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梦中的台海之战 >

第54节

梦中的台海之战-第54节

小说: 梦中的台海之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这时空中传来直升机群飞过时发出的巨大轰鸣声,仔细听了一会后,狄青龙非常自信的说道:“我想为什么将这个地方选为突破口的原因出来了!”原来这一地区地形本来就是不适于实施大规模进攻行动的地方,只要布置少量守军就足以令攻方无法快速通过,从而保证增援部队前来封锁突破口。
  薛一卒一边说:“看来俞登又想来一次直升机突破!”一边举起手中的望远镜观察正从后方飞过来的直升机群,他想的的确没错。这次出动的直升机群的规模可谓宠大,几乎是志愿军拥有的全部直升机,以狄青龙等人眼光来看这场景只能用“壮观”来形容,然后美国人的感觉只能用“恐惧”来形容。
  与此同时,由几十架苏…30战机组成的编队出现在战场上空,这些战机这回没有加挂空对空导弹,而是加挂了大量用于对地攻击的炸弹,是来轰炸的。面对突破出现的志愿军攻击机群,美军地面部的指挥官心中慌了!由于常常掌握绝对制空权或者以前遇到的对手太弱了,所以美军对野战防空问题一直不太重视,造成美军地面部队野战防空能力较弱,对付敌攻击机的任务是一直由美空军的战斗机负责,可是这时美军战斗机已被驱逐出战场。美军地面部队所拥有的防空能力对付一架二架飞机没问题,然而现在面对的是几十架苏…30,那点力量远远不够。更麻烦的是,低空还有志愿军
  的直升机群,直升机一类目标本来就不好对付,更不要说面对上百架直升机。
  有限的防空作战能力显得那么弱小,甚至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苏…30战机机群如入无人之地,如同训练一样,将数以吨计的炸弹投下,之所以使用炸弹,而不是导弹,因为它们此来是为进攻部队打开通道的。当初俞登欲在此出其不意的打开突破口时,为如何在短时间内击溃守军的防御非常发愁,后来一个参谋想出了一个解决之法,那就是来一次地毯式轰炸,炸出一条通道来,自然不需要什么精确制导武器,重要的是数量与威力,否决就达不到地毯式轰炸的效果了。
  先经地毯式轰炸,再经直升机群的突击之后,守军完全崩溃了。113师的士兵们纷纷越上装甲车,以便加快行军速度,可速度还是显得太慢,无法跟上直升机机群。正如113师的一名连长所说的:“直升机部队在前面早将敌解决的差不多了,我们只是去清理战场的,收拾几个残敌吧了!”地面部队无法跟上,使直升机机群陷入孤立的处境,好在这时联合国军阵角大乱,而且直升机的高速度补上了这个缺陷。
  按俞登的计划将在这里打开突破口,然后实施一个“左勾拳”,让直升机突击部队切入敌纵深之后,向西迂回,从而对突破口西侧之敌形成迂回之势。对于这一企图,很快被巴枯宁发觉了,他立即采取了防范措施,可惜他对于志愿军的推进速度计算出现错误,他本以为有足够的时间抽调部队来填补这个缺口,而没有想到俞登会投入直升机部队,利用直升机的高速实施迂回。
  直升机的高速性使志愿军的推进速度远远超出常规,许多紧急赶来的韩美联军部队正沿着公路行军之时,就与志愿军直升机群遭遇,不仅被打在措手不及,而且由于各部队来自不同的地方,出发时间也不同,如同分散投入一样,被志愿军集中优势兵力迅速击溃。巴枯宁使用预备队填补这个缺口的计划,终因部队不能及时赶到而破产,增援部队仅仅能暂时稳定一个形势。
