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上古华夏 >

第130节

上古华夏-第130节

小说: 上古华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黎昊知道凤祥已看出自己的心思,她主动说话,实是为自己解围,心下颇为感激。

    夏信点点头,感慨道:“这倒是实情,有黎氏部落每逢来华夏,其他东西或许不多,但粮食却总不会少,更不用提还有许多用粮食制出的窝头了。”

    语气中的不解意味颇为明显。

    凤祥笑着道:“你可知这是何故?”

    夏信茫然的摇了摇头,他于种植粮食本就不甚擅长,只知晓神农人的种植技艺,天下无双,这也是部落一旦缺粮,便会差人前往神农陈都的原因。

    天下间会有人比神农人还会种粮食,他本是不信的,只是近几年来,有黎氏部落的粮食收成越来越好,却是人所共睹、无法反驳的事实。

    莫非真如有些族人所说,他们有黎氏部落得到了神明的眷顾?

    不过凤祥接下来的一句话,否定了这个猜测,只听她道:“其实他们全靠一个人,是那个人教会了他们新的种植方法!”

    夏信一怔,脱口而出道:“神农人?”话音未消,便即摇头,皱眉道,“不可能,神农人怎么会轻易把这些技艺教给我们东夷?凤祥,快说那人是谁?”

    凤祥望了黎昊一眼,咯咯笑道:“那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夏信见凤祥望向黎昊,便已知他口中那人是谁,当时便吃了一惊,不过随后便即释然:是了,人人皆知昊的能耐,都说他把所有手艺学了个遍,且样样精通,那么擅长种植粮食,倒也不足为奇了。

    只是他以前为何从来不提?

    夏信侧头凝视了黎昊一会儿,心想:他以前之所以不提,应是跟他谦逊的性子有关。懂得烧制陶器,善于种植粮食,倒也还罢了,毕竟有手艺可学,但他竟能制出窝头,又会整治那么多好吃的饭食,这可就难得了。

    一想到当初黎昊送过来的鱼汤、羊肉等食物,夏信不由得口干舌燥,忍不住就要流下口水来。

    凤祥见夏信始终一言不发,还以为他猜不出,心想夏信叔叔今日怎会如此糊涂,我刚才已经说的相当明白了。

    心中所想,也不藏着掖着,张口便道:“夏信叔叔难道连这也猜不出?那可真是太……”不过他顾及夏信长辈身份,“蠢”字终究没说出口。

    黎昊许久未开口,此刻抢着说道:“你太小看夏信大人了,他早已猜到出,只是还未来得及说出口而已,还有便是,你如此夸赞,我受之有愧,我娘其实才是有黎氏部落最会种植之人。”

    凤祥横了黎昊一眼,道:“你娘都跟我说了,你难道还要瞒我不成,你以前怎样答允我来着,你若骗我,那以后我可就不理你啦!”

    黎昊觉得冤枉,若没有母亲多年的种植经验,或许自己只是个纸上谈兵的理论者,因此刚才所说并不算错。

    见凤祥并非真在生气,也不解释,只敷衍道:“是!是!是!以后什么也不瞒你,这总该行了吧?”

    凤祥哼了一声,转过头,故意不看他,片刻以后,便偷偷笑了。

    夏信听着两人打情骂俏,颇觉有趣,说道:“其实黎昊有些事也不算瞒你,他不像你这般心直口快,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说话之前,总要瞻前顾后,思量再三,生怕哪一句话说得不得体。

    因此他有时说起话来,或含糊不清,或避而不谈,总之就是刻意敷衍,但你却不能说他是假话,我也知这样好不好。

    但我平生从不说谎,见到什么,听到什么,从不隐瞒,虽然得到族人的尊敬,却也经常招人记恨,吃了一些苦头。”

    凤祥道:“你不用替他说好话,有人已经替他说的够多了。还有夏信叔叔诚信守诺,人人皆知,无不佩服,谁人敢心怀记恨?”

