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再创大汉 >

第115节

再创大汉-第115节

小说: 再创大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不向他们救济,她实在作不到。幸好,原来有一个人,预先想到这个情况,早就作好准备了。 
  清梅本来在江东四处巡视各地的生产工场,在听到张超病逝,有大量难民涌到北海时,便立刻赶回来了。 
  今天,清梅说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在议事厅中宣布。对于这点,一向视老百姓为朋友的海琳,天未光就到议事厅了,难民的事早令她吃不好睡不饱。全个长浪军中,就是海琳最关心这些难民的。 
  “各位,我早在设想到,张超一死,华北将会大乱,他的三名儿子将互相攻伐。”清梅由天香扶持下侃侃而谈。昨晚,浪思天香不断的向她迫供,她也没有说出来。于是浪思和天香联手狠狠的‘教训’了她一顿,令她全身软绵绵,要由天香挽着她才能到议事厅。 
  “其实我们有很多空房子的,就在梅香城的对岸。而且,先前我建立那么多房子,本来就是为吸引华北的人而准备的,想不到不用我去招揽,就有那么多人涌来了。”这时,众人才恍然大悟,当初清梅收购梅香城对面那块空城,并不断的兴建空房子,就是为了现在的情况。先前很多人摸不着头脑,究竟有什么人会去那块没有城墙保护的地方,现在他们都很清楚了。对于那些难民来说,住进属于邱家商会的房屋,总好过现在只能挤进迫狭的营帐里。 
  当然,没有人不知道,这只吸血魔鬼那有如此好相与的,清梅怎会白白让他们住进那些空屋呢? 
  “对于这些难民,我有个建议,邱家商会在梅香城的对岸上,提供食物,房屋。而难民则在那儿为我的工场上作工人。这样一来,他们有地方栖身,也有一份工作,不是很好吗?” 
  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对于这个想法大加赞赏。比起海琳想办法救济难民,清梅的方便却是长远之计。难民们到了那片空地上,有房屋之余,也解决了工作和生活的问题,确实比目前的情况好得多了。虽然有些人想到,那些人将会成为清梅的廉价劳工,但总比现在什么都没有好。 
  海琳向清梅投以一个感激的眼神,不过有人却看出了不少问题。“夫人,据我所知,梅香城对面,远远没有足够的生产工场,容纳那么多难民。同时,请问夫人打算生产什么呢?我们北海并没有原料,除了海盐外,基本是什都不能生产”对于生产的问题,就是罗平的工作范围了。他在安排好扬州和江东的农地后,就被浪思派到制造战船和武器的地方,以求提高生产力。 
  “这个嘛,虽然有些对不起现在华北的人,但我打算制造武器和防具,卖给张超的三名儿子,先前邱家商会大量买铁和锻铁,就是打算用来制作武器的。同时,大家知道吗?现在我们和上官武正式决裂,再不能从明琪那儿买粮食回来了。张家三兄弟互相攻伐,也不可能卖粮食给我们。所以,我打算用武器作交易,向那三兄弟换来小麦,毛皮等原料,自行在梅香城对面生产起面粉和皮革来。” 
  在农地种出来的小麦,并不能像稻米般立刻食用,多数是磨成面粉。毛皮也要精心的制作,才能成为一件件皮衣,皮帽等皮革制成品。 
  粮食的问题早就萦绕在众人心中,现在北海有不少存粮,可是总有吃完的一天。和上官武决裂后,上官武已经对粮食宣布是军用物资,不能向北海贩卖,北海到西南的商船也不能通航,长浪军再不可以用钱买粮食了。 
  先前和上官武貌合神离的关系,令清梅有所警觉,将邱家在江南的银号,存货,财产,全部转移到江东,连土地也卖光了,并没有多少损失。现在邱家商会也不用靠运货到江南赚钱,各地的生产工场,已经令邱家商会有足够的物资,在战乱时,根本不愁没地方贩卖。 
