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虎痴 >

第12节

虎痴-第12节

小说: 虎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庶触类旁通,醒悟道:“怪不得韩综在时,这些豪强大都依附韩综,之后又聚拢于庞尚左右。实是对朝廷过于失望,只能抱成一团维护共同的利益。”

    “然也。”郭嘉道,“所以县君必须清楚,你的对手不是庞尚,而是县中豪强。庞尚才能有限,韩综在时便不能除之,如今被豪强裹挟利用又不自知,庸人而已不足为虑。”

    许褚晃着酒杯,他有点跟不上两人的思维。徐庶与郭嘉的话初步消化一下,应该已经说到了关键的点,但对许褚来说又隔着层窗户纸。见徐庶正在闭目沉思,许褚不想让自己显得特别无智,故意对徐庶说道:“元直貌似有所启发,不如说出来,看看跟我想的是不是一样。”

    徐庶睁开眼,摇头道:“还是让奉孝先生说吧。”话语间已比刚才客气许多。

    实际郭嘉此刻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来许褚这里,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荀彧,另一方面则是存了想在鄢陵试一试自己才学的念头,毕竟他至今从未施展过计谋。同时若能帮助许褚守住鄢陵,他的名声也会水涨船高,待天下有变时,再投明主亦有更大的本钱。

    深呼吸后,郭嘉伸出三根手指,道:“有三件事。”

    “这里就是张府了。”

    张府并不大,门口种着一排槐树,级花期甚远,郁郁葱葱,在许褚这个后人眼里,更显得古色古香。

    徐庶代为叩门,不一会儿,门房打开府门,看到许褚徐庶两人穿着官服带着印绶,谦恭问道:“尊客何人?”

    “我们受颍阴荀文若所托,来拜访贵府张太公。”这自然是事先商良好的,怕张家人不待见许褚这位新任父母官,所以托辞受了荀彧嘱咐。

    昨日郭嘉说的三件事里的头一件事,便是关于鄢陵张氏。张氏虽然不复当年盛况,但家学渊源,其底蕴不是一般小门小户能比拟的。假如许其要职,陈说利害,依郭嘉判断应该有机会说动他们站到许褚这一边。

    门房请许褚二人稍候,回身去禀报家主。许褚忽然心生疑惑,问徐庶:“观奉孝所言,张氏能耐不小,为何之前不曾见有所作为。”

    徐庶明白许褚问的是既有张家,为何之前出头的是韩家,现在又是外来人庞尚。

    “世代冠盖之族,孤傲于世,不愿与乡间小民平起平坐。”

    许褚笑了,这就跟官僚世家瞧不起‘暴发户’一样,哪怕家道中落也不愿意与这些人来往。那他许褚呢?张家会另眼相看,让他说服么?

第22章 计定鄢陵(二)() 
张太公带着儿子张奉亲自迎到门口,远远便客气道:“贵客驾临,有失远迎。”他七十多岁高龄,屈尊迎接两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到门口,多半是因为徐庶报了荀彧的名号,而不是因为他们的官职。

    许褚对此心知肚明,看到张太公脸色红润,精神抖擞,惊讶道:“老太公健步如飞,真乃奇人!”古人医疗条件差,活到这个岁数已经难得,何况此老精神状态跟年轻人一样好,确实罕见的很。

    张太公回道:“两位年纪轻轻便带印为官,比老朽苟活于世间不知强了多少倍。”

    汉时薪俸百石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配印绶,一般二十多岁做到百石以上职位的人,都是世家大族的优秀子弟,而许褚徐庶出身低微,利用时势走到这一步,确属异数。

    张太公笑吟吟将许褚二人请到主厅入座,他的儿子则不怎么说话,似是内秀之人。

    许褚既然假借荀彧之名前来府中拜访,就先代荀彧向张家问候,寒暄几句,又怕谈到两家渊源时漏了马脚,便快速步入正题。

    许褚向张太公盈盈拜倒,说道:“此正鄢陵多事之秋,外有贼寇觊觎,内有豪强作乱,张氏名动海内,不能再继续深居简出下去了吧。”

    张太公目中精光闪烁,朝许褚敬了杯酒,方缓缓叹道:“县君谬赞了,张氏早不复当年之名,如今族中人丁稀少,虽怀报效朝廷之志向,但也有心无力啊。县君还是另请高明吧。”

    许褚注意到,张太公话音刚落,张奉的鼻子里轻轻哼出一声。

    那厢徐庶开口劝道:“太公过谦了。黄巾余孽屡次侵犯鄢陵,屡次全身而退,为何?并非贼势太强,而是鄢陵县内豪族不能统一战线,人人为求自保而不尽全力。此时如若张氏愿意助我主公一臂之力,又何惧区区何仪?”

