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417-读医随笔 >

第8节

417-读医随笔-第8节

小说: 417-读医随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恍然矣乎?独是邪在分野者,概于皮肤分肉之谓也,而病证竟分见某经,划然各有界畔者 
,何谓也?(胀论曰∶五脏六腑各有界畔,其病各有形状。)曰∶邪之来也,必有其道。如中 
于项,则下太阳,太阳分野,为邪所拥,则此分野中正气困矣;正气困,则不能与脉中之气 
升降迟速相应,邪虽未入脉中,而脉中之正气已为所累矣,故周身上下,皆独见太阳证也。 
累之日久,则里气亦虚,邪乃乘虚而内侵矣。总之,邪在分野,见证只在躯壳之外;邪入经 
脉,见证必及脏腑之中。其有未入经脉而遽见里证者,必是邪气直中三焦也;直中三焦,则 
其入脏腑也亦易矣。三焦者,内之分野也;三阴三阳者,外之分野也。分野者,卫之部也; 
经脉者,荣之道也。 

卷二上形气类
三阴三阳名义三
属性:(论六经、六气不能强合,又推论其余意也。) 
至真要论曰∶以名命气,以合命处,而言其病,名谓四象之名。即阴阳离合论所称三阴 
之名也。气,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也;处,人身十二经之部位也。由此观之,以 
天地四方之象,起三阴三阳之名,因即以其名加之六气,因即以其名加之人身,此不过借以 
分析气与处各有所属,俾得根据类以言其病耳!言者,讨论之谓也。其不可以气之名、处之名 
,即指为病之实也,不昭昭乎?不但此也,以人身前、后、两侧之表里,分三阴三阳者,是 
固常说,熟于人中者也;又有以人身之形层,分三阴三阳者,又有以人之身形分三阳,三焦 
分三阴者。且也,少阳为一阳,厥阴为一阴,阳明为二阳,少阴为二阴,太阳为三阳,太阴 
为三阴。三阳为极表,一阴为极里,数由一而至三,即由里而达表也。而脉象之三阴三阳, 
其表里名义,则又不同。《素问》曰∶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夫钩、毛 ,皆浮之象也 
,而曰一阴一阳,是以一为极外矣。鼓者,谓脉之来而应指也,其脉来见于浮分,而其气属 
阳者,钩之脉也;脉来见于浮分,而其气属阴者,毛之脉也。气属阳者,来盛去衰也;气属 
阴者,来衰去盛,所谓秋日下肤,蛰虫将去也。由此推之,脉见于中分,其来盛者,谓之二 
阳,其去盛者,谓之二阴可知矣;脉见于沉分,其来盛者,谓之三阳,其去盛者,谓之三阴 
可知矣。明于斯义,则知一阳结谓之隔,决非手足少阳也;二阳结谓之消,决非手足阳明也 
;三阴、三阳结谓之喉痹,决非太阴、太阳也。故《脉经》引扁鹊言曰∶出者为阳,入者 
为阴。脉来一出一入为平,再出一入为少阴,三 
出一入为太阴,四出一入为厥阴;再入一出为少阳,三入一出为阳明,四入一出为太阳。以 
出入之多少,分阴阳之太少,其义皎然而有征矣。其以出多为阴,入多为阳者,指病脉之反 
乎常数也。夫三阴三阳之所属众矣,引之可十,推之可百;引之可千,推之可万。独未闻有 
以脉之浮沉出入,分属三阴三阳者,而求之经文,确有此义,故纵言及之,以质之有道者。 
明乎此,则知三阴三阳之名,随处可称而不可互相牵合者也。黄坤载曰∶小肠属太阳者,火 
从水化也;胃属阳明者,湿从燥化也;肾属少阴者,寒从热化也;肺属太阴者,燥从湿化也 
;少阳、厥阴,木、火同化也。是以六气强合六经者谬矣。张隐庵曰∶《伤寒论》治六气之 
全书也,是以六经牵合六气也。 

