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36-得配本草 >

第4节

036-得配本草-第4节

小说: 036-得配本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闭不开,或肿羞明,或出血者,名慢肝风。得桔梗,清咽喉。配大豆汁,解百药毒,奇验。 
佐 
温散血中之结。入润剂,养阴血。入辛凉药,行肝胃污浊之血。(宜用头。) 
大而结紧断文者为佳,谓之粉草。泻心火,败火毒,缓肾急,和络血,宜生用。梢止茎 
中痛 
,去胸中热。节能消肿毒。和中补脾胃,粳米拌炒,或蜜炙用。酒家、呕家、酒痢初起、中 
满者,禁用。 

卷二草部

内容:茯苓为之使。恶白藓皮、龟甲。 
甘,微温。入手太阴经,兼入足太阴气分。助气补血。固腠理,益脾胃,托疮疡,止盗 
汗。(固气之功。)得枣仁, 
止自汗。配干姜,暖三焦。配川连,治肠风下血。配茯苓,治气虚白浊。配川芎、糯米,治 
胎动、腹痛、下黄汁。佐当 
归,补血。使升、柴,发汗。 
补虚,蜜炒。嘈杂病,乳炒。解毒,盐水炒。胃虚,米泔炒。暖胃,除泻痢,酒拌炒。 
泻心 
火,退虚热,托疮疡,生用。恐滞气,加桑白皮数分。血枯(助气生火,血愈枯也。)中风, 
(阳气升,风益疾,痰益盛。)火动生痰,五内虚甚,(升气于表也。)上热下寒,(气升,上 
益热,下益寒。)痘色不润,(助气,血愈枯。)肝气不和,(黄耆能动三焦之火。)皆禁用。 
怪症∶四肢节脱,但有皮连,不能举动,此筋解也。用黄耆三两,酒浸一宿,焙研,酒下二 
钱,至愈而止。 
黄 补气,而气有内外之分。气之卫于脉外者,在内之卫气也。气之行于肌表者,在外 
之卫 
气也。肌表之气,补宜黄耆。五内之气,补宜人参。若内气虚乏,用黄 升提于表,外气日 
见有余,而内气愈使不足,久之血无所摄,营气亦觉消散,虚损之所以由补而成也。故内外 
虚气之治,各有其道,不谙其道而混治之,是犹盲人之不见黑白也。 

