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94-长沙方歌括 >

第3节

094-长沙方歌括-第3节

小说: 094-长沙方歌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一太阳方
甘草干姜汤
属性:治误汗。烦躁吐逆而厥者主之。 
甘草(四两) 干姜(二两 炮。) 
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渣。分温再服。 
歌曰 心烦(火盛。)脚急(热盛灼筋。)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二两炮姜甘草四。 
热因寒 
蔚按。误服桂枝汤而厥。其为热厥无疑。何以又用甘草、干姜乎。而不知此方以甘草为 
主。 
取大甘以化姜、桂之辛热。干姜为佐、妙在炮黑。变辛为苦。合甘草又能守中以复阳也。 
论 
毕竟热性尚存。其义何居。答曰。此所谓感以同气。则易入也。子能知以大辛回阳主姜、附 
而佐以胆尿之妙。便知以大甘复阳主甘草而佐以干姜之神也。推之僵蚕因风而死。取之以治 
中风。驴为火畜。大动风火。以伏流之阿水造胶。遂能降火而熄风。皆古圣人探造化之微也 
。仲景又以此汤治肺痿。更为神妙。后贤取治吐血。盖学古而大有所得也。 

卷一太阳方
芍药甘草汤
属性:治误汗伤血。厥逆脚挛急主之。 
芍药(四两) 甘草(四两 炙。) 
上二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之。 
歌曰 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阳旦误投热气烁。苦甘相济实时伸。 
蔚按。芍药味苦。甘草味甘。苦甘合用。有人参之气味。所以大补阴血。血得补则筋有 
所养 
中和之剂。可治百病。凡病患素溏与中虚者。服之无不增剧。诚可痛恨。 

卷一太阳方
调胃承气汤
属性:治汗后恶热谵言。心烦中满。脉浮者主之。 
大黄(四两 去皮。酒洗。) 甘草(二两 炙。) 芒硝(半升) 
上三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歌曰 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 
蔚按。此治病在太阳而得阳明之阳盛证也。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火淫于内。治 
以苦 
温服。亦取缓调之意。次男元犀按。调胃承气汤此证用之。可救服桂枝遗热入胃之误。太阳 
之阳盛证用之。能泄肌热以作汗。阳明证用之。能调胃气以解微结。内台方自注云脉浮者三 
字。大有意义。 

卷一太阳方
四逆汤
属性:治下利清谷。三阴厥逆。恶寒。脉沉而微者。此方主之。此乃温经救阳之峻剂也。 
甘草(二两 炙。) 干姜(一两 半。) 附子(一枚 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三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 
三两 
歌曰 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蔚按。四逆汤为少阴正药。此证用之以招纳欲散之阳。太阳用之以温经。与桂枝汤同用 
以救 
次男元犀按。生附子、干姜。彻上彻下。开辟群阴。迎阳归舍。交接十二经。为斩旗夺 
关之 

卷二太阳方
葛根汤
属性:治太阳病项背KT KT ,。无汗恶风者。又治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此方主之。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去节。) 甘草(二两 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 
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 
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歌曰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项背KT 
KT太阳病。)下利(太阳阳明合病)夸。 
蔚按。第二方桂枝加葛根汤与此汤。俱治太阳经输之病。太阳之经输在背。经云。邪入 
于输。腰脊乃强。师于二方皆云。治项背KT KT 。KT KT 者。小鸟羽短。欲飞不能 
飞。而伸颈之象也。但前方治汗出。是邪从肌腠而入输。故主桂枝。此方治无汗。是邪从肤 
表而入输。故主麻黄。然邪既入输。肌腠亦病。方中取桂枝汤全方加葛根、麻黄。亦肌表两 
解之治。与桂枝二麻黄一汤同意。而用却不同。微乎微乎。葛根性用解见第二方。 
张令韶曰。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者。太阳主开。阳明主阖。今太阳合于阳明。不 
从太 
上腾。气腾于上。利自止矣。 

