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贤王 >

第128节

贤王-第128节

小说: 贤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校尉怎可对天子不敬,对皇权不敬?怎么可以听着别人肆意诋毁大汉天子和历代皇帝而无动于衷?

    校尉可是有兵权的,对大汉国不忠心,那是绝对要不得的。

    只是,苟参这会有些不以为然——天高皇帝远,谁也管不着自己,更别说相夫公主本身对刘询充满怨念,自己和她关起门来说话,也不怕隔墙有耳。

    江都公主和解忧公主,以及眼前的这个相夫公主,虽然都姓刘,其实都是苦孩子,如果不是家道中落,那些当权有势力的侯爷贵胄谁会将自己的女儿美其名曰的“赐婚”到万里之遥外的乌孙国去?

    何况,谁知道将来会不会发生像细君公主那样的事情,嫁给了爷爷,爷爷死了,又不得不嫁给孙子……

    “当年我姑姑赐婚到了乌孙后,家里的情况才稍微有了好转,如今相夫被选中再次到乌孙去联姻,事已至此,只能成,不能败。”

    苟参的表现一直是一会抬头,一会俯首,然而俯首聆听的时候多一些,看样子是将相夫公主的那些话已经被用心听到了,深深的记忆住了。

    但是此时他仍旧忍不住的抬头盯着相夫公主,因为刘相夫终于说到了重点。

    相夫公主看着苟参,轻轻说:“此回乌孙内乱,元贵靡作王也罢,泥靡做王,也罢,其实相夫都是无所谓的,嫁给谁都是嫁,元贵靡和泥靡年纪相差无几,都是可做相夫父亲的人了,嫁给谁又有什么区别呢?”

    “但是如果赐婚不成,校尉回去仍旧是校尉,常侯爷还是他的侯爷,相夫呢?嫁人赐婚不成,若回到长安,还能是公主吗?”

    “原来如此,这个刘相夫果然想事情想的通透。”

    苟参其实早就不是多愁善感的人了,这个世道容不得脆弱,要想过得好,必须要坚强,可是这一会看着刘相夫那无可奈何的笑,却仿佛感受到了一朵花漂亮的花即将凋谢时发出的几不可闻的叹息。

    苟参终于知道这个相夫公主要自己“救救她”是什么意思了。

    某种程度上刘相夫说的很对,如果这会乌孙国发生的内乱不被制止,元贵靡做不了昆莫,那么相夫公主是要嫁给泥靡吗?

    相夫公主在大汉过的一直不好。就像她说的那样家徒四壁、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如果到了乌孙后起码能做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但是如今情况变化,相夫公主的地位就非常尴尬。

    “我是被赐婚的公主,要是赐婚不成,存在的意义又在何处?”

    “我们要是折回到了长安,我究竟是联姻的公主,还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刘相夫呢?”

    “今后,还有谁会娶我?谁敢娶我?”

    “我的一生,就是这样了么?”

    刘相夫接连的问出了几个问题。她的眼睛在看着苟参,可是苟参觉得她投向自己的视线是空洞的,她的心思是不可捉摸的,那种哀莫过于心死的感觉充斥了她的整个身体,让苟参深深的感受到她有一种“天下都负了我”的绝望。

    终于,相夫公主的眼泪慢慢的流了下来,无语哽咽。

    平心而论这个刘相夫长的还算是姿容出色,苟参总觉得,大多数不幸的人外表都很出众,他她们的不幸就是通过各自绰绝的外貌展现给了大众所知的。

    红颜薄命。对比太强烈了。

    苟参看着这个无助的女人,想着其实自己和她一样。此回要是和亲不成,要娶不到其其格公主的话,和敬武公主刘敏的事情迟早纸包不住火。

    自己就和相夫公主一样,都是一条线上的蚂蚱,都不会有好结果……

    刘相夫脸上带着泪水,她的嘴角稍微的弯曲,形成了一个美妙的弧形,像是在对着苟参讨好的笑,可是这个笑容这会是那么的别扭:“因此,校尉,求你救救相夫吧。”

    救救你,怎么救?

