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

第189节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189节

小说: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将军,你还好吗?”

    周亚夫摆摆手,谦和地说:“兄弟,到你这儿,无需称职务,还是兄弟相称,随和一些。”

    “兄长计划在雒阳住多久?”

    “刘濞在东线已经开打,梁王的压力很大,军情紧急,皇上多次督催为兄进军。”

    “时间这么紧,兄长还来看望兄弟,兄弟深受感动,倘若兄长有用得着兄弟的地方,尽管直言,兄弟一定不遗余力,愿意效犬马之劳。”

    剧孟的一番话说到周亚夫的心坎,周亚夫深深知道他在社会上结交广泛,能量巨大,如果为敌方所用,等于增加一个诸侯国的力量,这是非常可怕的。为了扩大自己的力量,削弱敌人的力量,周亚夫在行军的路上便考虑如何争取剧孟,让他加入抗击叛军的队伍中来,周亚夫一直担心叛军来争取他,心里边悬着十五只吊桶——忐忑不安,现在听了他的话,放心了。周亚夫激动地说:“以兄弟的能力,只要登高一呼,关外英雄豪杰无不响应,官军将如虎添翼。”

    “兄长率领大军来平叛,兄弟岂能不鞍前马后效力,如果换了别人,兄弟也许会袖手旁观,隔岸观火。”剧孟微微一笑,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动情地说。

    “看来亚夫没有白结拜你这个兄弟,亚夫为有你这样的兄弟感到骄傲,亚夫幸甚。”周亚夫动了真感情,心里热乎乎,暖洋洋。

    周坚在一旁一言不发,心里暗暗想;这个剧孟是个性情豪爽的大侠,二哥与他没谈几句话,便把事情搞定。

    俄顷,小伙计端来几个水果盘,放到茶几上,剧孟拿起水果,递给周亚夫一个,递给周坚一个,笑着对小伙计说:“弄几个好菜,端一瓮好酒,我要与兄长痛饮几爵。”

    周亚夫婉言谢绝:“为兄军务缠身,难于奉命,等将来有空闲,咱们与窦大将军、袁太常、栾布将军一起,另叫无盐氏,到醉香居酒楼,一醉方休。今天见了兄弟的面,话也说了,水果也尝了,到此为止。”说罢,站起身来,表现出要离开的意思。

    周坚看周亚夫无意留下,便也立起来。剧孟看他们弟兄去意已决,只好把他们送出门外,笑着对周亚夫说:“既然兄长戎马倥偬,时间紧迫,兄弟不便强留,改日再补。”

    周亚夫、周坚走出来,亲兵牵着他们的马匹,把缰绳递给他们二人,他们二人翻身上马,其他的亲兵纷纷翻身上马,喊声保重,离开博彩馆。

    路上,周亚夫兴奋地对周坚说:“此行收获太大了。”

    周坚看着哥哥,怀疑地说:“剧孟有你说的那么神奇吗?”

    “那当然。”周亚夫庆幸地说:“剧孟能量巨大,得之,好比得了一个诸侯国的力量;失之,好比失了一个诸侯国的力量。吴楚叛乱,他们不求剧孟加入阵营,我知道他们无所作为。”说罢,扬起马鞭,朝马臀狠狠抽一鞭,坐下马昂首嘶鸣,奋起四蹄,疾驰如飞。

    亲兵们呼啸着,紧紧跟随他们的主将,尽管春寒料峭,手脚冻得有些麻木,但他们情绪高昂,嗷嗷喊叫。

第263章 狐疑乃用兵大忌() 
至于崤、渑之间是不是真的有伏兵这个问题,周亚夫怀着一种宁可信其有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打通长安到雒阳的交通补给线,保障侧背安全,周亚夫派兄弟周坚带领一支一万人的军队,对殽、渑间的重要险隘进行逐一搜索,务必肃清吴楚伏军。

    周坚深知此行责任重大,点起兵马,结合沿线当地的官员和百姓,对殽、渑间能够埋伏兵马的险要路段进行搜索,决不放过任何一处。通过仔细搜索,他们发现,的确有几千吴楚军马埋伏在殽、渑间的重要地段,准备随时偷袭过往的官军和辎重物资,对汉军的补给线造成巨大威胁。

    获得消息后,周坚当机立断,命令军队,跟着当地的向导,马上包围这支叛军。

    这支队伍的头领是一个姓桓的年轻将军,他粗胳膊长腿,两道浓眉下长着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此时站在光秃秃的山头上,迎着寒风,望着空荡荡的山峦,思绪回到前几天的一次军事会议。

