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风起北方 >

第188节

风起北方-第188节

小说: 风起北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上将并没有多想,也没有再等待;自己司令部要撤离巴格达的消息昨天晚上就已经告诉这位土军的军长了,现在离开也不算什么。在上将看来,萨米军长最后也一定会离开这里,只不过比自己晚走一点而已;现在他这么诚心的按照*的规矩做祷告,应该是在做最后的准备吧。

    冯里斯特上将的想法没有错,萨米军长是在做最后的准备,只不过他这个“最后的准备”有些特别。就在前天晚上,军长将自己部队中那些纯粹的土耳其人召集在司令部,开了一个秘密的会议。会议上,萨米军长首先带领大家咏颂了一段可兰经的段落,这一段,恰好是说明*教徒必须要清除“异教徒”,纯洁*队伍。在萨米军长有意识的解读和引导下,土耳其人成为了这个世界上唯一纯洁的*,是真正可兰经的拥有和扞卫者;既然这样,作为扞卫者,自然要对那些打着*旗号的剽窃者和伪信者进行惩罚,让他们完全归属于真主翼下,接受安拉的庇护。早已经明白了萨米军长意思的随军*阿訇,对军长的解读也进行了补充说明,让与会的土耳其军官们大彻大悟了一会,对经文的理解和认识更加透彻了,对那些剽窃者和伪信者的仇恨也加深了,敌意更浓了。

    这是萨米军长行动的第一步,那就是对自己的执行者们进行洗脑,让他们适合去做自己的任务,而且是以真主安拉的名义。接下来,他要带领第三军的军官们到巴格达最大最古老的卡兹米耶大清真寺去做祷告,去进行最后的洗礼。而且,在这个属于什叶派*的清真寺里,他要开始自己的第一次清洗“剽窃者和伪信者”的行动。土耳其人绝大多数都是属于逊尼派*,对什叶派*自然是仇视和敌对的;恰好在卡兹米耶清真寺里面,有陵墓两座,为什叶派第七任伊玛目穆萨卡兹姆和第九任伊玛目穆罕默德贾瓦德的陵墓,被什叶派*尊为“圣墓”。如果能够借这次的机会捣毁这座清真寺以及里面的陵墓,对什叶派*来说,绝对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圣墓”没有了,信仰的人也会减少,这对逊尼派来说就是好事情。

    一九一六年一月六日下午,对整个**世界来说,一个悲痛的日子,特别是属于什叶派的*教徒们,是世界末日。他们心目中的圣地之一、圣墓的所在地、卡兹米耶清真寺被人捣毁了,第七任伊玛目穆萨卡兹姆和第九任伊玛目穆罕默德贾瓦德的陵墓也被挖掘,墓葬内许多贵重的东西被洗劫一空;两位伊玛目(阿訇)早已分化的尸体也被破坏的干干净净,身上所穿的用金线制作的长袍也不知去向。据说事情是在一群*祷告者到清真寺里面进行祷告时间发生的,当时清真寺里面的伊玛目真正给这些人主持祷告,谁想外面就发生了这种事情(对于清真寺里面的主持,各地叫法不同,中国的清真寺一般叫教长,波斯称为阿訇,阿拉伯称为称为伊玛目;不过中国回教中也都称为阿訇)。

    其实对于巴格达城里面的*来说,灾难才刚刚开始,六日下午,第三军一个师的部队开进了巴格达城,不过他们不是去防守该城,而是另有目的。这些全部由纯粹的土耳其逊尼派*士兵组成的队伍,就是进城来对城中非逊尼派*进行屠杀的;按照萨米军长对可兰经经文教义的解读,对那些异教徒、剽窃者、伪信者,都应该从肉体上进行消灭,这样才能做到*教真正的纯洁和高尚,让每一个*教徒成为真正的*。关于谁是“真正的*”这一问题,不应有任何争辩。因为古兰经第九章和其他章节已经清楚地将真正的*与冒牌货区分开来。根据这一章,真信士是“借自己的财产和生命为主道而奋斗者”,非真正的*者则是那些呆在家里,拒绝参加攻击异教徒、剽窃者、伪信者的人。

    所以这些执行清除任务的土军逊尼派*士兵,一面口里诵唱着可兰经的经文,一面兴高采烈第用手中的武器对异教徒、剽窃者和伪信者展开屠杀,而且在心里面自己的行为是真主安拉允许的。就像当年的传教者穆罕默德一样,一手持可兰经,一手持马刀,逢人就问“信还是不信?不信者立死”!可惜这一次在巴格达城里的清除行动,没有士兵会去问对方信或者不信之类的话,只要撞开大门,冲进去杀就可以了,事后屋子里面的一切都是他们的了。

