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虎痴 >

第42节

虎痴-第42节

小说: 虎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愿意披荆斩棘誓死跟随的从属,才是乱世之中真正的本钱。

    扛着‘奉大将军之诏进京除宦’的大旗,确实有利于许褚收揽人心,但说到底,为什么非得途经圉县并取之,戏忠跟郭嘉并没有说明。

    问之,戏忠笑道:“地处要冲,又是蔡伯喈的家乡,岂有不乘乱拿下的道理。”

第76章 千金买马骨() 
与众人一通商议,许褚颇有‘改过自新’的意思。这日午后唤荀谌、荀悦、钟进、张礼和杜佑奏对,说了让他们负责主导颍水以南八县屯田的事,除了荀谌外,其他人都觉得诧异。

    奏对的时间不长,出门后荀谌谓众人道:“武治中不日将拜访我等。”

    众人一听,皆道原来如此。许褚突然往后退了这一大步,将八县屯田让给士族,除了缓和与士族的关系外,最重要的还是应付黄琬那边的求援。

    他们这段时间可没有闲着,因为许褚放权,在各县中塞了许多士族子弟为属吏,加之以他们在郡中的威望,只要许褚肯出一部分粮食,当真如郭嘉所说——须臾可募五千义从。

    这笔买卖,应该是划算的。

    许褚又去拜会了蔡邕,聊至晚间方走,回了自家。第二日的行程,许褚决定往妻子张颖的娘家‘东襄里’去一趟。不为别的,只为戏忠那句:连张氏旁族都不提拔。

    次日阳光明媚,许褚宝车华服,让陈义带着甲士随行,浩浩荡荡携妻子去了东襄里。大张旗鼓是道理在于此次前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招揽张家旁支及里中豪强,许褚这么做,无疑给足那些受招之人面子,不管愿不愿意来许褚帐下依附,至少也会觉得脸上有光。

    到了张府,拜见了张太公。张太公闻听许褚来意,哼道:“你这榆木脑袋,总算也有开窍的一天。”老太公把孙女嫁给许褚,图的什么?你许褚当时不过一个县令,还是摇摇欲坠的,没有才名,没有德名,不就是希望你许褚坐稳了以后和张氏相互扶持嘛?

    宗族姻亲都不懂得利用,张太公这些日子可没少背地里数落许褚。

    许褚生受过张太公的怨愤,留张颖陪着老人家唠会嗑,自己带人去了里中。

    东襄里自张氏日渐没落后,不知多少年没有‘二千石’来过,许褚甲士宝车一到,里中震动,尤其是年轻人,基本都过来看热闹。

    陈义这个人喜欢结交轻侠之辈,是知道一些东襄里的豪侠的。其中有个叫李平的人,在这一代很活跃,跟陈义喝过几顿酒,算是有交情。

    许褚下令原地不动,刻意让人去打听一下李平的为人。三个人分头去打听,一柱香后回复许褚。

    这个李平,实际是个小地主。因家中尚算富裕,时常接济那些潦倒的轻侠,所以在里中有‘好义尚气’的名声。然观其生平,并没有什么其他过人之处,正如陈义所说,李平人如其名,武艺平平,智慧平平,只是崇尚侠义而已。

    许褚颔首,问道:“李平可在家中?”

    士卒回报:“李平昨夜饮酒至醉,现还在家中熟睡。”

    许褚于是对陈义道:“便先去李平家,再行造访里中张氏旁支。”

    一行人赶往李平家,后边远远跟着大批年轻里民,人还没到,有李家门客已向李平通报,说是太守车驾似乎朝家中方向过来。

    李平稀里糊涂被叫醒,听门客所言,大为惊讶。失色道:“果真是太守车驾?”

    门客回复说:“甲士华车,另有与君相识的府门亭长陈君随行护卫,还能有谁!”

    李平如坠梦中,喜不自胜。因附近除了他以外,都是些普通的农户,车驾朝这个方向过来,十有八九是来他家里。

    “去弄些水,取衣物来,我要打理一番!”

    ,许褚到后,不紧不慢下了车,透过院门打量起李平的家来。

    院子不大不小,摆放着些农具与棍棒,几间房屋也只是和普通人家的房子相挡,左手边搭起一个棚子,看不清里头养的是牛还是马。

    看了片刻,见十几个人从房里走出来,为首一人穿戴整齐,容貌平平,朝许褚远远下拜,应该就是‘李平’了。

    几十个甲士特地散开,只留几人并陈义随许褚迈步进入院中。跟着的里民见状,大着胆子凑了过来。

    许褚故意停顿了几步,朝周围四处瞧瞧,见里民涌到了门口,才缓缓走到李平面前,将李平扶起。

    “可是东襄里李君?”