    前几天,吴王刘濞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对朝廷的作战方略。众将领纷纷献计献策,其中有两条计策比较引人注目。一条是大将军田禄伯提的,另一条是他提的。

    田禄伯是一位老将军,饱经战阵,阅历丰富,他提出出奇制胜的用兵方略:“孙子曰:‘兵以正合,以奇胜。’方今大军聚集中原,并力西向,没有奇兵,难以取胜。臣愿意率领五万兵马,循江淮而上,收淮南,取长沙,入武关,批亢捣虚,分敌兵势,直取长安,可见奇效。”

    这条计策提出之后,在座的将军们纷纷议论,觉得这条计策高人一筹,出神入化,连吴王刘濞也觉得此计高明,赞叹不绝,但吴太子刘驹不以为然,他认为田禄伯包藏祸心,想另竖旗帜,到别的地方单独发展,便把父王刘濞叫到一旁,暗暗劝谏阻止:“父王扯旗造反,天下共知,不可让别人掌握兵权,一旦让别人掌握兵权,别人会效仿父王扯旗造反,到时候难以掌控,况且分兵离开大军,利害变化莫测,对咱有害无利。”

    太子的一番话说得刘濞拢起两道鹰眉,心中犹豫老大一阵子:假如情况确实像田禄伯所言,不采纳人家的计策,会痛失兵机;但太子之言,似乎有一定道理,在人心不固的当下极有可能发生,不得不提防。经过反复权衡,他觉得田禄伯所献的计策对自己弊大利小,决定不采纳。

    刘濞返回座位,浅浅地呷一口茶水,润一润嗓子,清亮地说:“田将军所献计策,固然妙不可言,但对方能人极多,岂能不考虑此着?何况一旦分兵,必然削弱兵势,对我军有害无利。”

    田禄伯刚想辩解,看到刘驹正用敌意十足的目光看着自己,心中不由一颤,恍然大悟:“刚才大王对这条计策还倍加赞赏,怎么一扭头,马上变卦,原来是你小子从中作梗,怪不得呢,心肠如此狭窄,安能成就大事?”想到这些,田禄伯到嘴边的话不禁咽了回去,退回原位,低头不语,变成一个冰糖葫芦。

    就在众将叽叽喳喳议论的时候,年轻的他站出来了,提出一个大胆的用兵方案:“用兵之道,无非扬长避短。吴国步兵较多,适合在艰难险要的地势作战;汉军车骑较多,适合在开阔平坦的地势作战。”

    “桓将军说得有道理,说下去。”吴王刘濞鼓励他说下去。

    “末将无非想请大王抓紧时间,卷旗西进,‘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略’,直趋雒阳武库,食敖仓粟,阻山河之险,以令诸侯,即使没进入函谷关,天下大势足见分晓。”基于吴国步兵多、汉军车骑多的特点,他给吴王刘濞献了一条计策:占据雒阳武库,利用敖仓充足的粮食,利用当地险阻的山河。

    刘濞闭上眼睛,想了想,觉得他虽然年轻,但提出的用兵方略比较切合实际,于是,睁开眼睛,鼓励他说:“如果不用这套用兵方案,结果又会如何呢?”

    “如果大王进军缓慢,甚至留下大军攻打梁国都城,汉军车骑蜂拥而至,必然驰入梁楚之郊野战,形势显然于我不利。”说到这里,他忧形于色,眼睛里流露出深深的忧虑之色。

    “诸位以为桓将军的计策如何?”桓将军的计策概括起来就是进取雒阳,面对这条计策,刘濞用征询的目光看着各位将军,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答案。

    在将军中,他年纪较轻,成长比较顺利,老将军们本身对他十分嫉妒,而今面对他提出这样一条大胆、冒险的计策,他们更是心怀不满,他们一致表示反对。

    一位老将军霍地站起来,不客气地说:“桓将军这是一厢情愿,假如我军舍弃梁国而去,去进攻雒阳,而雒阳又迟迟没有拿下,汉军与梁军前后夹击,我军岂不是腹背受敌?”

