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南宋之帝王大业 >

第312节

南宋之帝王大业-第312节

小说: 南宋之帝王大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吉此时一直都在忙碌着收拾混乱的兴庆府守军,谁知道还有这些权贵出来闹事,但是李元吉也无能为力,对于这些权贵,他也下不了手,况且他也没有精力组织这些人离开。

    但是纵容纵容这些权贵离开的后果很快就让李元吉感受到了,那就是几个党项权带走了府库三十万石粮食。

    当李元吉得知事情之后,这些粮食已经被运送出了城,李元吉顿时暴怒不已,立刻派兵去追赶,最后也是一场空,因为去追赶的军官最后也被这个权贵收买了,追粮食的军官,成为了这个权贵护送粮食的军官,然后一路朝着凉州城而去。

    现在的兴庆府已经陷入了绝望之中,虽然李元吉手中还有五万多军队,但是每天都有士兵逃离,还有很多军队中的党项贵族也带着自己的族兵离开。

    转眼不到十天的功夫,李元吉手下的五万军队就剩下不到一半了,顿时让兴庆府的防御陷入了困境。

    但是,李元吉也得到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宋军在昨天将炸开的缺口堵上了。

    孙武正领宋军工兵准备了几艘大船,上面装满了石块,来到缺口的地方,然后将船只凿沉,堵住了缺口,黄河水不再倾泻,兴庆府外面的泽国也渐渐退却了。

    很快,兴庆府外面的就变成了一片泥泞,但是暴热的天气让这里成为了死亡之地,没有人敢进入,也没有人敢靠近,就是从里面走出来人,也会被驱赶离开,不允许进城。

    大水虽然退却了,但是李元吉的内心依然无法恢复,面对残破的兴庆府,李元吉内心无比痛苦,他一点计划都没有,面对军中每天都出现的逃兵,李元吉根本就无法制止,因为很多人都是他们的军官带着他们一起逃命。

    转眼的功夫,又过了十余天,宋军的大军出现在了兴庆府的城下,此时李元吉才真的绝望了。

    面对宋军兵力城下,李元吉在一番绝望中挣扎之后,最后选择了开城投降,李元吉已经彻底绝望了,他知道继续打下去是没有任何结果了的,手下所剩无几的军队,也根本就不是宋军的对手,于是李元吉选择了投降。

    很快,宋军就接受了兴庆府,这个河套平原的核心之地,同时宋军也开始清理洪水之后的灾区。

    首先就是划定禁区,正片区域不许任何人进入,这样的灾区,进去之后只会得病,这样的地方,只有入冬封冻之后,就等于接触危险了,等到明年春天,一切都变成了尘土。

    宋军攻破兴庆府的战报很快就传回了京城,顿时让京城沸腾了,西夏国都被宋军攻占,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但是也有人质疑宋军使用水攻,实在是太残忍,对普通百姓也是巨大的伤亡。

    于是朝野上下立刻分成了两派,有人支持孙武正,认为战争胜利可以不择手段,也有人反对孙武正,认为手段太多残忍,不可取。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情那就是西夏要亡国了,这是所有宋人的想法,此时的宋人对于自己的军队战无不胜已经根深蒂固了,在赵昀出现之后,宋军就成为了常胜之师,从来都没有失败过。

    之前强悍的敌人,纷纷被宋军剿灭,让大宋的疆土得意超越了之前的任何一位宋朝皇帝,就是开国皇帝赵匡胤都无法比拟

    (本章完)

第479章 京城情形() 
    兴庆府投降了,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大宋,这让宋朝百姓也激动不已,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对于宋军的胜利已经快要麻木了,但是胜利依然让他们欢喜。

    此时北面的京城已经是大宋的行政中心了,此时百官和中枢已经全部搬迁完毕,京城巨大的城池规模,加上中枢的进入,还有侍卫军队的进入,以及他们的家眷,于是京城变的异常繁华,人口规模在短短的两年功夫里,就达到了将近八十万。

    赵昀现在每天的事情就是处理各种政务,内阁的效率和成果让赵昀非常满意,首先就是政务的畅通,还有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北方的稳定在经过了去年年底的北伐之后,此时已经快要进入秋季了,秋粮眼看着就要下来了,百姓手中有了粮食,就什么都不用愁了,加上北方今年大部分地方都是免税的,所以赵昀相信稳定是必然的。

