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156-幼幼新书 >

第68节

156-幼幼新书-第68节

小说: 156-幼幼新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巢氏病源》小儿时气病发复候∶时气之病发复者,是热退之后,气血未和,腑脏热势未尽,或起早劳动, 
或饮食不节,故其病重发,谓之复也。然发复多重于初病者,血气已虚,重伤故也。 
《伤寒证治》孙思邈云∶治小儿时行,节度如大人法。但用药分剂少异,药小冷尔。 
《婴童宝鉴》小儿时气歌∶ 
时气皆因节令亏,头疼壮热汗微微。良工若得看形候,须作伤寒病有归。 
《婴童宝鉴》小儿时气后,大小便不通歌∶ 
热毒还从腑气冲,便成结热在肠中。身体苦烦多躁渴,更兼便溺不能通。 
《婴童宝鉴》时气后为败气歌∶ 
时气还须早早医,变为败气切须知。乍寒乍热无时度,或减或增体渐羸。 
《婴童宝鉴》小儿时气躁渴歌∶ 
谁言吐下热无余,只为元因脏腑虚。热盛更虚皮肉涩,至今烦渴躁难除。 
《婴童宝鉴》小儿时气后为疟疾歌∶ 
阴阳邪气两相并,脏腑阴阳力竞争。发作有期名是疟,宜须疗理莫留停。 
《婴童宝鉴》时气后余热并夹冷气歌∶ 
时气虽然瘥,犹多余热停。气填须不食,夹冷面皮青。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夜热昼凉瘟疫候歌∶ 
夜间遍体有如汤,才到天明又复凉。非是鬼神为祸祟,都缘脏腑有风伤。只消将药医脾脏,(四十八候云∶只宜将 
药除脾热。)次使神方泻大肠。患候但观喉厌动,更看眼急(四十八候云∶眼赤)鼻头光。此病已传瘟疫候,若能辩别是 
医王。 
此内因伤物、外因伤邪所致也。先当表散其毒邪,次用药去其积。亦主至夜多汗,只在其头额上有之,亦 
口中涎响也,脾风则然。多言有祸祟,非也。更请细看前后。(《凤随经》此候歌括一同,仍注云∶宜与七宝散方。见温 
壮门中。)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夜热昼凉温壮歌后云∶此患缘饥过后,冷食滞脾胃,气不行于诸经。夜热昼凉先进 
南生丸(方见伤寒变蒸门中。)与三五服,后进槟榔散(方见烦热门中)相间与服。然后气平和,又须当与白丁香膏(方 
未见)取,或只以磨积方调气。只不得便取,动难止,为肚大,恐成疳疾也。 
《千金》治小儿时气方。 
桃叶三两捣,以水五升,煮十沸,取汁,日五六遍淋之。(《圣惠》用七两,水五升。)若复发,烧雄鼠屎二枚,水 
调服之。 
《外台》∶刘氏疗小儿天行头痛壮热方。 
青木香(六分) 白檀香(三分) 
上二味捣散,以清水和服之。以水调涂顶,头痛立瘥。 
《圣惠》治小儿时气壮热,头疼,咳嗽不能食。宜服x解肌散方x 
麻黄(三分,去根节)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赤芍药 贝母(炮微黄) 柴胡(去苗) 葛 
根(锉)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石膏(一两,细研)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时气,头痛壮热。x升麻散方x 
川升麻 赤芍药 石膏(细研) 麻黄(去根节)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贝齿(一枚)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得微汗为 
效。 
《圣惠》治小儿时气,咳嗽壮热。x麦门冬散方x 
麦门冬(去心,焙) 川升麻(各一两) 贝母( 微黄) 甘草(炙微赤,锉。各三分) 赤芍药 杏仁(汤浸, 
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入淡竹沥半合,更煎一、两沸。不计时 
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时气,头痛、体热、烦渴。x葛根散方x 
葛根(锉) 麦门冬(去心。各三分) 黄芩 赤芍药 人参(去芦头) 犀角屑 甘草(炙微赤,锉) 川升麻 
(各半两) 石膏(一两,细研)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时气壮热,心腹烦闷。x麦门冬散x 
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 人参(去芦头) 葛根(锉)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茅根(一两,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时气,壮热咳嗽,心胸胀闷,乳食不下。x生干地黄散方x 
生干地黄 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款冬花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陈橘皮(汤浸,去 
