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黄帝内经太素 >

第38节

-黄帝内经太素-第38节

小说: -黄帝内经太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尊,以王四季。脾为土也,其味甘淡,为酸苦辛 
咸味液,滋灌四旁之脏,其脉在关中宫,独四时不见,故不主时也。)黄帝曰∶然则脾之善恶, 
亦可得见乎?岐伯曰∶善者不可见,恶者可见。(善,谓平和不病之脉也。弦钩浮营四脉见时,皆 
为脾胃之气滋灌俱见,故四脏脉常得和平。然则脾脉以他为善,自更无善也,故曰善者不可见也。 
恶者病脉也,脾受邪气,脉见关中,诊之得知,故曰可见也。平按∶注“恶者病脉也”五字,袁 
刻脱。)黄帝曰∶恶者何如可见也?岐伯曰∶其来如水流者,此谓大过,病在外;其来如鸟之啄者, 
此谓不及,病在中。(当关指下有脉,如水之流动,即脾气大过也,此阳气病在胃足阳明,故曰 
在外。其脉来时如鸟啄指,此为脾虚受病,故曰在中。一曰鸟距,如鸟距隐人指也。平按∶《素问》、 
《甲乙》在外下无其来二字,啄均作喙。)黄帝曰∶夫子之言脾之孤脏也,中央土也,以灌四旁, 
其大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大过则令人四肢不举,(胃气虽盛,脾病不为行气四肢, 
故曰四肢不举也。)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脾虚受病,不得行气于九窍,故不通 
也。不行气于身,故身重而强也。巨两反。)黄帝惧然起,再拜稽首,(惧,敬起也。道大于天, 
故受道拜而稽首也。平按∶惧《素问》作瞿。注受道二字袁刻误作再。)曰∶吾得脉之大要,天下 
至数,(弦钩浮营等脉,大过不及之理,名曰脉之大要。至数,至理也。平按∶《素问》曰下有善 
字。)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数,神转而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 
(唯是血气一脉,随四时而变,故曰脉变。方欲切脉以求,谓之揆也。以四时度之,得其病变,谓 
之度也。有病不得以四时死者,曰奇也。得以四时死者,曰恒也。虽有此二种不同,道在一数。言一 
数者,谓之神转,神转谓是神动而营,神而营者不可动,曲而不动则失神藏机。机,微也。故 
脉诊至理,近机微也。平按∶脉上《素问》有五色二字,神转上《素问》无数字。注谓是,是字袁 
刻作动。)着之玉版,藏之于腑,每旦读之,名曰生机。(书而藏之,日日读之,以为摄生机要, 
故曰生机也。平按∶《素问》于腑作脏腑,生机作玉机。) 



