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扫明 >

第320节

扫明-第320节

小说: 扫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相反,王争拥立鲁王后并没有其它藩王号称监国或称帝,这已经足以证齐军的正统地位。

    这样一来,就算冒襄有心不仕,但却也是找不到任何理由,况且南京鲁监国朝廷如日中天,南败李闯,北复燕京,所到之处,都是一片的易旗换帜之景。

    天下大势如此,傻子都知道即将改朝换代,谁又会和自己的将来过不去。

    起初,冒襄、陈贞慧、方以智等人都是心如死灰,一心求死,根本没想过要替王争办事,但后来幕僚府动了些手脚,散布他们几个已经入仕齐王的消息。

    自那以后,登门拜访的官员便是络绎不绝,纷纷向他们道喜祝贺,三人也是愁眉不展,陈贞慧老母前来劝他,方以智那边却是其妻潘氏来劝。

    陈贞慧和方以智此时就算不仕,天下人也会以为他们在齐王手下做事,再加上王争一系列的威逼利诱,两人也明白,要是再坚持下去,鱼死网也不一定破。

    王争可不是什么好像与的角色,逼急了,遭殃的还得是自己的妻儿老小,再坚持也没什么必要了,两人在被抓来后的一个月,前后出仕齐王幕僚府。

    冒襄对陈贞慧和方以智的劝说视若无睹,他没有老母,也没有儿女,似乎是铁了心想要和王争作对。

    但没多久,一件事却让他不得不服软。

    董小宛是名震秦淮的歌女,自从老母去世后,她便和冒襄处处留情,这些事谍报司早就记录在册。

    城管局下属各个分署开始清查江南的时候,董小宛和冒襄都被波及到,冒襄那个时候本来准备要替董小宛赎身,但老鸨说话不算话,不愿意放弃董小宛这颗摇钱树,给多少银子都不放人。

    冒襄毕竟还是个文人,身上的银子就那么多,虽然心中急切,但老鸨攥紧了不松手他也没有任何办法,正急着呢,就不明不白的被城管局的人给抓到院子里圈起来了。

    那时候的冒襄以为和董小宛再无相见知日,几度寻思,但忽然有一天,却是李岩亲自带着董小宛来了。

    冒襄惊喜不已,和董小宛紧紧相拥在一起,后来问起这件事,董小宛才说是当今的齐王亲自下令旨,让老鸨放了自己。

    当时董小宛说起来的时候,一直都在不断的笑,说那老鸨最开始极度不情愿,但是在苏州的齐军城防营主将听到后非常震怒,居然亲自带兵来了。

    还说这可是齐王的令旨,如果不放人,一定将这青楼给夷为平地。

    看着眼前一队顶盔披甲的城防营兵士,老鸨还是非常识相的把董小宛给完整无缺的放了出来,就连多说一句的勇气都没有。

    冒襄越听越是啧啧称奇,有道是齐王那等高位,简直和不冠名的皇帝一样,每天要处理的事情不可谓不多,但就算是这样,居然还会为自己和董小宛费心下令。

    自己不过是个落魄士子,董小宛也只是歌女,是这天底下最底层的人,王争距天子之位一步之遥,但对待他们却这样费心费力。

    冒襄就算是铁石心肠,也全都在那一瞬间融化。

    加上董小宛不遗余力的劝说和激励,冒襄仿佛焕发了人生的第二春,在一天的清晨和董小宛一起去找李岩,说是愿意替齐王做事。

    李岩非常高兴,说齐王早就有了令旨,掌功科的位置一直都给他留着,冒襄听到后非常激动,当场表示要为齐王效死。

    对于冒襄来说,要是能帮助王争完成伟业,自己就将成为开国功臣,青史留名,还能和董小宛生一群白白胖胖的小子,未来实在是光明的很。

    这些事情一直在北方的唐通根本不知道,他只是看见身为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居然还会为王争办事而想不通。

    要知道,这位齐王可是将复社一网打尽了啊。

    不过眼下他的注意点显然还不在这件事上面,本来唐通还美滋滋的想着这次能叙列一等功,听到冒襄这话顿时傻了眼。

    看着前来取首级的哨骑,唐通问道:

    “居然才只是二等功,是不是小了点?”

