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583-医学正传 >

第15节

583-医学正传-第15节

小说: 583-医学正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谓之动者,即《内经》五火也。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扇,则妄动矣。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 
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愚按∶心为君火,而又有相火寄于肝肾二脏,即《内经》一水不能胜二火也。五性之火, 
为物所感而动,即《内经》一水不能胜五火也。夫五行之理,天人所同,知乎此,则造化阴阳,洞明于胸臆之间,又能 
灼知其火邪之虚实,或补或泻,用药以平之,则愈疾之功,如射之中鹄矣,学人其可忽诸。 
x脉法x 
脉浮而洪数为虚火,脉沉而实大为实火。 
洪数见于左寸为心火,见于右寸为肺火,见于左关为肝火,右关为脾火,两尺为肾经、命门之火。男子两尺洪大者 
必遗精,阴火盛也。 
x方法x 
丹溪曰∶阴虚火动者,难治。 
实火可泻,黄连解毒之类。 
虚火可补,参、术、生甘草之类。(谓之实者,邪气实也。谓之虚者,正气虚也。) 
郁火可发,当看在何经。 
风寒外束者可发,轻者可降,重则从其性而升之。 
凡火盛者,不可骤用寒凉,必须温散。 
火急甚者必缓之,生甘草兼泻兼缓,参、术亦可。 
人壮气实火盛颠狂者,可用正治,硝、黄、冰水之类。 
人虚火盛狂者,以生姜汤与之,若投以冰水之类正治,立死。 
有补阴则火自降,炒黄柏、生地黄之类。 
凡气有余便是火。气从左边发者,肝火也。气从脐下起者,阴火也。 
愚按∶气有余者,非真气也,五志厥阳之火动而为邪气也。 
饮酒人发热者,难治。不饮酒人因酒发热者,亦难治。 
轻手按之热甚,重手按之不甚,此热在肌表,宜清之,地骨皮、麦门冬、竹茹之类。 
重手按之,热甚而烙手,轻手按之,不觉热,此病在肌肉之内,宜发之,东垣升阳散火汤、火郁汤之类。 
烦躁者,气随火升也。 
木通下行,泻小肠火。人中白,泻肝火。(尿缸岸也,秋石亦是。) 
黄芩、黄连以猪胆汁拌炒,能泻肝胆之火。 
黄柏加细辛,泻膀胱之火。 
青黛能泻五脏之郁火。玄参能泻无根之游火。 
小便降火极速。山栀子能降火从小便中泄去,其性能屈曲下行,人所不知。 
人有气如火从脚下起入腹者,此虚极也,盖火起于九泉之下也,此病十不救一。治法以四物汤加降火药服之,外以 
附子末,津调贴脚心涌泉穴,以引火下行。 
愚按∶此条言犹有未悉者。如果劳怯阴虚之人有此,固为作阴虚治;若壮实之人有此,则是湿郁成热之候也。愚尝 
冒雨徒行,衣湿得此证,以苍术、黄柏加牛膝、防己等药,作丸服之而愈,后累医数人皆验。若误作阴虚治,即成痿证, 
剧矣。 
(以上丹溪方法二十一条) 
x左金丸x(一名回令丸) 治肝火。 
黄连(六两) 吴茱萸(一两,汤泡浸半时许,焙干用) 
上为细末,粥丸,煎白术、陈皮汤下。 
x大补丸x 治阴火。 
黄柏(去粗皮,细切,用新瓦盛盐酒炒褐色) 
上为细末,粥丸或水丸,煎四物汤送下。又云∶气虚,四君子汤;血虚,四物汤送下。 
x抑青丸x 治肝火。 
黄连(不拘多少) 
上为细末,粥丸,白汤送下。 
x石膏丸x 泻胃火,并食积痰火。 
石膏( ) 
上为细末,醋丸绿豆大,清米饮送下。 
四物汤加白马胫骨,降阴火,代芩、连用。 
阴虚发热,四物汤加炒黄柏、知母,乃降火补阴之妙剂。甚者,加龟板。兼气虚,加参、 、白术。 
手心热,属热郁,当用火郁汤,或用栀子、香附、白芷、半夏、川芎,曲糊为丸服。 
(以上丹溪方法凡三条) 
x火郁汤x(东垣) 治四肢热,及五心烦热。因热伏土中,或血虚得之,或胃虚多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之中。 
羌活 升麻 葛根 芍药 人参(各七分) 柴胡 甘草(生,各三分) 防风(二分半) 葱白(五茎)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稍热服。 
x升阳散火汤x(东垣) 治男子妇人四肢发困热,筋骨间热,肌表热如火燎,扪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 
或 
