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虎痴 >

第51节

虎痴-第51节

小说: 虎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褚很急,毕竟洛阳方面的动向跟他莫切相关,而且钟繇到达的时间点以及他本人的身份,似乎都预示着洛阳出了大事。

    “钟君披星戴月,辛苦了。”许褚在营外见到钟繇,心下虽急,仍是请他先入帐内再说。

    钟繇显是一路劳顿,整个人看上去萎靡乏力,见到许褚后强自振作,一道去入军帐之中。许褚命人送上吃食,茶水,虽是简陋粗实,钟繇却也不计较,胡乱填了五脏庙,便要说正事。

    许褚忙道,“钟君不忙,容我去把志才叫来。”

    钟繇喜道:“志才在这里?!再好不过!”荀彧与钟繇都曾向郡中举荐过戏忠,可见交情匪浅。

    不一会,戏忠披了件外衫进来,两人分别已久,互道离别之情后,钟繇问道:“志才是如何到仲康门下做事的?”

    戏忠说了,钟繇恍然道:“原来是郭奉孝引荐。”戏忠的才具,荀彧、钟繇都非常看重,不能同为郡吏,当时二人都甚以为憾。戏忠身份尴尬,寒门子弟,未有美名。在讲究名声褒贬的汉末,很难得到名士的重视。在许褚身边做事,虽然寒碜了些。。。。。。好歹得以重用。

    这当然是钟繇自己的想法,戏忠对许褚还是满意的,至少听得进话,做得了事,不是尸位素餐的人,也不是一味强|暴的人。

    寒暄过后,回到正题。

    钟繇年近四旬,须髯黑长,说话时语气温和亲切,让人如沐春风。他说道:“大将军三日前传檄董并州、丁都尉、桥东郡三人,命他们屯营停行。”

    自来到东汉后,许褚经历丰富,已不是当日之懵懂青年,听了钟繇的话,深吸一口气,皱眉沉思。

    许褚的表情落在钟繇、戏忠两人眼中,戏忠最近一直常伴许褚身边,倒没觉得怎么,钟繇则是心道:此子看似成长了许多。

    许褚沉思过后,忽然一拍大腿,惊道:“京都乱矣!”

    戏忠、钟繇相视一眼,前者问道:“主公为何这样说?”

    主公?钟繇听到戏忠对许褚的称谓,有些讶然。在郡中为吏,当呼府君、明君等等,戏忠直称‘主公’,透露的消息是——不论许褚日后去哪,他都会跟着。钟繇由是好奇许褚为何能让戏忠心悦诚服,但此时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但听许褚回道:“丁都尉、桥东郡,为大将军与袁司隶的至交心腹,得闻檄令后,自会遵守。可那董卓,骄纵蛮横之人,此前数次不顾朝廷明令,公然拥兵自重,便有不顾大将军檄令之嫌。如此,董卓一旦入京,谁人能与之抗衡?”

    钟繇仰天而道:“可笑啊,可笑!”见许褚、戏忠脸现疑问,又道:“仲康微末之身,却看到了洛阳的危机,可笑大将军与司隶校尉权重天下,竟犯下此大错!”

    许褚嘿然,听口气,钟繇正是为此而来。许褚看得到的东西,以钟繇及朝中有识之士的眼光,能看不到么?

    其实在座三人也都明白,何进、袁绍身边才智之士何其多也,多半也是知道这样做带来的隐忧,只不过两人身在局中,牵绊太多,故而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罢了。

第92章 何进之死(上)() 
许褚、戏忠各自低头沉思,但见钟繇继续说道:“五日前大将军委派朝官去往董并州、丁都尉、桥东郡三处,令他们停止进军。其中去往渑池宣读诏书的,是谏议大夫。”

    谏议大夫即种邵,钟繇怕许褚、戏忠不认识此人,加了一句:“种公是个正气凛然的人,有他在,即便董卓有违抗命令的意图,一时也不会造次。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我出洛阳时,种公那边传来消息,董并州已经到达了新安县,直逼函谷关!”钟繇说道。

    戏忠闻言,取出佩剑在地上草草画了地形图,道:“董并州部曲自河东郡进发,途经安邑,渡黄河南下入弘农郡,再往东赶到渑池,几番周折,耗费时间却不算太长。故我猜其所部人马,应不到万数。”