  包括浪思在内,所有人都用惊讶的眼神望向清梅。原来她早已经想到那么远,连粮食的问题,也一并想好如何解决了。贩卖武器给张家三兄弟,虽然会令华北更多人死伤,可是北海现在连粮食也不能自给自足,加上可以处理好这几十万难民,海琳也没有办法反对,毕竟,华北的人民目前不是她可以控制的。 
  清梅提出的办法,令人没法子抗拒,虽然清梅可以赚来廉价的劳动力,可是对于那些身无长物的难民来说,已经属于天大的恩惠了。当清梅在梅香城宣布时,众人才想起梅香城对面还有很多空房子的。难民们听到有房屋,有衣服食物,有工作,那还有拒绝的。很快,梅香城的难民,全部都搬去了对岸。原本困扰着梅香城治安的核心,一夜之间消失了。 
  清梅也有失算的时候,华北的战乱她可以想像到,但她也没有想到张超这么快就病逝。先前建好的房屋,远远不能满足逃难来的人,没有办法,清梅唯有按他们的工作能力,来分配房屋。可以制盐,打铁,织布的人优先进住,因为这些产品可以立刻运到东洋贩售,而且设备工具早就准备好了,可以随时工作。其他人么,就先在那儿升起营帐吧。 
  浪思问过清梅。“梅儿,你知道张超就么快就病死吗?”“夫君,张超就算不病死,他的三名儿子就不会兴兵作乱吗?”浪思默然。从很多情报显示,张超还没死前,那三兄弟已经开始明争暗斗了。他们互相抢夺地盘,打击对方,丝毫没有对平民百姓作出任何贡献。 
  浪思认同清梅的意思,就算张超这次不是病死,他三名儿子还是会大打出手的,只是没有现在那么激烈罢了。张超三名儿子野心勃勃,清梅在还未嫁给浪思时就很了解,而且也是清梅当初不选择和张超结盟的最大原因。现在想起,若果邱家和张超结盟,以清梅的商业智慧,张超早就统一天下了。 
  先前,张家三兄弟已经悄悄派人和浪思接触,说要向长浪军买武器,箭矢,盔甲,马鞍等等。军队自然不会同意了,可是邱家商会却有大量的武器,先前由于要贩运到东洋,清梅借机大肆生产武器,现在还有很多制成品,按清梅的想法,就是等到现在卖给张家三兄弟的。 
  虽然浪思觉得贩售武器给他们,会令更多人受害,但总不能阻止民间的贸易吧。为了大多官员安全着想,北海不能贩售武器。不过除了在北海外,长浪军并没有律法规定,民间不能贩售武器的,邱家商会就算公然贩售武器,只要不在北海范围内交易,也没有人会反对的。清梅当初大量锻铁,就是要卖武器给张家三兄弟,好从中发财。 
  按清梅的计划,她想在张超三名儿子明争暗斗时,吸引华北商人的资金,和华北老百姓的劳动力。北海低税收,官吏清廉,社会稳定,对于在混乱中的华北来说,实在是一个世外桃园。 
  只是,张超的死,令资金并不充裕的清梅来说是一个失算。来北海的人实在太多了,令清梅不能一下子容下这么多人。于是,为了那些难民,程林罕有的同意,向邱家商会借出一千万两银子,海琳也同意动用十万士兵,让清梅在那儿大肆兴建房屋,安置那些难民。 
  “喂,老何一家去了北海后,听说邱家商会不但给他们房子,还有工作及粮食等等。有很多人逃到北海去了。”“听北海的人说,林公爷对那些逃难的人很好,没有人饿死。”“呀,不如我们不要到洛阳,转去北海吧。李大将军那会待我们那么好,他还向华北来的人拉去当兵呢!” 
  邱家商会收容难民作工人,在华北一带传开去了。受到战乱影响,不少人失去了一切,横竖什么都没有,倒不如到北海去吧,那儿还可以吃得饱穿得暖,有瓦遮头和一份工作。留在华北。不知什么有一大队军队来自己的小镇打仗了。 
  一股又一股的难民潮,不断的涌向北海。其实并不是全部难民都是身无分文的,当中有不少人,因为想避过张超三名儿子的征税,而带着不少钱财,随着逃亡中转移到北海。同时,本来在华北负责制作皮革,面粉,羊毛衣物的技术工人,也来到北海,将这些技术带到长浪军领地。 
  据后来统计,华北大概一千五百万人中,先后有三百多万人逃离,而且有超过八成的人到了北海。同时,因为浪思和海琳先前对难民的照顾,这么多人逃到北海后,因各种原因死亡的人,竟然只得几百人,说得上是一个异数。 
 
