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97-验方新编 >

第74节

097-验方新编-第74节

小说: 097-验方新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咽喉部位
属性:夫咽喉者,左为咽属胃,右为喉属肺,乃一身之总要百节关头,呼吸出纳之门户也。咽 
在喉之后,主食通胃,即为胃管,俗名食喉,又名软喉者是也。喉在咽之前,主气通肺,即 
为肺管,俗名气喉、又名硬喉者是也。咽与喉同在舌下,舌是咽喉总系。又有会厌,居咽喉 
上,以司开阖,乃声音之户。凡吞咽必舌抵上 ,会厌即掩其气喉,使饮食入咽而直下,不 
掩则饮食溢入气喉必呛。咽、喉、会厌、舌四者,交相为用,缺一则饮食即废矣。 
咽与喉,二物也。虽同在舌下而门路各别,喉者肺管,呼吸之门户,主出而不纳,通乎 
天也。咽者胃管,水谷之道路,主纳而不出,通乎地气。一出一纳,实为一身之关要。云喉 
痹者,谓喉中呼吸不通,言语不出,而天气闭塞也;云咽痛及嗌痛者,咽之低处名嗌,谓咽 
中不能纳唾与食,而地气闭塞也;云喉痹及咽嗌痛者,谓咽喉俱病,天地之气并闭塞也。如 
此关要之地,是以病则命如悬丝,治之不急、术之不良、药之不精,何能救人性命于危急之 
顷也。兹将临症要诀及寒热虚实各种病症,内外方药,各样治法,逐项详细注明,诚能细心 
揣摩,无患术之不精矣。 

卷十七咽喉
临症要诀
属性:夫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除足太阳经,其余十一经,皆内循咽喉,尽得以病之,不独肺 
胃也。但有阴阳、表里、风湿、寒热、虚实、缓急、轻重之不同,不得其传,何能辨认?临 
症看喉之诀,最要手轻眼快,切莫心粗气浮。无令富贵贫贱,老幼男女,必令患者朝明处而 
坐,使人将患者靠扶其背,手托其头。医者用压舌片或竹片或竹筷按其舌根,以便看其喉中 
左右、上下、内外如何情势。或红甚,或肿甚、痛甚、或微红、微肿、微疼,或红甚痛甚而 
不肿,或不红不痛而只肿,或不红不肿且色白而疼痛,或有形或无形,或来势急发于顷刻, 
或从容柔缓起于数朝,或喉里喉外皆红肿,或头颈腮颐并肿红,或因瘟疫大渴,或感风寒发 
热恶寒,或已灌而不能速溃,或溃后余肿不消,或破烂,或误针。既看其喉,再观其舌∶有 
胎无胎,或黄或白,或润或干,或灰或黑。又看两唇∶淡红淡白,红甚而焦,或紫且黑。视 
表症之真假,审二便之通涩,闻口臭之微甚,察饮水之冷热,寒热自分,虚实迥别。大抵咽 
喉病症,因风热者十之七,因火症者十之三,因寒症者百中不过偶有一二也。临症切宜详细 
审辨,无非望闻问切。咽喉性命攸关,倘若潦草了事,贻误非浅。常见富贵人及妇人辈,懒 
于下床,看喉者断不可曲从,恐其床上看不明白,看视既已不确,下药有何把握。最宜详慎 
,不可忽略。此皆临症要诀,实属心法真传,如能遵守而行,无不神乎其技矣。其辨症治疗 
,以及修治丹散诸法、并内外医药各方,悉详于后。是在临症者,视病之轻重缓急,酌量加 
减用之,活法灵机,从心之巧妙也。 
凡喉症初起,诊右寸脉浮紧,肺风也;两关浮数,胃火肝风也;左寸浮洪,心火也;右 
寸迟沉,肺伏寒也;沉细者,肺伏热也;右尺洪大,三焦火旺也;右寸浮洪而有力者,肾虚 
火也;红肿而脉浮者,风火也;脉细数而浮者,虚火也;脉沉实烂而不肿者,毒也;细缓者 
,虚寒也;两关脉浮者,非结毒也。脉略如此,细诊详参,以类推之可也。 
口内上 属胃阴,下 属脾阳。舌之中属心,舌四围属脾,舌根亦属心,小舌又名蒂丁 
,属胃。喉之左右舌根属肝,牙根上属胃下属脾。舌苔白主寒,舌苔黄主热,焦则热甚,黑 
则热极。凡舌苔不仅论色,尤当分别或润或燥。但润泽者非真热,焦燥者必无寒也。另有时 
疫白喉一种,起病恶寒发热,切不可误认为表,及到喉中现出白点白块,尤不可误认为寒。 
倘妄投麻、桂、羌、独,升散其毒,及犯参、 、姜、附,补助其毒,虽有仙丹,不可救矣 
。凡患喉症,一切劳腥油腻及姜椒辛热发物,概当禁绝,至要至要。 