    许褚声音洪亮平缓,让人都听得分明,又不觉严厉。

    李平双手颤抖着被许褚扶住,从神情可以看出,他还没从惊喜中缓过劲来。

    这可是一郡之守啊!李平为里民所尊敬,但有生以来,何曾被一个‘二千石’的高官扶住双臂,好言相问。由是不能控制情绪,抖着声音回道:“小小民正是是李平。”

    围观里民堵在了院门,有的年轻人甚至爬上了院墙,看到这一幕时,无不心中羡慕。

    许褚等李平缓了缓,才道:“闻李君大名久矣,今日来时问及里中百姓,都道李君义气,愿意倾囊帮助素不相识的人。如君之德行,不为国效力,实在太可惜了。”

    李平更是惊喜,嘴唇动了动,却忒自不能说话,急得直跺脚。更可见此人的平庸。

    许褚也不等他回话,自向陈义道:“阿义,如今郡中急缺豪侠义士效命,你说说看,以李君的德行,可为一队率否?”

    陈义作慷慨状,激昂道:“李平有古人侠风,当然可以!”

    两人一唱一和,莫说李平自己,旁边门客,外边围观的里民,都惊叹不已。

    李平他们都很熟悉,祖上留了家产给他,使他能够接济轻侠,豢养门客。然他本人没什么大能耐,祖上留的家产也不算多,豢养的门客徒附便只这十几人而已。

    然而太守竟让他做了队率!

    军中职位不比其他,管制十人的什长已是俸‘斗食’,而队率已是‘百石’之禄,虽然在汉末特殊时期所发常不有及,仍是让其他人红了眼。

    李平憋了半天,终于能大声回道:“平愿为府君赴汤蹈火!”又向许褚下拜。

    许褚再次将其扶起,道:“我初识君,君初识我,君之热血,殷殷荐我。李君请起,许你三日时间打理家中事务,便带上你的门客,来找府门亭长。”

    李平说话忽变得利索,断然道:“不必,能做府君门下一小卒,平心愿足矣。些许家私,又何足道哉?愿散尽家财,为府君招募勇士!”

    要说这李平,能这么快的放弃祖上留的家业并散之募兵,也称得上果决了。

    许褚自不拂他的好意,勉励几句,转身欲走。围观里民散开,甲士开路,许褚踏出院门,在一众惊叹目光中坐车离去,去寻张氏在东襄里的旁支。

    此一出唱罢,当时情景由围观里民和李平门客口口相传,不日就穿遍了鄢陵县,后又传到郡中各地以及附近的郡县。各地豪右遂知许褚‘求才若渴’到了这个地步,里中一个小地主,便许了队率之位。于是那些自认强过李平的人,难免就对到许褚麾下从军有些意动。

第77章 宗族之力() 
出了李平家,原路折返半里往东南方走,就是里中张氏旁支汇聚的一带。

    来之前许褚问过妻子,东襄里除了你们本家,还有多少人家跟你们张氏有渊源。张颖回说有大概十家左右,但都是往上追溯好几代的亲戚,是以她也没记得怎么清楚。又说有两个人比较有威望,一个名‘选’,一个名‘廷’,是这些人的代表。

    到了这一带,明显感觉跟李平家附近有了区别。首先是家家户户都“前门种槐,后门种榆”。古时有种槐树跟榆树的风气,槐与‘怀’,榆与‘余’是谐音,前者象征吉祥、长寿等,后者象征年年有余。但在眼下的年景,还有心思弄这些的人家已经不多了。其次便是有听到读书声,这就更罕见了。历经磨难后的颍川,乡学、县学被破坏的很严重,除了寥寥几个县保存的相对完好外,其余的县学校基本都已废弃。

    鄢陵县尤其严重。鄢陵本就是重灾区,常为黄巾‘眷顾’,许褚当时又不是个重视教化的人,以至于现在鄢陵的县学、乡学都还没有重开。

    听到这读书声,许褚不免有些惭愧。一是惭愧于冷落了张氏宗族,二是惭愧于自己没有将教育给重视起来。

    不是没有人提过,为鄢陵令时,便有奏议重建县学、乡学。但那时候许褚不重视的同时还忙于周旋鄢陵县的大小豪强,便将其搁置了。现在想想,又是他的一个疏漏。

    “希望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许褚一边想着,一边远远下了车。来到张选家前,却是吩咐陈义去递名刺。长约一尺的竹质名刺上只写明了姓、名、表字等简单的信息,并未属上官职。