卷二太阳方
葛根加半夏汤
属性:治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此方主之。 
葛根汤原方。加半夏(半升 洗。) 煎服同前。 
歌曰 二阳(太阳与阳明合病。)下利葛根夸。不利旋看呕逆嗟。须取原方照分两。半 
升半夏 
张令韶曰。不下利但呕者。太阳之气仍欲上达而从开也。因其势而开之。故加半夏以宣 
通逆 

卷二太阳方
葛根黄芩黄连汤
属性: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 黄芩(二两) 黄连(二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歌曰 二两连芩二两甘。葛根八两论中谈。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一本。 
黄连三两。) 
蔚按。太阳桂枝证而反下之。邪由肌腠而内陷于中土。故下利不止。脉促与喘汗者。内 
陷之 
肺主皮毛而汗出。方主葛根。从里以达于表。从下以腾于上。辅以芩、连之苦。苦以坚之。 
坚毛窍而止汗。坚肠胃以止泻。又辅以甘草之甘。妙得苦甘相合。与人参同味而同功。所以 
补中土而调脉道。真神方也。许宏方议云。此方亦能治阳明大热下利者。又能治嗜酒之人热 
喘者。取用不穷也。(蔚按。金桂峰之女患痢。身热如焚。法在不治。余断其身热为表邪。 
用人参败毒散。继服此方全愈。益信长沙方之取用不穷也。) 

卷二太阳方
麻黄汤
属性:治太阳病头疼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寒无汗而喘者。此方主之。 
麻黄(三两 去节。) 桂枝(二两 去皮。) 杏仁(七十个 去皮尖。) 甘草(一 
两炙。)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覆 
按。今医不读神农本草经。耳食庸医唾余。谓麻黄难用。而不知气味轻清。视羌、独、 
荆 
歌曰 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喘而无汗头身痛。温覆休教粥到牙。 
蔚按。以上俱言桂枝证。至此方言麻黄证也。方下所列各证。皆兼经气而言。何谓经。 
内经云。太阳之脉。上连风府。上头项。挟脊。抵腰。至足。循身之背是也。何谓气。内经 
云。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又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是太阳之气主周身之表而主 
外也。桂枝证病在肌腠。肌腠实则肤表虚。故以自汗为提纲。此证病在肤表。邪在肤表则肤 
表实。故以无汗为提纲。无汗则表气不通故喘。痛而曰疼痛之甚也。此经与气并伤。视桂枝 
证较重。故以麻黄大开皮毛为君。以杏仁利气。甘草和中。桂枝从肌以达表为辅佐。覆取似 
汗而不啜粥。恐其逗留麻黄之性。发汗太过也。 

卷二太阳方
大青龙汤
属性:治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此方主之。 
麻黄(六两 去节。) 桂枝(二两 去皮。) 甘草(二两 炙。) 杏仁(五十枚 一 
本四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取微 
歌曰 二两桂甘三两姜。膏如鸡子六麻黄。枣枚十二五十杏。无汗烦而且躁方。(一本。 
杏 
两。为细末。扑其身则汗止。) 
蔚按。太阳底面便是少阴。少阴证本无汗。而烦躁证少阴与太阳俱有之。若太阳中风脉 
浮。 
寒为太阳之本病。是标与本俱病也。太阳之气主周身之毫毛。太阳之经挟脊抵腰。身疼痛是 
经与气并病也。风为阳邪。病甚而汗不出。阳邪内扰。不可认为少阴之烦躁。以致议温有四 
逆汤。议寒有黄连阿胶汤之误。只用麻黄汤以发表。桂枝汤以解肌。而标本经气之治法俱在 
其中。去芍药者。恶其苦降。恐引邪陷入少阴也。加石膏者。取其质重性寒。纹理似肌。辛 
甘发散 
尽行于外而发汗。不留于内而寒中。方之所以入神也。下节言脉即不紧而缓。身即不疼而但 
重且有轻时。虽不若上节之甚。而无汗与烦躁。审非少阴证。亦可以此汤发之。论云无少阴 
证者。此者字承上节不汗出而烦躁言也。 

