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 >

第3节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第3节

小说: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介绍一例“络脉瘀阻”的典型病例:贫道有一位师兄姓陈,男,54岁,住山东泰山碧霞祠。1987年6月下旬因跌倒摔伤了右臀部,数天后病情逐日加重发生右臀、右腿及坐骨神经疼痛。到泰安市中、西医院用西药、电疗、中药、针炙、按摩、牵拉理疗等医治,历经七月有余.皆无疗效,并且日趋严重行动困难,两腋难离双拐。

1988年2月7日赴泰安初诊,院方同意贫道在该医院给陈师兄治疗,并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药品,及入院以来的病历给与参考。

患者症状:上半身温和易出汗,右下肢寒冷胀痛,并牵连腹股沟冲门穴处亦痛。诊察阴阳四处的脉象多比较和平,唯独右人迎的“尺脉沉而有力”。患者的饮食及大小便均正常,即可证明脏腑无病。从外观检察发现患者之右腿的“委中穴”部与“丰隆穴”处均有紫黑色的“络脉”显露。关于察络脉的虚实症状经云:“实者必见,虚者必下”。可证明是“络脉充实瘀塞”。即用三棱针点刺“紫黑点络脉”放血治疗,当针眼血出自行停止时,采用中指与大姆指扣成环状而努力用中指弹针眼三至五下,血即能再行流出。在四天内经过四次放出紫黑色血液,后见血转变红色之时即停止放血治疗。经放血疗后复察患者的“右人迎动脉”,却变相为“寸浮尺弱”,其患者的各处疼痛大减,行动时能不需要左侧腋下的拐杖。后改用针刺疗法,取右侧的环跳、足三里、昆仑、解溪等穴以导引足三阳的经气下达,并结合用中药辅助治疗。处方:知母、苡仁各18克,黄柏、赤芍、伸筋草各15克,当归、蓁艽、炮山甲各12克,地龙、红花、桃仁各9克,以活血行瘀清上焦之热,每天服一剂分三次服。针药并施经过七天治疗,患者能不用拐杖行走,在两个星期的调治下病愈,于2月20日出院。

体会:人体的络脉若瘀阻太甚、犹如在流水的沟渠中筑上了“一坝”,而阻挡了其血液循环运行的通道。故前人总结经验有“痛者不通”之说。如络脉内血瘀不甚,用活血行瘀的药品能开通瘀塞。若是络脉内血液瘀阻太甚,必当先开通“络脉的闭塞”,然后调理其阴阳经脉,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此病例经过二百多天的各种医疗方法都不能生效,贫道仅在短期十数天内给予治疗而愈,可见“络脉壅塞”的实证,采用“络脉放血治疗”疗效显著。因此,对长期患有疼痛病的患者,应当检察病人的“给脉”有无阻塞现象。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秘与应用' 五、简叙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即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当贫道进入“股息功态”之时,感到自身前、后中线的任、督两脉都在运动,并感觉到任脉与督脉”,各呈现两条经脉线合并成一起运行。以前,我认为任脉与督脉均只有“单独一条经脉”,谁知却是“两条经脉相合并”的。因为前人传承下来的“奇经八脉图”对于冲脉、带脉、阴跷、阳跷、明维、阳维等六脉,在人体都有两条经脉而分于左右两侧,但对于“任、督二脉”在人体中城,却是独一无二的经脉。后考察任脉“起于中极之下”,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任、督两脉循行之后皆终止于“两目之下”。据此,便充分证明“任、督二脉”确实是两条经脉相并而为一的,亦呈现左、右各自不同的升、降运动。

任脉属阴、却与足三阴经的运动相反;督脉属阳、却与足三阳经的运动相反。正当左侧足三阳经的经气反运上升的同时,其左侧的“督脉”则运行下降;当左侧足三阳经的经气正运下降的同时,其左侧的“督脉”则运行上升。其右侧之足三阳经和右侧“督脉”的升、降运动亦如上运行。正当右侧足三阴经的经气正运上升的同时,其右侧的“任脉”则运动下降;当右侧足三阴经的经气反运下降的同时,则右侧的“任脉”则运行上升。其左侧之足三阴经和左侧“任脉”的升、降运动亦如上运动。由于任、督二脉与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阴、阳运动不同,全是“排斥性反作用”的运动机能。