白瓤,焙。各三分) 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入竹茹半分煎,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 
大小增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时气,五六日体热不止。x麦门冬散方x 
麦门冬(去心,焙) 大青(各半两) 甘草(炙微赤,锉) 吴蓝(各一分) 栀子仁(五枚)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时气,烦渴,腹中痞实。x葛根散方x 
葛根(锉) 黄芩 柴胡(去苗。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稍利为度。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时气,呕吐不止。x芦根散方x 
生芦根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竹茹(半两) 
上件药细锉,和匀。每服半分,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婴孺》治小儿壮热、时气、惊悸并热疮方。 
钩藤(炙) 人参 蚱蝉(炙) 子芩(各一分) 蛇蜕皮(三寸,炙) 龙齿(半分) 防风 泽兰(各二分) 
石蜜(一两,汤成,入之竹沥一升) 
上切,以水三升煮之七合,量儿大小细服之。 
x钱乙人参生犀散x 解小儿时气,寒壅咳嗽,痰逆喘满,心忪惊悸,脏腑或秘或泻,调胃进食。又主一切风热, 
服寻常凉药即泻而减食者。 
人参(切去顶,三钱) 前胡(去芦,七钱) 甘草(炙黄,二钱) 桔梗 杏仁(去皮尖,略曝干为末,秤。各 
五钱) 
上先将前四味为末,后入杏仁,再用粗罗罗过。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食后。 
张涣治时气病x贝母散方x 
贝母(炒黄) 麦门冬(去心) 川升麻(各一两) 赤芍药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竹叶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张涣又方x人参饮子x 
人参(去芦头) 生干 地黄(各一两) 犀角(末) 黄芩 柴胡(去苗。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 
上件捣,罗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张涣又方x枣叶汤x 
枣叶(一两,切细,焙干) 黄芩 柴胡(去苗) 人参(去芦头)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伤寒证治》疗小儿天行,壮热咳嗽,心腹胀满。x五物人参饮子x 
人参 甘草(炙。各半两) 麦门冬(一两半) 生地黄(一两半。如无,只用干地黄半两) 
上每服三钱,水一盏,入茅根半握,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之。(出《外台》及张涣,皆以此治热病。) 
《伤寒证治》又方x八物麦门冬饮子x 
麦门冬(三两) 甘草(炙) 人参(各一分) 紫菀 升麻(各二两) 贝母(一分,生) 
上每服三钱,水一盏,入茅根半握,煎至七分,去滓,再入竹沥少许,重煎匀服。(出《外台》) 
《伤寒证治》疗小儿天行,头痛壮热。x八物吴蓝饮子x 
吴蓝 大青(各二两半) 甘草(炙) 麦门冬(去心。各三分) 茵陈(一分半) 栀子仁(十五枚) 
上件每服三钱,水一盏,入芦根半握,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服。(出《外台》) 
《伤寒证治》疗小儿天行,五日以后热不歇。x枣叶饮子x 
枣叶(半握) 麻黄(半两) 葱白(切,一合) 
上豉一合,童子小便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分二服。(出《外台》) 
《活人书》x水解散x 治天行头痛、壮热一、二日,兼治 疮末出烦躁,或出尚身体发热者。 
麻黄(四两,去节) 大黄 黄芩 桂心 甘草(炙) 芍药(各二两) 
上捣为粗末,患者以生熟汤浴讫,以暖水调下二钱,相次二服,得汗利便瘥。强实人服二方寸匕。此调风 
实之人,三伏中亦宜用之,若去大黄,即春夏通用。 
《朱氏家传》∶解利伤寒,四时气疫,上焦虚热,心神恍惚,脾胃不和,饮食无味,口苦舌干,浑身烦闷。x人参散 
x 
人参 茯苓 羌活 独活 桔梗 知母 麻黄(去根节) 枳壳(麸炒,去瓤) 甘草(炙) 川芎 陈皮(去白) 
白术 浓朴(姜汁制) 茱萸(水煮) 桂心(不见火) 前胡 削木 甘草(节) 
上件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枣煎至七分。如要出汗,葱白、豆豉、生姜煎服。嗽入杏仁、麻 
黄同煎。小儿入薄荷煎;妇人止入生姜煎。岚疟用柳桃条二七节同煎。 

