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他改变了大明 >

第111节

他改变了大明-第111节

小说: 他改变了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近五百,损失还远远不止四千多,怕是有近六千。

    他们刚刚击退建奴,杀伤上千,当场击毙了一个伪总兵,击杀或俘虏建奴副将一人参将三人游击八人,放在以往或许还称得上是大捷,不过在南关岭那场真正的大捷面前,就算不得什么了。

    会师时,东江军便全部撤出了城市,将海州的防御交给了广宁军。

    海州城小,也容不下那么多人。沈有容也担心两军挤在一起,会发生矛盾。

第186章 47。决战之前() 
在两军会师之前,朝堂上就得知了南关岭大捷的消息。

    这一战斩获之多,让京师上下都有点不敢相信。

    不过出于对沈有容不错名声的信任,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相信。

    内阁是第一批得到大捷消息的部门,叶向高倒是没有什么怀疑,他很清楚,皇帝在东江镇恐怕布设了不少的眼线,沈有容还不至于作死去虚报这样大的战绩。

    史继偕不由高兴地说道:“有此大胜,平辽可期啊。想来广宁大军已经出击,不久便会有收复辽沈的捷报传来了。”

    韩爌却是看着斩获数字,好半天才开口道:“若是此等战功核实,少不得要封出一个爵位了。”

    “只是,李成梁斩获也是不少,一战便封爵,怕是有些不妥。”

    发现内阁几人似乎现在就开始讨论封赏,不由提醒道:“这斩获四千多真夷首级,也未被东虏抢回烧掉,总是要验明了,才能论功。”

    捷报传来之后,在皇帝的授意下,立刻就有不少的言官开始为沈有容封爵造势。

    对此,内阁的处理意见,是不赞同也没有反对,一战初步上报的斩获就是四千多,这样的战果,在如今的时局下,封个非世袭爵位,也是理所当然的。

    李成梁拿不到丹书铁劵,当然和他名声不好,皇帝十分忌惮,战果虽大但根本没有起到保境安民的作用有关,沈有容就没有这个黑点。

    稍微了解一点的人都明白,沈有容手下没有几个家丁,他手下的都是勇卫营出去的,东江镇虽说有点特俗,但根本算不得私军。沈有容也老了,根本不会让皇帝觉得忌惮。

    这种大事,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决定的,战功也要核实,此外沈有容都再次出征了,总要等下一步的战果出来,要是突然打个败仗,那还怎么封爵。

    随着大捷的消息传来,很快,前线又传来了熊廷弼的大军遭遇大批建奴,消息断绝的塘报。

    这一下,刚刚因为大捷而喜庆万分的京师,很快又陷入了恐慌之中。

    按照以往的经验,大明的军队一在野外遇到建奴,肯定就会全军覆没。

    这一下,京师里的舆论很快就开始转向,甚至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准备弹劾那些要求速战的。

    朱皇帝虽说并不担心广宁大军,但还是不得不为此召开了紧急廷议。

    叶向高此时心内也是苦涩无比,他才刚刚觉得辽东可以平定了,怎么就又来这种坏消息,不过作为首辅,此时他总得出来拿个主意,不得不硬着头皮问道:“皇上,如今大军消息断绝,可要令广宁出兵救援?”

    “启奏皇上,臣以为,当严令广宁方面查探消息。若大军遇险,则必要严令各部发兵救援。”

    待几位阁臣说完,王象乾才站了出来,大声说道:“不管大军是否能得胜,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此时当申令广宁上下,做好备战准备。若有不测,也务必要守住广宁。”

    吏部尚书周嘉谟也站了出来,说道:“臣以为,本兵之议方才稳妥。”

    朱皇帝看了看兵部和吏部两位尚书,不由感叹,也就这两个在边镇干过的能提出点靠谱的建议了,这参加廷议的其他高级官员,都是对兵事一无所知的蠢货。

    朱皇帝无奈地看了看一众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的大臣们,沉声道:“以朕看,广宁大军估计只是遭遇建奴,估计很快便能将建奴击退。便是不能胜,广宁各镇精锐都敌不过建奴,派出一些弱兵又有何用?本兵所提,可行。”