卷第十四(卷首缺)·诊候之一

真脏脉形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六第十九《玉机真脏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八第 
一《五脏传病发寒热》篇。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见,乃予之期日。 
(骨为身干,人之将死,肉不附骨,遂至大骨亦无润泽,故曰枯槁,即骨先死也。身之小肉皆脱, 
乃至大肉亦陷,即肉先死也。肺气虚少,邪气盈胸,故喘息不安也。喘息气急,肩膺皆动,故曰 
动形也。肺病次传,至肺再伤,故六月死也,此乃不至七传者也。有前病状,真脏未见,期六月 
死。真脏脉见,即与死期,不至六月也。古本有作正脏,当是秦皇名正,故改为真耳,真、正义同 
也。平按∶真脏下《素问》有脉字。)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 
期一月死,真脏见,乃予之期日。(内痛,谓是心内痛也。心府手太阳脉从肩络心,故内痛引肩 
项也。心不受痛,受病不离一月,故一月死。真脏脉见,即不至一月,可即与死期也。平按∶真脏 
下《甲乙》有脉 
字。)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 ,真脏见,十月之 
内死。(此内痛,即脾胃痛也。手少阳脉偏应三焦,脾胃即中焦也,上出缺盆上项,故脾胃中痛引 
肩项也。脾主身肉,故脾胃病,身热脱肉破 者也。 ,其 反。前之病状,真脏未见,十月以 
上而死。真脏脉见,十月内死,良以脾胃受于谷气,故至十月而死也。平按∶《甲乙》身热作痛热, 
真脏下有脉字。注 袁刻误作涓。已上袁刻作以上。)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随内消,动作益衰, 
真脏未见,期一岁死,见其真脏,乃予之期日。(肾腑足太阳脉,循肩 内,故肾病,肩随内藏 
消瘦也。又两肩垂下,曰随。肾间动气,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原,故肾病,动运皆衰也。肾间动 
气强大,故真脏脉未见者,肾气未是甚衰,所以期至一年。肾气衰甚,真脏即见,故与之死日之 
期也。平按∶《素问》肩随作肩髓,未见作来见,新校正云∶当作未字之误。期日袁刻作日期。注 
动运袁刻作运动。)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肉痛中不便,肩项身热,破 脱肉,目匡陷, 
真脏见,目不见人,立死,其见人者,至其所不胜之时则死。(真脏脉见,少阳脉绝,两目精坏, 
目不见人,原气皆尽,故即立死。真脉虽见,目犹见人,得至土时而死也。平按∶肉痛《素问》、 
《甲乙》作腹内痛。注土时未详,《素问》王注谓“不胜之时,谓于庚辛之月”,以金克木也。) 
急虚身卒至,五脏绝闭,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辟于随溺,不可为期。四时虚邪,名曰经虚。八 
风从其虚之乡来,令人暴病卒死,名急虚身。辟于随溺(辟,卑至反,除也)谓不得随意溺也。如 
此急虚之病,亦有生者,故不可与为死期也。平按∶身下《素问》有中字,《甲乙》身上有中字。辟于 
随溺《素问》作譬于堕溺,《甲乙》作譬之堕溺。其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脱, 
真脏虽不见,犹死也。(中于急虚,其脉绝而不来,有来一息脉五六至,不待肉脱及真脏见,必 
当有死也。平按∶若下《甲乙》无人字。《素问》新校正云∶“按人一息脉五六至,何得为死? 
必息字误,当作呼乃是。”平按∶一息五六至,乃连上文脉绝不来而言,以脉绝不来,或来而一 
息五六至,复绝不来,此即经所谓不满十动而一代者,五脏无气,予之短期,故真脏虽不见犹死。)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 然,如按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 ,寒也。如以衣带 
盛绳,引带不引绳,即外急也;引绳不引带,即内急也。绳带俱引,即内外急也。今真肝脉见,中 
外皆急,如人以手犹摩刀刃,中外坚急,令人洒淅寒也。又如以手按瑟弦,急不调 者,此无胃气, 
即真肝脉也。青为肝色,白为肺色,是肺乘肝也,故青不泽也。肺主于气,气为身本,身之气衰, 
即皮毛不荣,故毛折当死也。平按∶《素问》、《甲乙》 作责责。注犹摩,犹字恐系循字传 
写之误。)真心脉至,坚而揣,如循薏KT 累累然,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薏,于极反。KT , 
义当苡,即十珠也。坚而揣者,譬人以手循摩薏苡之珠累累然,坚钩无胃气之柔,即真心脉也。赤 
为心色,黑为肾色,是肾乘心也,故赤不泽也。平按∶揣《素问》作搏。《甲乙》坚作紧,揣作 
搏。薏KT 《素问》作薏苡,《甲乙》作薏苡子。)真肺脉至,大而虚,如毛羽中人肤然,其色赤 
白不泽,毛折乃死。(其真肺脉,如毛羽掷来,中人皮肤,大而浮虚者,毛无胃气,即真肺脉也。 
赤为心色,白为肺色,是心乘肺也,故曰不泽也。平按∶《素问》、《甲乙》如下有以字,肤下无 
然其二字。)真肾色至,揣而绝,如 
循弹石辟辟然,其色黄黑不泽,毛折乃死。(揣,初委反,动也。其真肾脉至,如石弹指辟打指 
者,营无胃气,即真肾脉也。黄为脾色,黑为肾色,是脾乘肾,故黑不泽也。平按∶《素问》、 
《甲乙》揣作搏,循作指。《甲乙》此段在真脾脉一段下。注黄为脾色,袁刻为作色。)真脾脉 
至,弱而乍疏乍数然,其色青黄不泽,毛折乃死。(真脾脉至,乍疏乍数也。疏,谓动稀也。数, 
谓连动。此无胃气,即真脾脉也。青为肝色,黄为脾色,是肝乘脾,故黄不泽也。平按∶色上《素 
问》、《甲乙》无然其二字。)诸真脏见者,皆死不治。(脏脉独见,以无胃气,死故不疗也。平 
按∶《素问》、《甲乙》脏下有脉字。又按《素问》此节下,新校正引杨注甚详。) 