  志愿军113师第337团打开突破口后,第64集团军所属的第192师迅速开入突破口,扩大战果。该师很快迂回到美第3师和韩国第7师的侧后,与此同时,正面的第39集团军突然发动进攻,美第3师正面才是真正突破口。由美第2师负责防守的正面地势平坦,利于大部队行动,又是南下必经之地。美第3师和韩国第7师已经在前一阶段的战斗中损失小大,士气较高,所以才被布置这里,第39集团军在此前的战斗中损失也相同不小,可是全军士气高涨,战斗力依然不可低估,因此进攻一开始,就对韩美联军构成巨大的压力。志愿军第192师的侧后迂回不仅威胁到美第3师和韩国第7师的侧冀,还打乱了韩美联军的防御布置。
  侧冀被迂回,正面受到强大压力,增援无望的情况下韩国第7师首先动摇,不过首先后撤的是美第3师,原来美第3师师长被错误的情报弄糊涂,其实出现错误的情报是不可避免的,几天来艰苦的经验让这位师长有点精神错乱,竟下令全军撤退。美国人原想把韩国第7师丢下,让韩国人当炮灰,可韩国人一见美军撤退,也马上撤,动作竟比美国人还快。在志愿军的追击下美第3师和韩国第7师很快溃不成军,好在,他们跑的很快,让志愿军“自愧不如”,最后美第3师和韩国第7师的大部分人员安全撤出,只是把大部分装备“送给”志愿军。听说战后,美第3师师长被解职,还差一点被送上军事法庭;韩国第7师师长则被送上军事法庭,被判5年监禁。
  美第3师和韩国第7师的溃退为第39集团军南下打开了大门,28日早晨,第39集团军第116师攻克沙里院,同日,元山被第16集团军攻克,全歼守军韩国第11师,以及部分美军,如果不是美国海军及时出动运输舰,101空降师的番号也将出现在第16集团军的战报上。第64集团军与第40集团军的表现也毫不逊色。
  虽然巴枯宁一时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不过他马上恢复了平静,他意志到志愿军的全线进攻比预想的要早,要猛烈,那么后勤补给一定存在问题。他相信只要坚持住,尽可能拖住志愿军的进攻速度,待志愿军的力量消耗差不多,不得不放弃进攻之后,再发动反击。他的想法没错,采取的决策也是正确的,志愿军仅携带有少量弹药,支持不了多久。虽然现有防线没有达到必须放弃的地步,但要继续坚守下去,将增加已方的伤亡,因此巴枯宁随后下令放弃原订的进攻计划,实际上这个计划已经无法实施,要求全军转入防御,并有计划的向南撤退。
  此时韩美联军暂时转入全线防御并向南退却,从军事战略战术的角度上考虑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这将给人一种败退的印象,而这在政治上是根本行不通的。
  华盛顿的新闻记者们不想知道今天的撤退与明天的胜利之间的关系,只要有可制造“地震效果”的新闻报道就可以,至于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无所谓,当然报道时绝不可忘记夸大事实,再加上见风说雨的预言。韩美联军的战术撤退被记者们描述巨大的灾难,仿佛美国只有无条件投降这一条路可供选择。
  纽约华尔街的股票交易商们以及各大公司的总裁们不懂得也不想知道“战术撤退”之类的军事术语,只要知道美国士兵是在前进还是后退就足够了。结果美国股市立即做出反应,下跌!下跌!
  股市的下跌让美国人看到经济危机的身影,经济危机令美国人不寒而立,失败的阴影如同瘟疫般传染开来,美国人的心理上“恐慌”占了上风。
  为避免国内局势的恶化,美国总统库比勒急忙下令:“不得后退!”这时韩国人也不想轻易放弃,于是刚刚抬脚准备撤退的韩美联军又回过头来。 
 