胃虚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火郁则发之。 
升麻 葛根 独活 羌活 白芍药 人参(各六分) 甘草(炙,一分) 柴胡(三分) 防风(三分半) 生甘 
草(二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一盏半,煎至一盏,热服,忌生冷等物。 
x泻阴火升阳汤x(东垣) 治肌热头热,面赤食少,喘咳痰盛,右关脉缓弱,或弦,或浮而数。 
羌活 甘草(炙) 黄 苍术(各一分) 升麻(八分) 柴胡(一钱半,去芦) 人参 黄芩(各七分) 黄 
连(酒炒,五分) 石膏(五分,秋冬勿用)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 
x滋肾丸x(东垣) 降肾火。 
黄柏(二两,酒拌阴干) 知母(二两,去毛,酒浸阴干) 肉桂(一钱,去粗皮) 
上二味气味俱阴,以同肾气,故能补肾而泻下焦火也。桂与火邪同体,故以寒因热用。凡诸病在下焦,皆不渴也。 
上为细末,以熟水丸,百沸汤下。 
x凉膈散x(河间) 
大黄(酒浸,纸裹煨) 朴硝 甘草(各五分) 连翘(一钱) 栀子 黄芩 薄荷(各二分半) 淡竹叶(五片)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渣,入蜜一匙,和匀服。 
x三补丸x(河间) 泻三焦火。 
黄芩 黄连 黄柏(各等分) 
上为细末,新汲水丸服。 
x紫雪x(局方) 治内外烦热不解,口中生疮,颠狂叫走,解诸热毒邪热,小儿惊痫等证。 
黄芩(百两) 寒水石 磁石 石膏 滑石(研,各二斤) 
以上用水一石,煮至四斗,去渣,入下项药∶ 
甘草(炙,八两) 青木香 生犀角屑 羚羊角屑 沉香(各五两) 丁香(一两) 升麻 玄参(各一斤) 
以上再煮,至一斗五升,入下项药∶ 
硝石(芒硝亦可,二斤) 朴硝(择净者,十斤) 
以上入前药汁中,微火煎,柳枝不住手搅,候有七斤,抛放水盆中,半日,待药凝定,入下项药,搅令匀。 
朱砂(三两) 当门子(即麝香,一两二钱半) 
上煎成霜雪紫色,每服一钱或二钱,凉水调下。大人小儿,临时以意斟酌加减多寡服之,并食后服。 
x妙香丸x(局方) 治时疫伤寒,解五毒潮热积热,及小儿惊痫等证。 
巴豆(取净,三百五十粒) 牛黄 片脑 腻粉 麝香(各七钱五分) 辰砂(九两) 金箔(九十片) 
上研极细,炼蜡六两,入蜜七钱五分,同炼令匀,每两作三十丸,每服一丸,小儿绿豆大二丸,白汤下。《拔萃方》 
无金箔,有水银, 砂,治久远成积。 
按∶ 砂不可轻用,制炼不精则害人,慎之! 
x泻心汤x(局方) 治心经蕴热。 
上以黄连一味为细末,水调服之。 
x麦门冬汤x(千金) 治诸病后,火热乘肺,咳唾有血,胸胁胀满,上气喘急,羸瘦,五心烦热,渴而烦闷。 
麦门冬(去心) 桑白皮(蜜炒) 生地黄(各七分) 半夏(汤泡七次,去皮脐) 紫菀茸 桔梗 淡竹叶 麻 
黄(各五分) 五味子 甘草(各三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 
愚按∶此方曰病后火热乘肺,麻黄其可用乎?曰渴而烦闷,半夏亦不用可也。宜去此二味,加贝母、天门冬,方为 
稳当也。 
x栀子仁汤x(河间) 治发热潮热,发狂烦躁,面赤咽痛。 
栀子仁 赤芍药 大青 知母(各五分) 升麻 黄芩 石膏(各一钱) 杏仁(汤煮去皮尖,七分半) 柴胡(一 
钱二分) 生甘草(一钱) 豆豉(五十粒)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八分,去渣温服。 
x当归龙荟丸x(河间) 治肾水阴虚,风热蕴积,时发惊悸,筋惕搐搦,神昏不宁,荣卫壅滞,头目昏眩,肌肉 
,胸膈咽嗌不利,肠胃燥涩,躁扰狂越,骂詈惊骇,火热等证。 
当归 草龙胆 栀子仁 黄连 黄柏 黄芩(各一两) 大黄 青黛 芦荟(各五钱) 木香(一钱) 麝香(五 
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姜汤送下。 
x三黄丸x(河间) 治三焦火盛,消渴,不生肌肉。 
大黄 黄连 黄芩(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渐加至十丸,白汤送下。服至一月,行及奔马。 
(丹溪活套)云∶凡去上焦湿热,须酒洗黄芩以泻肺火。如肺有实热,宜用;如虚热而用黄芩,则伤肺气。须先用 
天门冬保定肺气,然后用之。如去中焦湿热与痛,须用黄连以泻心火。若中焦有实热,宜用;若脾胃气虚不得转运,及 
