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战辽东 >

第222节

战辽东-第222节

小说: 战辽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以默坐在椅子上,小口小口啜着茶天气虽然大热,可他身上那青绸团花长衫还是穿得一丝不苟,努力保持着淡然自若的表情。

    他的脚下墙边一字排开放着三个大大的口袋,手边的茶几上则是两对丝线捆扎的粗瓷坛子这两对坛子正是楚凡信中所说的那俩新产品了辣椒酱和豆腐乳。

    这些东西是丁以默三天前在天津大沽接收的。

    豆腐乳也还罢了,丁以默尝了一下后立刻便意识到这东西必定会风靡大明独特的口感使得它成为佐餐佳肴,无论是馒头大饼还是大米饭小米粥,只需放上少许豆腐乳,便能使索然无味的一餐变得津津有味。

    辣椒酱丁以默就有些拿捏不准了他第一次品尝便被辣得涕泗横流,连饮了三大瓢冰凉的井水犹自如火中烧之后丁以默又小心翼翼地尝试了几回,他终于发现这既辣且鲜的酱料的独特之处了,回味绵长不说,且极为开胃,让人光是想想都口舌生津不过丁以默担心的是,它这味道确实太过霸道,只怕很多人接受不了。

    这两样东西都有个最关键的特点,那便是极耐储藏甭管多热的天儿,放上个三五个月都没问题!

    这就解决了运输贩卖所需时间的难题须知中原大地许多极富特色的吃食,之所以名满天下却难得一见,这其中最大的难题便是不易储藏!

    只要能解决了这个难题,再普通的吃食都能占据一席之地,更何况这两道佐餐佳品呢?

    “穆夫兄,劳你久候,元化失礼了!”

    丁以默正啜着茶呢,只听橐橐靴声中,孙元化爽朗地笑着进来了他还是那副不修边幅的老样子,花白的胡须上还残留着一颗不知什么时候的米粒。

    丁以默却丝毫不敢怠慢眼前这位楚凡的师兄现今已是从三品的蓟辽总督府参政他赶紧起身深躬拱手道,“参政大人公务繁忙,犹自拨冗相见,小子愧不敢当!”

    “这有什么不敢当的,你是亦仙的姐夫,算起来咱们还是姻亲呢来!坐!”孙元化手一摊,一屁股坐在了主座上。

    二人又客套寒暄了一番,这才进入正题,丁以默把楚凡随货物一道来的楚凡的亲笔信转交给了孙元化,后者随即拆封展读。

    丁以默再次端起茶杯,一边喝一边拿眼角偷瞟孙元化,只见后者越看越激动,到最后忍不住一下站了起来,抖着手失声道,“亩产至少五百斤?这这简直难以置信!”

    说完他瞟了一眼那三个口袋,转向丁以默问道,“穆夫兄,这三个口袋里可是玉米、番薯和那土豆?快!快让我看看!”

    丁以默见他如此失态,却不明所以因着这信是楚凡写给孙元化的,他当然不会偷看,而这三样东西他也是第一次看到,还是押送来的人告诉他,他才知道什么是什么。

    “大人请看,”丁以默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巴掌长的棒状物递到孙元化面前道,“这便是玉米。”

    孙元化接过一看,只见那棒子上稀稀落落长着豌豆大小的白色籽粒,似乎毫不起眼,他不禁有些疑惑,“这东西真能长五百斤?却不知滋味如何?能果腹否?”

    孙元化这第一个问题丁以默没法回答,后两个却是可以的这只见他又掏出番薯和土豆递到孙元化面前道,“大人钧鉴,这三样以默都已尝过玉米淡而无味,番薯略甜,这土豆却是极涩滋味虽一般,果腹却也足够了!”

    孙元化细细查看了一番后,激动地在屋里踱起步来,像是对丁以默,又像是自言自语般喃喃道,“据亦仙所言,此三物乃是他费尽力气方从海外觅得,最是高产他自种了一季,亩产便达五百以上,若能改良其品种,产出当能更多更兼无需良田,坡地荒地均可耕种若能广为播种,三年之内天下无饥馑矣!”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低头沉吟道,“亦仙思虑最是细密,若非万全绝不会贸然奉此三物与我”

    沉吟半晌后,他抬头望着丁以默,脸上线条越发柔和了,“穆夫兄,你有一位心怀天下的好妻弟呀!孙某虽不谙农事,可也知此乃军国大事,丝毫不逊我这红衣大将军炮!”

