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江山物语 >

第112节

江山物语-第112节

小说: 江山物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定居下来的西洋人,可大致分为两种人。一种可能确实是坚定的传教士,专为传播基督、天主教教义而来,另一种人则就有可能是与教廷有着严重分歧的自由主义者、无产主义者,他们反对教廷对人身的控制以及对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蔑视。

    真要经过这批人洗脑之后的鼓山书院学生,那绝对是要操起家伙闹革命的。如果真那样,弄到最后自己反而变成罪魁祸首了。被皇上砍头不说,一旦殃及书院,那自己一番心血可就付之一炬了。

    “早知就把那祸根给铲除掉,省得给我添事端。”许维很是担心地说着。

    “大人,那要不要派人把这洋鬼子给做了?”林宾日揣摩着许维的意思问道。

    许维摆了摆手,说道,

    “现在已经晚了,再杀了他已没多大用处,算了。

    对了,我们这边鳌峰书院的教师可不能比他们鼓山书院差。我正对教师的人选感到头疼呢,你给我推荐几名学贯中西的你们福建的大才子吧。”

    林宾日腹中早有人选,开口举荐道,

    “大人,这福州城内确有两位人才,可以礼聘其出山教书。

    一人名为徐学易,字颢升。据我所知,他可是精通五国西洋文,并且对诸子百家也是深有研究,并在乾隆三年中过解元。但因厌倦官场之腐败,不久便挂职而去。直隶总督杨文乾久慕其名,费了四年功夫才使其出任幕僚之职。”

    “哦?居然有如此之人吗?”

    “颢升公学问极高,早已是福州城的仕林领袖,也是我的恩师。”

    说到恩师,林宾日双眼中满是崇敬之情,看来这徐学易给林宾日带来的影响可是极大。

    许维自然要给林宾日这个人情做,说道,

    “这徐学易徐老先生既然学问如此之大,我定要亲自登门拜访,把他给拉到鳌峰书院来出任书院院长之职。”

    说完许维又半开玩笑地冲着林宾日说道,

    “我说宾日兄呀,听说你的夫人又有身孕了是不是?”

    “大人真是消息灵通。”林宾日老脸顿呈开怀之像。

    “你膝下目前只有一子,人丁可不旺哦。若此次生下一名男儿,那次子的名字我便给你取一个吧。”

    “还请大人赐名。”

    “叫做什么来着。。。”

    许维装腔作势了一会,其实他早已想了个名字,料那林宾日必会首肯,他猛拍大腿说道,

    “就叫则徐吧。则乃学之意,学那徐学易老先生的风骨及学问,来年必给你们林家光宗耀祖了。”说完许维便呵呵大笑开来。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林宾日念叨了几下,林,则,徐,林则徐,。。。好名字。

    “多谢大人替小儿赐名,宾日先代则徐谢过大人了。”

    林宾日深深向许维鞠了一躬。

    林宾日也有其打算,自己远非为官之料,才跟随许维短短几年,过多的忙碌使得尚在英年的他头发已是凋零不少,身体也是每况愈下。再过一两年也该趁机辞别许维留在老家福州享福。如果真有第二子的话,那这为二子取名的许维,当不至于不提拔林则徐吧。

    以许维这般升官速度,在二子林则徐成年时,必已身居高位。稍微拨动一下尾指,林则徐的前程就有望了。

    “那还有一人是谁?”

    “此人姓郑名光策,也是饱读诗书之辈,凭才能足以出任教书一职。”

    “既然是宾日兄推荐,自然没有问题。待过上几日我好好研究一下书院的立院建设,再一展宏图,往后书院诸多杂事可都要有劳你了。”

    “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14章() 
5

    秉承要办就得办最好的原则,许维决定上鼓山书院取经,借鉴点经验来用。

    鼓山书院占地十五亩,由严家免费提供。严家的当家人严孜幼非常看好许维今后的仕途,故听说许维要办书院后便划出一块地给书院,还把自家的精英都送入学堂内学习,以示鼎力支持。

    由于严家宣传得当,故福州城内有许多人前来报名参加学院,三日内便报满了名额,而每日更有络绎不绝的书生来书院观摩见习,鼓山书院也没让这些人失望。

    四大馆及两大学堂让听课之人瞠目结舌,传教士们所授知识乃是他们闻所未闻的。书院研究之学风甚劲,往往三日一小辨,六日一大辨,而身为教师的西洋人,也充分加入到辩论之中来,这就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感受到与传统教育的差别。