卷二太阳方
小青龙汤
属性: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渴。或咳。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 
或喘。此方主之。 
麻黄(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桂枝(三 
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若微 
去 
仁半升。 
歌曰 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柯韵 
伯云 
渴或利。留于肠胃则小便不利而小腹因满矣。惟发热而咳是为水证。) 
加减歌曰 若渴去夏取蒌根。三两加来功亦壮。微利去麻加荛花。(吴云。此味不常用。 
以 
除尿短小腹胀。若喘除麻加杏仁。须去皮尖半升量。 
蔚按。此伤寒太阳之表不解而动其里水也。麻、桂从太阳以祛表邪。细辛入少阴而行里 
水。干姜散胸前之满。半夏降上逆之气。合五味之酸。芍药之苦。取酸苦涌泄而下行。既欲 
下行而仍用甘草以缓之者。令药性不暴。则药力周到。能入邪气水饮互结之处而攻之。凡无 
形之邪气从肌表出。有形之水饮从水道出。而邪气水饮一并廓清矣。喻嘉言云。方名小青龙 
者。取其翻波逐浪以归江海。不欲其兴云升天而为淫雨之意。若泥麻黄过散。减去不用。则 
不成其为龙。将何恃以翻波逐浪乎。 

卷二太阳方
桂枝加浓朴杏仁汤
属性:治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也。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 杏仁(五十枚) 浓 
朴(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歌曰 下后喘生(桂枝证下之微喘。)及喘家。(素有喘名喘家。)桂枝汤外更须加。朴 
加二 
太阳表病未解而下之。气不因下 
表。加浓朴以宽之。杏仁以降之。表解而喘平矣。与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 
汤参看。 

卷二太阳方
干姜附子汤
属性:治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安静。不渴不呕。无表证。脉沉微。 
此方主之。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 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歌曰 生附一枚一两姜。昼间烦躁夜安常。脉微无表身无热。幸藉残阳未尽亡。 
蔚按。太阳底面便是少阴。太阳证误下之。则少阴之阳既虚。又发其汗。则一线之阳难以自 
主。阳王于昼。阳虚欲援同气之救助而不可得。故烦躁不得眠。阴王于夜。阳虚必俯首不敢 
争。故夜则安静。又申之曰。不呕不渴。脉沉微。无表证。身无大热。辨其烦躁之绝非外邪 
。而为少阴阳虚之的证也。证既的则以回阳之姜、附顿服。何疑。 

卷二太阳方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属性:治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 
桂枝(三两)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 炙。)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生 
姜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分温服一升。余如桂枝汤法。(按内台 
云。 
歌曰 汗后身疼脉反沉。新加方法轶医林。方中姜芍还增一。三两人参义蕴深。 
蔚按。此言太阳证发汗后。邪已净而营虚也。身疼痛证虽似外邪。而血虚不能养营者必 
痛也 
方用桂枝汤取其专行营分。加人参以滋补血液生始之源。加生姜以通血脉循行之滞。加芍药 
之苦平。欲领姜、桂之辛。不走于肌腠而作汗。潜行于经脉而定痛也。曰新加者。言邪盛忌 
用人参。今因邪净而新加之。注家谓有余邪者。误也。 

卷二太阳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属性:治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此汤主之。下后 
麻黄(四两 去节。) 杏仁(五十枚) 甘草(二两 炙。) 石膏(半斤)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歌曰 四两麻黄八两膏。二甘五十杏同熬。须知禁桂为阳盛。喘汗全凭热势操。 
男元犀按。此借治风温之病。论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 
灼热者名风温一节。未出其方。此处补之。其文略异。其实互相发明。不然。汗后病不解。 
正宜桂枝汤。曰不可更行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