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36-得配本草 >

第7节

036-得配本草-第7节

小说: 036-得配本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薇
内容:畏黄 、干姜、大枣、山茱萸、大黄、大戟、干漆。 
苦、咸、寒。阳明冲任之药。利阴气,下水气。治风温灼热,自汗身重,多眠鼻鼾,语 
言难 
出,及温疟血厥,热淋遗尿。得白芍,治血淋热淋,及妇人遗尿。(不拘胎前产后。)配贝母 
、冬花、百部,治肺实鼻塞。配石膏、竹茹、甘草、桂枝,治胎前虚烦呕逆。佐人参、当归 
、甘草,治血厥。(出汗过多,血少阳气独上,气塞不行,故身如死。气过血还,阴阳复通 
,故移时方寤。妇人尤多此症。) 
去须酒洗,或糯米泔浸一宿,蒸用。血虚气弱者禁用。 

卷二草部
白前
内容:x一名嗽药x 
忌猪羊肉、菘菜、饴糖。 
辛、甘、微寒。入手太阴经气分。下胸胁逆气,咳嗽上气,呼吸喉中作水鸡声。(痰气 
壅盛 
也。)配紫菀、半夏、大戟,治久咳上气。(体肿、短气、胀满,昼夜不得卧,喉中常作水鸡 
声。)配桔梗、桑皮,治久嗽吐血。佐苍术,治湿肿。焙研为末,温酒服二钱,治久嗽 呷 
不得眠。 
去头须,以生甘草水浸一宿,焙用。 
味苦者非真也。似牛膝粗长而坚直易断者,白前也。短小柔软而能弯不断者,白薇也。 
气虚 
,虚痰,二者禁用。 

卷二
草部
内容:(芳草类三十一种) 

卷二草部
当归
内容:畏菖蒲、生姜、海藻、牡蒙。恶 茹、湿面。制雄黄。 
甘,辛,温。入手少阴、足厥阴、太阴经血分,血中气药。行血和血,养营调气,去风 
散寒 
。疗疟痢痘疹,痈疽疮疡,止头痛、心腹、腰脊、肢节,筋骨诸痛。(皆活血之功。)得茯苓 
,降气。配白芍,养营。配人参、黄 ,补阴中之阳。配红花,治月经逆行。(从口鼻出, 
先以好京墨磨汁服,止之。)君黄 ,治血虚发热。(症似白虎,但脉不长实,误服白虎汤即 
死。)佐荆芥,治产后中风。佐柴、葛,散表。入泻白散,活痰。入失笑散,破血。合桂、 
附、吴茱萸,逐沉寒。同大黄、芒硝,破热结。 
头止血,(上行。)尾破血,(下行。)身和血,酒洗。吐血,醋炒。脾虚,粳米或土炒。 
治痰 
,姜汁炒。止血、活血,童便炒。恐散气,芍药汁炒。大便滑泄,自汗,(辛散气。)肺虚, 
(辛归肺,肺气散也。)肝火盛,(归性温。)吐血初止,(归动血。)脾虚不食,(恐其散气润 
肠。)六者禁用。 
当归,言血之当归经络也。正使血之有余者,不至泛溢于外。如血虚而用之,则虚虚矣。 
惟 
得生地、白芍以为之佐,亦有活血之功。 

卷二草部

内容:x一名川芎x 
白芷为之使。畏黄连。伏雌黄。 
辛,温。入手足厥阴经气分,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散风寒,疗头痛,破瘀 
蓄, 
调经脉。治寒痹筋挛,目泪多涕,痘疮不发,血痢滞痛,心胁诸痛。得细辛,治金疮。得麦 
曲,治湿泻。得牡蛎,治头风吐逆。得腊茶,疗产风头痛。配地黄,止崩漏。(血不滞。)配 
参、 ,补元阳。(理气之功。)配薄荷、朴硝,为末,少许吹鼻中,治小儿脑热,目闭赤肿 
。佐槐子,治风热上冲。佐犀角、牛黄、细茶,去痰火、清目疾。 
川产,里白不油、辛甘者良。上行,少用。下行,多用。白芷同蒸,焙干去芷用。单服 
久服 
,肝木反受金气之贼。(辛归肺,肺气偏胜,肝反受刑,久则偏绝而猝死。)气升痰喘,火剧 
中满,脾虚食少,(辛散气。)火郁头痛,皆禁用。 
怪症∶产后两乳忽长,细小如肠,垂过小腹,痛不可忍,危亡须臾,名曰乳悬。川芎、 
当归 
各一斤,以半斤锉散,于瓦器内用水浓煎频服,以一斤半切片烧烟,令将口鼻吸烟。用尽未 
愈,再作一料,仍以蓖麻子一粒,贴其顶心。 

卷二草部
抚芎
内容:郁在中焦,用此以开提其气,气升则郁自降,为通阴阳血气之使。(与川芎不同。) 
当归为行气动血之药,多服久服,则血气消耗,筋力渐驰,犹渐成虚弱者。况芎 走散 
真气 
,与细辛、辛夷不远,岂得为常服之剂。 
出江南者为抚芎。 

