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280-医学从众录 >

第5节

280-医学从众录-第5节

小说: 280-医学从众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麦冬(二钱,去心) 桔梗 桑根皮 半夏 生地 紫菀茸 竹茹(各一钱) 麻黄(七 
分,去根节) 甘草(五分,炙) 五味子(十粒,研) 生姜(一片) 
上十一味,水煎,空心服。 

卷二
喘促
属性:喘症最重而难医。吾观庸医凡遇喘症,必投苏子降气汤一二剂;不愈,即用贞元饮治之 
;不愈,即加沉香、黑铅、磁石、牛膝之类。曰∶吾遵景岳法施治,无如其病深弗效也。斯 
说也,倡之于某老医,今已传为成矩,诚可痛恨。余即以景岳之说正之。景岳曰∶喘有虚实。 
实者胸胀气粗,声高息涌,膨膨然若不能容,惟呼出为快也。论中未尝不以风寒燥火怒气 
痰饮分别而治之。又曰∶虚喘者,慌张气怯,声低息短,皇皇然若气欲断,提之若不能 
升,吞之若不能降,劳动则甚,但得引长一息为快也。论中未尝不以老弱久病,脾肺肾脏大 
虚,及血后汗后、妇人产后等症,胪列而分治之。其中不无语病者,盖未研究《伤寒论》、《金匮》 
之旨,而徒涉猎医书,无怪其有肤浅处、有似是而非处也。余俯从时好,即景岳虚实两语, 
而参以古法,罗列经方及妥当时方,以为临症择用。 

卷二喘促
实喘方
属性:x越婢加半夏汤x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脉浮大者。 
x小青龙汤x 
肺胀咳而上气,心下有水气,脉浮者。 
x桂苓五味甘草汤x 
小青龙汤虽治寒饮咳嗽上气之良方,而下虚之人,不堪发散,动其冲气,急用桂苓伐肾邪, 
五味敛肺气,以辑其火,甘草调中气,以制其水。 
x桂苓五味甘草加姜辛汤x(方各见《金匮》) 
既藉桂苓之方,下其冲气,而反更咳胸满者,是寒邪贮胸,虽用桂而邪不服,嫌其偏于 
走表而去之。加干姜、细辛,取其大辛大热,以驱寒泄满也。 
《金匮》法,前症兼冒而呕者,加半夏以驱饮,名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前症兼形肿者,是肺气滞而为肿,加杏仁利之,名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前症又兼面 
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其面,加大黄三钱以利之。(脉气不利,滞于外而形肿,滞于内而胃 
热,既以杏仁利其胸中之气,复以大黄利其胃中之热。)名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大黄汤。 
徐忠可曰∶仲景数方,俱不去姜、辛,即面热亦不去姜、辛,何也?盖以姜、辛最能泄满止咳 
,凡饮邪未去,须以此二味刻刻预防也。 
x桂枝加浓朴杏仁汤x(方见《伤寒》) 
喘家主之,太阳病下之,微喘,以此解表。 
x射干麻黄汤x 
咳而上气,喉中作水鸡声者。 
x皂荚丸x 
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稠痰粘肺,非此方不能清涤稠痰矣) 
x葶苈大枣泻肺汤x 
肺因支饮满而气闷,气闭则呼吸不能自如,此方苦降以泄实邪。 
x十枣汤x 
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 
喻嘉言曰∶五饮之中,独膈上支饮,最为咳嗽根底。外邪入而合之固嗽,即无外邪而支饮渍 
入肺中,自令人咳嗽不已。况支饮久蓄膈上,其下焦之气逆冲而上者,尤易上下合邪也。夫 
以支饮之故,而令外邪可内,下邪可上,不去支饮,其咳嗽终无宁宇矣。 
x麦冬汤x(方各见《金匮》)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此方主之。 
x泻白散x 
治肺火喘嗽。 
x四磨饮x 
治七情气逆而为咳,并治一切实喘。 
x苏子降气汤x(方各见《时方》) 
治痰嗽胀满喘促,上盛下虚。 
x紫苏汤x(《圣济》) 
治卒气短。 
紫苏(四钱) 陈皮(一钱) 红枣(二枚) 
水酒煎服。 