卷二上形气类
高骨大骨非一骨也
属性:《生气通天论》曰∶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又曰∶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 
肌, 
心气抑。王冰云∶高骨,腰高之骨也。喻嘉言云∶大骨即高骨,常有高僧绝欲,只因味过于 
咸,以致精泄溃败,堕其前功。窃以为二说皆非也。高骨者,阴上毛际之横骨也,非腰高之 
骨。腰有何高骨耶?强力者,即强力入房,交合太过也。此骨为肝、肾之经所系,交合太过 
,不但五内之气伤,而外经所系之高骨亦坏。每有多战强泄者,毛际横骨隐作酸疼,是其征 
也。《洗冤录》辨俗言妇人贞洁从一者,其阴骨洁白;其淫而多夫者,则全变成黑。非也。 
凡室女及妇人未生产者,其骨皆白;生育多者,其骨皆黑。无关贞淫也。妇人生产多而骨坏 
,不可知男子交合多而骨坏乎?此骨为肝、肾所系,大筋所结,横束下焦;若坏,则筋弛而 
无束,五脏之气,膀胱之津液,肾之精,皆有下泄不禁之虞矣!岂尚堪长寿乎? 
大骨,则举人身脊骨、臂骨、肘骨、 骨而赅之也。气劳者,咸走骨,骨病无多食咸, 
咸味 
入骨,则津液凝涩,骨失所养,骨中之气热而燔矣,故曰劳也。凡人食咸则渴,血汁举为所 
涩,骨髓不得荣养,其烦劳也,不亦宜乎?然则高骨也,大骨也,一乎二乎?高骨坏者,精不 
固,传为虚损;大骨劳者,骨内蒸发为痈、疽、痿、痹,甚则枯槁。 

卷二上形气类
三焦水道膀胱津液论
属性:陈修园曰∶经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 
则能 
出矣。此数语,向来注家皆误。不知津液为汗之源,膀胱气化则能出汗,故仲景发汗取之太 
阳。水道,为行水之道。三焦得职,则小水通调。须知外出为膀胱之津液,下出为三焦之水 
道也。故凡淋沥等证,皆热结膀胱所致,而治者却不重在膀胱,而重在三焦。按此说本于张 
隐庵,乍读似新奇可喜,而实违经背理之甚者也。夫下出为三焦之水道,是矣;外出为膀胱 
之津液,则非也。三焦者,水所行之道,非水所藏之府也。汗与小便,俱由三焦经过,故汗 
多则小便少者,水在三焦,即为热气蒸动,泄于膜外,达于皮肤,而不待传入膀胱也。非既 
入膀胱,复外出而为汗也。气化则能出者,膀胱无下口,必借三焦之气化,有以转动之,使 
之俯仰而倾出也,故曰“能”也。其曰水曰津液云者,水在三焦,气味清淡,犹是本质,发 
而为汗则味咸,传为小便则气臊,是已受变于人气矣,故皆可以津液名之。非汗为膀胱之津 
液,小便为三焦之水也。乃汗与小便皆三焦之水,而外出、下出者也。发汗取之太阳者,太 
阳主表,以其经,非其腑也。 

卷二上形气类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
属性: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尝谓∶读书须知其笔法之断续、起伏、伸缩、单复,今于此节备之矣。“饮入于胃”一 
句, 
当作一大断;“游溢精气”四句直下,再作一大断;“通调水道”二句,是双承肺、胃,非 
单承肺也。水道本自胃,取道三焦,以下膀胱,非上入肺而后下也。然必借肺气以通调之, 
故“通调”二字近承肺,“水道”二字远承胃也。水精者,水之精也,是遥承肺与水道,非 
承膀胱也。肺受脾之精而布之矣,其精之吸取未尽者,复于取道三焦时,沿途抛洒也,故不 
竟曰精,而仍曰水精也。五经者,五脏之经也。水精由五脏之经行于周身,是一时并行,而 
无或先后者也。痹论曰∶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其是之谓 
乎?如是,则本节凡四断,俱有天梯石栈相钩连之妙矣。张隐庵谓∶津液出于膀胱,而以“ 
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二句连读,是人身之精气皆臊矣。然乎否乎? 

卷二上形气类
气能生血血能藏气
属性:前贤谓∶气能生血,血不能生气,固矣。然血虽不能生气,气必赖血以藏之。所谓气生 
血者 
,即西医所谓化学中事也。人身有一种气,其性情功力能鼓动人身之血,由一丝一缕,化至 
十百千万,气之力止,而后血之数止焉。常见人之少气者,及因病伤气者,面色络色必淡, 
未尝有失血之症也,以其气力已怯,不能鼓化血汁耳!此一种气,即荣气也,发源于心,取 
资于脾胃,故曰心生血,脾统血。非心、脾之体,能生血、统血也,以其脏气之化力能如此 
也。 
所谓血藏气者,气之性情 悍滑疾,行而不止,散而不聚者也。若无以藏之,不竟行而 
竟散 
乎?惟血之质为气所恋,因以血为气之室,而相裹结不散矣。故人之暴脱血者,必元气浮动 
而暴喘;久脱血者,必阳气浮越而发热;病后血少者,时时欲喘欲呕,或稍劳动即兀兀欲呕 
,或身常发热。此皆血不足以维其气,以致气不能安其宅也。此其权主乎肝肾。肝之味酸, 
肾之味咸,酸咸之性,皆属于敛。血之所以能维气者,以其中有肝肾之敛性在也。故曰肝藏 
血,非肝之体能藏血也,以其性之敛故也。精由血化,藏气之力更强,故又必肾能纳气,而 
气始常定也。明乎此,则知气血相资之理,而所以治之者,思过半矣。血虚者,当益其气; 
气暴者,尤当滋其血也。 
夫生血之气,荣气也。荣盛即血盛,荣衰即血衰,相依为命,不可离者也。藏于血之气 
,卫 
气也,宗气也。气亢则血耗,血少则气散,相辅而行,不可偏者也。荣气主湿,卫气主热, 
宗气主动。荣气不能自动,必借宗气之力以运之。 卫气虽自有动力,而宗气若衰,热亦内 
陷。故人有五心 热,骨蒸烦热者,宗气之力不能运热于外也;水停心下,困倦濡泄者,宗 
气之力不能运湿于外也。 