卷二草部
蛇床子
内容:恶牡丹、贝母、巴豆。伏硫黄。 
辛、苦、温。入石肾命门、手少阳经气分。开郁滞,祛风湿。疗疮癣诸痹。煎汤洗浴, 
立除 
皮疮及大风瘙痒。得乌梅,洗阴脱阴痛。(寒气散也。)得川连、轻粉,吹耳内湿疮。配白矾 
,煎汤洗妇人阴痒。(能杀虫。)佐菟丝子,疗阳痿。(寒湿去也。) 
去壳取仁,微炒杀其毒则不辣,酒浸晒干,以地黄汁拌蒸,焙干用。或用浓蓝汁、百部 
汁同 
浸,漉出晒干,再以生地汁拌蒸,晒干用。若作汤洗疮,生用。 

卷二草部

内容:畏青葙子。恶 茹。 
辛、苦、温。入足太阳经气分。主寒气客于巨阳,止颠顶痛连齿颊。治腹中急痛,疗妇 
人肿 
疝。(皆太阳风湿所致。)配木香,治雾露之清邪中于上焦。配苍术,治大实心痛。(寒湿故 
也。)配白芷末,夜擦旦梳,去头垢白屑。 
头痛挟虚内热,春夏阳症头痛者,禁用。 
头痛不有使药以为之引,则无效。然引经各有专司,勿得混用。阳明当用白芷,少阳应 
用柴 
胡,太阴苍术为宜,厥阴川芎有效,少阴细辛略用,太阳 本奏功。 

卷二草部
白芷
内容:当归为之使。恶旋复花。制雄黄、硫黄。 
辛,温。入手足阳明经气分。其气芳香,通窍发汗,除湿散风。退热止痛,排脓生肌。 
凡鼻 
渊目泪,头疼颊热,眉棱骨痛,牙痛疮 ,项生块磊,崩带肠风,败脓腥秽,因风湿致疾者 
,皆可施治。解砒石、蛇虫毒。得辰砂,治盗汗不止,(湿热去也。)并擦风热牙痛。得荆芥 
、腊茶,治风寒流涕。得椿根皮,治湿热带下。配黄芩,治眉棱骨痛。(湿热致痛。)配白芥 
子、生姜汁,调涂香港脚肿痛。配红葵根、白芍、枯矾,以蜡化丸,治带下败脓。(如脓尽, 
以他药补之。)佐蒌仁,治乳痈。和猪血,治血风。 
色白气香者佳。削去皮切碎,用黄精等分拌蒸两次,晒干去黄精用。提女人崩带,炒炭 
用。 
去面上 斑,生用。其性燥烈而发散,血虚、气虚者,禁用。痈疽已溃者勿用。 
怪症∶饥饱失时,不能消化,腹中生鳖,行止无常,人形削瘦者,用白芷为君,合雄黄、 
白 
马尿和丸,童便下三钱,每日不断,至愈而止。 

卷二草部
白芍药
内容:须丸、(一作雷丸)乌药、没药为之使。畏硝石、鳖甲、小蓟。恶石斛、芒硝。反藜 
芦。 
酸、苦、微甘,微寒。入手足太阴、足厥阴经血分。泻木中之火,土中之木,固腠理, 
和血 
脉,收阴气,退虚热,缓中止痛,除烦止渴。治脾热易饥,泻痢后重,血虚腹痛,胎热不安 
。得干姜,治年久赤白带下。得犀角,治衄血咯血。配香附、熟艾,治经水不止。配川芎, 
泻肝。配姜、枣,温经。配川连、黄芩,治泻痢。配甘草,止腹痛并治消渴引饮。(肝火泻 
,胃热解也。)君炒柏叶,治崩中下血。佐人参,补气。佐白术,补脾。用桂枝煎酒浸炒, 
治四肢痘疮痒 。(脾虚也。)研末酒服半钱,治痘胀痛,或地红血散。 
伐肝,生用。补肝,炒用。后重,生用。血溢,醋炒。补脾,酒炒。滋血,蜜炒。除寒, 
姜 
炒。多用,伐肝。少用,敛阴。(收少阴之精气。) 
脾气虚寒,下痢纯血,产后,(恐伐生生之气。若少用,亦可敛阴。)三者禁用。 

卷二草部
赤芍药
内容:畏恶反使,与白芍药同。 
酸、苦,微寒。入足厥阴经血分。行血中之滞。通经闭,治血痹,利小肠,除疝瘕,泻 
血热 
,退目赤,消痈肿,疗痘毒。得槟榔,治五淋。配香附,治血崩带下。 
血虚,疮溃无实热者,禁用。 