 
 
  
第1节
 
  由于放弃撤退,回过头来与志愿军硬拼,韩美联军使自已陷入困难,因为这一作法被证明是不合算的。继续坚守漏洞百出的防线,不仅不是上上之策,反而给志愿军留下了机会,迂回、包抄等战术可都是中国人的拿手“好戏”。
  美国人并非中国人想象中的那么怕死,实际上还是相当顽强的,美军指挥员的素质也很高,指挥水平并不见得比志愿军差多少,再加上精良的装备,使美军成为“难啃的骨头”,让志愿军头痛不已,可惜此时大势已去,美军虽能表现出凶悍的战斗力,但他们也不是“视死不降”或者“绝对服从命令”的人。在情况危急的时候,美军指挥官常常会不顾上级的命令将部队撤出战斗,结果战斗中笑到最后的往往是中国人。而且与美军配合作战的韩国人是“软柿子”,韩国军队根本不是志愿军的对手,所以志愿军总是先从韩国人守卫的地方下手,对美军实施迂回包围。
  最让人想不到的是韩美联军内部竟出了问题美国人与韩国人发生争执,一方面,美国人视韩国人为“仆从”,尤其是在韩国军队表现不佳的情况下,更是看不起韩国人。另一方国,与上一次战争时相比,韩国人有了“自尊”,要求取得至少与美国人平等的地位,对于美国人掌握联合国军指挥权一事非常不满,不愿听从美国人的指挥。战前韩美两国都很重视联合指挥的问题,还进行有关的研究与演习,可实际上联合指挥越来越行不通,美军士兵根本不听韩国人的指挥,只服从美国军官发出的命令,至于美国人的命令韩国人也同样对待,战前美韩两国多次演练的联合指挥作战的成果显然没有发挥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美韩两军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不睦,甚至发展为摩擦。美国人以“征服者”自居,视北朝鲜人为“被征服者”,“征服者”对于“被征服者”拥有无上的权力是战争的惯例,因此美国人毫不顾及自己的行动,好象不知道什么是“日内瓦公约”,什么是“人道主义”一样。枪杀与虐待战俘,对平民施暴等行动时常发生。同样的事情韩国士兵也赶过,但是很少发生,而且韩国军方对于参与者常实行严重的制裁,因为受害者北朝鲜人被韩国人视为自己的同胞,韩国人与北朝鲜人同属于一个民族,分裂本非其之所愿,他们从没有放弃过统一的心愿。韩国人认为这是一场统一之战,自己是以“解放者”的身份参与这场战争。对于美国人的暴行韩国军官与士兵都非常反感与反对,常常出面制止,甚至为此差一点与美国人动起手来。
  北朝鲜人民则将韩国人与美国人视为侵略者,根本不接受所谓的“统一战争”的说法,拒绝为侵略者服务,积极参加游击队或者为游击队提供情报等支援,积极投身于反抗侵略者的斗争中。给韩美联军制造了许多麻烦,甚至有人将这视为联合国军作战失利的原因之一。
  北朝鲜人民将中国人民志愿军视为亲人,况且志愿军官兵保持着良好的军纪,因此北朝鲜人民积极支援志愿军作战,为志愿军解除了许多后顾之忧。北朝鲜人民军被纳入志愿军总部的统一指挥之下,数以万计的北朝鲜平民积极投入到交通线的抢修中,确保了交通畅通无阻。为保证作战物资及时运送到作战部队手中,北朝鲜境内一切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都被动员起来,参与作战物资的运送。许多人还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枪林弹雨,将作战物资运送到一线部队手中。
  “如果没有北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持!要想取争战争的胜利是根本不可能的!”俞登如此评价当时北朝鲜人民给与的支援的。
  随着战斗的继续,志愿军的战果不继上涨,然而俞登面对部下上报的一份份“歼敌多少多少,缴获多少多少”的报告竟一点也笑不出来,相反脸上的表情越来越难看。韩美联军只是表面上是败退了,其实力依然不可低估,尚有战斗力。而志愿军方面的情况已不容乐观,到29日早晨,志愿军二炮部队已“弹”尽,消耗完全部常规地对地导弹和巡航导弹,志愿军空军也损失惨重,也快拼光了。更麻烦的是地面部队的后勤出了问题,入朝大军已过几十万,每天需要消耗的物资是天文数字。可是北朝鲜境内的交通线情况太糟,运输能力有限,物资补充速度根本跟不上消灭的速度。
  确信韩美联军将继续硬拼下去之后,俞登在29日早晨给李思华找了一个电话通报情况,他在电话中说:“情况非常不利,敌人准备不惜巨大的人员伤亡继续与我们硬拼下去,这样一来我军的弹药储备支援不了多久。”
  李思华虽身在北京,但他时刻关注着朝鲜战局,前方危急的形势让他不安,因此他关切的寻问:“弹药储备能支援多久?”
  “支援一天没有问题,如果情况好一点,二天应该差不多。”
  “也就是说我军最多能再支援两天,两天之后,我军将弹尽粮绝,是吗?”
  “是的,这时攻势已不可能停下来,否则前功尽弃,只有继续硬拼下去。”
  “敌人的情况也不会比我们好多少,也应该支援不住了,现在双方都是在比意志,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你一定要支援住,胜败就在今后的48小时之内。”
  “请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支援住的。不过我想说的话是,仗已经到这个份上,再打下去,只能是两败具伤,现在应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