卷二草部
人参
内容:x一名黄参x 
茯苓、马蔺为之使。畏五灵脂。恶皂荚、黑豆、卤咸、人溲。反藜芦。忌铁器。动紫石 
英。 
甘、微苦。生微凉,熟微温。入手太阴经气分。能通行十二经,大补肺中元气,肺气旺 
则四 
脏之气皆旺,补阳以生阴,崇土以制火。阳气暴脱,能回之于无何有之乡。阴血崩溃,能障 
之于已决裂之后。阳气虚者,固所必需。阴血虚者,亦不可缺。(有一等真阴亏损,而邪火 
烁于表里,神魂躁动,内外枯热,真正阴虚之证,若过服之,反能助热,所谓阳旺则阴愈消 
,当用纯甘壮水之品。)得茯苓,泻肾热。(肾脏虚则热。)得当归,活血。配广皮,理气。 
配磁石,治喘咳。(气虚上浮。)配苏木,治血瘀发喘。配藜芦,涌吐痰在胸膈。佐石菖蒲、 
莲肉,治产后不语。佐羊肉,补形。使龙骨,摄精。入峻补药,崇土以制相火。入消导药, 
营运益健。入大寒药,扶胃使不减食。入发散药,驱邪有力。(宜少用以佐之。) 
去芦,隔纸焙熟用。土虚火旺,宜生用。脾虚肺怯,宜熟用。补元恐其助火,加天冬制 
之。 
恐气滞,加川贝理之。加枇杷叶,并治反胃。久虚目疾者,煎汁频洗自愈。肺热,精涸火炎 
,血热妄行者,皆禁用。(以其能升五脏之阳。)怪症∶遍身皮肉混混如波浪声,痒不可忍, 
搔之血出不止,谓之气奔。 
用人参、苦杖、青盐 
x参须x 
下泄虚邪。 
x参芦x 
涌吐痰涎。体虚者可代瓜蒂。丹溪曰∶参补阳中之阴,芦泻太阴之阳也。 
用参之误,一由于症,一由于脉。阴虚火从内炎,濡润之剂,填补其内,或半载,或一 
年, 
奏功不速。辄疑养阴之药其力缓,非补气不足以生阴,必用参其功始速,投人参于滋水之剂 
,胃气暂壮,饮食加增,恰有似乎神旺者,因即逐日用之,以祈速效。岂知阴虚火炎者,更 
非肺热之谓,肺热者元阴亏而邪火烁金,用参恐补气以助火,肺热还伤其肺。若精液枯涸, 
譬如天干地燥,溪水断流,惟有滋水以润其燥烈而已。进人参则升气助火,未有不燥烈而死 
者。此由外症不愈之误也。时行外感邪气,流于隧道,脉络为邪所窒塞而不通,按之非空虚 
则细弱,甚至微小如发,漂疾皮毛,略按全无,几欲脱而未脱。医者认作脱症,急用人参以 
回元气,反使邪气内着,火毒郁于里,寒厥见于外,更用姜、附以助参力,意以元阳复寒气 
自除,竟视人参为救人圣药,自恃为按脉无差,致令胃阴涸竭,五内枯槁,速之死而莫可救 
药者。此由脉息虚微之误也。参之误伤者甚众,兹特着其两端,以为司命者之戒。 

卷二草部
上党参
内容:甘,平。入手足太阴经气分。补养中气,调和脾胃。得黄 ,实卫。配石莲,止痢。君 
当归,活血。佐枣仁,补心。 
补肺,蜜拌蒸熟。补脾,恐其气滞,加桑皮数分,或加广皮亦可。气滞怒火盛者禁用。 
x上党参膏x 
清肺金,补元气,开声音,助筋力。 
制膏法∶用党参软甜者一斤切片,沙参半斤切片,桂圆肉四两,水煎浓汁,滴水成珠, 
用瓷器盛贮。每用一酒杯, 
空心滚水冲服,冲入煎药亦可。 

卷二草部
北沙参
内容:x一名白参,一名铃儿参。x 
恶防己。反藜芦。 
甘,平,微苦,微寒。入手太阴经。补阴以制阳,清金以滋水。治久咳肺痿,皮热瘙痒, 
惊烦,嘈杂,多眠,疝痛, 
长肌肉,消痈肿。得糯米,助脾阴。配生地,凉血热。佐柴葛,去邪火。合玄参,止干嗽。 
气味清薄,宜加倍用。肺气寒,虚气上浮者,禁用。 

卷二草部

内容:x一名甜桔梗,一名杏参。x 
甘,寒。入手太阴经。解上焦热邪,利肺气,解百药毒。治咳嗽、消渴、强中,疮毒疔 
肿。 

卷二草部
桔梗
内容:节皮为之使。畏白芨、龙胆草。忌猪肉。伏砒。 
辛、苦、平。入手太阴经气分。行表达窍,开提气血,能载诸药上浮,以消郁结。治痰 
壅喘促,鼻塞,肺痈,干咳, 
目赤,喉痹咽痛,齿痛口疮,胸膈刺痛,腹痛肠鸣。配栀子、大黄,治目赤肿痛。配大力子、 
大黄,治疫毒。配阿胶, 
治肺痿。配诃子,治失音。配茴香,烧研敷牙疳臭烂。配枳壳,利胸膈。君甘草,治少阴咽 
痛,及肺痈咳嗽吐脓如粳米 
粥者。入凉膈散,则不峻下。入补血药,清理咽喉。入治痢药,开肺气之郁于大肠。入治嗽 
药,散火邪之郁于肺中。 
刮去浮皮,米泔浸,微炒。若欲专用降剂,此物不宜同用。诸气上浮,血病火炎,二者 
禁用。 