    从这一天开始,巴格达城里面就是哭声和枪炮声混合在一起,有时候枪炮声盖过了哭喊声,有时候哭喊声盖过了枪炮声;就算到了晚上,这种情形也没有停止,反而会愈加激烈。按道理,每年的元月为*教的“穆哈兰姆月”,意思为“圣月”,也是*的第一个“圣月”。在这个月内,除了自卫之外,禁止任何形式的打斗,杀人就更不能了。但是,这一次,在一九一六年的一月,显然已经没有什么“圣月”存在了;一群武装的*在有计划有组织地屠杀另一群*,而且下手决绝,老人小孩女子都不放过,手段之狠辣,世人不及。*教一向被信教者宣称为“和平宗教”,而这种“和平宗教”是人类所能知道的最为严酷、最为血腥的宗教(这段话来自网上一位对*比较了解的学者,不是我胡说的)。

第二卷 一战风波第二四九章 攻占巴格达(8)()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二四九章攻占巴格达(8)

    一九一六年一月九日,中国远征军攻占了几乎空无一人的巴格达城,不过进城的部队只有一个师,绕城而过追击土军北(西北)向逃跑的部队则继续向内阁方向进行追击。有空军飞机在天空的轰炸拦截,土军逃跑的队伍速度并不算很快;在巴格达西北的费卢杰、拉马迪,北面的塔吉、杜贾尔,都有土军部队被追上并消灭。其中在西北方向的拉马迪,负责追击的三十师第一一八团竟然追击并包围消灭了土军第三军第八师的一支部队;这支部队就是参与了在巴格达城对异教徒和剽窃者进行清除的部队之一,属于第三军第八师第二十三团,团长托帕尔费内巴切少校。

    原本这个团在执行完屠杀任务后和第八师其它部队一样早就离开了巴格达城,不过这个第二十三团的费内巴切团长比较贪财,特别是对金银财物更是上心。在挨家挨户的屠杀过程中,顺手牵羊趁火打劫那是团长先生必须干的事情,那些大户人家更是他下手的目标;当然,这些事情少校自己是不屑动手的,因为他有一大堆手下。团长带头这么干,手下人和士兵自然是有样学样;团长拿大头,我们拿小头;吃肉还得有几个喝汤的不是吗!就这么地,光一个二十三团在巴格达城的抢掠,就装载了二十七驴车;当然这其中的十五辆是团长托帕尔费内巴切少校的,他的车上以黄金为主,剩下的就是白银,珠宝绸缎团长都看不是眼。

    人也杀了,财宝也到手了,托帕尔团长就该上路了。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些装载了贵重金属的驴车,在松软的沙漠公路上根本就走不快。于是他的队伍从最前面一步步落到了后面,到费卢杰时,已经是全军最后的部队了。少校一看这样子下去可不行,派人找到了师炮兵团的团长,他的哥哥贡努尔费内巴切中校,将这边的情况说了一下,他哥哥二话不说,让人将三门(炮团的一半火炮)七五火炮推倒在路边,将拉炮车的骡马交给了弟弟,让他来拉那些金银财宝。你还别说,有了六匹强健的土耳其挽马的加入,确实让托帕尔团长的车队快了不少;不过仍然是整个队伍的最后。但少校好像忘记了这些,开始幻想这么多金银到了土耳其国内以后自己该干些什么,哥哥那里肯定要分一些,自己再娶几个老婆好像也没有问题。

    就在少校意淫的时候,他的队伍突然遭到了来自天空的攻击,那些灵巧的战斗机从冬日薄薄的云层里面钻出来,顺着公路飞行,当然是带着几串火舌飞过的。飞机过后公路上一片狼藉,破损的驴车,人的残肢,马匹的尸体(还在动),散落的枪支,更多的则是一地的黄色的银色的贵重金属块,或者由它们制成的器皿。从路边爬起来的少校顾不上自己军服脏乱,朝着飞机离去的方向破口大骂,让人感觉这一幕像极了一个电影场景。托帕尔团长非常地不开心,自己好不容易弄来的财宝怎么就掉在地上了呢?骂完飞机,他又朝四处狼狈的部下开骂了,要他们赶紧收拾地上的东西,装在其它车辆上面赶快走。