关于冲脉、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等六脉,因受左右侧“十二经脉”明显的升、降运动所混淆,难以体验出这“六条奇经”的升降运动规律。如借鉴“任、督二脉”的运行机理,即认为全体“奇经”都是在配合“十二经脉”的运动中,而起着“排斥性”和“牵引性”的反作用功能。

《素问·痿论篇》曾云:“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惚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按以上“足痿病证”,原由足阳明经气虚弱导致运动机能失调,并间接涉及冲脉、督脉和带脉的“牵引”机能失去作用而才形成足痿不用。故笔者认为:“奇经入脉”分布于人体的前、后、左、右、内、外周身,都是起着“牵引排斥性”反作用功能。

对奇经八脉的治疗分析

关于奇经八脉之中的“任脉、督脉”皆有俞穴可以调治疾病。其任脉循行人体的胸腹中线,经云:“腹为阴”,故“任脉”为诸阴经脉之海。由于任脉的运动虽然与足三阳经运动相反,但相反之动力,实有相助足三阴经的运行之功,所以“任脉”有担任阴经运动的潜能。其督脉循行人体的背部中线,经云:“背为阳”,故“督脉”为诸阳经脉之会。由于督脉的运动虽然与足三阳经运动相反,但相反之动力,实有相助足三阳经的运动之功,所以“督脉”有总督阳经运动的潜能。冲脉起于气街(足阳明经的气冲穴处)由足阳经别出并着足少阴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为十二经脉之海。因冲脉发自足阳明经的“气冲穴”,足阳明属胃,是受生活物质的“水谷之海”,而五脏六腑皆禀受其气为“后天营养”之根本;冲脉又并着足少阴经夹脐上冲而行,足少阴属肾,是藏“朱天精气”而濡养周身之根本。故冲脉兼受先、后天之二经的充沛经气,所以是“十二经脉”之海。但是,其“冲脉”多借居足少阴“肾经俞穴”来调治疾病。故奇经八脉除“任、督”二脉在本经有“穴位”调治疾病外,其它奇经皆是“借居十二经脉的穴位”治病。如后世发明的“灵龟八法”说:“后溪穴通于督脉,列缺穴通于任脉,公孙穴通于冲脉,临泣穴通于带脉,照海穴通于阴跷脉,申脉穴通于阳跷脉,内关穴通于阴维脉,外关穴通于阳维脉等,亦全是借用阴阳“十二经”的穴位治病。

关于对“奇经入脉”在用中药的治病中,仅见到前医叶天士先生言:“八脉隶于肝肾”,以“龟板、龟胶”为入“任脉”之药品;以“鹿角、鹿胶”为人“督脉”之药品,除此之外,很少见到专为“奇经八脉”立出方药。由于任、督、冲等脉皆起于少腹下与胞中,所以后世医生对于妇科疾病的胎前、产后、月经、崩带以及胞宫生殖等病,虽然常以任、督、冲、带等脉而立论很多,但在用中药之“立方用药上”,主要还是调治“肝肾”的药品。

如以上对“奇经八脉的种种观点认为:除“任、督”二脉外,对其它奇经的调治,若调正了“十二经脉”,即是调治了“奇经八脉”。因调治奇经八脉的“治病穴位”,多属于“十二经”的穴位。

奇经八脉生长衰老过程

奇经八脉在人体生理中,有它生、长、衰、老的寿命过程。《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说明女子生长发育大致到达十四岁之时,其冲、任两脉发育建全,即开始排卵而按月行经。经过三十五年的寿命过程,一般到四十九岁期间,其冲、任二脉即趋向衰弱,故而导致月经停止,同时其生育子女的功能亦消失。其男子生长发育到达十六岁时期,肾脏的精气充盈即能开始排精,如男女媾合即能殖生子女。经过四十八年的寿命过程而到达六十四岁时期,其肾脏的精气即趋向衰弱,因而断绝繁殖儿女的功能。