卷二草部
黄精
内容:x一名仙人余粮,一名龙衔,一名救穷草。x 
忌梅实。 
甘,平。入足太阴经。补中气,润心肺,安五脏,填精髓,助筋骨,下三虫。得蔓菁, 
养肝血。配杞子,补精气。 
洗净砂泥,蒸晒九次用。阴盛者服之,致泄泻痞满。气滞者禁用。 

卷二草部
萎蕤
内容:x一名玉竹x 
畏卤咸。 
甘,平。入手足太阴、少阴经。柔润补虚,善息肝风。治虚劳寒热 疟,风温自汗灼热, 
头疼目痛 烂,男子湿注 
腰疼,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挟风湿诸症。用代参、地,大有殊功。得薄荷、生姜,治目 
痛昏暗。得芭蕉根、滑石, 
治卒淋。得葵子、龙胆草、茯苓、前胡, 
治小儿痫病后身面虚肿。配赤芍、当归、黄连,煎汤熏洗眼赤涩痛。 
竹刀刮去皮节,蒸用。止嗽,蜜水拌蒸。去风,酒拌蒸。 

卷二草部
知母
内容:得黄柏及酒良。伏硼砂、盐。 
辛,苦,寒。入足少阴、手太阴经气分。泻肾火,除骨蒸,退邪热,滋化源。疗初痢腰 
痛,治久疟酷热,消痰定嗽, 
止渴除烦。得人参,治子烦。得地黄,润肾燥。得莱菔子、杏仁,治久嗽气急。配麦冬,清 
肺火。 
拣肥润里白者,去毛,铜刀切片。犯铁器,损肾。欲上行,酒拌焙燥。欲下行,盐水润焙。 
肠胃滑泄,虚损发热,二者禁用。 
邪热伏于肺中,不能生水,膀胱绝其化源,秘塞不通,用知母清金,而泉源滋长,此所 
以有知母补阴之谓。若真水 
不足,膀胱失气化之司,速当补肾,使阴气行而阳自化,便自通也。 
知母苦寒,大伤肾水,尤宜禁用。 

卷二草部
肉苁蓉
内容:忌铜、铁。 
味咸,性温。入命门,兼入足少阴经血分。壮阳强阴。除茎中虚痛,腰膝寒疼,阴冷不 
孕。同鳝鱼为末,黄精汁为 
丸服之,力增十倍。得山萸肉、北五味,治善食中消。得沉香,治汗多虚秘。合菟丝子,治 
尿血泄精。佐精羊肉,治精 
败面黑。(肾中无火精亦败) 
酒浸,刷去浮甲,劈破中心,去肉筋膜如竹丝草样者。有此能隔人心前气不散,令人上 
气也 
。漂极淡,蒸半日用,以酥炙用亦可。润大便不须炙。大便滑,精不固,火盛便秘,阳道易 
举,心虚气胀,皆禁用。 

卷二草部
锁阳
内容:甘,温。入足少阴经血分。益精兴阳,润肠壮筋。佐虎骨胶,治痿弱。 
酥炙。禁用与苁蓉同。 

卷二草部
天麻
内容:x即赤箭,一名定风草。x 
辛,温。入足厥阴经气分。止风虚眩晕,通血脉九窍。治痫定惊,治风疏痰,有自内达 
外之 
功。配川芎,治肝虚头痛。(肝气喜畅。)配白术,去湿。 
用蒺藜子同煮,去子,以湿纸包煨熟,取出切片,酒浸一宿,焙干用。 
肝虚则劲,胆不滋养,则风动于中,此肝胆性气之风,非外感天气也。天麻定肝胆之内 
风。 
但血虚者,畏其助火,火炽则风益劲。宜于补血之剂,加此为使,然亦不可久用,多则三四 
服而止。 

