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

第137节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137节

小说: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皇上如此爱民,长陵令心中一阵激动,俯首领命。

    在长陵令的导引下,刘启来到高祖庙,上了香,拜了祖,然后驱车来到横贯长陵的渭水河旁,只见一群农夫正弯着腰,在地里专心拔草。

    长陵令大步走到田埂,扯开嗓子喊道:“郝老五,马天亮,皇上来看你们了,快休息一会儿,别拔草了。”

    听到喊声,郝老五、马天亮直起腰,一看田埂站着一群官员,其中他们熟悉的治粟内史惠夹在其间,不由走出田地,走到近前。

    长陵令指着身穿一袭衮袍,头戴一顶镶嵌珠玉天平冠的刘启,笑着说:“这是陛下。”

    郝老五、马天亮赶紧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嘴里喊道:“草民郝老五、马天亮叩见陛下,祝陛下万岁万万岁。”

    “快快请起。”刘启是一个平易近人的皇帝,亲自把二人搀起。

    郝老五、马天亮近距离看到皇上,心情无比兴奋。他们跑到地边,扯开喉咙,大声喊道:“乡亲们,皇上来看咱老百姓了。”

    “皇上来看咱老百姓了。”这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乡亲们停下手中活,哗啦啦涌上前来,把刘启围在中间,黑压压跪了一地,忙不迭地磕头,齐声喊道:“草民叩见陛下,祝陛下万岁,万万岁。”

    “平身。”能与这么多的百姓近距离接触,刘启感到异常新鲜和亲切,觉得比在宫中听群臣山呼万岁强多了。

    常侍春陀觉得这样人多嘴杂,难以问清情况,就对乡亲们冷静地说:“乡亲们,为了保证陛下的安全,同时也为了保证陛下能够充分了解民情,请乡亲们留下几个代表,其余的返回地里,该拔草的仍然拔草,这样好不好?”

    “好。”百姓们听了春陀的话,觉得有道理,但都想给皇上说几句话,不愿意离开皇上。

    在官员们的劝告下,百姓们恋恋不舍看着皇上,心中充满无限遗憾,一步一回头,回地里干活。他们纷纷说:“看到皇上,好像看到先帝,贤明仁慈,体恤百姓。”

    “乡亲们好,乡亲们辛苦。”皇上面带微笑,一双大眼睛闪着兴奋的光芒,向散开的人群频频招手致意,看得出来,他很激动,很高兴。

    郝老五、马天亮、牛海民、陈志明等人作为代表留下,感到分外光荣,因而心情分外激动。

    刘启和悦地问他们:“你们原来在什么地方种地?”

    面对至高无上的皇上,郝老五并不怯场,不卑不亢首先回答:“我们世世代代原来在长陵附近几个村子里种地,土地贫瘠、水源不足一直困惑着我们。”

    马天亮补充说:“为了生计,我们曾到治粟内史府反映情况,希望能迁移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

    治粟内史惠插话说:“这种情况在全国很常见,具有代表性,因而本官把这个情况及时禀奏皇上。”

    “治粟内史惠卿及时把这个情况禀奏朕,朕让大臣们在朝堂上作了充分的辩论,一致同意百姓们从土地贫瘠、水源不足的地方迁移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多打粮食。”刘启回忆起当初情形,扬起两道浓黑的眉毛。

    “陛下心系百姓,为民着想,真乃一代圣君。”陈志明嘴唇上下翕动,心中充满感激之情。

    “尤其陛下下旨租借长陵之地,让我等愚钝的草民始料不及。”牛海民一提到租借皇陵重地,心中涌起一阵热浪,热血沸腾。

    刘启挥着强有力的手势说:“皇陵重地虽然关系到皇家的尊严,几十年来一直神圣不可侵犯,但朕细想一下,觉得闲置不是个法子,不如租借给百姓,让利于民,造福于民。”

    中大夫晁错由衷地赞叹道:“只有陛下勇于改革,才让百姓感到朝廷的恩典,即使贤明爱民的先帝,也没有这个魄力。”

    “朕怎敢与先帝媲美,先帝一生宽厚仁慈,急民所急,忧民所忧,乃国君之典范。”一提到父皇,刘启谦虚地说:“朕今天深入农村,深入百姓,就是为了效仿先帝,了解民情,关心民瘼,不知各位有何想法,不要保留,尽皆道来。”

    郝老五是个心里藏不住事的人,听到皇上让百姓提想法,坦率地说:“陛下,草民说话素来率真,不拐弯抹角,草民以为陛下自登基以来,还没有皇恩大赦。”

    马天亮眼睛一眨说:“如果能赐民爵一级,岂不是锦上添花!”

