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他改变了大明 >

第28节

他改变了大明-第28节

小说: 他改变了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工们很快开始检查河堤,十几名老河工在堤上看了看,用锄头在各处挖了挖,很快就大致判断出这堤坝的成色。

    “回河台大人,这堤上一回大修,当还是潘公在的时候。十载前,当还有小修小补过。近几年,官吏们都敢把草往里头填。”说着为首的老河工就指了指锄头。

    上面的泥土里,有着大量烂草,一看便知明显是有人填充进去的。

    潘季驯不做河督都有四十多年了,这河堤这么些年没有大修过,现在河堤是个什么鬼样子当然是可想而知的。

    三位从东厂的人那拿到的卷宗判断,已经大致清楚徐州的河堤问题很严重,但是老河工们的实地检查结果,还是让三位大臣都感到有些惊恐。这堤要是决口了,徐州城就完了。

    三人中当然是陈道亨最着急,“老夫要上奏天子,请天子速派得力人选治河,这河堤再不修,今年的秋伏大汛怕是也难挺过去。”

    王德完看着面前的黄河,神色黯然地说道:“就是不知,这样的河堤还有多少处。看来,是我等错了,老夫有愧于天子,有愧于徐淮的百姓啊。”

    这话一出,三位都不由有些羞愧,朝堂上迟迟不处置这样严重的问题,逼得天子派出了东厂的人,满朝文官的脸面,在这一次的事件中,无疑是被丢光了。

    之后的查访,让三位大臣都深深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在灵璧县黄河段,看着那粗制滥造连维护都不用心的河堤,李邦华终于忍不住说道:“不能再等了,下官要上奏朝廷,奏请由下官负责治河。还请河台和副宪能与下官联名。”

    王德完闻言,不由诧异地看了看李邦华一眼,语气颇有些羡慕地赞叹道:“邹南皋倒是教出了个好学生。这徐淮河工的事,还是老夫来负责吧。”

    “副宪!”

    多少年在官场上没看到抢着背锅的事了,陈道亨在一旁看着脸上不由浮现了一丝欣慰的表情,拍了拍李邦华的肩膀,“孟暗,你还年轻,我们这些老家伙,半截身子都要入土了,仕途受点挫折无妨。”

    李邦华还想说些什么,两位老者却是已经头也不回地向县城的方向走去。

    三人的上疏还没到,吏部就很快宣布了一系列的任命,皇帝都把徐淮的官员都抓了,他们还能怎么办,只能任命新的官员了,连人选都是皇帝决定的,都是州一级的官员,皇帝亲自开口了,吏部也不愿意和皇帝对着干。

    工部郎中曾樱,署淮安知府。刑部主事刘铎,调任徐州知州。庐州府推官林日瑞,署徐州管河同知

    这些人都是朱皇帝翻找资料,考察了半天才找出来的,翻遍了整个大明朝的官员档案资料,他都没找出几个不贪还愿意用心做事,也有能力做事的。

    至于最肥的差事,徐淮道副使,由于位置比较重要,吏部还没给出人选来,不过朱皇帝的意思,那当然是李邦华来做,这个事从他派出李邦华开始,其实就已经钦定了。

    这会三位都没什么心思查案子,对东厂一言不合就杀了好几个朝廷命官的事,也懒得多去追究。相比挺过秋汛,那些现在都成了小事。

    很快,三位就发现,东厂的番子给了他们一大堆的惊喜。

    河工物料的市场价,以及哪些小吏在河工事物中偷奸耍滑等,这些事情,统统被东厂的人陆续查了出来,经过核实之后,李邦华他们惊讶地发现,东厂查出来的东西,还真是惊人的准确。

    对于黄河治理问题,朱皇帝暂时也不准备投入太多。

    派出厂卫干了这么一票,朝堂上就炸了,不管是东林还是其他的什么党,都开始喷他,还摆出了一副不杀陈实誓不罢休的架势。他要是再派出厂卫去到别处地方,这朝堂上就要彻底乱了。

    不整顿地方官员,清理下胥吏队伍,投入到治河上的钱只会打水漂,何况他现在暂时也没有那么多钱来治河。

    他整肃徐淮地方,更多的目的是发泄情绪,对徐淮地方的河堤,他也只准备加固一番,把这几年应付过去就是了,再过些年,搞完大清洗,整肃了吏治,大修河堤的事才会排上日程表。反正小冰河期干旱也不是假的,黄河来水减少之后,水患并不会太严重,另一时空崇祯朝,大明更没有钱和精力去修黄河大堤,黄河也没决口几次不是么。