    丁以默听他称赞楚凡,心头也像吃了蜜般甜,赶忙起身代为逊谢,却见孙元化随意摆了摆手,踱道窗边仰望天际。

    屋里安静了好一会儿后,才听孙元化沉声道,“当今天下积弊已深,何也?兼并之祸酷烈!富者阡陌相连,贫者无立锥之地,此乃天下大患东虏,癣疥之疾耳陕北乱民,方才是腹心之患!陕北何以乱起?无他,乏食耳!我这红衣大炮,不过制衡东虏之小技罢了,亦仙这三味药,方是根治天下痼疾的良方!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英雄,当此危难之时,有你相助,亦仙亦仙,徐门幸甚!大明幸甚!天下幸甚!”

    孙元化这话,把丁以默听得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想到,楚凡这三口袋看似稀松平常的东西,能得到孙元化这么高的评价,居然是“军国大事”!居然能“根治天下痼疾”!居然“天下幸甚”!丁以默再怎么历练精明,也不过一介商贾,当然理解不了孙元化他们这些高品官员的心思。

    此刻丁以默情不自禁望向茶几上那三样东西,目光中竟流露出一丝敬畏来。

    “穆夫兄,兹事体大,孙某还需细细筹划一番,如何用亦仙信中那些耕种的法子在这关内试上一试,方见信于朝廷,”丁以默正想着呢,孙元化却转身对他说道,“且此事事关实学荣誉,孙某也当尽快拟信禀报家师,请他老人家定夺穆夫兄若无他事,孙某可就要送客了。”

    丁以默这一趟送东西是一方面,另外也正有事要请孙元化帮忙本打算等楚凡这事儿办完了再说的,不曾想孙元化竟是急不可耐,完全不按套路出牌这不明摆着赶人吗?

    不过事已至此,丁以默只得厚着脸皮把自己的事情说了一遍,却让孙元化皱起了眉头。。。。

第四百三十二章 鞑子密使() 
丁以默想请孙元化帮忙的,是登州烟厂卷烟配额的事情。

    自打去年,也就是崇祯元年九月皇上准袁崇焕之奏撤销登莱巡抚,其事权改归山东巡抚后,登州官场开始了极度的动荡:不管是官吏的升迁罢黜,还是府库物资的盘点清算,乃至各种势力范围的重新洗牌画界,那都是要花大量时间,牵扯各种各样的利益纠葛仅仅为了更有力的控制东江镇后勤,袁崇焕就置创立了八年的登莱巡抚这个“战区司令部”的卓著功勋于不顾,就此悍然裁掉,可谓既草率又愚蠢。

    这种背景下,利润丰厚的登州烟厂自然也是各种势力角逐的主要战场,尤其是王廷试的手伸进来后当初他在楚凡那儿吃了瘪,现在楚凡离开了,登州地面又重归山东管,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么绝佳的机会。

    各种巧取豪夺、威逼利诱之后,王廷试终于如愿以偿的拿到了登州烟厂一成六的股份,开始直接插手烟厂的具体事务其实说白了就是抢夺卷烟的销售配额!

    陆都虽说精明干练,可如何是王廷试这只老狐狸的对手,而楚凡又被那场生死大战牢牢拴住,除了写信指导之外,根本没精力来处理如此棘手的问题,所以半年下来,东印度公司在这场配额争夺战中可谓节节败退,从原来最大的销售渠道变成了连基本要求都没法满足了。

    这就让丁以默抓狂不已仙草卷烟现在可已经成了丰润祥的拳头产品之一了他不止一次写信给楚凡说这事儿,可分身乏术的楚凡也没办法,最终让他来孙元化这里试试,看能不能通过蓟辽总督衙门给王廷试施施压。

    丁以默这个要求让孙元化很是为难他虽说能在袁崇焕那里说上话,可山东却不在蓟辽总督管辖范围之内!不过他最终还是答应了丁以默想想其他办法。

    送走丁以默后,孙元化立刻给他和楚凡共同的老师徐光启写了信,并雷厉风行在山海关关内找了块地,拨了一批卫所兵开始试着种玉米、番薯和土豆。

    所有这些花了他五天时间才算粗定,看着种子下了地之后他才起身返回宁远城。

    孙元化刚到衙门连气都还没喘均匀呢,便被袁崇焕请了过去,他只来得及抹了把脸便匆匆赶往后院书房。

    一进门,就看到袁崇焕满脸喜色朝他招手道,“初阳兄,你可算是来啦!你要再不回来,我就该派人去绑你啦!”

    孙元化是袁崇焕心腹幕僚,对于这样的玩笑话当然早就习惯了,当下微微一笑道,“元素兄如此喜悦,可是有何喜事?”