在以上人体之生、长、衰老的生理过程中,正当“冲、任”二脉的旺盛之期,其“奇经八脉”皆旺盛;当“冲、任”二脉的衰弱之期,其“奇经八脉”皆衰弱,故奇经八脉有它的生理寿命过程。

“奇经八脉”在人体未发育建全之前,和精气衰弱及断月经之后,可知“奇经八脉”的运动功能还是存在着,前者,是起着“生长不足”的排斥运动反作用;后者却起着“衰退不足”的排斥运动反作用。亦如《灵枢·卫生篇》黄帝问于歧伯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歧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一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所以“奇经八脉”在壮年与老年亦是同样的盛、袁生理,按妇女的“行经与断经”可证,如行月经之期是旺盛的体征;若断月经之后是衰老的体征。《素问·上古天真论》黄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歧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这说明善于养身修炼之人能够保持延长“奇经八脉”的寿命。因为修炼者在第一步就是通“小周天功”,即是通调“任、督二脉,如果任、督脉得到通调相交,即获得健康长寿的条件。可喜的是,近些年来修炼气功的热潮遍及全世界,所以在不久的将来,对人体科学研究、对“奇经八脉”的研究,都会取得一定的进展和认识。

关于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笔者与古今的观点一致,读者可参考古、今针灸书中的“十二经脉”循行示意图。关于“任、督”二脉的形态,根据货道在“功态中”的现象感觉却有点与前人的不同。因此,特遵照前人立出了“任督二脉示意图”;并又立出我在功态中感觉的“任督二脉示意图”以供研究考证。

任脉者1,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4,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25,上颐循面入目26。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督脉者:1、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2.女子入系廷孔;(2.男子地奠下至墓,与女子等)其孔、溺孔之端也;3、其络循阴器合墓间、绕篡后;4、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脉者、合少明上股内后廉;5.贯脊;6.属肾;7.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8.上贯心;9.入喉;10.上颐环唇;11.上系目之下中央;12.与太阳起于目内眦;13.上额;14.交巅上;15.还出别下项;16.循肩膊内;17、侠脊抵腰中;18.入特膂络肾。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中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道溺嗌干。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脐下营。

附:在任脉用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病例

毛××,男,78岁,住武当山。1997年4月15日就诊。患者陡然发生腹痛甚剧,四肢寒凉,面色惨白、咬牙紧齿、痛苦呻吟不止,舌质淡红苔白润,并出现呕吐。

脉候左右寸口、浮候无脉,沉候其两寸部亦无脉、左右关、尺两部脉象沉迟而小脉搏极弱。诊察左右人迎动脉均现浮小兼迟之象,能感觉动脉的往来,而比较“两寸口”之脉搏略微明显。凭脉据症诊断为:体内的“阳气衰微”却无热能化阴,而致使“阴寒之气”太甚,寒主收引即形成痉挛性腹痛剧烈。

因发病急迫采用西药“穴位注射”治疗。用5ml注射器,吸取硫酸阿托品0.6mg,又吸取盐酸肾上腺素1mg混合后,在患者的“关元穴气海穴”刺入三分各注入二分之一药液。经注射药液达15分钟后其患者的腹痛好转大半,仅只有轻度的腹痛。复查患者左右寸口、人迎动脉,而阴阳双方的脉搏明显增强,其迟脉象消失,但两寸口的“寸部”脉波,还显不足之象;两人迎的“寸部”还显浮象。另用肌苷0。1g2片,维生素Bl10mg3片、醋酸泼尼松5mg2片、维生素B610mg2片,胃复安5mg2片。给患者口服,在眼药45分钟后全愈。

奇经八脉之中的“任脉”,乃是诸阴经之海,而任脉的“关元穴”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之穴。任脉的“气海穴”乃禀受呼吸气机之“海底根蒂”处,故我们道家在修养中亦提倡“关元、气海”为呼吸归根之处。所以贫道选取这两个穴位用药物注射以治疗“明寒急症”,因借此“二穴特点”,能使药物在阴经方面来迅速发挥药物作用,而令阳气升举,即可在短时间以内消除“阴寒之邪”,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