    托帕尔团长不知道的是,这个时候在他后面约二十五六公里的地方,一支远征军的部队正在快速沿公路追击下来。和土军不同的是,这是一个由十多辆汽车组成的追击部队,可能再过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追到托帕尔团长和他的“运输车队”了。这支部队正是蒋明的一一八团一营周建成的部队,他们有专门的汽车吗?当然没有,这是团长蒋明强行将给巴格达城运输补给的运输车队拦截了一部分,要他们运送自己的部队追击逃敌。巴格达一战,只捞到开头一仗的一一八团打的很不过瘾;知道巴格达城里面这个时候除了死人之外没有一个敌军,蒋团长就发了疯似的带领全团往前面追。已经参加过几次战役的蒋明,自然知道仗打到这个份上敌军都在干什么,自己的部队需要干什么;所以他就要求一一八团在三个小时之内全力追击,超过三个小时之后,就必须小心应对,因为大乱之后的敌军已经清醒,可能会有伏兵。

    中午时分,乘坐汽车的一营终于在拉马迪以南十八公里的地方,追上了“步履阑珊”的土军第八师二十三团。二十三团走到这个地方也是很不容易,他们在路上又遇到了两次飞机的攻击,负责运输车辆的士兵死的死逃的逃,许多遗失在公路上的金银都没有来得及捡,让托帕尔团长欲哭无泪。听到后面汽车轰鸣声渐渐接近,少校看了一眼这么多金银财宝,只能咬咬牙打马离开;金银财宝固然重要,但也得有命花才行!也幸亏他见机的早,许多士兵可没有这个眼色。见贪财的团长走了,他们也就停下脚步,开始往自己的怀里塞车上的东西;有的还拿出袋子开始往里面装,本就散乱的公路更加混乱。直到这个远征军到了跟前,用枪指着他们的脑袋时,还有土军士兵用手推开枪支,继续装金银;这一幕,让远征军士兵哭笑不得。

    集中俘虏,推开公路上的车子,一营留下少数士兵看管这里,其他人继续向前追击。他们身后,二营和三营的士兵,也在各自官长的带领之下,以急行军的方式向前赶来;他们是作为一营的后援赶来的。前线指挥部有令,追击敌军的部队,北面的到达塔吉、西北方向的到达费卢杰就可以了。根据空军的政策,土军把下一道防线设在了北面的(底格里斯河东岸)哈利斯和(河西岸)杜贾尔村一带。而西北方向,土军集中在了幼发拉底河流经的拉马迪镇;这里北临塞尔萨尔湖,南临哈巴尼亚湖,两湖中间的宽度不足三十公里;幼发拉底河从两湖中间的陆地流过,拉马迪小镇就在哈巴尼亚湖西北八公里的位置。

    这里就是土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官兼第三军军长的哈利勒萨米将军选择的在巴格达城之后的另一处战场。他想利用这里两湖一河的地理优势,将远征军限制在三十公里宽的范围之内进行一场阻击;虽然向南绕过哈巴尼亚湖向西也有一条便道可以到达拉马迪,但非常的不好走,所以从两湖之间的陆路到达拉马迪就成了关键。当然,从巴格达到拉马迪沿途的一些地方,比如费卢杰、哈巴尼亚、卡里迪亚、阿尔伯巴里等,萨米将军都布置有部队进行拦截和牵制;只不过这些在去来十一月十二月才新编的第八集团军部队,在第三军主力师撤走之后,也都溜之大吉了。作为以本地阿拉伯人为主的部队,更加熟悉这里的地形,大部分最后反而跑到了第三军前面;不过如果他们知道了第三军在巴格达城里面的作为之后,会是一个什么表情!

    追击到拉马迪南部阿尔伯巴里的一一八团一营,碰到了土军第三军第七师部队的阻击,这个土军王牌师长,甚至还派出了两翼部队进行包抄,想将这数百人的中国远征军留下,可惜在飞机的轰炸扫射之下又狼狈地缩了回去,而一营也终于止住了他们追击的脚步。自此,进行了两个月左右的巴格达战役算是落下了帷幕,结果自然是以这个远征军的胜利结束。此战包括了外围战役前后共用了六十三天,消灭和俘虏土军(主要是阿拉伯籍士兵)十一万四千余人,远征军包括二线部队伤亡六千余人,战损比近20:1,可以说是完胜。这主要取决于大多数的战斗都是发生在和土军的非精锐部队之间,加上远征军巨大的武器优势;后面和土军第三军的部队作战,双方的战损比大概在10:1左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