第47章 47。河难治(3)() 
对于河道的管理体制之类的内容,朱皇帝琢磨了下就放弃了改革的想法,在他看来,在基层彻底失控,根本没有执行力的当下,改革的结果只会更坏,还不如暂时不折腾。

    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是黄河,后金才是头号问题。

    要彻底根治黄河水患,古人是没办法,在朱皇帝看来,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只要工业发展起来了,就只是大肆抽取河水用于灌溉,黄河都只有断流的风险,遇到凌汛一堆高爆弹砸过去就可以搞定,对于工业国来说,黄河洪水什么的,根本不存在的。

    很快,李邦华等人的上疏就被送到了京师。

    经过一番讨论,朱皇帝决定由李邦华负责徐淮的河道事务,让他依旧挂着钦差副使的身份,兼任鲁省按察使司徐淮道副使,案子其实皇帝和文官们都没心思去细查,但出了这么大的事朝堂上总得有个交代,最终查案的事情还是丢给了王德完。

    为了河工,朱皇帝早就紧急调拨了大量人手去加大水泥烧制产量,供应徐淮。

    水泥这个东西,碎石和煅烧这两个工艺,都需要强大的工业基础,现有的技术,以非常原始的方式用近乎全人工劳作的方式碎石,煅烧只能上马粗糙的土立窑,成本非常高,作为基础填充材料修河堤的话,就是有钱如他都会破产,不过这东西比糯米灰浆等土法黏合剂有很大的综合优势,可以当黏合剂使用。

    随着水泥顺着运河运抵,新的任命也下来了,由李邦华任徐淮道副使,钦差身份到秋汛结束后自动解除,不需要回京汇报。

    由钦差王德完和河督出面,做好周围地方官的工作之后,很快调集了大量人手。在李邦华的协调下,先后上任的多位官员的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治河工作中。

    短短十几天里,就抽调了几百老河工,并紧急招募了几千闲置的运河纤夫,数几千淮北的流民,强制征发了徐淮多个州县的青壮年劳动力,准备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紧急加固工作。

    王德完在六月中旬的时候,就会回京师复命,徐淮两府的案子,他准备飞快地审理结束。他很清楚,其实也没啥好审的,东厂的人把该杀的都杀了,留下了一堆的证据,他还能查什么,再说这位王副宪其实也不准备详查。皇帝的意思很清楚,朝堂上刚折腾过一次了,不能再折腾了。

    这位副都御史只能上疏要求严惩陈实,尽管他内心并不觉得陈实该杀,但文官队伍的政治正确他不敢碰,反正最近皇帝也和他说了,让他随便弹劾陈实。

    水泥这东西,朱皇帝很早就搞出来了,李邦华和王德完都不陌生,不过用在河堤上还是第一次,当然还得做一次实验。

    于是,李邦华等人很快发动民夫们,在京师过来的工匠的指导下使用水泥和石头,修了一段模拟的小型堤坝放在一处低洼处。

    这两日都没下雨,盛夏的烈日下,水泥第二天就彻底干了。

    为了测试防水性,等待水泥干了后,引水来将堤坝泡了一整天。

    河工们用大锤用力地砸了几下,堤坝依旧是岿然不倒。

    “回两位钦使与河台老大人,这水泥可用。”

    陈道亨等官员听了之后,立刻就感慨了一番天佑大明。少年天子最近大半年,搞出了不少据说是传自泰西的东西,在他们看来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这当然是天佑大明了。

    之后陈道亨等一众官员,又仔细地询问了下老河工,问了问使用水泥之后,工程的估计进度,他们都迫切地想知道,在农历七月的秋汛来临前这河堤能不能完工。

    老河工这两天已经把水泥的性能摸清楚了,也对各段都征调了多少人力也有个底,他不忍打碎几位还算是认真负责的官员的希望,犹豫了一会后才有些为难地开口说道:“回两位钦使与河台大人,按照以往的进度,只有一个月多,便是有这水泥,怕也是修不起来的。”

    此话一出,几位原本因为水泥可用而兴奋不已的的官员,很快就被这当头泼下的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