卷第十四
温病第四
属性:《巢氏病源》∶小儿温病者,是冬时严寒,人有触冒之。寒气入肌肉,当时不即发,至春得暖气而发,则头 
痛壮热,谓之温病。又冬时应寒而反暖,其气伤人即发,亦使人头痛壮热,谓之冬温病。凡邪之伤人,皆由触 
冒,所以感之。小儿虽不能触冒,其乳母抱持解脱,不避风邪、冷热之气,所以感病也。 
《巢氏病源》小儿温病下利候∶温病下利者,是肠胃宿虚,而感于温热之病,热气入于肠胃,与水谷相搏, 
肠虚则泄,故下利也。 
《巢氏病源》小儿温病鼻衄候∶温病鼻衄者,热乘于气而入血也。肺候身之皮毛,主于气,开窍于鼻。温病 
则邪先客皮肤而搏于气,结聚成热,热乘于血,血得热则流散。发从鼻出者,为衄也。凡候热病,鼻欲衄,其 
数发汗,汗不出。或初染病已来都不汗,而鼻燥喘,鼻息气有声。如此者,必衄也。小儿衄血,至一升数合, 
热因得歇;若至一斗数升,则死矣。 
《巢氏病源》小儿温病结胸候∶凡温热之病,四五日之后,热入里,内热腹满者,宜下之。若热未入里,而 
下之早者,里虚气逆,热结胸上,则胸痞满短气,谓之结胸也。 
仲景论冬伤于寒,春为温病。 
太医局x柴胡石膏散x 治时行温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疼,鼻塞咽干,心胸烦满,寒热往来,痰实咳嗽,涕唾稠 
粘方。 
柴胡(去苗) 石膏 前胡(去苗) 干葛(锉) 赤芍药(各五十两) 黄芩 桑根白皮(锉) 荆芥穗(去土。 
各三十七两半) 升麻(二十五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豉十余粒,同煎七分,去滓。稍热服,小儿分作三服。更 
量大小加减,不计时候。 
太医局x人参羌活散x 治小儿寒邪温病,时疫疮疹,头痛体疼,壮热多睡,及治潮热烦渴,痰实咳嗽方。 
人参 羌活 独活 柴胡(并去苗) 芎 枳壳(去瓤,麸炒黄) 白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一两) 前 
胡(去芦头) 桔梗 地骨皮(去土) 天麻(酒浸,炙。各半两) 
上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七分,入薄荷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太医局x升麻葛根汤x 治大人、小儿时气温疫方,与伤寒钱乙方同。 
《三十六种》夜热昼凉温病候,用x除温散方x。 
大黄 朴硝(研。各一分) 牵牛粉(半两) 槟榔(二个)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煎黄芩汤调下,临卧时服。 
《庄氏家传》∶春间疫气欲作,为先气壅畏风,痰嗽头昏,鼻寒困闷,是其疾也。当先以甘桂汤理之,凡春气动, 
先以此汤驱之,无问大人、小儿也。此方赵彦祖朝散传之杜顺甫中散,余与杜季子、季杨同官尉氏,因求得 
之。本名五胡,余恶而易名为x甘桂汤x。 
甘草(炙) 官桂(去皮) 五味子 黄芩(各一两半) 柴胡(四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五片,煎七分,去滓温服。以二服滓再合煎一服。政和二年壬辰,余在澧 
阳,是春疫疾大作,诸小儿服此药皆免。 
《王氏手集》x防风散x 解时疫温病,咳喘烦渴,头痛体疼,目涩多睡,肌肉蠕动,痰逆忪悸。 
防风 川芎 甘草(炙) 香白芷(各二两) 菊花(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煎荆芥汤调,放温服。 

卷第十四
热病第五
属性:仲景论冬伤于寒,夏为热病。 
《外台》黄帝曰∶伤寒热病死候有九,四曰老人婴儿热病腹满者死。 
《圣惠》云∶小儿热病者,是冬时严寒,人有触冒寒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