    夏信微微一笑,不再说话了。

    黎昊偷偷瞄了瞄夏信,第一反应便是“姜还是老的辣”,第二反应是“夏信变化挺大”。

    犹记得初见之时,他抱着盛满鱼汤的陶罐,从屋里走出,警觉的瞪视自己,生怕会抢他陶罐似的,这副憨态可掬的模样,一直印在黎昊的脑海里。

    以至于在轩辕城,看到杜康扣扣索索、极不情愿的拿出果水,黎昊看到杜康肉疼的表情,立马便想到了夏信。

    没想到杜康依旧嗜酒如命,而夏信贪口腹之欲的毛病,似乎已经改掉了。

    便在这时,一阵酒香扑鼻而来。

    只听小李说道:“主人,这酒……”

    话还未说完,小李但觉手上一空,低头看时,酒罐已消失不见,听得咕噜咕噜声响,循声望去,见夏信正仰头狂饮,“好喝!好喝!”的叫声不断传来。

    小李微微不悦,这是辛辛苦苦为主人换来的酒水,怎能让你随随便便喝光?

    当即便要伸手去抢,却见黎昊使劲冲他使眼色,让他不要阻止,他虽然不情愿,却不敢违背主人的意愿,只站在原地干瞪眼。

    黎昊见夏信恢复本来模样,陡感亲切,想起他刚才还一本正经的讲述道理,又觉好笑,心想:这便是禀性难移!

    当即站起身,招呼凤祥与小李二人,跟随自己出来。

    三人出去后,夏信仍陶醉在流酒水的醇香当中,竟全未知觉。

    黎昊吩咐小李到前面帮忙,转头对凤祥道:“看来我娘已将新的粮食种植方法教给了你,不过你认为此法可行,你的族人们却未必会信,纵使信了,或许会嫌麻烦,不愿以此方法耕种,因此明日我陪你一起去,可设法开导他们。”

    凤祥吃了一惊,未料到黎昊已知晓自己学会新的种植方法,不过想到黎昊向来聪明机智,他猜到一点也不奇怪,倒觉得是自己大惊小怪了。

    她许久未见黎昊,今日两人终于重逢,她便想时时刻刻跟黎昊在一起,黎昊此番言语正合他心意,满心欢喜之际,正要点头同意,却突然想起一事。

    便收敛起笑容,摇头道:“明日你不能去!”

    黎昊觉得莫名其妙,倒也不着急询问缘由,心想以后恐怕再没有休闲日子,如今忙里偷闲一日,倒也不错。

    想到此处,说道:“那我后日去也行!”

    凤祥依旧摇着头:“后日你也不能去,至于什么时候可以过去,等我讯息,在此之前,老老实实待在华夏吧!”

第二三一章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第二三一章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黎昊一怔,凝视了凤祥半响,实在猜不出她在打什么主意,莫非她自信能独自解决此事,想要显露一手,故意不让自己前去?

    心中所想,随口说了出来:“莫非你已有把握,让族人以新法子种植粮食?”

    凤祥摇了摇头:“此法虽好,却有些麻烦,恐怕族人难以接受,不过既然新方法能够收获更多的粮食,却不能不用。”

    黎昊更加不解:“那你为何不让我帮你忙,难道不相信我能促成此事?”语气中已有赌气的意味了。

    凤祥也听出黎昊言语中的不悦,忽而哈哈大笑,说道:“这事儿没你肯定不成,不过你长途跋涉回来,该好好歇息几日,否则身子累垮了,有人会心疼的。”

    黎昊见凤祥如此关心自己,心中颇为感动,情不自禁的伸出手来,握住她手,突然之间玩心大起,点头道:“嗯,我娘肯定会心疼的。”

    凤祥正满心欢喜的等待黎昊的甜言蜜语,陡然听到这句话,顿感失望,当即小嘴一撅,抽出手来。

    偷偷瞄向黎昊,却见他嘴角含笑,脸上尽是幸灾乐祸的神色,随即醒悟:原来他是在故意作弄我。

    她本想假装生气,继续跟黎昊说几句俏皮话,但见天色已晚,不得不回,便道:“春耕乃是部落大事,何况新种植方法,整个凤游氏部落只我一人知晓,因此我必须要回去,今晚便不能在华夏歇息了。”

    说罢,也不等黎昊说话,转身便走,只是几步一回头,见黎昊仍站在原地,笑吟吟的瞧着自己,心中感到前所未有的欢喜。

    黎昊微笑着,目送凤祥离开,直到她的背影消失不见,才缓缓走回大李为他准备好的屋里。

    屋内火光耀眼,火头不住跳动,黎昊刚一进屋,便感温暖异常,快步走到榻边,躺了下来,只觉干草清香扑鼻,想是新换的。

    常言道:小别胜新婚。

    黎昊觉得这句话果然不错,此一别,双方都甚思念,再相逢,感情自然而然的升温。若是他一直留在华夏,恐怕只半年时间,自己与凤祥的关系定不会发展至此。

    过不多时,小丫过来喊他吃饭,他摸了摸肚子,却也感到饿了,便起身与小丫同去。

    小丫于四人当中,年纪最小,却最爱说话,一路上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黎昊有一句每一句的应着,心情却是极好,他喜欢这种温馨的感觉。