    看着几位官员愁眉苦脸的样子,老河工想开口说些什么,最终还是把话吞了回去,他清楚自己就是小角色,那种得罪人的主意说出去,根本没用不说,自己还要倒大霉。

    在几位大人物调动资源的时候,东厂的人也没闲着。

    在李邦华等人到任不久的时候,陈实就接到了一系列来自京师的文书。

    首当其冲的是一份调令,让他看到惊惧无比的是,调令上的名单,全是到了徐州后,各种犯错或者做事不用心的,特别是那几个被他处罚过后,不服气甚至在背后搞了小动作的,曾经一度挑衅过他的那个小校张全,这一次就名列名单之上。这份名单上的人,下场是可想而知的。

    看到那份命令上名单的时候,陈实就吓出了一身的冷汗,在地方上天高皇帝远的,他难免有时会冒出各种想法来,有时也会产生趁机捞点好处,干点欺男霸女之类的事情的念头来,好在他性子谨慎,没有真付诸行动。

    要知道,他还没上报过手下们的表现,远在京师的皇帝,居然对他们在徐州的一举一动一清二楚。这一份调令,完全证实了神秘的锦衣暗卫的存在。

    朱皇帝当然不会只是整日恐吓手下,敲打完了,实在的奖励也是有的。

    与调令一起的,还有一份嘉奖令,上面都是办事认真守规矩的。陈实的名字排在第一位,皇帝赏了一栋京师里的宅子和五千两银子。其余的人也各有丰厚的赏赐,最差的也有五两银子。

    现在文官们一直在弹劾东厂,纷纷要严惩陈实,皇帝当然不可能给他升官过分撩拨文官,但补偿必须要拿出来。

    之后,京师里传来的,皇帝对内廷和锦衣卫进行一番彻底的大清洗的事情,更是让陈实感到惶恐无比,也不由庆幸自己以前没干过多少错事,在内廷大清洗的详情传来之后,他更是主动坦白,上了个折子向皇帝交代了自己犯过的错。

    不过,随着朝堂上对他喊打喊杀的人越来越多,他虽不至于太害怕,但总不免感到心神不宁。

    这一份嘉奖令,无疑让陈实彻底放下心来。

    很快,陈实就召集了所有的番子们,拿出了几副大地图。

    一番吩咐之后,他再次强调道:“都瞧见了没,皇上对我等在地方上如何行事都是一清二楚,对犯了事的更是了如指掌,差事办好了便有重赏,办差不用心,作奸犯科的都要受罚。此番任务,干系到徐淮几十万百姓的身家性命。把差事办好了,皇上必不会亏待我等,都记好各自的差事了没有?”

    “回千户,卑职记好了!”

    这一次,皇帝给的嘉奖无疑是大大安定了外任东厂番子们的心,丰厚的赏赐,也让认真做事的人,感到了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让这些人都干劲十足,回答的声音都是洪亮无比。

第48章 48。派役() 
在灵璧县,一处房屋众多,看着就人烟繁盛的庄子,一位中年儒士冷冷地看着官差,怒气冲冲地说道:“县里为何派役到俺家头上?”

    衙役看着这位老者,有些郁闷地说道:“非是不给举人老爷面子,这是县尊老爷的手令,俺们也没办法。”

    “新来的县尊老爷就不怕引起非议么?”

    “县尊老爷也是没法子,这手令县尊老爷不签,东厂那位陈千户便要上报皇上。”说着衙役指了指身边一个锦衣卫的校尉,“陈老爷您瞧瞧,这东厂的校尉都跟着俺们下来了。”

    陈姓的举人这时才注意到一个黑脸的番子,正面无表情地盯着他,不由大吃一惊,双腿一软差点就没站稳。

    有一会这位举人老爷才缓过来,正了正衣冠故作镇静状,拱手正色道:“既是县尊老爷征调,俺家自是再没话说的,俺家马上出人,马上出人。”

    这一位看似镇静,不过他那副两股战战的样子早已经把他出卖。

    大明的优免则例到了现在,比之国朝初,对士绅的优待是要扩大了一些,不过也没说可以把这么一个上千人的庄子的劳役全免了的。对这样的事情朱皇帝早就不觉得惊讶,基层彻底失控的时候,这也是在正常不过的。

    与此同时,州城北方的鼓楼不远,徐州大寺平山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