    张奉斜视徐庶,正欲说话,却听见其父咳嗽两声,只好作罢。

    “这位是?”张太公问许褚。

    “此乃我门下主簿徐庶,字元直。”许褚回道。

    张太公‘噢’了一声,看向徐庶,问道:“主簿莫非已有克敌制胜的良策?”

    徐庶答:“同心协力,固守鄢陵,便是良策。”

    “呵呵,原来如此。”张太公转而看向许褚,笑道,“县君以为多少人能守住鄢陵?”

    许褚思索片刻,答道:“太公若支持许某,千人足矣;反之,便予许某数千人,亦不能挡。”

    “老朽何当县君如此看重,请!”张太公又劝酒,之后一句话不说,也不许张奉说话。

    许褚与徐庶干坐一会,只好起身告辞。

    张太公久坐甚乏,不便相送,便让儿子张奉送客。

    徐庶心道:此老终是不甘寂寞,才让其子有机会与主公说话。于是朝许褚使个眼色,许褚会意,路上忽对张奉道:“张兄可有子女?”

    张奉道:“某四十有二,唯一女待字闺中。”

    许褚心道:只有一个女儿,本来还想说你有儿子的话可以来我身边做事

    徐庶救场,道:“不知张兄认为鄢陵此番能躲过一劫么?”

    张奉摇头,“不知,此诸君职业,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有戏!许褚暗道:这话明显透着悬怨念,想他张奉出身名门,四十多了还待在家里做富家翁,如何甘心?于是说道:“许褚刚上任,诸事待起,正缺贤士帮忙。许褚斗胆,请张兄屈尊来县中做功曹,不知可有意向?”

    张奉心中惊讶,功曹是县令属官之首,掌官吏升迁降用,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是一百个愿意,但

    “此事奉做不了主,还得请示家父。”顿了顿,张奉还道,“就怕奉才疏学浅,有损县君名声。”

    你愿意就好。许褚大喜,脸上只淡淡笑道:“那许某也不便多说了,不过还有一件事,请张兄牢记。”

    “何事?”

    “他日朝廷必派天兵援助我等,届时攻守异势,许某定让张兄领一部兵马,以震鄢陵张氏之名。”

    离开张府,许褚马不停蹄回到县衙,在门口撞见郭嘉,好奇道:“奉孝去了何处?”

    郭嘉笑道:“城西军营。”

    徐庶奇道:“奉孝还懂兵法?”

    “略有涉猎。”郭嘉不喜大言,也不爱谦虚,他说略懂,那就是略懂。

    “县君嘿,仲康,嘉见营中兵士在操练一种奇特阵法,嘉见识短浅未曾在书中读过,不知此阵从何而来。”郭嘉问向许褚,一脸好奇。

    徐庶笑道:“此阵为主公夜观星象所得”

    许褚连忙制止徐庶,抢说道:“实属偶然,入不得奉孝法眼,见笑了。”

    郭嘉瞥了两人一眼,嘿然道:“偶然领悟啊,仲康真奇才也。嘉在军营看了半日,又听仲康部下宫肃讲解,此阵真乃克制黄巾贼之不二法门。仲康,你如实招来,是否是家传兵法,被你推说夜观天象所悟。”

    许褚哭笑不得,“奉孝想多了,许某沛国草民,何来家传兵法?”

    徐庶也觉好笑,“奉孝以为主公是借此沽名钓誉么?”

    郭嘉忽然冷下脸,严肃道:“嘉正有一事,要与你们细说。”

    许褚不明就里,看向徐庶。徐庶翻了翻白眼,他哪知道郭嘉唱得是哪一出。进县衙后,郭嘉先是问了张氏那边的进度,徐庶说了。

    “此事应成了九成。”郭嘉道。

    “刚才奉孝说有事要与我等细说,不知是何事?”许褚按捺不住,问道。

    郭嘉叹气不止,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道:“仲康何其不智!方才在营中,听宫肃言道君在沛国时率众抵抗葛坡贼,后在阳翟城外救下郭公则,又在鄢陵一人独斩十余人,诛杀韩综,如此功绩,竟然藏于胸中,不大肆宣扬,君不知世间爱慕虚名者,常以豪侠风骨受赞于世?”