    闻言,冒襄抬头看了唐通一眼,语重心长的说道:

    “唐将军,这二等功一般人要是想得到,还得亲自上战场杀敌才行,而且杀的还不能少了,现在逮住一个林圭就给你二等功,该烧高香才是。”

    唐通还是有些犹豫,支支吾吾的问:

    “。。。那,冒科长,这二等功能让在离开广宁门吗,实在是不想干守门的伙计了,丢脸不说,过了这村怕是就再没什么立功的机会了。”

    “哈哈哈。”

    听到这话,冒襄却忽然间大笑起来:

    “唐将军怕是还不明白齐军中二等功吧,在下这么和你说,就凭这二等功,到其它地方当个营官还是足够的。”

    “果真如此!?”

    唐通大喜过望,没想到齐军中的军功如此有用,简直和大顺中是天差地别,等赴任过去,一定要抓紧机会再立上一些功勋!

    唐通还是第一次感觉自己如此有干劲,甚至都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自己要到哪去上任,他笑容满面的抱拳说道:

    “在下先过冒科长!”

    冒襄却是摆摆手,说道:

    “别谢我,谢齐王。”

    看着冒襄有些悠闲的背影,唐通恍然大悟,看向紫禁城的方向,脸上陡然升起一抹敬意,攥紧拳头,喃喃道:

    “老子这次一定要大展拳脚,报答齐王的大恩!”

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缮皇陵,善始善终() 
    王争进入北京的半月之内,一支在连续不断的发布各种政令。

    对前明已经投奔大顺的官员,基本都是网开一面,允许他们官复原职,但只有包括兵部尚书张缙彦在内的极少数一部分人得以进入幕僚府供职。

    除此之外,王争下令旨重建崇祯帝与周皇后的陵墓。

    原本李闯进城后只是为了笼络北方官绅的心,所以才象征性的下令合葬崇祯与周皇后,但负责营建的前明吏目赵一桂却并没有迅速落实,最终只用了三百多亮银子,就完成了全部修建。

    查明此事后,王争下令旨将吏目赵一桂、兵部尚书张缙彦抓捕处斩,六科廊言官因背逃满清一事败露,被灭族,全家上下十七口都被斩首。

    此事之后,王争将在南京内的城管局总署迁到北京城内,大批的城管局下属三司人员和齐军兵士行走于全城,在三天内抓捕出总数达六百的人犯。

    这其中,包括了前明的官员、一些地主官绅,还有大批到处煽动人心的东林士子,一时间,京师震动,无人不对此时闻之色变。

    在北京城趋于安定的时候,王争责令幕僚府农务顾问与农务部诸幕僚、顾问,先在北京内城开始一次彻底全面的土地普查与户籍入册工作。

    另一方面,王争启用前明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为监工,原司礼秉笔太监车应奎、王德化,随堂太监王之俊、卢维宁等人从旁协助。

    齐王恩威并施,曹化淳一方面又敬又惧,另一方面也是迅速开始重建工作,经过简单的实地考察后,简明扼要的将现下崇祯陵墓的情况回复给王争。

    “碑亭南北四丈八尺,修三丈。享殿,距门十三步,阶三,无台,殿三楹,广七丈二尺,修四丈二尺,内香案一,青琉璃五,器全设。一神牌,高二尺五寸,石青地,雕龙边,以金泥之,题曰‘大明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宏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

    这种规格看似不错,但相较于大明历代皇帝的陵墓,已经是非常寒酸了,曹化淳说这话的时候甚至带着哭腔,不断的恳请王争,一定要将庄烈皇帝的陵墓重新修缮。

    很显然,王争对这件事还是比较重视的,当即便是发下令旨,拨款一万两千两白银暂先授用,移壮烈帝与周皇后梓宫入享皇陵,不足,则幕僚府妥善补之。

    齐军高效的系统再次运作起来,齐王令旨,没有任何人敢无故拖延。

    上午曹化淳才从冬暖阁走出来,午时三刻还没到,银子就已经运送到位,惊叹了一番后,曹化淳便立即带着宦官们去雇佣工人,拿着铁锹和锄头“叮叮铛铛”的开始刨坟。

    没错,就是刨坟。

    李自成竟然将崇祯帝和周皇后建在了田贵妃墓上,崇祯帝和周皇后怎么说也是大明最后的正统帝后,无论王争还是李自成,都对这对夫妻有着高度的评价。

    合葬在贵妃墓,一则是不符合二百余年的礼法规矩,二则是规格太小,对大明的帝后来说,简直是种侮辱。

    挖开了粗粗填埋的沙土,炸开东西两侧的石门,总算是将崇祯帝和周皇后的棺杶拉出来,可这个时候,远远的有人忽然喊了一声:

    “齐王到——!”