    “相夫从被赐婚开始,就开始了解乌孙,姑姑也来信函说了很多乌孙的事情,因此今夜才对校尉冒犯,请校尉帮助相夫”

    “相夫到了乌孙,和姑姑在一起,今后才有照应,总好过于在长安,而且相夫嫁到乌孙,才能给长安的家人以依托,如果嫁不成,家人必遭牵连和世人冷眼,处境尴尬……”

    相夫公主在说着话,苟参想着别的事情:刘询贵为天子,他曾说元贵靡要是做不成乌孙王的话,大汉国绝对不会答应的,那句话说起来简单,可如今乌孙动乱的实质是元贵靡的父王理亏在前。

    元贵靡父亲翁归靡这个乌孙王本身就做的名不正言不顺,赖着很多年了,如果不是娶了解忧公主的原因,有大汉国在后面撑着腰,泥靡可能早就夺权了。

    乌孙国如今很多贵族都响应了狂王泥靡的号召不搭理元贵靡,难道刘询真会因为这个出动军队和乌孙国打仗?

    刘询不是那种穷兵黩武的人,大话说说,也就是说说,有什么了不起?

    刘询绝对是那种能屈能伸的人,他能在霍光的淫威下忍气吞声十多年,不是寻常的天子可比。

    刘相夫现在遇到的问题不单单是她自己的问题,而且也是苟参的问题,已经上升成了乌孙国和大汉之间的问题。

    何况,匈奴那里还在一边虎视眈眈的,要是乌孙和大汉交恶,刘询出兵攻打乌孙,匈奴人不高兴的笑掉大牙才怪。

    “公主对苟参推心置腹,苟参惶恐,”苟参这会也不客套了,直言不讳地看着刘相夫说:“只是,为何公主要找苟参商谈此事?毕竟苟参初为校尉,年轻力薄,在大汉,根本没有根基啊?”

    相夫公主听了就对着苟参弯腰伏地,整个上身趴在榻上,施以大礼。

    刘相夫起身后泪眼朦胧的说:“谢校尉直言,其一,相夫是嫁,校尉为娶,乌孙有变,相夫要是嫁不过去,校尉,也就娶不成其其格公主。”

    “我们可算是同病相怜?”

    “其二,校尉是此次赐婚副使,虽然年轻,但名冠大汉,前程不可限量。”

    “常老侯爷气节不凡,早些年虽然带着乌孙人大破匈奴,那是乌孙人报仇心切,常老侯爷领兵作战,权谋武力,其实一般。”

    “关于常老将军的话,都是相夫的姑姑和相夫所言,当不为虚。”

    “相夫也曾听过陛下对此次和亲很是期待,因此,如果到了敦煌后,操作得当的话,联姻还是很有可能的。”

    相夫公主的意思就是事在人为,而怎么个“为”,主要就看苟参如何处理了。

    “相夫想到乌孙去,从此有了姑母的陪伴,生活无忧,长安家人亦无忧,而校尉也能娶到其其格,这不是两全其美?”

    “相夫嫁给元贵靡,元贵靡是其其格公主的哥哥,相夫就是其其格的嫂嫂,其其格嫁给校尉,从此后,相夫和校尉也算是亲戚了,就是一家人。”

    帮里不帮外,帮亲不帮远,刘相夫想的也是周全。

    苟参沉思了一下说:“公主心意,苟参尽知,为了使命,臣当鞠躬尽瘁达成此事。”

    苟参这就是答应了刘相夫的请求。

    “不过,事情尚需到了敦煌后再做决断。”

    相夫公主展颜一笑,宛如梨花带雨,从身边拿起了一个盒子,放在了苟参的面前:“成与败,一切尽在校尉请校尉务必收下。”

    相夫公主给自己送礼?

    苟参推脱说:“公主这又何必促成赐婚事宜是苟参分内之事,公主这样,让苟参很是难为……”

    相夫公主却不等苟参说完,将盒子打开,登时屋里屋里一阵五彩亮光。

    只见这盒子中间放了一颗鹌鹑蛋大小的珠子,温润莹莹的放射着柔柔的光芒,将相夫公主的脸映照的更加晶莹,宛如月下仙子。

    这大珠子的四周围了一圈颗粒饱满,大小直径相同的珍珠,这些珍珠都是龙眼大小,十分罕见,群星拱月一样的围绕着盒子中间的那颗兀自发光的彩珠,看起来十分赏心悦目。

    相夫公主说:“中间的那一颗,是夜明珠。”(。。)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214章敦煌() 
大汉国送亲使团一行三百余人,历经八十余天,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敦煌郡。   w w wnbsp;。  。 c o m

    随行的军士们都很高兴,因为他们终于完成了任务,唯独领兵的正、副使节高兴不起来。

    日斜影子偏,疑心生暗鬼,怕什么偏偏就来什么。

    到了敦煌郡之后,从敦煌太守陈璲的口中得到乌孙最新的消息让和亲正使、大汉长罗候、老将军常惠很是郁结:乌孙国老王翁归靡已经薨天,大部分乌孙贵族遵从当年军须靡老王留下的遗嘱,响应号召,发动兵变,强行立军须靡的儿子泥靡为新王

    泥靡号称乌孙狂王,而大汉帝国的准女婿,军须靡和解忧公主的长子元贵靡被囚禁。

    这真是树倒猢狲散,眼看着和亲的事情就成了一个笑话。

    敦煌城里,太守府,常惠问:“难道乌孙老王翁归靡就那么不得人心?”

