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71-医方集宜 >

第7节

071-医方集宜-第7节

小说: 071-医方集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性:治血虚历节风痛 
羌活 附子 秦艽 官桂心 木香 骨碎补 川芎 当归 牛膝 甘草 桃仁 防风 
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一中痹门
治方并方
属性:治痰饮留滞手足麻痹 
茯苓 半夏 甘草 枳实 陈皮 薄桂 南星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二伤寒门
小序
属性:伤寒一科自仲景先师而下得其旨趣者几人哉予考之治伤寒有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 
盖变迁之不定反复之无常运气匪明不能知阴阳之消长主客匪辨不能知时月之盛衰是亦难矣必 
也明素难精脉理分经络然后方可施治其大要无出乎表里阴阳虚实寒热八者而已矧内伤有似于 
外感一或少差悬隔霄壤东垣立内外伤辨明且备矣而丹溪亦云千世之下得旨趣者惟东垣而已故 
治法当对症斟方表则汗里则下表里汗下之法少有未当则死生之系岂小小哉 

卷之二伤寒门
病源
属性: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 
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为毒者以气而成杀厉 
之患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 
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必多温热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 
寒夏时应大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大寒而反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 
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疫厉之气也夫欲究知四时之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以 
占之九月霜降节后宜渐寒而冬大寒至正月雨水节后宜解也所以谓之雨水者以冰雪解而为雨水 
故也至惊蛰节后气渐和暖向夏大热至秋便凉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 
者谓之伤寒也如冬有非节之暖者名曰冬温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冬温复有先后更相重沓亦有轻 
重为治不同症如后章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有人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于 
冬时伏寒变为温病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时 
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犹轻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 
病热亦微其寒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 

卷之二伤寒门
伤寒传足经不传手经
属性:夫人身经络手足十二经岂有间断传足不传手乎盖足之六经所属水土木(太阳膀胱水阳明 
胃土少阳胆木太阴脾土少阴肾水厥阴肝水)水遇寒则涸木遇寒则落土遇寒则崩此足经受克于 
寒也手之六经所属金与火(太阳小肠火阳明大肠金少阴心火少阳三焦火太阴肺金厥阴包烙 
火) 
金遇寒而愈坚火遇寒而愈炽此手经不为寒所克故传足不传手也言虽近理实则不然大抵人身半 
以上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地气主之是以上体多受风热下体多受寒湿其六节之气前三气时值春夏 
其气升浮万物生长人身半以上应之后三气时值秋冬其气降沉万物收藏人身半以下应之自十二 
月小雪之后为六气之终太阴寒水用事房劳辛苦之人寒水之气乘虚入于足太阴膀胱之经是以邪 
入久而次第传入于阳明少阳以及于三阴之经皆从足经传始而渐及于手经也此天地之理不期然 
而然岂有独传于足经者哉 

卷之二伤寒门
足六经脉络受病
属性:足太阳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上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属膀胱 故头痛身热腰脊强痛浑身疼或发热恶寒或恶风脉浮缓或浮紧 
足阳明脉起鼻交额中中下循鼻外去挟口还唇下至颔颅下循喉咙下隔属胃络脾 故身热目 
疼鼻干不得卧尺寸脉俱长 
足少阳脉起目锐 上抵头角下耳后入耳中又下胸中循胁里出气冲 故胸胁痛耳聋或口苦 
咽干或往来寒热而呕脉弦 
足太阴脉起大指之端上循膝入腹上膈侠咽连舌本散舌下又注心中故腹满咽干脉微细手足 
自温或自利不渴或腹时痛面黯唇青 
足少阴脉起小趾之下贯脊属肾上贯肝膈入肺循喉咙夹舌本又络心注胸中 故口燥咽干而 
渴 
足厥阴脉起大趾聚毛循股入阴毛环阴器抵小腹夹胃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后上入项颡连目 
丝出额会于巅又下还唇内 故唇青舌卷卵缩烦满脉微缓 

卷之二伤寒门
伤寒传经
属性:伤寒前三日太阳阳明少阳经受病后三日传入太阴少阴厥阴三阴经受症若从太阳经郁热以 
次而传入三阴经者谓之传经伤寒盖因邪入阴经皆亦热耳不可因传入三阴而用热药三阴寒症自 
有中寒并阴毒条内正治勿因此而致惑也 

卷之二伤寒门
伤寒传变
属性:伤寒传变阳经先受病故次第传入阴经 以阳主生故太阳水传阳明土土传少阳木为微邪 
阴主杀故少阳木传太阴土土传少阴水水传厥阴木至六七日当传厥阴肝木故移气克于脾土脾再 
受贼邪则五脏六腑皆困而危殆营卫不通耳聋囊缩不知人而死矣速用承气汤下之可保五死一生 
古人云脾热病则五脏危又云土败木贼则死至第六七日传厥阴脉得微缓微浮为有脾胃脉也故知 
脾气全不再受克邪无所容否极泰来营卫将复水升火降则寒热作而大汗解矣 