    这个声音让曹化淳等人心中一惊,连忙和一众工人伏跪在地上,山呼道:

    “恭迎齐王千岁~”

    王争带着一票的文武前来,再加上禁军侍卫和宫女太监,起码要有几百人,浩浩荡荡的前来,一下子就将这原本不大的贵妃陵堵得更是拥挤不堪。

    但拥挤自然是挤不到王争的头上,只能是下面的人默默承受,看了一眼饱经风霜的棺杶,王争忽然说道:

    “来人,开棺!”

    曹化淳起初有些没反应过来,赶紧劝道:

    “王爷,壮烈帝和周皇后已经殉国多日,此时开棺,难免臭气熏天,再者也是对帝后的不敬,奴婢看。。。。。。”

    听见这话,王争眯起眼睛,问道:

    “曹化淳,你说什么?”

    “呃。。。。。。”这句话还没说完,曹化淳便是立即感受到一股子淡淡的杀意,当即是赶紧跪在地上,叩头如捣蒜:

    “奴婢是说齐王英明,齐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王争这才满意的冷哼一声,喝道:

    “继续开!”

    待禁军侍卫将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棺杶分别撬开,立刻便从里面传出一股难闻的味道,不只曹化淳、王德华这些太监捂住鼻子,就连两侧的禁军侍卫都皱了皱眉头。

    那些前朝的大臣们表现是最不堪的,甚至有人当场吐了出来,王争面色如常,并没有任何不适的反应,手扶着崇祯帝棺杶的一边,缓缓走到前面,仔细看了看这位亡国之君的长相。

    见到齐王的样子,李岩面色震惊,施邦耀和冒襄等人纷纷侧目,下意识将捂着鼻子的衣袖放了下来,都为自己感到不齿。

    “唉,皇上,您当初哪怕要是能稍微信任我那么一点,咱就不至于走到今日这一步。”王争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微弱声音喃喃道:

    “不过你可以放心,咱们汉人的江山,不会轮到那些关外的蛮夷。”

    最后看了一眼崇祯皇帝遗容,王争忍着刺鼻的腐臭味来到周皇后棺杶的前面,凝视着这位骨气不属于男儿的孝节皇后。

    不过王争只是看了一眼,便是深深叹了口气移开目光,下令用上好的木料重新封住棺杶。

    可能是时间过久,王争并没能达到自己的愿望。

    当时崇祯帝和周皇后的尸身由于李自成保存并不妥善,所以已经开始大规模腐烂,王争看见的只是两具形似骷髅的人骨罢了。

    最后,王争下令旨,将崇祯皇帝与周皇后棺杶移入皇陵。

    明朝有两个皇陵,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兴建的,张献忠攻陷凤阳后将其捣毁,现在基本上只剩下残垣断壁。

    第二个则是位于北京城郊区的天寿山麓,这第二座由明成祖朱棣兴建,已经埋葬了十二位帝王。

    王争派禁军一个千总队在天寿山皇陵的外围驻营,有哨骑整日来往巡视,城桓上也有禁军兵士轮守。

    经过曹化淳和幕僚府官员不断的考察,在十日之后将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棺杶移入皇陵。

    王争将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陵墓定名为“庄陵”,第二次拨款十万两白银,责令方以智主理,将明皇陵全面修缮。

    由此,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庄陵”也得到了扩建。

    匠户就现在皇陵内的地势加筑月台后,商议决定将旧碑亭移建月台之上,后墙略为加高,宝顶随墙添土,并将原建享殿三间改造五间,宫门一间改造三间,用以彰恩齐王之恩泽优渥。

    庄陵的陵门被改建成硬山顶式的三间门楼,享殿建成了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非常威严。

    石雕五供之后建起无马道、宇墙的单面墙式的宝城墙,城台及重檐歇山顶式的明楼应有尽有。

    应齐王令旨,工匠们在竣工之后在“庄陵”门外设立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崇祯皇帝上吊殉国后的血书。

    这样一来,崇祯皇帝和周皇后都算是得到了善始善终。

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