    而且从临安到京城的海上航线已经非常顺畅,为京城运送了大量的粮食和物资,还有迁移的人员。

    运河此时已经进入了河北地界,建造速度之快让赵昀都非常惊讶,在内阁的计划当中,运河要在三年之内修建到京城,这样就有了一条更加稳定的经济水道。

    此时京城最热闹的事情就是要科举了,同时随着兴庆府的投降,京城也变得更加热闹了,眼看着就要入秋了,各地学子已经纷纷来到京城,其中大部分都是南方学子,同时也有不少北方的学子。

    南北分榜的争论一直都在持续,几乎每天都有人给赵昀上书,希望赵昀收回承命,飞出南北分榜,但是赵昀都没有理睬。

    西夏战事的顺利让赵昀非常欢喜,南线的孙武正已经攻占了兴庆府,让赵昀的计划大大提前,此时在辽东一点的张汝楫部还没有出动,赵昀本来计划张汝楫投入到对西夏的作战,此时在赵昀看来是不需要了,赵昀准备在入秋之后,动用张汝楫的骑兵,对蒙古草原发动一波大规模的进攻。

    但是战争丝毫没有影响京城的热闹,普通百姓虽然对于宋军的胜利感到欢喜,但是他们更多是在关系每天的生计,欢喜了一下子之后,就会为生计满路,大宋皇帝是一个贤明的君王,废除了徭役,百姓的负担轻了很多,加上大量的减税和鼓励百业,于是大宋的社会自由和经济发生一片繁荣。

    和普通百姓相比,来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们就要欢喜的很多了,一开始在京城里面,这些学习们争论做多的就是学理问题,还有南北分榜,等到了后来,他们开始争论西夏作战,反正只要是有重大事件,都将成为这些学子们争论的焦点。

    诋报在大宋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李松更是成为了大宋炙手可热之人,满朝文武见到李松,都要微笑着大招呼。

    这个赵昀身边的秘书,主要的工作就是整理民间上书给赵昀的跟中书信,还有就是发行诋报,李松直接接受赵昀的领导,内阁都没有权利指挥李松。

    赵昀现在对于政务没有多大兴趣,内阁里面的几位大臣都非常贤良,政务不会出什么问题,赵昀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教导百姓。

    大宋百姓思想是非常开放的,这要强于明清被理学束缚的思想,赵昀此时将李松留在身边,大量发行诋报,目的就是为了影响民间思想,朝廷的政务可以通过诋报传递到民间,加上赵昀的治国思想,也会传到民间,让这个时代的普通大众接受赵昀后世的治国思想,就会渐渐废弃这个时代大量的陋俗。

    首先就是商人的地位,在大宋得到了大大提升,商人现在已经承担了大宋一半的赋税,还有朝廷创办的各种工厂,也开启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很多商人都加入了到了这种全新的手工业工厂之中,开始大量地生产商品。

    现在最大的买家就是官府,官府每年都要采买大量的商品,但是随着民间工厂的增加,百姓也开始接受这些全新的商品,最重要的这些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商品,成本大大降低,于是开始冲击个体经济,但是也活跃了市场。

    大宋的百官此时已经没有人旨意赵昀的治国想法了,商人贡献的赋税非常高,甚至让内阁都惊讶不已,于是内阁也开始鼓励民间商人开办工厂。

    此时在京城集结了大量的学子,学子们每天都会聚集到一座酒楼,这座酒楼的名字非常好“状元楼”。

    状元楼的掌柜是绍兴人,一直都自称是皇帝赵昀的老乡,当得知大宋将都城迁移到燕京之后,这个绍兴的商人就立刻将家中的家财全部卖掉,然后来到了燕京,随后购买了一块荒地、然后建造了这座状元楼。

    状元楼因为名字的原因,立刻成为各地学习进入京城之后必去的地方,学子们也想沾沾喜气。

    状元楼的掌柜非常善于经营,学子们喜欢文墨,于是状元楼就每天都展示大量的诗文,并且让学子们吟诗作词。

    学子们都是非常愿意,于是大半年下来,状元楼就成为了京城学子们聚集的地方,这里也成为了学理和各种新闻讨论的地方。

    于是每天状元楼的人都非常多,从早上开始,一直到很晚,状元楼里面的学子们喋喋不休地争论着各种新闻,他们为诋报上面的每一个新闻争论,争论它的意义,其实这些更多的是学理的争论。