    紧接着,又一位老将军气咻咻地说:“桓将军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是把我军推向危险的境地。”

    “大王的作战方略,岂是桓将军所能理解的?”老将军们一阵吵吵嚷嚷,根本不同意这一大胆而又冒险的策略。

    看到这么多将军反对,刘濞动摇了,只好安慰他说:“桓将军,孤觉得你出的这条计策不错,但过于冒险,大家都不同意,孤不能采用啊。”

    他脸色一红,继而变黑,眯起眼睛,看着一群喋喋不休的老将军,心想这群老将军不但嫉贤妒能,而且老气横秋,毫无锐意进取之心,如此下去,非耽误吴王的大事不可。他想到自己人微言轻,心中怏怏不乐,连声叹息。

    刘濞好像看透他的心思,话锋一转说:“不过呢,孤觉得你勇气可嘉,想让你带一支五千人的队伍,埋伏于崤、渑之间,专门截击汉军的补给线和一些重要的军政人员。”

    “大王的这条计太妙了。”老将军们纷纷阿谀奉迎,交口吹捧。

    他再也听不下去,忍不住生气地说:“让五千人的队伍埋伏于崤、渑之间,这无疑是把一群羊羔送进虎口。”

    “大王的话,你竟敢不听?你想干什么?”一群老将马上翻脸,纷纷大声指责他。

    刘濞摆摆手,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桓将军不要耍小孩子脾气,事情就这么定了。”

    当他满脸懊恼从刘濞的大营走出来的时候,仰天长叹:“大事败矣,竖儒不足与谋。”

    正当他的目光转移到别处的时候,他突然看见山脚下有几个黑点在蠕动,这些黑点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楚,原来是头戴铁盔、身披铠甲的汉军,他们猫着腰,拿着刀枪,正向他所在的山头包抄过来。

    “桓将军,汉军上来了。”一个士兵压不住心头的慌乱,跑到他的眼前,向他禀报。

    他轻蔑地看一眼冲上来的汉军,大声吼道:“弟兄们,抄家伙,跟他们大干一场。”

    看将军如此镇静,将士们纷纷静下心来,拉开弓,搭上箭,瞄准冲在前头的汉军。二百尺,一百五十尺,一百尺,八十尺,连汉军的眉眼都看得清清楚楚,他大喝一声:“射箭。”

    箭如密雨,如飞蝗,射向冲在前头的汉军,他们纷纷倒地,但他们不肯退却,倒下一批,又冲上来一批,踏着同伴的尸体,前仆后继,蜂拥而上。

    吴军居高临下,占据有利地势,凭着密集的箭镞,把汉军射回山下,一次次冲上来,又一次次射回去

    一个士兵向他禀报:“桓将军,汉军被我们打退五次。”他掐着腰,立在一块显要的石头上,脸上带着胜利的微笑,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看着狼狈逃回的汉军,目光里充满自豪的神色,笑着说:“告诉弟兄们,稍微休息一下,准备迎接更加猛烈的进攻。”

    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山脚下吹起嘹亮的军号,更多的汉军猫着腰,一手拿着盾牌,一手拿着刀枪,向山头冲来。

    照样是射箭,照样是搬起石头,投向冲在前头的汉军,虽然他们中间不断有人倒下,但他们兀自坚持不退,战斗进行得相当激烈,连他也投入战斗。

    “杀啊,杀啊。”正当他们打得如胶似漆的时候,一个高大的黑大汉挥着宝剑,领着三千汉军,从另一侧山路上杀上来,突入吴军的队伍,连砍带杀,如入无人之境,这个人正是周坚。原来汉军从正面进攻受挫,周坚向老农打听出一条山间小路,于是,他让大队人马继续加强正面进攻,而自己则亲自带着三千兵马,偷偷沿小路摸上山头。

    吴军前后受敌,阵脚大乱,双方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到底汉军人多势众,吴军很快被打败,满山头被打着跑,一多半被杀死,一少半被迫投降。

    只有他操着血淋淋的宝刀,骁勇异常,连杀十几个汉军,不肯投降。汉军看他是个头领,很厉害,便把力量集中到他的身上。当他看到汉军源源不断冲上山,心中顿时感觉大势已去。

    十几个汉军围住他,扯着嗓子,冲他喊道:“好汉投降吧!”

    他没有放下手中的刀,没有投降,而是脸色从容,缓缓地走向悬崖,高喊一声:“吴王,我去也!”随后纵身一跃,跳下悬崖。

    周坚亲眼看到这悲壮的一幕,面对他跳崖的地方,连鞠三躬,啧啧赞叹:真是一条血气方刚、宁死不屈的汉子。

    周坚把战斗经过禀报给周亚夫,周亚夫欣喜异常,更加佩服赵涉先见之明,上奏朝廷,保举他为护军,以示奖励。

    雒阳至长安的重要线路被打通,再也不用担心敌人的骚扰。在解除后顾之忧之后,周亚夫放开胆子,进据荥阳,与各路军队会合。

第264章 朝廷借贷无盐氏() 
七国叛乱对晁错来说是一场灾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