    徐庶闻言满脸通红,他便是郭嘉口中‘爱慕虚名’者,当时为友杀人,就是存了扬名的心思。

    许褚不好意思笑了笑,他确实忽略了名声的重要性。

    “多谢奉孝提醒,现在亡羊补牢,应该还来得及吧?”

    郭嘉点点头,“可笑军中士卒,亦不知君之武勇,此事甚急,需立刻去办。”

    徐庶身为许褚谋主,这件事他也有没能及时提醒的责任,当下起身告退,着手去办了。

    郭嘉才道:“不论张氏最终来不来,第二件事也得马上做了。可叹仲康手中能用之人太少,否则三管齐下,之后的顾虑会少很多。”

    许褚心道:可不是么,我老许就这么几个亲信,军营里都快忙不过来了。这时候他越发羡慕起曹操袁绍这些人了,曹操有诸曹夏侯,人才济济;袁绍家里头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

    许褚叹了口气,“还请奉孝详说如何施展。”

    郭嘉昨日三条计策,一为拉拢张氏,二为离间豪强,三为立威于民。

    郭嘉笑道:“离间此辈,甚易耳。”

第23章 计定鄢陵(三)() 
鄢陵赵府。

    赵原最近很得意,韩综死后,他被推举为县内豪强新的代言人,几日来到他府上巴结送礼的人络绎不绝。而他欣然接受,俨然一副鄢陵新霸者的姿态。前些日子在庞尚府中时,正是他提出了要趁许褚立足未稳将钱粮死死扣在手里,进而达到掣肘许褚甚至架空许褚的目的。

    以民抗官,本是不太实际的。可赵原清楚现在是非常时期,不说外有贼患未除,单因庞尚离心而导致准备春耕的大事停滞不前,没有大户支持的许褚铁定歇菜。

    “加上从韩综家里搜刮来的,县中钱粮七cd在我等手中,百姓连吃饱都是问题,哪还有多余的种子。”赵原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英明了,只要再过半月,许褚顶不住压力不得不向他们低头,届时他赵家,嘿嘿,就会成为第二个韩家。

    “家主,宾客已经到齐了,你看?”下人来报,今天是赵原大宴宾客的日子,鄢陵县内几乎所有有头有脸的人都收到了他的请帖。

    “知道了,你先退下。”赵原挥挥手,整理一下着装,才慢悠悠朝大堂走去。

    堂中人声鼎沸,客人已然都来了。吴家吴里、李家李正、王家王旭赵原一一打过招呼,请大家入席,吩咐下人上酒菜。这是场对他们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庆功宴,同时在赵原眼里,还是他赵家正式登上鄢陵霸主宝座的里程碑。他听着众人的奉承话,飘飘然说道:“诸君请,我等为鄢陵重获新生满饮此杯!”

    “好!”众人轰然答应。又见吴里说道:“昔日韩综无德,对我等压榨甚狠,才有败亡之祸。今赵兄仁厚,必能使鄢陵改头换面!”吴里是这些人中最痛恨韩综的,他的小妾甘氏被韩综强要过去的事,早在县中编成好几个版本传开,使他沦为笑柄。

    众人纷纷附和,对吴里的话感同身受。忽有人道:“听说许家竖子日前去了趟张家”

    此言一出,人群顿时安静下来。均是在想:难道沉寂已久鄢陵张氏要出手了?

    赵原见状,满不在乎道:“张氏早落魄了,难成气候。再者张氏自诩名门,向来目中无人,岂会替那许褚做嫁衣,诸位不必介怀此事。”

    众人觉得有理,大家都或多或少有去试着接触过张氏一族,但是张老太公眼高于顶,从不与他们交往。于是皆觉赵原有理,气氛又活络起来。

    “李兄,王兄,你们怎么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赵原看见李正王旭心不在焉,于是问。

    “啊赵兄,昨日在家中喝了通宵,所以有点疲乏。”李正回过神来,笑道。王旭亦是差不多的说辞。

    赵原不再管他们,客套几句便朝其他人敬酒。李正与王旭互相看了看对方:难道你也收到许褚的信了?

    其实让他们奇怪的不是许褚送信这事本身,而是送来的书信里一个字也没写,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李正与众人饮至夜深,方散了去。坐车的坐车,骑马的骑马,打道回府了。

    不想没走几步路,前方传来一阵骚乱,李正让车夫停下,去看看什么情况。

    没多久车夫回来,报道:“回家主,是县君门下贼曹陈义,拦住了吴家主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