卷十七咽喉
专治时疫白喉症论
属性:白喉有时疫一症,其发有时,其传染甚速,或一人患发,竟至传染一家,甚至一乡一村 
皆发,其症至危至险,最急最恶之症也。若不急治即能杀人,而治者不得其诀,以致束手无 
策,然非临症日久莫能知。治此症者有十难焉。 
昔陈雨春先生论云∶此症乃足三阴受病,传之于肺,与他经无涉,其有兼及他经者,亦 
皆病后之传变者也。何者此症初起舌微硬,舌苔黄,颃颡微肿,喘渴心烦,夫十二经中,惟 
太阴之脉上膈兵咽,连舌本,散舌下;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 
入颃颡,下络舌本。凡病此者,两关及左尺脉多沉数而躁,以此观之,病属足三阴明矣。时 
未传及他经,不察其源,治以他经之药,其难一也。 
大抵此症初起,恶寒发热,头痛背胀,精神倦怠,遍身骨节疼痛,喉内有极痛者,有微 
痛者,或尚有不痛者,初无形迹可见,的似伤风、伤寒表症。若投以麻、桂、细辛、羌、防 
、升、柴、苏散之类,致毒涣散,无可换回,其难二也。 
彼其恶寒发热,乃毒瓦斯初作于内。至二三日,喉内业已现出白点或白块,寒热自是消除 
。医者不悟,误以为表药有功,岂知白喉现出,即不服表药而寒热亦除。其风热喉症,尚可 
稍用表药,或荆防败毒散之类,惟白喉一症,表药最所当忌,其难三也。 
按此病热症多而寒症少。有以色白而指定为寒症者,不知此症初发于肺,肺属金,其色 
白,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处至高之位,毒瓦斯自下熏蒸而上,肺病日深,故其白色日着。治宜 
解三经之毒,使之下行,勿令积蓄于肺。若因色白拟为寒症,以附、桂、炮姜热剂投之,一 
遇火症,是谓抱薪救火,愈炽愈烈,其难四也。 
即有知白喉为火毒,不可轻用开提升散之品,使之上升,愈加壅塞,而起初即以芒硝, 
大黄下之,亦非所宜。不知此症已传至上焦气分,与中,下焦无涉,既上焦气分受伤又以硝 
,黄攻发太过,使中,下焦有损,元气愈伤,其难五也。 
见症已确,服药尤当守方。此种恶症,有火毒最甚者,初起用消风败毒、引热下行之剂 
,治法良是,乃日服一剂,而白仍不退,药力太缓,连服数日只得数剂,而白愈见有加,是 
犹杯水车薪,与事无济。治者当详审病源,或舌苔黄黑,或喉干唇焦,小便短涩微黄,大便 
泄泻带黑,是为火毒凝结,内不能除,白何能退?迟延日久,以至愈发愈多,法当守方,急 
急救之。似此恶症,每日必须三剂,方可有效。若病急乱投,另更别方,必致变生不测,其 
难六也。 
察之既精,图治不容稍缓,此乃瘟疫之变症,杀人最速,过七日不救。庸医辨症未明, 
投以平淡之剂,不求有功,但求免过,是谓优容养奸。迨延至五六日,毒已重矣,元气伤矣 
。善治者不得不以猛剂攻之,然病已垂危,成则无功,一旦不起,病家不归咎优容之过,而 
反云猛剂非宜。此非误于后,而实误于前。其难七也。 
有非白喉而转为白喉者,初起喉痛红肿,或恶寒发热,或不恶寒发热;或一边肿名曰单 
蛾,或两边肿名曰双蛾,治之稍缓,则气闭不救。宜用土牛膝引热下行,大便闭用大黄,否 
则不必用。此与白喉症异治同,倘不预防,转为白喉,为祸甚烈,其难八也。 
又有劳症白喉,阴虚火燥,痛极而水米难下,甚至腐烂,形容枯槁,面目憔悴。必须养 
阴补剂,使元气充满,而喉痛自愈。若以时行疫症白喉误认阴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其 
难九也。 
更有一种白喉,无恶寒发热等症,喉内起白皮,随发随长,时作恶心,干呕欲吐,的是 
寒症,非附、桂不愈,即误服消风败毒之药,亦无大损。若以时行白喉疫症认作此症,为害 
不浅。其难十也。 
知此十难,临症审治,十不失一。咽喉系性命关系之处,务必细心详察,切不可忽略。 
照此法行之数十年,无不效验。当兹时疫流行,不敢私秘,谨将治法、看法、方法以及吹喉 
药散,一一开注于后,非敢云济世之良方,亦足为刀圭之一助云耳。 