    各种行政的背后,也是各家学派对于学理的讨论,究竟是哪一家学派在知道治国理政,所以学子们都会争论不休,甚至直到深夜。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状元楼上演,从来都没有停下来,于是状元楼也成为了京城学理争论的战场,每天都吸引着大量的学子进入。

    就是赵昀在闲来无事的时候,也会乔庄来打状元楼,喝上几口酒,然后听一听这里面学子在争论什么,听一听他们对诋报上面的新闻的理解。

    (本章完)

第480章 状元楼() 
    午时,状元楼迎来了大量的学子,已经是午饭时间了,状元楼的位置立刻饱满,生意非常好。

    状元楼的掌柜在设计状元楼格局的时候,就划分的非常明确,状元楼一共三层,第一层和第二层都是普通大厅,和传统的酒楼一样,第二层中间一个巨大的视野,可以看到第一层,二层四周摆放桌椅。

    一层则全部都是桌椅,这样空旷的空间,可以方便一楼和二楼的客人对话,三楼和二楼的格局一样,也可以直接看到二楼和一楼,但是三楼都是雅间,也就是消费高的地方。

    在状元楼,就是客满了,也无所谓,老板准备很多茶水桌,没有座位的客人,可以坐到这些茶水座这里,然后加入讨论之中。

    赵昀静静地坐在三楼的雅间里面,透着打开的窗子,可以清楚地看到二楼和一楼的场景,此时在这间雅间里面,杜范和李思温,还有乔行简三人陪着赵昀一同用餐。

    在外面,几个侍卫临时摆下了一张桌子,上面酒菜已经全部摆放好了,侍卫们一面吃饭,一面注视着周围的动静。

    精致的蒸鱼,还有煮熟的羊肉,还有入秋之后的水果青菜,纷纷端上了赵昀他们的桌子上面。

    美食似乎对这些大宋大员没有什么吸引力,李思温一直都在闭目养神,繁重的军务,让李思温和刘全非常忙碌,此时入秋之后,虽然西夏的战事告一段落了,但是赵昀准备攻伐蒙古草原,所以枢密院的各种公文往来不断,李思温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军务。

    杜范和乔行简是好友,两人现在也都在为各自手上的各种政务忙碌,也很少有见面的时间了,此时能够坐到一起,还是因为赵昀的邀请。

    很快,楼下的学子们就开始议论起来了,也开始了一天最热闹的时候,他们争论的战场就是诋报。

    刘明太每天都要来到状元楼,这里是他来到燕京之后的第二个家了,父亲是商人,刘明太也继承了商人的传统,在来到燕京之后,立刻和往来辽东的皮货商取得了联系,开始收购这些商人手中的皮货。

    刘明太随后就和父亲刘员外取得了联系,准备在辽东建造一座工厂,就近收购皮毛,然后加工成品,之后在出售。

    刘明太看重的是大宋将来对皮革的需求,宋军大量地对外族战,在刘明太看来,未来很长一段时日,宋军各大军工工厂对皮革需求都将非常高,这也就给了他们机会。

    刘员外很快就恢复了儿子,同意了儿子的想法,在刘员外看来,他们家族世代经商,对于儿子要参加科举考试,刘员外其实是不赞成的,在刘员外看来,仕途凶险,不知道什么时候卷入一场党争里面,弄得小命不保,最后还要连累家人,索性不如从商好了,干一些小本买卖,生活无忧,远离仕途,兴许也是不错。

    于是得到儿子想要建厂的书信之后,刘员外顿时大喜,认为儿子这是开窍了,加上现在大宋流行建厂热,大量的商人都加入到了建厂之中,刘员外也跃跃欲试,此时儿子有了这个想法,还在辽东联系了上了几个皮毛商人,刘员外立刻同意了,让后就让管家带着五万元银票去了京城,援助儿子建厂。

    刘明太知道将皮革加工成半成品,是很大的商机,大宋军队征战非常多,皮革是制作铠甲和军靴的主要原料,而且主要以羊皮和猪皮,还有辽东的鹿皮为主。

    刘明太看重为了军需的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