卷第十四(卷首缺)·诊候之一

四时脉诊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名曰逆四时,见《素问》卷六第十九《玉机真脏论》篇,又见《甲乙经》 
卷四《经脉》第一下编。自黄帝问于岐伯曰脉其四时至持脉之大法也,见《素问》卷五第十七《脉 
要精微论》篇,《甲乙》同上。又自是故阴盛则梦涉大水至肺气甚则梦哀,见《甲乙》卷六第八 
《正邪袭内生梦大论》。自春得秋脉至末,见《素问》卷七第二十三《宣明五气篇》,又见《甲乙》 
卷四《经脉》第一中篇。 
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之肥瘦,气之大小, 
色之泽夭,脉之盛衰,病之新故,凡疗病者,以此五诊,诊病使当,为合其时,不当,为后其时 
也。)形气相得,谓之可治;(形瘦气大,形肥气小,为不相得;形肥气大,形瘦气小,为相得 
也。)脉色泽以浮,谓之易已;(其病患五色, 
浮轻润泽,其病易已。平按∶《素问》无脉字。)脉顺四时,谓之可治;(四时王脉,皆有胃气, 
无他来克,故曰顺时。平按∶顺《素问》作从。)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趣之以时。 
(四时之脉皆柔弱滑者,谓之胃气,根据此疗病,称曰合时也。平按∶“趣之以时”《素问》作“取 
之以时”,《甲乙》作“治之趋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 
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谓之不治,必察四难而明告之,勿趣以时。(此之四诊,趣之 
为难,可明告病患,宜以变常设于疗法,不得根据常趣之以时也。平按∶谓之不治《素问》作为不 
可治,无“勿趣以时”句。《甲乙》无必察四难以下十二字。)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 
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命曰逆四时,未有脏形,(四时皆得胜来克己 
之脉,己脉悬绝沉涩,失四时和脉,虽未有病脏之形,不可疗也。平按∶命曰《甲乙》作名曰。) 
春夏脉沉涩,秋冬而脉浮大,(此脉反四时也。平按∶《素问》、《甲乙》春上有于字。浮大下 
《素问》有“名曰逆四时也”六字。)病热脉 静,(热病脉须热而躁也,今反寒而静。 ,寒 
也。平按∶《素问》、《甲乙》无 字。)泄而脉大,(人之泄利,脉须小细,今为洪大也。)脱 
血而脉实病在中,(人之脱血,脉须虚弱,今反强实,病在中也。)而脉实坚病在外,(脱血脉 
实坚,病在外也。)而脉不实坚为难治,名曰逆四时。(脱血而脉不实不坚,难疗也。以上七诊, 
皆逆四时也。平按∶为难治《素问》作皆难治。又按《素问》新校正云∶“按《平人气象论》云 
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与此相反,此经误,彼论为得。自未有脏形春夏至此,与《平人气 
象论》相重,注义备于彼。”) 
黄帝问于岐伯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 
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知?请问此六者,可得闻乎?(六,谓六问。此中唯有五问,当是脱一 
问也。平按∶《素问》请上无知字,六作五。据本篇下经文“此六者持脉之大法”,应作六。杨 
注云当是脱一问,于义正合。)岐伯对曰∶请言其与天转运。(量下答中,文当有六,故为六合 
也。人身合天,故请言人身与天合气转运之道也。平按∶与天转运《素问》作与天转运大也。) 
夫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万物各受一形,自万物一形之外,从于六合苞 
裹之内,皆是天地为其父母,变化而生,故万物皆与天地之气应而合也。平按∶《素问》无夫字。 
《甲乙》无夫万物之外五字。)彼春之暖,为夏之暑,(春夏者,阴气终始也。春之三月,阳气 
之始,气和日暖。夏之三月,阳盛暑热,乃是春暖增长为之也。平按∶注阴气终始,阴字当是阳字 
之误。)彼秋之急,为冬之怒,(秋冬者,阴气终始也。秋之三月,阴气之始,风高气切,故名 
为急。冬之三月,阴气严烈,乃是秋凉增长为之也。平按∶急《素问》、《甲乙》作忿,王注云∶ 
忿一作急。注气切,切字恐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