卷二下
脉法类
属性:(此卷是发《脉简补义》未尽之余义也) 

卷二下脉法类
单诊总按不同
属性:脉有单诊、总按不同者,或单诊强,总按弱也;或单诊弱,总按强也;或单诊细,总按 
;或单诊大,总按细也。凡单按弱总按强者,此必其脉弦滑,一指单按,气行自畅,无所搏 
激;三指总按,则所按之部位大,气行不畅,而搏激矣。此脉本强,而总按更强于单按也。 
单按强总按弱者,此必其脉气本弱,但食指较灵,单按指下较显,名、中二指较木,总按即 
不显其振指也。此脉本弱而总按更弱于单按也。单按细总按大者,是其脉体弦细而两旁有晕 
也。总按指下部位大,而晕亦鼓而应指矣。单按大总按细者,必其人血虚气燥,脉体细弱, 
而两旁之晕较盛也。食指灵,而晕能应指,名、中二指木,而晕不能应指矣。更有单按浮总 
按沉,单按沉总按浮者,其浮即晕也;抑或脉体本弱,轻按气无所搏,力不能鼓,重按气乃 
搏鼓也。又有医者操作用力,指尖动脉盛大,与所诊之脉气相击,而亦见盛大者。又有医者 
久行久立,指头气满,皮肤 起,因与脉力相隔而不显者。此皆极琐细之处,前人所不屑言 
,而所关正非浅鲜也。 
大抵单诊、总按,而指下显判大小强弱之有余不足者,其有余总属假象。在无病之人固 
为正 
气衰微,即有病之人亦正气不能鼓载其邪,使邪气不能全露其形于指下,而微露此几希也。 
当以正虚邪实例治之,固不得重于用攻;亦不得以为邪气轻微,专于用补也。即如总按大单 
诊细者,其细多是指下梗梗如弦,起伏不大,其中气之怯弱可知;单诊大总按细者,其细多 
是指下驶疾,累累似滑,是气力不足于上充,而勉强上争也,其中气之竭蹶更可知矣。强弱 
亦如是也,总是因禀赋薄弱,或劳倦内伤,或久病气血困惫,胸中窄狭,动作乏力,乃多见 
之。是因虚生实,清浊混处,气郁不舒之象也。 

卷二下脉法类
浮沉起伏中途变易
属性:旧说脉之浮沉不同者,不过浮大沉小,浮小沉大,浮滑沉涩,浮涩沉滑云云耳!未有于 
起伏 
之间,察其中途变易者也。近来诊视,曾见有两种脉,一种其气之初起,自沉分而至于中也 
,滑而踊跃有势,及至中分,忽然衰弱无力,缓缓而上至于浮,形如泥浆;其返也,亦自浮 
缓缓而下于中,由中至沉,滑而有势,轻按重按,指下总是如此。其证身体困倦,终日昏迷 
,似寐非寐,心中惊惕,恶闻人声,目畏光明,面带微热,四肢微冷,不饥不欲食,但口渴 
索饮不止。此卫湿、荣热、风燥在肺、痰热在胃也。身中伏有湿邪,而又吸受亢燥之新邪也 
。以防风、 本,通卫阳、驱表湿,紫菀、白薇、杏仁、蒌皮、宣泄肺中浊气,焦查、竹茹 
、石膏、 瓦楞子,降涤胃中热痰,兼以白芍清肝,天竹黄清心,而神清气爽,身健胃开 
矣。一种脉气,正与此相反。其初起自沉而中也,艰涩少力,由中而浮也,躁疾如跃;其返 
也,亦由浮而疾下于中,由中而沉迟弱无势,轻按重按,指下总是如此。其人嗜好洋烟,饮 
食不强,阴痿不起。此表分无病,而里有痰饮,又上虚热下虚寒也。治当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