    袁崇焕哈哈一笑,瞟了一眼紧闭的书房大门后兴奋地低声说道,“那边要来人了!”

    孙元化心中咯噔一下,眼睛不由得一下睁大了袁崇焕所说的那边,自然指的是建州鞑虏!

    自打当上这蓟辽总督,袁崇焕便开始筹划谋款之事这事儿是朝廷大忌,知道内情的,孙元化、祖大寿数人而已袁崇焕向他们一再解释,谋款乃是权宜之计,其真实目的是消除皇太极的戒心,争取时间修筑城寨、打造火器、编练士卒,争取在五年之内使关宁军能拥有与建奴有一战之力。

    没错!平台召对时袁崇焕向皇上夸下的“五年平辽”的海口,他自己就是这么解读的:所谓“五年平辽”并不是说五年内击败建奴、收复辽东,而是说五年后拥有打败建奴的能力。

    对于这一点孙元化和朝中许多清醒的人一样,倒不认为袁崇焕是有意欺君毕竟关宁军的实力就摆在这里,没编练到位就拉出去和八旗精锐死磕那不是平辽,那是送死!可偏偏皇上又是个操切的性子,做事恨不得吹糠见米,说五年之期他都嫌长了,真要实话实说只怕袁崇焕前脚出宫门,后脚撤换他的中旨就已经到家了!为了坐稳蓟辽总督这个位子乃至更进一步,袁崇焕选择了冒险,他认定了只要在五年之期内自己面对八旗劲旅能获得一场野战的胜利,就能将什么五年平辽的承诺以及欺君之罪通通都敷衍过去!

    皇上好糊弄,皇太极可就不好糊弄了他虽然当上奴酋才一年多一点,可从宁锦之战以及后面打击蒙古诸部的手段来看,算得上是个雄才大略的主儿,这样的人会眼睁睁看着袁崇焕在家门口筑城而无动于衷?绝无可能!

    所以袁崇焕才会甘冒大险私下谋款既然五年平辽这事已经欺君了,不如再冒个险,如果皇太极真被迷惑住了,辽西筑城的计划一旦完成,辽东战场的主动权可就又回到明军手中了!

    袁崇焕做事一向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是孙元化早就领教了的所以他也知道即便自己反对这位袁督师也会不管不顾的放手去做,为抗鞑大计能顺利进行,孙元化也只得捏着鼻子认同好歹有他从旁襄助,还能把握一下节奏,防止袁崇焕冲动之下做太出格的事。

    今年年初,袁崇焕便四下搜寻,终于找到了几个喇嘛作为中间人,开始私下同皇太极接触,前前后后通了几次信之后,“七大恨”的问题算是勉强解决了,双方有了和谈的基础可新的、更加棘手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

    首先是皇太极的称号,也就是建州鞑虏的地位问题皇太极的信抬头便是“满洲国皇帝,致书大明国袁巡抚”,更提出“国宝除封谕外,不可乱用。如此,则应与我铸满洲国帝印”这样的要求!

    袁崇焕深知这么荒谬的条件皇上肯定是不会答应的,哪怕是密约都绝无可能!无论皇上多么急于解决辽东边患,他都不可能与皇太极平起平座!

    第二个棘手的问题便是朝鲜了。

    在孙承宗以及袁崇焕一脉相承的辽东战略中,朝鲜是个分量非常足的助力,但丁卯胡乱之后,朝鲜上下出现了不少对大明这个宗主国的质疑大明朝野也都担心朝鲜顶不住鞑虏的压力,彻底倒过去。

    所以袁崇焕在前几次给皇太极的信中便提出希望皇太极对朝鲜“兵未回即撤回、已回勿再往”,停止对朝鲜的攻击。

    这些问题可都不是书信往来能说清楚的,所以在袁崇焕的请求下,皇太极答应派遣一名密使来磋商,现在,人已经快到了。

    皇太极派来的这位密使,会是谁呢?。

第四百三十三章 鞑子的底线() 
岳托踏上宁远城外的木栈道时,兀自天昏地暗。

    他是坐船来的,而这船,正是他一手提拔的孙振武刚造出来的,才下水还不到一个月。

    船不大,比之大明水师的苍山铁还略小一些单硬帆、配摇橹、有腰舵,除了水手外最多能装载五十余人这是孙振武督造的第一批两艘船之一,只具备近海靠岸航行的能力。

    这样的船若是在大明沿海自是不值一提,但对于岳托乃至整个建州女真而言,却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这些刚从山林里走出来不久的野人们终于开始接触需要高度组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