卷十七咽喉
白喉症看法治法
属性:夫白喉一症,乃感天地不正之疠气,实时行瘟疫之变症也。南方最盛,近来北方亦往往 
有之。此症医家多不曾经见,最易误治,治不得法,无不毙命。其症初起,作寒作热,或头 
痛背胀,或遍身骨节疼痛,心胸梗塞。喉内或痛极,或微痛,或不痛,或喉内微硬似卡非卡 
。或渐肿而渐渐即现小白点者,或先红紫而后现小白点者,有随发而白随现者,有至二三日 
而白始现者。或由白点白条而长成白块,渐渐满喉皆白者,此极恶之险症也。毒甚者,白点 
最易长大,是以五六日即毙命者,皆由喉中白块长满闭塞故也。发虽不一,治法皆同。凡遇 
恶寒发热,有似感冒之症,当问其咽喉疼痛否,必先看其喉中红肿否,切不即用表散之剂。 
倘遇白喉险症误用表药,则轻者必重,重者不可救矣。务将患者坐向明亮处,使人扶靠,医 
者用压舌片或用竹筷,将舌压平,详细看视。果系白膜,如轻者,即以元珠丹用小竹管向患 
处不歇时刻连连吹之,使其吐出痰涎;即将除瘟化毒散、神功辟邪散酌量加减,煎服一二剂 
,无不应手而愈矣。倘遇白喉重症,一时半刻,白块愈长愈大,若不急急医治,及至喉中白 
块长满,加以痰涎壅结,肿胀闭塞,滴水难下,虽有仙丹无能为也。是以白喉初起,切不可 
疏忽,必得急急医治,吹药服药,刻不可缓。吹药之时,尤必将舌根压平,看明患处,务将 
吹药对准患处吹之,如不曾吹中,再又补吹,方能见效,切不可敷衍了事,以人性命为儿戏 
耳。若在黑暗处,病者口不甚张开,舌又不曾压平,随便吹之,药并不曾进喉,或在口中, 
或在舌上,吐痰涎时早已连药一并吐出矣,何能见效?白喉重症,每日服药总非三四剂不可 
,倘或服药之际半吞半吐,或每日只服一剂半剂,何能见效?咽喉之难治,往往如此,只谓 
医药无灵,殊不知实皆疏忽之咎也。即或服药吹药虽能按照此方,而缓缓试之,仍是无济, 
病势重而药力轻,毒瓦斯内攻,以致白块愈发愈多,日甚一日,肺管闭塞,痰涎壅结,喉中时 
作锯声,不可救也。此乃迟延日久之误。果能急急医治,将元朱丹对准患处刻刻吹之,并宜 
留心看视,左边白有几点,右边白有几点,或白点渐渐收小,或白块缺去,或白中稀疏,或 
白渐微薄,或白转黄色,可无虞矣,久之必然退净。 

卷十七咽喉
白喉不治之症
属性:白块自落,喉中锯声,音哑无声,喉干无涎,两目直视,痰壅气喘,七日不退,面唇俱 
青,药不能下,服药大便不通,未服药大便泄,大便连泄不止。 

卷十七咽喉
白喉症用药
属性:初起用粉葛、僵蚕、蝉蜕,以散风热;以牛子、连翘、金银花、土茯苓,消肿败毒;生 
地、黄芩、元参、栀仁、豆根、麦冬、石膏清热;木通、泽泻、车前子,引热下行。重者, 
再加马勃、龙胆草。马勃为喉科必要之药。外用生鲜牛膝兜捣碎煎水,当茶汤时时服之。或 
以生鲜万年青捣汁,或服或噙,或时常漱口为妙。喉症轻者以除瘟化毒散主之,重者以神功 
辟邪散主之,再重者以神仙活命汤主之。轻则日服一二剂,重则非日服三四剂不可,将疫毒 
由上焦引至中焦,由中焦引至下焦从大便出。大便泄泻,火毒下行,此为吉兆。大便闭塞, 
少加熟大黄,少加元明粉。如仍闭塞,改用生大黄、大便泄即去。轻者服十余剂即愈,重者 
竟有服至二三十剂者,总以白点退净为度。其药味、分量之加减,剂数之多寡,须临症制宜 
,总不外乎以上各药,不必另更别方,连日赶紧服之,自然全愈,屡试屡验。白点退完,当 
用清凉之品,以清心涤肺汤主之,日服一剂,消尽余毒。无须过服补药,恐余毒未尽也。是 
在临症灵机活法行之。 
以上白喉治法,凡单蛾、双蛾、以及喉痈、喉痹、缠喉风、走马喉风、风热喉咙,并喉 
内红肿等症,总不外乎如此汤药,皆可根据法治之。其吹喉药末,总以元朱丹为第一灵丹也。 

卷十七咽喉
统治各项喉症元朱丹
属性:无论老幼、男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