    “二位说得极是,朕自登基以来,由于忙着其它事务,没有及时大赦天下、赐民爵一级,这是朕的疏忽,朕返回宫里,即予施行。”刘启一听,想了想,旋即呵呵一笑,表示认可他们的建议。

    “赐民爵一级能顶许多钱呢。”郝老五、马天亮、牛海民、陈志明几个人情绪高涨,纷纷议论。

    “还有什么?”

    “草民一时想不起来。”

    “想不起来慢慢想。”刘启看着他们,觉得他们率直、淳朴、善良和可爱。

    治粟内史惠看君民之间谈了这么多的话,已达到巡视的目的,于是劝皇上到长陵令的府衙稍微休息一下:“陛下,你已累了,可否稍歇片刻?”

    “朕不累。”刘启兴致勃勃,突发奇想,吩咐常侍春陀说:“给朕找一身劳作的衣衫,朕要下地拔草,体验一下‘籍田’的滋味。”

    “这合适吗?”治粟内史惠猝不及防,赶紧给中大夫晁错使眼色。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皇上认准的事,不是轻易能改变的。”晁错知道皇上的秉性与脾气,看见惠使眼色,就当没有看见,扭头吩咐常侍春陀:“照皇上的吩咐准备吧。”

    常侍春陀走至车驾,翻出一件旧衣裳,来到皇上跟前,让几个人围起来,替皇上换上,然后摘下天平冠,轻声问皇上:“陛下,你看这样行吗?”

    刘启撸起衣袖,挽起裤腿,满意地说:“朕看可以。”说罢,扭头问身边的郝老五:“你看朕像一个农夫吗?”

    “像。”

    “让我们撸起袖子,加紧干吧。”刘启仰起脸,呵呵一笑,跟着郝老五走进地里,顺着地垄向前走,发现杂草,弯下腰,拔起来。其他官员看到这种情景,纷纷走进地里效仿。

    开始刘启觉得新鲜刺激,干了半晌,觉得腰酸腿累,汗珠子顺着额头、鼻梁和两腮簌簌而落,但他咬紧牙关,硬是坚持到时晌。

    收工后,刘启与治粟内史惠、中大夫晁错、常侍春陀一道,走进郝老五的农家小院,围着一张方桌,端着白花花的瓷碗,喝着冒着热气的水。几只母鸡刚刚下蛋,绕着院子,仰着头,梗着脖子,“咯哒,咯咯哒”叫着,把这个小院落衬托得异常热闹。

    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婵娘临时竭尽所能,烙了几张油饼,炒了几个素菜,炖了一锅鸡蛋汤,配上黄橙橙的窝窝头和咸菜疙瘩,摆了满满的一桌。尽管君臣平时吃惯山珍海味,但偶尔吃一回农家小吃,别有一番风情,而刘启要的就是这种氛围。

    当婵娘觉得招待皇上感到寒碜,满口歉意:“贱妾不知陛下驾到,故而准备不周,死罪死罪。”

    孰料刘启吃得津津有味,满口称赞:“朕觉得这样子蛮好,既体验农家生活,又改变锦衣玉食的习惯。如果你不嫌弃的话,朕今后还要多来几次。”

    “皇上一来,小院蓬荜生辉。像皇上这样的贵客,贱妾即使摆大席,也未必能请来,岂敢说嫌弃!”听了皇上的褒奖之词,婵娘满心欢喜,眼角眉梢都是笑。

    “再来一碗鸡蛋汤。”晁错喝了一碗汤,余兴未尽,又要一碗。

    “诺。”婵娘爽快地答应。

    看到婵娘可亲可爱的样子,刘启忍不住“哈,哈,哈”大笑,其他几个人也忍不住笑得前仰后合,有的甚至吃呛了,喷出所吃的东西。小院里充满欢声笑语,君、臣、民水乳交融,打成一片。

    吃完饭后,常侍春陀要付给婵娘饭钱,婵娘执意不肯收,嘴里不住地嘟嘟囔囔:“贱妾怎能收皇上的饭钱呢?”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让大嫂你收下,你就收下。你不收下,皇上要惩处奴才呢!”常侍春陀费尽口舌,才算把饭钱结清。

    当刘启体验完农家生活,返回皇宫,叫来中书令,让他起草一道“大赦天下,赐民爵一级”的诏书,颁布天下。

    文帝十三年的时候,朝廷全部免去农田赋税,到了公元前158年,由于许多地方闹旱灾和蝗虫灾害,不得不对灾民开仓放粮,耗费大量国库储备粮。为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朝廷开始在一些富庶的地方征收十五税一的赋税,弥补空虚。