    再加上有博学多才的戴文正的倾力教导,一时间鼓山书院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事情,都说鼓山书院乃是天下第一书院,所传知识皆乃西洋玩意。

    许维是随着上书院参观的人群一起进入到书院的,也未告知戴文正,便静悄悄地坐于格物馆的不起眼的角落中听戴文正讲课。

    戴文正那洪亮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学馆,

    “我大清开科取士,取的尽是些愚腐之士,其所学从无经世之道,只有那不切实际的四书五经经义,凭此何以治国乎!

    诸君当以‘读书当明体达用,徒钻时艺无益’而自勉之,广纳博采众家之长,学那经世致用之学,切务穷首白头苦研那八股之文,枉费心血。

    吾之观点乃是‘取士当先器识,取文亦当无所不收,若以一隅之见为去取,必有弃材矣。’诸君若未能考取功名,也未必是一坏事。诸事着眼于细微处,方外自有学问做嘛。

    好了,闲话少说,转入正题。今日我要讲授西洋之数学理论中二次方程项正解的问题。

    宋元时期的数学家贾宪、秦九韶等,创造和发展了“增承开方法”,解决了高次方程正实根的求解问题,可谓在当时领先了世界,但是对于该方程是否还有其他的根,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则未有结论。

    明清以来,科学研究停滞不前,早已落后于欧罗巴诸国。就单这方程有无其他根解的问题,笛卡尔早百年就提出了著名的结论:

    设有方程,a0xn+a1xn…1++an…1x+a0=0,则1。方程系数有一次变号时,此方程有一个正根;2。方程系数有二次变号时,此方程可有两个正根。。。。。。”

    一旦陷入传授知识的狂热之中,戴文正就再也拔不出来,如痴如醉般滔滔不绝地详细讲着西方先进的数学理论。

    整个学堂里的学生都在埋头做着笔记,唯有一人举动引起许维的关注。此人一不记,二不听,只把双眼不住地打量着整个学堂,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

    许维悄悄移动到此人身旁,小声与其攀谈起来,问道,

    “这位仁兄,你既然来此学堂,缘何不认真听其讲课?”

    那年轻人眼一撇许维,看清其容貌后反倒笑了说道,

    “原来是福建按察使许维许大人,真是想不到您堂堂三品大员,也微服来此听讲哦。福建治学之风如此之盛,还真不可思议。要是朝廷官员个个都如您这般,好学问,少贪赃,这大清朝真要清风一片了。”

    对于此人能晓得自己的身份,许维不由吃了一惊,而后又故意把脸一绷紧,凶巴巴地吓唬说道,

    “大胆狂徒,敢擅议朝政。不想活了吗?”

    那人很是镇定自若,丝毫未现慌张样,依旧不急不慢地说道,

    “许大人,像我这等人也就不过是大海中的一粒沙,可抛可弃,不会引人关注的。可如果朝廷真如这般对待进谏之士的话,言路必闭塞不堪,恐怕这大清就清不了了。”

    “看来你也是个人才哦!”许维不再继续诘难。

    被许维夸赞后,这人还一点都不谦虚,反倒有些自得地说道,

    “鄙人确有几分才气,可惜朝廷未能广纳贤良,皇上未能慧眼识才。却偏偏信那小丑般的和⑷煤瞳|把庙堂给搞得乌烟瘴气,实非大清之福,长久下去大清不亡国都不正常!”

    许维听其语,观其人后,断定此子非池中物,便起了招揽之心,发问道,

    “阁下尊姓大名,可否相告?”