卷之二伤寒门
形证
属性:伤寒一日足太阳膀胱经受之故头疼身热恶寒腰脊强 
二日阳明胃经受之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 
三日少阳胆经受之故胸胁痛耳聋寒热往来呕而口为之苦 
四日太阴脾经受之故腹满咽干 
五日少阴肾经受之故口燥舌干而渴 
六日厥阴肝经受之故烦满囊缩舌卷耳聋 
活人书云六气之邪乘虚之经自背得之则入太阳或入少阴自面感之则入阳明之类不必皆始 
于太阳次第传诸经或寒邪首尾只在一经间传一二经不可执一但据脉与外症验之假令病患脉浮 
紧头项强痛发热恶寒已至过经每日如此只是太阳受病更不传诸经余皆仿此 
一伤寒正病自霜降节后至春分以前天气肃杀人之腠理不密不加谨护则伤于寒谓之真伤寒 
也乃寒气自表入中自中入里此因邪气阻碍正气不得流行郁而为热仲景先师治法表则汗中则和 
里则下随邪气所在而驱散之盖欲邪气退而正气复也 
一春分节后至夏至以前有人头疼壮热为病者名曰温病此由冬岁寒不即病伏藏于肌肤至春 
时伏气而发之也 
一夏至后有人头痛壮热为病者名曰热病亦由冬时伏气触动而然世人均谓之伤寒也此二症 
与伤寒症同但不恶寒为异论云发热不恶寒者为温病 
一四时感冒亦有头疼恶寒身痛发热等症不可便认作伤寒症治 
一时行瘟疫症与伤寒不同长幼其病一般必先识岁气运识四时寒温伤在何经以施方治 
一伤风为病表中风邪多伤于肺以致咳嗽声重鼻塞为异治在本门 
一风湿为病自汗身重喘息多眠语言难出 
一湿温为病先伤于湿因而中暑湿与热相搏其症胸满壮热妄言多汗胫冷 
一温毒此冬受寒毒至春而发为瘾疹斑烂咳逆心烦其病为重 
一温疟即坏病也何谓之坏病伤寒少阳邪在表里之间妄施汗下损耗津液胃中干燥木邪于土 
必发谵语往来寒热当知犯在何经以法治之 
一寒症腹中作疼脉沉数者先用凉水一盏与饮之其痛稍止属热痛绕脐者有燥粪痛而身目俱 
黄大便黑者是蓄血 
一寒症六七日间别无刑克忽然昏昧不省人事六脉俱伏或至无脉此欲作汗切勿攻之如久旱 
将雨六合阴晦雨后庶物渐苏换阳之吉兆也 
一三阳病不解发热烦渴邪传入于里而入阴经脉来沉实有力外症不恶寒反恶热谵语大渴潮 
热自汗或扬手掷足揭去衣被或四肢厥冷大便秘实乃传经之热症直中阴经之寒症也 
一三阴病其症无头疼无身热初起怕寒手足逆冷倦卧不渴腹痛吐利冷汗出身痛脉来沉迟无 
力 

卷之二伤寒门
脉法
属性:经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脉浮病在表为阳脉沉病在里为阴沉数而有力者是阳病传入阴经乃热症之阳脉也沉滞而无力者 
是寒邪直中于阴经乃寒症之阴脉也 脉浮轻按而紧者太阳脉也中按而长大者阳明脉也中按而 
弦数者少阳脉也脉沉重按数而有力者乃传里之阳脉也脉沉重按迟而无力者乃真阴症之脉也 
太阳脉浮 阳明脉长 少阳脉弦 太阴脉沉细 少阴脉沉 厥阴脉微 脉浮紧无汗为伤寒 
脉浮缓有汗为伤风 脉尺寸俱盛重感于寒变为温疟 阳脉浮滑阴脉濡弱更遇于风变为风温 
阳脉洪数阴脉实大更遇温热变为温毒 阳脉濡弱阴脉弦紧更遇温气变为瘟疫 谵言妄语身当 
有热脉当洪大而反手足厥冷脉沉细而微者死也 

卷之二伤寒门
治法
属性:阳症邪热在表 
一太阳经病发热恶寒无汗身疼脊强宜用 麻黄汤 
一阳明经病潮热大便秘小便赤谵语鼻干宜用大柴胡汤 大承气汤 
一少阳经病往来寒热而呕口燥咽干宜用 小柴胡汤 
一阳明病发狂人难制伏先于病患处生火一盆用醋一碗倾于火上其烟冲鼻入内即安方可察 
其阳 
一阳症热极无解用黄连煎汤一碗放井中冷服仍将青布水浸搭在胸上徐徐易之其热自退 
传经阴症热邪在里 
一三阳传次入三阴之经其症外虽厥逆内有热邪如腹满咽干属太阴口燥舌干属少阴舌卷囊 
缩属厥阴盖热在下焦销铄肾水急当下之宜用 承气汤 若舌卷囊缩手足战强者难治 