    刘启即位后,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国家的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到了公元前156年5月,刘启审时度势,再次决定废除十五税一的规定,但他并没有像文帝那样完全免去农田赋税,而是根据国情和民情,理性地实行三十税一的赋税制度。从此,这项制度被西汉统治者沿袭执行,一直到西汉王朝灭亡为止。

    纵观中国历史,三十税一赋税制度一直是最轻的赋税制度,这是后话。尽管百姓们在文帝统治后期享受了完全免去农田赋税的制度,但他们对刘启恢复文帝前期三十税一的赋税制度表示理解,毕竟三十税一制度是负担比较轻的制度,毕竟从文帝刘恒到现任皇帝刘启,父子俩体恤百姓,仁厚贤明,勤政爱民,毕竟国家这么大,断不了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断不了各种各样的开支。

第194章 珍惜和平() 
在刘启忙着税制改革之际,那位居住在大漠王庭的匈奴军臣单于也没闲着。他听说文帝去世,刘启被新立为汉朝皇帝,便急于摸清这位新皇帝的邦交政策,是继续与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还是更弦易辙,兵戎相见,这可是牵涉到两个国家之间关系的头等大事,他不得不慎重对待。为此,他召开一次规格较高的王庭会议。

    在宽大的王庭,匈奴的王爷们以及各个部落的酋长刚刚依次而坐,一盘盘香喷喷的马肉、一碗碗香甜的马奶酒便被端至眼前的案几,明亮的刀子以及精致的叉子被分到每个人,一群吃马肉、喝羊奶的王公贵族,眼睛顿时射出一道道贪婪的目光。军臣单于端起酒,高声喊道:“今天寡人把诸位召来,商议汉匈关系,来,让我们共同干了这碗酒。”

    “干。”各位王公贵族“当啷,当啷”碰着酒碗,把香甜的马奶酒喝进肚里,嘴角咂吧,纷纷发出赞美的声音:“这酒不错。”

    他们拿起刀子和叉子,把肥嫩嫩的马肉切割成一块块,用叉子叉起来,送进嘴里,有滋有味咀嚼,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看到大家的兴致被调动起来,军臣单于把酒碗往案几上一蹾,抹一把大胡子,冷冷地说:“这汉朝新皇帝嗣位快一年了,寡人也不知道他对匈奴的态度是好是坏?”

    左谷蠡王伊稚斜是军臣单于的兄弟,一双阴鸷的眼睛射出两道凶狠的目光,挪动一下高大而又沉重的躯体,用长满黑茸茸毛的大手掀起黑色的长髯,抹一把嘴角说:“臣弟以为匈奴应整饬兵马,越过长城,深入中原腹地,纵横暴掠,给这位新皇帝来一个下马威,让他知道大匈奴的厉害,梦中时常胆战心惊,从而把汉朝的丝绸、粮食和美酒源源不断地进贡匈奴。”

    听了左谷蠡王伊稚斜的话,军臣单于不置可否。对这位兄弟,军臣单于的心情是复杂多变的,一方面伊稚斜剽悍绝伦,能征善战,他不得不表面上畀予重任,让他独当一面;另外一方面这位兄弟心狠手辣,野心勃勃,一直对他的大单于位置有觊觎之心,他又不得不设置障碍,加以防范。想到这里,他把目光转向中行说,狡猾地说:“中行说,你这条老狐狸,有何高见?”

    中行说喝了一口马奶酒,把碗放到案几上,平静地说:“奴才十分赞成左谷蠡王的说法,先给汉朝皇帝一个下马威,让他提起大单于就背心发凉,手心发憷。”

    伊稚斜看中行说公开支持自己,不由投来赞许的目光,心中暗暗想:这个被汉朝阉割的宦官倒有些眼光,才能不低于匈奴任何一位王公贵族,到关键的时候,本王可以借重他一下。

    右贤王不赞成伊稚斜和中行说的意见和看法,他站起来,激动地说:“本王不赞成左谷蠡王和中行说的说法,从高祖时期起,汉朝实行和亲政策,每年向匈奴进贡大量的丝绸、粮食和美酒,来换得边境安定。尽管这期间我方经常撕毁合约,给汉朝造成很大损害,但均不能从根本上对汉朝造成致命性打击,而两国的积怨越来越深,仇恨越来越大。”

    右谷蠡王也不赞成伊稚斜和中行说的意见和看法,把嘴里嚼烂的马肉咽进肚里,客观分析道:“汉朝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国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