卷二草部
牡丹皮
内容:畏菟丝子、贝母、大黄。忌葱、蒜、胡荽。伏砒。以乌贼骨针其树,必枯。 
辛、苦,微寒。入手足少阴、厥阴经血分。泻心胞伏火,清膻中正气,除血中内热,退 
无汗 
骨蒸。(以其善行血滞,滞去而郁热自解。)滞下胞胎,治惊痫,除螈 疗痈肿,行瘀血。配 
防风,治 疝偏坠。入辛凉药,领清气以 
达外窍。入滋肾药,使精神互藏其宅。 
川生者,内外俱紫,治肝之有余。亳州生者,外紫内白,治肝之不足。胃虚者,酒拌蒸。 
实 
热者,生用。胃气虚寒,相火衰者,勿用。(以其凉少阴之火。) 
牡丹皮清神中之火以凉心,地骨皮清志中之火以安肾。丹皮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治有 
汗之 
骨蒸。 
丹皮、川柏,皆除水中之火,然一清燥火,一降邪火,判不相合。盖肾恶燥,燥则水不 
归元 
,宜用辛以润之、凉以清之,丹皮为力。肾欲坚,以火伤之则不坚,宜从其性以补之,川柏 
为使。故川柏退邪火之胜剂,勿得以丹皮为稳于川柏,而置川柏于无用也。 

卷二草部
木香
内容:辛、苦、温。入三焦气分,通上下诸气。止九种心痛,逐冷气,消食积,除霍乱吐泻, 
破癖症块,止下痢后重, 
能健脾安胎。君散药则泄,佐补药则补。痘出不快者,用之更宜。得木瓜,治霍乱转筋腹痛。 
得黄芩、川连,治暴痢。 
得川柏、防己,治香港脚肿痛。配煨姜,治冷滞。配枳壳、甘草,治小儿阴茎肿或痛缩。配没 
药,疗便浊。(如因热邪而浊 
者,不宜用。)配冬瓜子,治闭目不语。(中气不省也。)佐姜、桂,和脾胃。使皂角,治心 
痛。合槟榔,疗中下气结。 
理气,生用不见火。实肠,面裹煨用。痰气,磨汁。治痢,川连制。温补调气,入药煎 
服。 
脏腑燥热,胃气虚弱,阴虚及气脱者,禁用。 
气滞于上,火郁于中,则脾气不醒。木香破滞而醒脾,使脾得淫气于心,散精于肝,气 
血调 
和,而肝脾之病自除。然今人气多虚弱,血常不足,投香散之味,恐耗气而燥血,气血反滞 
而不畅,宜益气滋阴为主,佐以木香,内调气血,乃为尽善。 

卷二草部
甘松香
内容:甘,温。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煎汤淋洗香港脚膝浮。君玄参为末, 
焚 
熏劳瘵。产于川西松州。其味甘者佳。 

卷二草部
山柰
内容:x一名山辣,一名三柰。x 
辛,温。入足太阴经。暖中辟恶,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配丁香、当 
归、甘草,治心腹冷痛。 

卷二草部
高良姜
内容:辛,热。入足太阴、阳明经,暖胃散寒。治胃脘冷痛,霍乱泻痢,冷痹瘴疟。得香附, 
治胃 
口滞痛。得茯苓,治胃寒噫逆。配干姜、猪胆,治脾虚寒疟。配粳米,治霍乱腹疼。 
微炒,或东壁土拌炒,或吴茱萸煎汤浸炒。泻因伤暑,痛由内虚,或兼内热者,禁用。 

卷二草部
红豆蔻
内容:x即良姜子x 
辛,热。入手足太阴经。温肺醒脾,散寒燥湿,解酒毒,消食积。治霍 
乱吐泻,心腹绞痛。 
东壁土拌炒,或吴茱萸泡汤浸炒。动火致衄,伤目,不可常用。脾肺素有伏火者禁用。 

卷二草部
草豆蔻
内容:x一名草果x 
味辛、微香,性温。阳也、浮也。入足太阴、阳明经。达膜原,破郁结,除寒燥湿,消 
积化 
痰。治瘴疠寒疟,杀诸鱼肉毒。同知母,治寒热瘴疟。(草果治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治太阴 
独胜之热。)同熟附子、姜、枣,治脾寒疟疾。(寒多热少,或单寒不热,或大便泄,小便多 
,不能食。) 
滇广所产,形如诃子,皮黑浓而棱密,子粗而辛臭。面裹, 火煨熟,去皮研用。疟不 
由 
于瘴疠,气不实、邪不盛者,禁用。 

卷二草部
白豆蔻
内容:x俗呼豆仁x 
辛,大温。味薄气浓,轻清而升,阳也、浮也。入手太阴经。散胸中滞气,去感寒腹痛, 
温 
脾暖胃。治赤眼暴发,去太阳经目内大 红筋。杨士瀛云∶白豆蔻治脾虚疟疾,呕吐寒热, 
能消能磨,流行三焦,营卫一转,诸证自平。 
舶来者佳。去壳微焙,研细用。火升作呕,因热腹痛,气虚诸症,皆禁用。 

卷二草部
缩砂密
内容:x俗呼砂仁x 
得诃子、鳖甲、白芜荑良。吴茱萸、青皮为使,入肝。白豆蔻、檀香为 
使,入肺。人参、益智仁为使,入脾。黄柏、茯苓为使,入肾。赤白石脂为使,入大小肠。 
辛,温。入手足太阴、阳明、足少阴经气分。醒脾胃通行结滞,引诸药归宿丹田。消食 
安胎 
,除腥秽,祛寒痰。治呕吐泻痢,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