    “鄙姓洪,名亮吉,字君直,阳湖人士,来贵省只为访友。听闻福建鼓山书院新开,吾友又未归,故借道而来一探究缘。”

    “来来来,我等二人馆外找个清静地方叙上一叙。”许维热情地把住洪亮吉的左手,牵引着出了鼓山书院,在院外寻了个僻静之处有石墩处坐了下来。

    洪亮吉从江苏启身之前便对福建官场做了个大致的摸底,对许维的行事甚是了解,况且洪亮吉本人也见过许维一面,对他甚是投缘,也很乐意与许维一谈,看看这大清的第一后起之秀到底有何本事。

    “不晓得洪兄的朋友是何人?能得洪兄深交,必是饱学之辈,有空当领我一同拜访哦。”许维笑呵呵地套着近乎。

    “许大人客套了。吾之好友大都乃隐士之流,闲云野鹤之辈,大人您定看不上眼哦。”洪亮吉打起了太极拳。

    “这为国家寻求栋梁之材,乃是我许某人份内之事。像洪兄这般人才,就应在国家危难关头挺身而出。”

    “我大清承平也有四十年,何谓处于危难关头呢!”洪亮吉明知故问,耍起了小滑头。

    居然要考我?嘿嘿,瞧你也不像那种贪婪无耻之徒。如要逼你入伙,看来不出点狠招,不说些乾隆的坏话是不行了。反正就算你有胆去告密,我一样可以让天鹰队的人杀了你。

    许维清了清喉咙,有板有眼地说道,

    “现今天下虽然表面太平,可实际早已是暗流滚动。

    我皇乾隆登位已有四十五年,即位之初,为光大祖业,巩固统治,也曾励精图治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作出重要建树,出现了所谓的八全、九全武功之说,使得我大清出现了入关以来的空前巩固和强盛的局面。

    可偏偏就是这巨大的成就面前,宛如大唐之明皇李隆基,在中段开始让帝国开始走向了下坡。”

    许维带着讥讽的味道开始调侃起乾隆来,反正这有些话憋在肚子里不说出来怪难受的,

    “吾皇可谓天性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多次巡幸各地,游山玩水,尤其是所谓的下江南之举,靡费特甚,简直把世宗宪皇帝留下的家底给败得一干二净。

    如巡幸热河避暑山庄四十一次,巡幸江南五次,巡幸五台山四次,告祭曲臬四次,东巡盛京三次。每次巡幸都大摆排场,兴师动众,随从众多。

    以巡幸江南为例,凡每次南巡,犹如迁都一样,不仅从行的后妃、王公和文武百官多不胜数,单警卫扈从的士兵就动辄数千人。且为迎接吾皇南巡,地方官员们更是大事铺张,征调民伕。这不但给所经地区的人民以极大的骚扰,而且也耗费了大量的内帑

    在京师与热河,吾皇还大兴土木,先后将圆明园原有二十八景扩建为四十景,将热河避暑山庄原来三十六景色扩建为七十二景,并在圆明园之外另建长春园、绮春园等风景名胜,在避暑山庄外另建大型寺庙多处。这些浩大工程,耗去巨额资财,大大加重人民负担。

    除此之外,每逢皇太后和皇上本人的万寿节,以及皇室人员的婚丧嫁取,也是大事铺张,任意挥霍。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官员。”

    许维话锋一转,开始批判起和础

    “和臼悄谖窀且俏乐幸桓龅匚坏拖碌氖涛溃强孔徘裳粤钌朴诨洌鲆≈鄙希敝廖涣芯蟪肌⑸惺楹痛笱浚ㄈㄊ辍

    在他秉政期间,报喜不报忧,一方面积极经营,扩大权势,一方面凭借自己的权势索取贿赂,从中收刮巨额财富。

    有此种人当我大清政,吏治焉能不坏。远的不谈,就说那甘肃通省官员冒赈一案,涉及官员达百人,连皇上也感叹吏治大坏乎。

    朝廷上下,一方面吏治败坏,另一方面,不少官僚、商人和地主开始兼并土地,贫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加上接连不断的水、旱自然灾害,广大百姓的生活早陷入困苦之中。

    这还只是内部原因,更为可怕的还在于外部因素。

    我大清目前国力早已远逊于欧罗巴诸国,可皇上还做着所谓的天朝大国的美梦。他不想想只要洋人几艘船几十大炮,就足以从广东朔江而上直打到天津卫的大沽炮台。

    如不趁早重新痛定思痛再次崛起的话,恐怕洋人将欺压至吾等天朝百姓头上了。”

    许维当中不停歇地一口气娓娓道来,说到畅快淋漓处真是有种说不出的痛快感,久藏于胸的话终于倾泻而出。

    此时许维耳边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