    他从小丫口中得知,自己走后,凤祥仍坚持与他们同席吃饭,只是夏信却认为,与黔首同坐而食,未免离经叛道,初时极力反对,后来便也同意了。

    黎昊此时想起夏信赞美他们四人的话,想来夏信与他们朝夕相处,了解渐深,越来越喜欢他们,便消除偏见,不把他们当做黔首看待了。

    走进屋里,大丫率先起身相迎,并恭敬的搀扶黎昊坐下,递来碗筷。

    黎昊素知大丫向来沉默寡言,四人当中,她对自己最为恭敬,始终恪守本分,从不敢越雷池一步。

    黎昊曾经说过她,以后不用如此拘束,但她每次都会点头答应,事后却总未有丝毫改变。

    后来见她做事格外认真,家中大小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与大李相得益彰,一个主外、一个主内,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便也不强求了。

    吃饭时,黎昊完全沦为了一个听众,小李和小丫二人口沫横飞、相互配合的诉说,半年以来,华夏所发生的事情,事无巨细,竟都说得头头是道。

    黎昊、大李、大丫三人,几乎不说话,只竖起耳朵凝神聆听,却也满脸笑意。

    饱餐一顿后,黎昊返回住处,躺在榻上,一时也睡不着,不禁思潮起伏。

    此时人们已意识到粮食的重要性,种植与渔猎采集相比,胜在稳定,虽然也要靠天施舍,但只要肯努力,总会有些收获,不至于一无所有。

    但渔猎采集,全凭运气,野生的动植物当真可遇不可求。

    只是此时农业仍处于萌芽时期,人们只懂得刀耕火种,效益极差,别说遇到大灾之年,纵是风调雨顺的丰收之年,粮食产量也不高,部落中因饥饿而死的族人向来不少。

    那么提倡精耕细作,便刻不容缓。但时代所限,要达到后世的程度,难于登天,但根据此时的条件,适当改良种植方法,使粮食产量增加,却并非难事。

    然而刀耕火种已流行多时,将种子随意埋到土中,便放任不管的观念,在族人心中根深蒂固,若想打破却也不那么容易,最好的办法便是拿出成绩,以高产量让他们信服。

    黎昊在有黎氏部落做到了,因此那里的族人争先效仿,转眼间便成了其他人口中,最会种植粮食的一批人。

    可如今春耕在即,已来不及为凤游氏部落族人展示成果,为今之计,只有说服他们,以新种植方法将种子播下,等到秋收之时,他们收获大量粮食,自会信服。

    这般想了一阵,终于支持不住,沉沉睡去。

    第二日醒来时,已到晌午,黎昊深吸一口气,伸了个懒腰,便想从榻上起来。

    只是身子刚动,便看到大丫从外面冲了进来,手中抱着陶罐,陶罐装满了清水,接着又进进出出数次,待黎昊洗漱完毕,蓦地发现眼前已摆好了食物。

    过了一会儿,小丫走进来,带来凤祥的口信,说是她已亲自见过黎巨,方陶被辱,乃是他咎由自取,不会有人追究,让自己安心休息。

    吃过饭,黎昊闲得无聊,便想出去走走,谁知大丫、小丫二人一直不离左右,他问明缘由,竟是凤祥嘱咐的,他无奈笑笑,也不愿弗了众人的好意。

    此时他已明白,什么方陶咎由自取,不会有人追究云云,恐怕皆是凤祥安慰自己,瞎编乱造之说。

    方陶受此屈辱,岂肯善罢甘休?定会在黎巨面前加油添醋,挑拨是非,不过即使方陶不这么做,黎巨也会对自己怀恨在心。

    如今自己与凤祥的关系,大白于华夏,黎巨不可能没有耳闻,他此番就是凤游氏部落与凤祥而来,而在抢婚仪式上,抢得凤祥,尤为关键,如今自己成为他的阻碍,他如何不将自己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黎昊在四人的严密保护下,过得两日,眼见摆脱之日就要到来,心中说不出的兴奋。

    他素来好动,这两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当真憋的难受。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