卷之二伤寒门
阴症
属性:x阴经之阴症x 
一直中阴经脉来沉迟无力身重外症厥冷身痛唇青腹满不渴大便自利宜用 四逆汤 
一少阴腹痛自汗呕吐宜用 理中汤 
一厥阴四肢逆冷脉伏唇青宜用 姜附汤 
一寒中阴经吐泻脱阳无脉先将好酒姜汁同服脉见者可治脉不见者难治 

卷之二伤寒门
伤寒表症
属性:一恶寒发热头疼身体百节痛无汗小便清属表宜发汗○正表宜 麻黄汤 ○解表宜 十神 
汤芎芷香苏散 羌活冲和汤 
一发热头疼身体痛恶风自汗小便赤宜用实表○正表宜 桂枝汤 ○解表宜 和解散 芎 
苏散 解肌汤 人参败毒散 
一服前药后身尚恶寒表未解不可便用利药宜用 败毒散 升麻葛根汤 小柴胡汤加 石 
膏 
一发热胸满胁痛耳聋口苦此少阳症宜用 小柴胡汤 
一往来寒热头痛宜用 柴胡石膏汤 小柴胡汤 
一身热目疼鼻干不眠烦渴面赤此阳明经之症宜 解肌用 柴胡葛根汤 解肌汤 
一发热唇干舌燥口渴宜用 四顺清凉饮 凉膈散 
一发热胸满舌干口燥脉尚浮数大便秘宜用 大柴胡汤 
一身热痞闷口苦干呕宜用 小柴胡汤加 枳壳 竹茹 
一发热作渴口苦胁痛宜用 小柴胡汤加 天花粉 麦门冬 
一喘嗽而咳干呕或渴大便利小便赤腹胀须要详审恐病患饮水过多胸中停水可用 小青龙 
汤 

卷之二伤寒门
伤寒里症
属性:一伤寒不恶寒反恶热掌心液下 汗出大便秘小便赤口燥舌干腹满气急宜用 大柴胡汤 
小 
一烦燥发狂逾垣上屋谵语不避亲疏宜用 黄连解毒散 
一热邪入里烦渴大便秘结宜用 大承气汤 凉膈散 洗心散 
一邪入阴经而无阳症手足逆冷身体疼痛宜用 四逆汤 
○伤寒表里不解 
脉浮大当汗其人发热烦渴却当下乃是表里不解宜用 五苓散 
若感火发热六七日不解有表复有里浊而饮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宜用 五苓散 
○伤寒表里两症俱见 
若病五六日不解头痛发热胸满短气宜用 大青龙汤 
○伤寒半表半里 
若病患心下痛不欲食大便硬脉沉细是里症当下其人头痛微恶寒手足逆冷却当汗此是表里 
两症 
俱见宜用 小柴胡汤加 枳壳 栀子 
○伤寒表里不解 
表症未除医下之早遂成协热下利心下痞硬宜用 桂枝人参汤 
○伤寒有表复有里 
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痛是表复有里宜用 桂枝芍药汤 痛甚加 大黄 
○伤寒表热里寒 
病患身大热反欲得近衣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脉沉而迟手足微厥下利清谷名表热里寒先宜 
用 
阴旦汤 寒已除后宜用 小柴胡汤加 桂枝 以温其表 
○伤寒表寒里热 
病患身大寒反不欲近衣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脉必滑而厥或口燥舌干名表寒里热宜用 白 
虎汤加 人参 热已除后宜用 桂枝麻黄各半汤 以解其表 
○伤寒咳嗽有冷热二症 
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水寒相搏肺寒则气逆故干呕发热而咳经曰形寒饮冷则伤肺宜用 小青 
龙汤 汗以发之 
少阳往来寒热胸满而咳心烦喜呕口苦作渴宜用 小柴胡汤加 五味子 
○伤寒吃逆有阴阳二症(即噎也) 
阳症咳逆身体发热烦闷燥渴大小便赤此热症也宜用 小柴胡汤加 橘仁 枳实 橘皮 
桃仁 或橘皮竹茹汤 
阴症吃逆身不大热不渴心静手足自温大小便清利宜用 理中汤加 橘皮 半夏 木香 
或生 
姜半夏汤 丁香柿蒂汤 
若初得病是阳症因服冷药过当亦有归于阴症者宜仔细推之又如发表退热后又不安恐是服 
凉药太过关闭寒邪在内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