 
 
  
 第一百二十一章 轻工业化
 
  一座座的工场建设起来了,有面粉磨坊,有织布的,有打铁的,有制造武器的,有作皮衣的,甚至清梅早就暗中收买材料,来酿造梅花酒和菊花酒。同时,令浪思等人对清梅高瞻远足叹服的是,清梅将在东洋贸易和在寻宝游戏赚到的钱,买了不少的小麦,毛皮和铁矿原料,及大量建筑材料。虽然原料还不是很多,但要支撑几个月的生产绝对没有问题。 
  不少难民们都转为工人了,他们除了房屋,衣服粮食及日常生活用品外,就得不到工钱。不过,清梅却提出了一个好方法,就是让他们可以分红,工场的工人,加起来可以拥有四分之一的股权,股权在工作满三年可以自由转让。这个办法,令工人们为了多赚些分红,不断卖力的工作,提高生产能力。 
  张明,张辉,张耀先后派使者到北海,希望浪思可以出兵协助他们,事后将得到某些好处等等。浪思一律向他们这样子说。“现在我们向上官武和李情同时开战,不能派兵协助,不过我保证将不会和其他人结盟的。” 
  其实这些使者,并没有对此抱有太大期望,只希望不要多一个敌人吧了。他们的目的,是想购买武器,当他们提及这件事时,浪思便告诉他们,他们自行和邱家商会商讨吧。 
  张明和张耀,他们的势力并没有铁矿,他们暂时还有足够的刀枪弓箭等,但时间一久,他们就不能找到武器,没有武器,再多的士兵也没用,所以他们便来未雨绸缪了。在山区的张辉没有这个烦恼,但武器制作太慢了,很多本身是打铁匠的人,不是被拉去当兵,就是逃离了,在战乱下,他也来北海购买武器。 
  所有前来买武器的人都满载而归,只要付足货款,清梅一律同意售卖。同时,清梅提出了让三人很喜悦的方案:用原料来换武器。于是,那些来不及磨成面粉的小麦,刚刚从矿区内挖出来的铁矿,动物毛皮和羊毛,酿酒的材料,甚至棉花也用来交换武器。 
  令人可笑的是,三兄弟为了方便,竟然打算将所有工场关闭,叫人去多找原料,用原料向北海交换制成品。幸好这个想法给稍有商业知识的人推翻了,不过,华北有很多地方,确是用原料来换得制成品的。 
  邱家商会这方面,就算不需要发工资给工人,也不可能一下子令近百万人工作,建设工场,制造生产用的工具,也是很花银子和时间的。每一次当清梅赚到了钱,就将钱再建立工场,令更多的人工作。 
  过了不久,这股生产力逐渐雄厚起来,每天建设完成的工场越来越多,生产的货品,不论质素或数量,也在直线上升。在清梅宣布了这个方案后四个月,邱家商会整整吸纳了十多万名工人,而且还有增加的倾向。其他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只有后悔为什么不学好一门技巧,而等清梅的安排了,幸好先前北海商人平民和舞会的捐赠,令他们短时间内生活还没有多大问题。 
  而有趣的是,这些工人平时的粮食和日用品,全部就是他们自己制作出来的,那只吸血魔鬼只付出原料,根本没有付出多少物资,只需重新分配给他们就行了。大量剩余的货物,不是在北海发售,就是运到外地去赚钱。工人们也无可奈何,当初是他们同意这个条件的,他们只好不断的埋头苦干,期望能在年终分红时分得更多钱。 
  邱家商会大肆生产之余,北海的商人开始打算渗一脚了。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梅香城,差不多失去了转口港的功用,商人们不能再在华北和江南拿到货物了。他们的资金不能有效运用,便也想干起生产这门生意来。 
  因为上官武和林浪思开战,双方在长江互相提高过海税,令经营成本大幅增多。而且,为了不让林浪思继续在贸易上得益,李情和上官武达成了协议,李情派出大量士兵,消灭了从许昌到洛阳所有山贼,保证了这条路的安全。同时,两人更在税款上达成了共识,以较低的税款让两地的商人经营,让商人们重新开始选择用陆路运货。 
  一边过海税提高,一边成本降低下,江南和中原的商人,统统改走陆路了。这样一来,北海的商人,再也不能从江南那儿取得货物。同时,华北战乱,生产力大幅减低,买货成本大增,令一向专门从事转口贸易的人,顿时失去了赚钱的路径。 
  有些人想向江东的生产商人买货来转售,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