    许褚、钟繇均点头。戏忠说的在理,许褚跟董卓丁原等人接到大将军传来的‘进逼洛阳’的诏令前后相差时间大约在五天到十天之间,董卓人马众多,整顿兵马花去一部分时间,因为王屋山地势比较难走,他又舍了从河东郡内的东垣县经过,直接翻过王屋山进入河南尹的近路,其实是绕了一个大圈子的。这么一算,董卓能在谏议大夫种邵到达渑池前走到新安,所带的人马应该不会太多。

    戏忠遂说道:“如此,董卓未必就敢越过函谷关,毕竟大将军与袁司隶手中亦握有雄兵。”

    戏忠说的雄兵,一个是袁绍身为司隶校尉所拥有的一支部队,一个是接替袁绍受任为虎贲中郎将的袁术手中握有的部队,还有车骑将军何苗的部队,以及西园八军中何进与袁绍掌握的一部分部队。

    许褚听戏忠解释过何、袁二人拥有的兵马后,有些惶然。难道历史因为他这只小蝴蝶扇动翅膀后,现在就要发生大变化?如果这样的话,钟繇又为什么火急火燎地赶来见他。

    却听钟繇叹道:“志才说的没错,只是我出发前又生一事端。”

    戏忠忙问:“何事?”

    钟繇答道:“大将军拜王子师为河南尹。”

    王允,字子师。

    许褚来东汉前对王允的印象大都来自前世的艺术作品,‘巧献连环计谋董卓’,便是许褚对王允的所有了解。到东汉后,郭嘉数次与他说起过王允,因为王允曾做过豫州刺史,还有王允是彻彻底底的‘除宦’一党。

    王允十九岁就开始做官,在豫州刺史任上和张让发生斗争,失败后去官隐居,直到何进掌权,为了拉拢士族重新提拔王允为从事中郎,现在又被何进拜为河南尹。

    许褚对何进无语了,他完全搞不明白何进到底在想什么。先是派人命令董卓、丁原、桥瑁停止进军,这个举措明显是对宦官有利的;可又立刻拜王允为河南尹,王允可是跟宦官势不两立的党人,河南尹是河南郡的别称,都城洛阳名义上隶属于河南尹之中,是个要害职位,让王允做河南尹,袁绍做司隶校尉,又让宦官再度受到惊吓。

    如此作为,何进可谓‘进退失据’。

    许褚当即想到,何进应该还是要死在宦官手里,因为如此种种,宦官们这段时间如惊弓之鸟,当然只能选择铤而走险。而何进本身的进退失据亦是影响了他自身的判断能力,被宦官谋害也是情理之中了。

    这个时候,许褚似乎猜到钟繇此行的目的了。

    戏忠同样若有所悟,直接问向钟繇,道:“元常是来让我等带兵进京的么?”

    钟繇看看戏忠,再看看许褚,点头道:“两位一点就透,难得。我此行确有此意,然并非我一人的意思,慈明公、文若亦有此心。”

    “钟君一路劳顿,且去休息片刻。”许褚沉吟道,“容我三思而定。”

    钟繇理解,此时应给许褚一点时间想清楚,于是出了军帐,随一军士前往下榻的地方。

    许褚目送钟繇离帐,苦笑着对戏忠说道:“似乎我们没得选择。”

    戏忠嘴角亦是苦涩,情形再明显不过。先有高干,后有钟繇。一个代表袁绍这个团体,希望许褚带兵进京,不出意外的话高干还会再来;一个代表与何进、袁绍都比较密切的士人集团,也希望许褚入京。

    原因在于丁原得到何进命令后肯定会奉命停止进军,桥瑁那边估计也不敢造次,唯有董卓是个例外。董卓一入京,肯定不会站到士族这一边,权力的天平就会打破,就算杀尽宦官,对士族来说反而是损失了握有天下权柄的机会。

    许褚入京,则会有效地改变这个状况。

    虽然相对名气不大,虽然兵不多,但也因此更好控制。袁绍的家族在汝阳,是汝南郡说一不二的望族,荀爽、荀彧的家族在颍川,更是关乎许褚屁股下面的太守之位。许褚能对袁绍、荀爽等人说不嘛?完全不能。

    况且种种迹象表明,京都或许要大乱。戏忠从钟繇传递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来,许褚更是结合了后世的知识,认为何进十有八九还是逃不出死于宦官之手的命运。

    洛阳是去定了,现在问题是什么时间到达洛阳最合适。

    许褚心中有腹案,最好是在何进死的时候到洛阳。但这话他不能明说,便对戏忠道:“我等未得停军屯营之令,进入洛阳城未必不可。然局势不明朗,路途中还是走得慢些为好。”