    两天后,前线就发来了报捷的塘报。

    这一下,京师上下才算是彻底松了口气。同时,对平辽的期望也是越来越高。

    不光脱胎于勇卫营禁军的东江镇突然就成了名动天下的强军,这一次,野外遭遇,广宁大军都没有败,反而有所斩获。

    这不是说明,建奴没有什么可怕的,光复辽东指日可待了么。

    会师海州之后,熊廷弼很快召开了军议,讨论下一阶段的行动计划。

    在军议上,熊廷弼首先就询问了东江镇的粮草弹药存量,了解了下他们的补给能坚持多久。

    熊廷弼指挥大兵团会战方面是没有什么经验,但是文官擅长的后勤工作,他还是懂的。

    “如南关岭那般的不太激烈的战斗,我军随军的弹药能支持三十场。若是战斗比较激烈,随军弹药,最多支持五场战斗。粮草可支持一个月。”

    沈有容很快向他报告了全军弹药和粮草的存量。

    熊廷弼闻言,不由有点疑惑,他对全火器军队,经验还是不够。

    “南关岭歼敌数量巨大,老将军为何说弹药消耗不多?”

    “南关岭一战,我军步兵基本没有射击太多次,炮兵打击的也多是站着不动的目标,或者攻击事前划定的靶子,命中率都非常高,战果虽大,但弹药消耗不多”

    费了番功夫,沈有容才让熊廷弼明白,东江军携带的弹药储量还是很足,真把弹药打光,来五场高烈度战斗,建奴都要直接灭族。

    至于广宁军本身,熊廷弼每日都会过问,自然不用多谈,弹药支持一个月,粮草支持半个月还是没有压力的。

    “我军粮草不必担忧,从右屯卫自海路转运,便是此时已经进入风暴季节,天气不大好,也不过是会有些损耗。”

    把自身的家底都点清了后,在场的文武们很快讨论起了作战计划。

    “此战,当以东江精锐步卒为主力,收复辽中诸大中城池,将东虏驱逐到边墙之外,若能全歼东虏主力自是最好,若不能,也无须强求。东虏尽失辽中之地,返回老寨,也是士气尽丧。我军稳扎稳打,来年稳固防御之后,灭奴易如反掌。”

    把作战的基调定下后,熊廷弼就看向了沈有容。

    沈有容也很清楚,此番决战,还是要靠东江镇。

    早前,熊廷弼就和他讲明了,此战广宁军只负责驻守城池,以及派出骑兵追杀建奴的溃兵。

    “经略放心,东江镇上下,有信心再次击破建奴主力。到时候,追杀溃兵,便要靠在座各位了。”

    广宁众将,虽说听了后有点不爽,但人家的战绩摆在那了,手下的兵也确实厉害,不爽也只能忍着。

    熊廷弼和沈有容早就达成了共识,这一战的目标就是收复辽沈,第一阶段目标就是收复辽阳,反正是走一条直线北上,也没有什么战术好讲,所以这次军议很快就结束。

    此番决战,广宁方面过来的步兵和民夫不会再随着大军北上,他们的任务是留守海州和牛庄驿堡,辽东总兵刘渠将留在海州,统领留守大军。

    熊廷弼很清楚,这些难称精锐的部队,随大军出战也没有多大的作用,反而是徒增消耗。

第187章 48。沿河推进() 
在熊廷弼的带领下,明军很快在牛庄驿集结,开始沿太子河北上。

    这一次的辽东战役之前,熊廷弼和沈有容就决定了,要靠水运解决后勤。沿河北上,主要目的是在几处港口建设兵站。

    太子河在这时代,也是通航河流,此时正是丰水期,一直到辽阳段,运载量在百石的粮船通航毫无问题,甚至部分河段运载量两百石的粮船也能通航。

    出战辽阳前,熊廷弼从广宁和登莱一共调用了200艘运载量在五十石以上的内河船只,船队一次可运载上千吨物资,就运量而言,保障大军军需还是问题不大的。

    沿途都是平原没有急流,也不需要纤夫。

    在河边,看着在太子河中奋力划桨的军民们,熊廷弼的注意力放到了一艘只搭载了一门6磅长炮的战船,不由疑惑地问道:“由此内河炮艇,搭载大炮,不会怕开炮时散架么?”