卷二喘促
虚喘方
属性:x加味六君子汤x 
治肺脾虚寒,痰嗽气喘。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半夏(各二钱) 陈皮 甘草(炙) 干姜(各一钱) 细辛(八分) 五味(七分) 
水煎服。 
x参附汤x 
治元气虚脱,手足逆冷,汗出不止,气短欲绝。 
愚按∶此上中下俱脱之症。若中焦脾气脱者,以白术一两代人参,名术附汤;上焦肺气 
脱者,以炙黄 一两代人参,名 附汤,但黄 轻浮,必加麦冬三钱,五味一钱以纳之;下焦 
肾气脱者,以熟地黄一两代人参。但熟地性滞,非痰所宜,且功缓,非急症所倚,须加茯苓 
四钱导之,方为稳当。观仲景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真武汤三方,皆以茯苓为 
君,皆治汗出不止。盖以汗之大泄,必引肾水上泛,非茯苓不能镇之。此以平淡之药,用为 
救逆之品,仲景之法,所以神妙也。 
x黑锡丹x 
治脾胃虚冷,上实下虚,奔豚,五种水气,中风痰潮危症。 
喻嘉言曰∶凡遇阴火逆冲,真阳暴脱,气喘痰鸣之急证,舍此再无他法之可施。予每 
用小囊佩带随身,恐遇急症不及取药,且欲吾身元气温养其药,借手效灵,厥功历历可纪。 
徐灵胎曰∶镇纳元气,为治喘必备之药,当蓄在平时,非一时所能骤合也。 
x六味丸x(方各见《时方》) 
治肾阴虚不能纳气者,加麦冬五钱、五味一钱。 
x肾气丸x(方见《金匮》) 
治肾阳虚不能纳气。 
x全真一气汤x(《冯氏锦囊》) 
治上焦虚热,下焦虚冷,此方清肃在上,填实在下之法。 
熟地(一两) 人参(一二三钱或一两另炖调复) 麦冬 牛膝(各二钱) 冬白术(炒,三钱) 五味(七分) 附 
子(一钱,须重用) 
水煎服。 
x枸杞汤x(方见《时方》) 
治气短。 
x贞元饮x(见《三字经》) 
余推景岳制方之意,以气为阳,血为阴。大汗亡血,产后及热病之后,血虚则气无附丽 
。孤阳无主,时见喘促,故以此饮济之缓之。其要旨在“济之缓之”四字,今人顺口读过,便致 
许多误事。盖阴血枯竭,最喜熟地之濡润以济之,犹恐济之不及济,故加当归以助其济之之 
力;呼吸气促,最宜甘草之大甘以缓之,犹恐缓之不能缓,故用至二三钱,以成其缓之之功。 
熟地(三五钱至一两) 当归 炙草(各二三钱) 
水煎服。 
长孙男心典按∶气为夫,血为妻。无妻夫必荡,自然之势也。此方补血为主,使气有归 
附,渐渐而平,缓剂也。今人于真阳暴脱、气喘痰涌危症,不知议用附子汤、真武汤及黑锡 
丹等药,而以贞元饮投之,则阴霾冲天,痰涎如涌,顷刻死矣。 
此方入经,不能入肾,不可不知。 
x真武汤x 
治水气咳呕,小便不利,四肢肿,腹痛。 
次男元犀按∶以上治喘等方,多主水饮。因仲景云“短气皆属饮”一语,悟出无数方法,药 
到病瘳,指不胜屈。方知取法贵上也。 
真武为北方水神。以之名汤者,借以镇水也。附子辛热,壮肾之元阳,则水有所主;白 
术之温燥建中土,则水有所制;附子得生姜之辛散,于补水中寓散水之意;白术合茯苓之淡 
渗,于制水中寓利水之道;尤妙在芍药之苦降,以收真阳之上越。盖芍药为春花之殿,交夏 
而枯,借其性味,亟令阳气归根于阴也。 
x附子汤x(方各见《伤寒》) 
此方即真武汤,去生姜加人参,其补阳镇阴。分歧只一味与分两略殊。学人读古人书, 
必于此处究心,方能受益。 
《金匮》云∶气短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甘术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喻嘉言曰∶饮邪阻碍呼吸,故气短。但呼吸几微之介,不可辨。若呼之气短,是心肺之 
阳有碍,宜苓桂术甘汤以通其阳,阳气通,则膀胱之气窍利矣;若吸之气短,是肝肾之阴有 
碍,宜肾气丸以通其阴,阴通则少阴之关开矣。 
按∶气短分及呼吸,其旨微矣。 

卷二喘促
脉息
属性:宜浮滑,忌短涩。 
景岳曰∶微弱细涩者,阴中之阳虚也;浮大弦芤,按之全虚者,阳中之阴虚也。微弱者顺 
而易医,浮空者险而难治。 

卷二
哮症
属性:《圣济总录》曰∶呷嗽者,咳而胸中多痰,结于喉间,与气相系,随其呼吸,呀呷有声 
,故名呷嗽。宜调顺肺经,仍加消痰破饮之剂。 
次男元犀按∶痰饮咳嗽喘证,俱宜参看。 
x射干丸x(方见前用) 
治久呷嗽,喉中作声,发即偃卧不得。 
x杏仁丸x(《圣济》) 
治呷嗽有声。 
杏仁(去皮尖,炒) 甘草(炙,各一两) 大黄(蒸) 牙硝(熬,各五钱) 
共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空心姜汤送下二十丸。 
x紫菀杏仁煎x(《圣济》) 
治肺脏气积,呷嗽不止,因肺虚损,致劳疾相侵,或胃冷膈上热者。 
紫菀 酥(各二两) 贝母 姜汁(各三两) 大枣(去皮核,半斤) 五味 人参 茯苓 甘草 桔梗 地骨皮 
(洗,各一两) 白蜜(一斤) 生地汁(六两) 
共末,与蜜生地汁同煎,器盛三五次,成饴煎,仰卧含化一匙,日二服。 