中焦有郁热者,当用茯苓、白术、黄芩、葛根代之。如胸中烦热,须用栀子。实热者,切当;若虚烦,须用补药为主, 
人参、白术、黄芩、芍药、茯苓、麦门冬、大枣之类。如下焦有湿热肿痛、并膀胱有火邪者,须用酒洗防己、草龙胆、 
黄柏、知母之类,固是捷药。若肥白人气虚者,宜用白术、苍术、南星、滑石、茯苓之类。如黑瘦之人,下焦有湿热肿 
痛者,必用当归、红花、桃仁、牛膝、槟榔等药。柴胡泻肝火,须用片芩佐之。片芩又能泻肺火,须用桑白皮佐之。若 
鼠尾者,能泻大肠之火。黄连泻心火。若用猪胆汁拌炒,更以草龙胆佐之,大能泻胆中之火。白芍药泻脾火。若冬月用, 
必以酒浸炒,盖其性之酸寒也。知母、黄柏泻肾火,又泻膀胱之火。栀子泻三焦之火。在上、中二焦,连壳用。在下焦, 
须去壳,水洗去黄浆,炒焦色,研细用之。人中白非独泻肝火,又能泻三焦火及膀胱之火,从小便中出,盖膀胱乃此物 
之故道也。 
(祖传方) 
x人中白散x 治阴虚火盛,及五心烦热等证。 
人中白(二两) 黄柏(盐酒拌炒褐色) 生甘草 青黛(各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童子小便调服。 
(医案) 
骆氏妇,年四十余,夜间发热,早晨退,五心烦热,无休止时,半年后求予治。六脉皆数,伏而且牢,浮取全不应。 
予与东垣升阳散火汤,四帖而热减大半,胸中觉清快胜前。再与二帖,热悉退。后以四物汤加知母、黄柏,少佐以炒干 
姜,服二十余帖全安。 

卷之二
郁证
属性:x论x 
《内经》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张子和曰∶木郁达之,谓吐之令其条达也。 
火郁发之,谓汗之令其疏散也。土郁夺之,谓下之令无壅碍也。金郁泄之,谓渗泄解表利小便也。水郁折之,谓抑之制 
其冲逆也。此治五郁之大要耳。我丹溪先生触类而长之,而又着为六郁之证,所谓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佛郁,诸 
病生焉,此发前人之所未发者也。夫所谓六郁者,气、湿、热、痰、血、食六者是也。或七情之抑遏,或寒热之交侵, 
故为九气怫郁之候。或雨湿之侵凌,或酒浆之积聚,故为留饮湿郁之疾。又如热郁而成痰,痰郁而成癖,血郁而成 , 
食郁而成痞满,此必然之理也。又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成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消化,此六者皆 
相因而为病者也。是以治法皆当以顺气为先,消积次之,故药中多用香附、抚芎之类,至理存焉,学人宜知此意。 
x脉法x 
脉多沉伏,气郁则必沉而涩,湿郁则脉必沉而缓,热郁脉必沉数,痰郁脉必弦滑,血郁脉必芤而结促,食郁脉必滑 
而紧盛,郁在上则见于寸,郁在中则见于关,郁在下则见于尺,左右亦然。 
脉或结,或促,或代。 
滑氏《诊家枢要》曰∶气血食积痰饮,一有留滞于其间,脉必因之而止节矣,但当求其有神,何害之有。夫所谓有 
神者,即经所谓有中气也。 
x方法x 
丹溪曰∶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其证有六∶曰气郁,曰湿郁,曰热郁,曰痰郁,曰血郁,曰 
食郁。气郁(戴氏曰∶胸胁痛,脉沉)∶香附(此味而能横行胸臆间,必用童便浸,焙干用,否则燥)、苍术(米泔浸五、 
七次)、抚芎(即蘼芜芎 苗头小块,气脉上行,故能散郁也)。湿郁(戴氏曰∶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 
沉)∶苍术、白芷、川芎、茯苓。热郁(戴氏曰∶目瞀,小便赤,脉沉散)∶栀子、青黛、香附、苍术、抚芎。痰郁(戴 
氏曰∶动则喘,寸口脉沉滑)∶海石、香附、南星、栝蒌子。血郁(戴氏曰∶四肢无力,大便红,脉沉)∶桃仁、红花、 
青黛、川芎、香附。食郁(戴氏曰∶咽酸腹闷,不能食,左寸脉平和,右寸脉紧盛)∶香附、苍术、山楂、神曲、针砂(醋 
炒)或保和丸。 
诸郁药,春加防风,夏加苦参,秋、冬加吴茱萸。 
凡药在中焦,以苍术、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假令食在气上,气升则食降。余仿此。 
x越鞠丸x(一名芎术丸。) 
神曲(炒) 香附(童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