    他所注视的,正是东江军原本为在鸭绿江作战准备的内河炮艇。

    这种小艇是朱皇帝翻阅南北战争时期的资料时,偶尔看到的,那会美国佬连12磅炮都搬上了船,不过朱皇帝却是觉得没有用上那种大炮的必要。

    由于准备不是太充足,他只准备了30艘小艇,每艘船上都有一门火炮,其中包括10门6磅长炮,20门4磅炮。一路护航,也不怕鞑子从岸边攻击运输船队。

    沈有容笑道:“经略却是不知,这种搭载大炮的小艇,用了上好的木料,却不是那般容易散架的。”

    “有此大炮,便不用忧心建奴从岸边攻击粮船了。只是,这逆流而上,行船甚是吃力,不怕被建奴顺船队流攻杀么?”

    熊廷弼当然清楚,建奴手上还是有一些内河航运船只的,毕竟辽东水运发达,他们也有这样的需求。不过他只是不确定,建奴在辽河水系有多少船只,以及建奴的战斗力。

    “经略未尝见过内河水战,却是不知,内河水战,逆流逆风,乃是最优。江河之中,逆流一方比较容易控制船速,交战之时,容易保持阵型。顺流而下,船速难控,于作战却是大有不利。”

    熊廷弼闻言后,想了想发现这貌似是有道理的。

    “原来如此,老将军还曾研习过内河水战?”

    “却是没有,只是此番多有在东江中作战,听闻一些老卒说过此事。”

    大军出发之后,很快就有一小股的建奴骑兵,在太子河对岸出现,河对岸的明军没有配属骑兵。不过那那队鞑子依旧不敢靠近,猎兵黑洞洞的枪口,他们可不敢无视,对线膛枪这种东西的射程他们心里还是有数的。

    在见识到船队的防御力之后,熊廷弼对粮道的安全的担忧,也打消了一些。

    即便没有水运,这一次作战,后勤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他们第一期的作战目标也就是收复辽阳,海州到辽阳不到一百五十里路,敌军小股部队并不敢过来,大股骑兵若来,没有盾车,也难以攻破辎重营组成的车阵防守。

    “什么?尼堪出动了大队船只,在太子河上运送粮草弹药?”

    “回主子,尼堪的船队,足有两百多艘船,沿河修筑了不少兵站。”

    “尼堪出动了多少兵马?”

    “骑兵一万有余,步兵近两万,此处步兵应当具是东江步卒。此外还有两万多辅兵与民夫。”

    黄台吉一听就明白了,广宁方面的明军,只是骑兵跟着东江镇来了,他稍加思索后问道:“海州尼堪,有多少兵马?”

    “辽东总兵刘渠,此时正留守城中,具体有多少不知,至少有两万。”

    得到明军的最新消息后,黄台吉很快召开了军议。

    黄台吉问道:“若是熊蛮子沿着太子河,绕过鞍山,直取辽阳。当怎么办?尼堪船队中也有火炮,两岸都有精锐步卒守备,怕是难以切断尼堪水上粮道。”

    他们对大明的体制还是很清楚的,知道这支军队现在总算不是沈有容做主。

    底下众人一听,很快就郁闷了,一众建奴的贵族反复讨论之后,认为明军是要打鞍山,决定要在鞍山驿堡附近与明军做过一场。现在,明军搞不好是要直取辽阳。

    代善听后,想了想后说道:“尼堪大队都在河边,骑兵将难以施展。我军步兵,难以抵挡尼堪火炮,在此于尼堪决战,怕是不妥。”

    丰水期的太子河下游,可没有可以让步兵和骑兵不借助桥梁渡河的地方,这么打起来,借助地形,明军将有很大一侧都是不用直面骑兵冲击的,进攻这股明军,对只有骑兵能威胁到对方的建奴来说,是相当不利的。

    德格类说道:“便是地形于我军不利,此战便能避开了?”

    黄台吉见不少人都有避战的想法,在心中叹了口气,主动站出来拿了主意。

    “这熊蛮子动向尚且难以知晓,若是对方直取辽阳,也只能打一打再说。以我看,尼堪们怕还是要打鞍山堡。”

    最终,建奴方面还是很快做出了决定,大军主力还是先集结于鞍山。明军要绕过鞍山必然要多花很多的时间,他们得到消息,也完全来得及退往辽阳。

    随着两军距离逼近,双方的哨骑部队之间激烈的绞杀战很快再次升级。

    一面牛录额真大旗下,领头的壮汉不由皱起眉头说道:“尼堪的哨骑,何时变得这般厉害了?”

    在他面前,是一个刚刚回来复命的小队,出去时11人,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