    “翁归靡好歹在乌孙也做了几十年的王,他刚刚的尸骨未寒,乌孙怎么就成了这样,变换了门庭?”

    常惠的意思不但是说乌孙老王翁归靡在乌孙影响力不行,言下之意也是说翁归靡的大儿子元贵靡表现的也太差强人意了。

    此时在敦煌太守府,和大汉长罗候常惠同处一室的,有敦煌太守陈璲、大汉护羌校尉苟参、大汉国新任乌孙使节卫司马魏和意,还有魏和意的副使任昌。

    卫司马魏和意四十多岁,看起来一表人才,听了常惠的话说:“侯爷。乌孙兵变。那是乌孙内部事情。侯爷的使命是让相夫公主平安到乌孙国嫁给解忧公主的儿子元贵靡,如今元贵靡既然已经不是乌孙王,过错不在大汉,至于侯爷,不如带着使团原路返回,依着卑职看,这也不违天子意愿。”

    常惠看了魏和意一眼没吭声。

    乌孙国不是大汉的藩属国,按照国与国邦交互利的原则。乌孙国只不过是比大汉国国力弱一点,国土小一点,人口少一点,但是在外交上,两个国家却是平等的,他国内乱,原本是不管大汉什么事情,可是如今情况有些微妙。

    再者,弱国无外交,乌孙和大汉。能够平等吗?

    常惠和苟参的送亲使团刚刚到敦煌,魏和意和任昌紧跟着就到了。送亲团以稳重平安为原则,路上走的就很缓慢,魏和意和任昌却轻骑随便,从长安后发而先至,两队人马几乎就是同时到了敦煌。

    因此常惠以为魏和意是天子派来和自己面授机宜的,知道长安有什么对此次和亲事件的最新指导性方针政策。

    可惜常惠这是一厢情愿,魏和意什么都不清楚,纯粹就是去乌孙国赴任,途径敦煌郡,来陈璲这里讨杯水酒,歇歇脚,聊聊天,套套近乎,大家互为邻居,今后好方便行事罢了。

    魏和意的话其实没错,但听到常惠耳朵里就有些不以为然。

    常惠认为魏和意这会是坐着说话不腰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说的轻巧,什么和亲不成原路返回?那么不就是说这次和亲以失败而告终。

    这件事看似常惠这个和亲正使没有什么错,魏和意说什么“不违天子意愿”,好像也是如此,但是常惠丢不起那个脸

    遥想当年,常惠带领乌孙勇士长驱直入匈奴腹地,斩杀无数匈奴蛮夷,何等的勇武光荣,常惠在乌孙人的心中更是救世主一样的存在。

    原本常惠还想着在乌孙迎亲使节的极力邀请下再“勉为其难”的到乌孙国风光一次,重温一下往日意气风发谈笑间匈奴灰飞烟灭的雄姿,接受乌孙国族众的热烈欢迎的。

    常惠已经老了,老了的人喜欢回忆,再建功立业也没有了可能,常惠一辈子也就只有两件事情值得骄傲,其一是和苏武当年在匈奴十九年做奴隶最终返还大汉,那是一个人的操守和信念,很高尚,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第二,就是当年大破匈奴的事情,那叫报仇雪恨,不亦快哉

    可是如今呢?

    乌孙的情况竟然这样,于是再次莅临乌孙,看起来是有些不可能了,大不了不去就不去,可奉了大汉天子令送公主到了敦煌就半道转会长安,岂不是说任务失败?

    常惠心有不甘。

    敦煌太守陈璲看常惠不说话,笑笑的举杯对魏和意说:“卫司马和任副使今后在乌孙,任重道远,如有需要,璲义不容辞。”

    魏和意笑着饮了酒,陈璲又对常惠说:“侯爷,某看如今之事,不如让卫司马与副使先行到乌孙去,将事情仔细的打探清楚,而侯爷和校尉在敦煌暂且安顿,一是为等候长安消息,看此事最后如何决断,二者,或许假以时日,乌孙那边有了什么变动,也说不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