,你说好看不好看?当然好看,当然好看了!是吧?故事。我刚才说情节曲折的故事精彩的故事,又有非常精彩的人物性格。这么讲,《啼笑因缘》之后,应该说中国的通俗小说进入了一个现代的阶段,谁是引路人?谁是贡献者?张恨水,那么在这个以前它都没有,他为什么会这样呢?所以我下面再做一个评价。

    第一个评价,张恨水的这种,它雅嘛!入俗,这个“雅”不是张恨水的发明,这个应该看清楚。张恨水的这个所谓的“雅”,注意,我刚才特地把时间都说了,他只不过把当时在中国开始广为流行的,流行的新文学的鲁迅等人的新文学的美学的东西,把它放到通俗文学中间来,不是发明,他只不过是拿过来。因为写人,小说中间的写人,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鲁迅等人解决的,不是张恨水解决的。

    第二个评价,张恨水的三部小说,我们尽管说他是引雅入俗,但是我也的确应该说明的是,小说中间它毕竟有很强的市场气息,他也在追求他的商品,商业的效应,市场的效应,这个也不可忘记。张恨水是用小说来养家的,他家16个人,他是用小说来养家。换句话说,用张恨水自己的话来说,他说他就是个文字劳工,他自己说是文字劳工。我是打工的,我要赚钱,我写小说要赚钱,要赚钱。所以他特别追求这种市场的效应,他特别追求。比如说《啼笑因缘》,我举个例子吧,比如说《啼笑因缘》里面的商品价值,起码我可以举两个例子是非常明显的。这部小说除了言情之外,这个里面还加了很多武侠,关氏父子实际上就是一种武侠人物,武功非常高的。为什么加武侠呢?当然这个有小说背景,因为当时新闻报的编者有这个要求,但是有一个张恨水非常明白,因为当时的武侠小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武侠小说在南方广为流行,读者很喜欢看,所以穿插了武侠,这个叫做市场效应。还有一个市场效应,这么说,中国言情小说中间的所谓的三角恋爱,或者说多角恋爱,《啼笑因缘》开始,鸳鸯蝴蝶派是写言情小说,鸳鸯蝴蝶派从来不写三角恋爱的,它只是一个才子和一个佳人,哭哭啼啼的,不会说一个才子和三四个佳人的,它没有,但是张恨水的小说中间,这三部小说中间其实它都有。换句话说,那就是很有名的所谓的众女追一男的模式,众女追一男的模式《啼笑因缘》是一个重要的作品。这些小说你不管怎么去引很多的雅进来,它还是通俗小说,为什么?它的小说的结构、整个的章回的结构没有变,张恨水做了一个贡献。通俗小说中间不是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吗?他把章改为第一回、第二回、第三回,其实章和回只不过是名字发生了一些变化,基本上格局没有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