卷二草部
冬白术
内容:x一名吃力伽x 
防风、地榆为之使。忌桃、李、雀肉、菘菜、青鱼。 
甘、苦,性温。入足太阴、阳明经气分。补脾温胃,和中燥湿,益气生血。进饮食,治劳倦, 
化症癖,除呕吐,消 
痰饮,疗黄胆,逐水肿,止泻痢,收自汗,长肌肉。理心下急满,利腰间血滞。去风寒湿痹, 
定痛安胎。得当归、白芍, 
补血。得半夏,止呕吐。配姜、桂,治五饮。(一留饮,水停心下。二癖饮,水在两胁。三 
痰饮,水在胃中。四溢饮,水 
在五脏。五流饮,水在肠间。)配莲肉,止泻痢。配茯苓,利水道。君枳实,化症瘕。佐人 
参、黄 ,补气止汗。佐川连, 
去湿火。佐黄芩,安胎清热。合车前,除肿胀。入广皮,生津液。 
产于潜者,气清味甘,最佳。今甚难得。即浙江诸山野出者,呼为天生术,亦佳。冬术甘而 
柔软,夏术苦而燥烈,功用大有不同,不可不辨。入风痹药中宜生用,一云补中气生用。燥 
脾胃,陈壁土拌炒。和胃,米泔浸炒。补气,蜜水拌炒。理气,枳壳汁炒。恐其性燥,乳拌 
蒸熟。去滞,姜汁炒。除胀,麸皮拌炒。去水,苍术拌炒。治泻痢,炒黑存性。胸腹嘈杂, 
(恐助脾胃之火。)肝肾动气,(恐伤阴气。)怒气伤肝,(术能引肝邪以入脾。)脾阴不足,( 
术能耗液。)溃疡,(气闭脓生而多痛。)奔豚,(术能增气。)哮喘,(术多闭气。)烦渴,(术 
性燥。)痘已成脓,(术性燥。)九者禁用。脾本阴脏,固恶湿,又恶燥,太润未免泥泞,太 
燥反成顽土,如不审其燥湿, 
动以白术为补脾开胃之品而妄用之,脾阴虚乏,津液益耗,且令中气愈滞,胃口愈闭,肺金 
绝其元,肾水增其燥,阴受 
其害,不可胜数。若脾气虚乏,或因虚不能制湿者,用之乃为得当。 

卷二草部
白术膏
内容:补土不伤于水。治脾虚久痢甚效。下焦阴气不脱,而上焦阳气骤脱者,大有起死回生之 
功。 
制膏法∶用于术十斤,切片,米饮浸一昼夜,煎浓汁,去渣,再煎至滴水成珠,入白蜜 
四两,煎数百滚,取起,置 
之瓷盆,候凝裂片,焙燥听用。 

卷二草部
苍术
内容:防风、地榆为之使。忌桃、李、雀肉、菘菜、青鱼。 
甘、苦、辛,温。入足太阴、阳明经。燥胃强脾,发汗除湿。治风寒湿痹,山岚瘴气,霍乱 
吐泻,心腹急痛,水肿 
胀满,筋骨痿 。疗湿痰留饮,或挟瘀血成窠囊,及脾湿下流,肠风带浊。得熟地、干姜, 
治面黄食少。得栀子,解术 
性之燥。得川椒醋丸,治飧泻久痢。得川柏,治痿 。(加牛膝更好。)得米泔浸一宿,焙为 
末,蒸饼丸,治好食生米。 
得羊肝一具,撒术末四两,扎缚,以粟米水入砂锅煮熟食,治小儿癖疾,及青盲雀目。(以 
热气熏目,临卧食。)配香附, 
解六郁。(痰、火、气、血、湿、热。)烧烟,辟邪恶尸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