    戏忠以为然,附和道:“主公说的是。袁本初、荀慈明等人无非是想以我等为刀,帮助他们保住既有的胜利成果,只要我们朝洛阳行军,快些慢些,他们应该不会计较。如此,也方便我们观察局势发展。”

    许褚颔首道:“便请志才去与钟君言说。”

    ——明日一早,许褚召众人到军帐中,将这件事说了。张顾、张武对于能进入洛阳都城,显得亢奋不已,乐进、李整亦是心中感慨。

    “不想一夜之间,竟能参与到此等大事中来。”李整心道。

    拔营行军,走了三天后行至距荥阳四十多里外,高干果然又来了。不仅高干,还有何颙。许褚闻报,下马迎向二人。

    此二人算是许褚老相识,简单寒暄过后,许褚邀请钟繇、戏忠一道过来,五人骑着马,边走边说。

    何颙仔细观察了许褚的部队,笑道:“果如高元才所言,仲康之兵虽少,却都是善战之人。”一经细说,原来高干回到洛阳后马上去见袁绍,当时何颙等一些名士也在袁绍府邸,高干当众称赞了许褚。

    许褚感激地看了高干一眼,又听何颙道:“元常,你出发当晚丁都尉奉大将军之命火烧孟津,火势之大,其光于夜间洛阳可见。何太后因此惊惧,下诏罢免张让等人。”

    孟津位于洛阳北部五十里外,可见丁原这把火烧得确实够大。效果也出奇的好,竟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何太后下定决心罢免张让等权宦的职位。

    何颙侃侃而谈,钟繇面现喜色,连道:“好!好!”

    何太后迫于压力,悉数罢免中常侍、小黄门,看似事情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故而钟繇欣喜不已。

    许褚但看何颙、高干神色,心知事情没那么简单。果见何颙淡淡道:“元常高兴地太早,前后不过几天,何太后又重新将张让等人召回宫省之中了。”

    “什么!?”钟繇惊怒。

    何颙不屑道:“妇人之见,反复无常,有甚奇怪?”

    高干一旁叹息,说道:“张让、赵忠等辈根深蒂固,当初何太后毒杀王美人,险些被废,全靠张让、赵忠等人献出家财万贯,泣求先帝开恩,才得以解救。那张让之子,更是娶了何太后妹妹为妇,是为姻亲。再者宦官们的宗族、亲戚、门客、故旧、子弟多有在州郡为官吏,势力庞大,何太后不愿放弃权柄,所以反悔。”

    高干忧心气闷间,连皇家辛秘都当众说了出来。何太后毒死王美人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少,但是敢在公共场合议论的人还是极为少数的。看得出来,高干也是恨极了何太后。

    借由何颙、高干之口,许褚与戏忠不难猜出袁绍此时的心情——恼怒非常。

    袁绍跟何进不同,如果宦官真的翻过势头,赢下这次政争,何进凭借与宦官的旧情,最多损失点权力;而袁绍,包括在场的钟繇、何颙、高干,都只有一个下场,死。

第93章 何进之死(中)() 
何太后的反复,宦官数日之内重回宫省,在场诸人都已明白,京都几日内必然会生变故。这已经是剑拔弩张,你死我生的局面,而透过高干、何颙、钟繇之口,大将军何进竟然还昏招连连,进退失据。许褚脑中思绪回转,心道:中常侍、小黄门等辈,一日数惊,摸不透何进的真实想法,袁绍、王允等人又相逼甚急,现在被何太后召回宫中,必然不会束手待毙。何进之死,恐怕就在眼前了。

    许褚沉吟思索的功夫,高干突然大声道:“仲康,张让等人方被逐出,不多时又被召回,可见其势!又可知宫中之人,实不可与之相谋也。当次千钧一发之际,君当奋起而入京师,襄助袁司隶等人除尽阉竖!”

    钟繇意识到情况的危急,拽着许褚的衣袖,道:“时不我待,仲康当急行军赶至成皋!”

    成皋离洛阳还有二百里,许褚心中亦是怕赶不上好的时机,所以脸色急切,谓戏忠道:“传令全军加速行军,争取今日赶至成皋!”

    事情走到这一步,许褚的心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他与郭嘉都认为己方弱小,不足以在洛阳有所作为,所以对进兵洛阳一事并不感兴趣。这也怪许褚对这段时间的历史不熟悉,只知道何进身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