    递名刺,是为了以示尊重;不属官职,是为了以示谦虚。张氏宗族与李平不同,好歹有书香传家,许褚不能用对待豪侠的方式来对待。

    张选家比李平这种小地主富裕许多,置了门房,门房恭恭敬敬接过陈义递来的名刺,弯着身子徐徐退下。

    许褚在里中闹出这么大动静,这边自也知道他向此处赶来。张选接过门房送来的名刺,微不可闻地哼了一声。但看到名刺上只‘姓、名、表字’等,脸色又好了一些。

    对于许褚,张选包括所有张氏宗族的人,都是又爱又恨。所谓爱,自是因为许褚娶了张颖,两者便算是联系在了一起;而恨,是因许褚为官后对张氏宗族的不闻不问。

    不管怎么说,现在许褚来了,看上去还算懂礼数,张选也不好怠慢,让家中读书的少年们安静,自去门外相迎。

    一经相见,礼毕后朝家中迈进。许褚见张选气质不俗,只可惜须发半白,已然迟暮,不免有些遗憾。他不知道张选在他来之前已是乡三老,掌一乡教化,因其有一定的学识,还在乡中教学。许褚所见张选家中一群人在读书,正是乡中来求学的少年郎们。

    然乡三老虽秩比蔷夫,地位超然,但是民举之吏,没有什么实权。张选本人年纪大了无所谓,但亦想为族中后辈谋个出身。

    浅谈寒暄几句,张选问道:“明府此行是来专门探望老朽,还是”

    许褚毕恭毕敬,“当然是来探望张老,当然,顺便问问张老可知道里中有哪些可用之材,近来事务日渐繁多,屯田、募兵,都紧缺主官或刀笔吏。”

    张选微微点头,说了一些名字,有曾随他求学的寒门子弟,也有张氏宗族的后辈。

    那个张廷也在此列。

    许褚无法一一登门造访,抬头瞅了眼天色,也差不多该回府理事了。便对张选说,但有意愿为郡里做事的,可自行来太守府,他定会一一接见。

    如是又谈了一会儿,许褚方起身离去。张选亲送至门外,看许褚身影消失在视野里,才对家中下人说道:“去通告族里,召开族议。”

    这一日去了东襄里,许褚顿感收获颇丰。回到太守府中,荀谌与徐庶已在侯着。

    荀谌昨日跟一干人等仔细商议过,觉得许褚开出的条件非常好。这笔账之前已经算过,流民跟荒田都是不需成本的,行屯田的本不过是种子跟借给流民耕耘的牛,平白可得暴利。

    所以荀谌此番来,是跟许褚商讨募兵与军粮的事。既然关乎军粮,徐庶不能不在,账可都在徐庶的肚子里。

    把一个文治武略都可期待的未来名臣堪堪用成了一个大管家,许褚实属无奈。

    缺人啊。

    许褚挽着荀谌的手臂朝里走,笑道:“友若精神不错,最近休若可有书信回郡,许久未见其奏报,郡北三县亦不知整治的如何了。”

    荀谌回笑道:“并无收到休若的书信,想来是事务繁多,忙晕了过去。”

    许褚便不多追问,着人奉上茶汤,解过渴后,才开始谈正事。

    荀谌张口就要一万石粮食。

    “募兵要粮,州牧那边粮草也紧急,一万石,仅够应急。”

    许褚听了,默然以对。上来就狮子大开口,显然荀谌做好了讨价还价的准备。

    望向徐庶,徐庶便拿出簿册放于案上,上头写得清清楚楚,府库中共有四万多石粮。

    包括了从阳翟两次运来的粮食。分别为阴修留下的跟阳翟张、黄两家抄得的。

    四万石,士卒吃一部分,屯田花去一部分,发给郡吏一部分,已然紧巴巴的很。更别说许褚要继续募一些兵卒,以及平时的额外开销如救济难民,蓄养门客等等。

    实话实说,许褚一粒也不愿给,然荀谌既然开了这个口,他多少便得拿出点意思意思。

    这即是他面对庞大的颍川士族所处的被动局面,像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