卷二
惊悸
属性:有所触而动曰惊,无所触而动曰悸,凡怔忡 惕,皆其类也。高鼓峰曰∶此心血少也 
。起于肾水不足,不能上升,以致心火不能下降。大剂归脾汤去木香,加麦冬、五味、枸杞 
,吞都气丸,(杨乘六云∶治怔忡大法。无逾此旨。)如怔忡而实,挟包络一种有余之火,兼痰者, 
则加生地、川贝母、黄连之类以清之。 
胡念斋曰∶虽缘心血不足,然亦有胃络不能上通者,有脾脉不能入心者,有宗气虚而虚 
里穴动者,有水气凌心者,有奔豚上乘者,治法不甚相远。惟水气与奔豚,当另法治之。 
孙男心典按∶水气凌心,轻则用小半夏加茯苓汤以泄之,重则用茯苓甘草汤安之,再重 
则用真武汤镇之。奔豚用桂枝汤加桂主之,或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卷二惊悸
脉息
属性:不论浮沉迟数虚实大小,最忌促结代数。 

卷二惊悸
方药
属性:x桂枝加桂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x 
王晋三曰∶肾气奔豚,治宜泄之制之。茯苓、桂枝通阳渗泄,保心气以御水凌。甘草、 
大枣补土以制水泛,甘澜水缓中而不留,入肾而不着,不助水邪,则奔豚脐悸之势缓。是汤 
即茯苓甘草汤。恶生姜性升而去之。其义深切矣。 
x小半夏加茯苓汤x(方见《金匮》) 
x真武汤x(方见《伤寒》) 
x都气丸x 
即六味丸加五味子一两。(见《实在易》。) 
x归脾加栀子丹皮汤x(方见《时方》。) 
即归脾汤加山栀、丹皮(各一钱)。 

卷二
血症
属性:朱丹溪云∶血随火而升降。凡治血症,以治火为先,然实火、虚火,灯烛之火,龙雷之火 
,不可不辨。 
何谓实火?外受风寒,郁而不解,酝酿成热,以致大吐大衄,脉浮而洪,或带紧,宜用 
苏子降气汤,加荆芥、茜草根、降真香、玉竹之类以解散之。如风寒郁而不解,以成内热, 
或阳脏之人,素有内火,及酒客蕴热、大吐大衄、脉洪而实、或沉而有力,宜犀角地黄汤、 
黄连解毒汤以凉泻之。四生丸虽是止血通套药,然止血之中,兼有去瘀生新之妙,所以可用 
。今人于此症,不敢用大苦大寒之品,而只以止血套药,如黑栀子、白芨末、百草霜、三才 
汤加藕节之类。似若小心,其实姑息容奸,酿成大祸。(止血而不去瘀,则瘀血停滞,而为发 
热咳嗽皮肉甲错,成干血劳症。仲景所以有 虫、水蛭、虻虫、大黄之治法。)盖此症火势 
燎原,车薪之火,非一杯之水所可救。芩、连、栀、柏及大黄之类,补偏救弊,正在此时。俟火势 
一平,即以平补温补之药维之,所谓有胆由于有识也。凡此之类,俱宜釜下抽薪,而釜中之 
水,无沸腾之患矣。 
x四生丸x 
x苏子降气汤x 
何谓虚火?劳役饥饱过度。东垣谓之内伤,以补中益气汤主之。思虑伤脾,倦怠少食, 
肌肉瘦削,怔忡不寐,薛立斋以归脾汤主之。东垣云∶火与元气不两立。元气进一分,则火退 
一分,所谓参、 、甘草为泻火之良药是也。此症吐血咳血,必积渐而来,以至盈盆盈斗,脉必 
洪大,而重按指下全空,必以前汤及当归补血汤,峻补其虚,虚回而血始止。况血脱益气,古训 
昭然。脱血盈盆盈斗,若用柔润之药,凝滞经络,鲜克有济。必以气分大补之品,始可引 
其归经,此余屡试屡验之法也。又有脉细小而手足寒冷,腹痛便滑,此虚寒之症,《仁斋 
直指》所谓阳虚阴必走是也,以理中汤加木香、当归主之。若泥于诸血属火之说,而用凉 
血止血套药,止而复来,必致不起,可不慎哉。 
x补中益气汤x 
x归脾汤x 
次男元犀按∶白芍易木香,是高鼓峰法,以建中汤得来,妙不可言。或加五味五分,麦冬 
二钱,血不止,加栀子、茜草各一钱。 
x当归补血汤x 
以上三方,宜因症加减。如血不止,外以白芨三钱、藕节三钱。研末,以药汁送下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