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

第131节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131节

小说: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薄太后看刘恒有些累,用眼示意窦漪房、慎夫人、息夫人、刘嫖以及几个心爱的妃子,她们会意,便告辞出去。

    刘恒刚想闭目休息,忽然好像想起什么,朝宦官赵谈努努嘴说:“去把太子和起草诏书的中书令叫来。”

    “老奴遵旨。”赵谈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出皇上的寝宫。

    一会儿,太子刘启和中书令疾步而来,中书令侍立一旁,而太子刘启坐到榻前。看着父皇一张憔悴、枯黄的脸,太子刘启心如刀绞,眼泪在眼圈里直打转,强忍着,没有掉下来。

    “太子。”刘恒看着即将入承大统的刘启,紧紧握住他的手,眼睛里充满无限的柔情和期待的光芒:“朕即位以来,始终坚持‘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始终坚持‘无为而治’四个字,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勤政爱民,赖满朝文武同心戮力辅助,把一个满目疮痍、积贫积弱的国家初步治理成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

    “父皇。”刘启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像一串串珍珠一样,从他的眼眶簌簌滚落,哽咽着,抽噎着。

    知子莫若父,对太子刘启的性格和脾气,刘恒非常熟悉,不放心说道:“但是,天下仍有诸多不安定因素,如北边的匈奴仍然很强大,大汉朝一时半时难以吃掉它,而在内部,那些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心存不轨的诸侯王,一直是困扰朝廷的心病,包括朕,也没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一旦天下变乱,何以平定?”

    刘恒郑重其事交待儿子:“周亚夫治军严明,性情忠直,不畏权贵,缓急可恃,尽可使他掌兵,不必多疑,切记,切记!”他喘了一口气,费力地说:“卫绾是个忠厚长者,你要好生对待他。”

    “儿臣谨记父皇圣训。”

    “朕心忧天下,不愿扰民,丧事一切从简。”

    刘启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喊道:“父皇。”

    刘恒朝起草诏书的中书令摆一下手,中书令来至他的病榻前,俯下身子说:“陛下,你交代吧。”

    “朕说一句,你记一句。”

    “臣遵旨。”中书令坐在案牍后,饱蘸墨汁,静静等待。

    刘恒略微思忖,字斟句酌说:“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

    中书令双肩悸动,握笔的手跟着颤抖起来。

    “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讬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馀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想起身前贵为天子,坐享太平二十三年,身后供养高庙,千秋万代祭祀不绝,刘恒心潮起伏,百感交集,以谦卑的口气,以满足的心态,对自己做了一个小小总结。

    听了皇上一番谦虚而又真诚的叙述,中书令开始泪眼模糊,他抹一把泪,强忍悲痛,把皇上的口述飞快记录下来。

    临死之前,刘恒想到的不是自己如何厚葬,而是心系百姓,要求丧事从简,不要像以往帝王一样扰民:“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自当给丧事服临者,皆无践。绖带无过三寸,毋布车及兵器,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声,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已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佗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率从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归夫人以下至少使。”

    一切从简,一切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这就是刘恒的情怀。太子刘启、赵谈、宫中的宦官以及中书令无不被皇上简朴的高尚的情怀所感动,中书令写完最后一个字,扔下毛笔,跟着大家跪在地上,失声痛哭。

    六月己亥日,厚厚的阴云笼罩京都长安,整个大地被压得透不过气来,沉闷得几乎要死。在未央宫大殿,处于弥留之际的刘恒困难地睁开眼睛,看着围在身边的太子、皇后、嫔妃和王公大臣,心中充满对他们对尘世的依恋。

    他对太子刘启充满期盼,期盼这位三十二岁的新国君要继续坚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要继续抱定“无为而治”的宗旨,奖励垦荒,扶植农桑,实现家给人足、仓满囤流的美好目标。

    他期盼新国君要继续清正廉明,克勤克俭,夙兴夜寐,宵衣旰食,与民同呼吸,共命运,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他同时期盼大汉朝国运昌盛,无敌天下,把屡次侵犯边境的匈奴赶到遥远的地方,江山永固,世代相传。

    要交代的都已经交代,要说的都已经说了,心中没有私念,也没有缺憾,他举起那只曾经描绘人间盛世的巨手,想拉住所有人的手,但由于病魔的煎熬和折磨,却再也无力举起来,而是十分疲惫地十分无奈地耷拉下来。迷迷糊糊之间,微弱的脉搏正沿着胳臂向上快速游离,瞳孔的余光渐渐散去。太子、皇后、嫔妃和王公大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开始淡出他的视线,一片撕肝裂胆的哭泣声在未央宫的屋顶回荡

    遵照刘恒的遗旨,朝廷任命中尉周亚夫为车骑将军,典属国徐悍为将屯将军,郎中令张武为复土将军。同时征调京城现役士卒一万五千人,征调附近各县现役士卒一万六千人,去安葬棺椁。

    乙巳日,等把刘恒安葬在霸陵,群臣在刘启的带领下,在陵墓前叩首至地,奉上他们议定的谥号,尊称刘恒为孝文皇帝。

第186章 七国之乱() 
本卷提纲

    刘启即位后,继续沿袭“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体恤百姓,惠民爱民,如允许百姓从贫瘠的土地上迁徙到水草丰美的地方耕种,减轻刑罚,推迟服役年龄,同时坚决打击官员队伍中存在的违法和贪墨行为,支持晁错推行改革,实施削藩大计。由于削藩触犯了诸侯国的根本利益,致使吴国、楚国、赵国、胶西国、胶东国、济南国、菑川国联合发动叛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国叛乱。在国家处于万分紧急的形势下,刘启果断启用大将周亚夫,统领三十六路大军,采用军事手段,彻底镇压叛乱,从根本上巩固中央集权。

    名家评语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班固

    景帝明德,继文之则,肃清王室,克灭七国,省役薄赋,百姓殷昌,风移俗易,齐美成康。

    ——曹植

    承上启下的盛世国君——汉景帝刘启

    刘启是西汉第六位皇帝,生于公元前188年1月17日,卒于公元前141年1月27日,在位16年,终年48岁,谥号孝景皇帝。按周代谥法解,“景”是美谥: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虽有谄媚溢美之意,但从侧面反映出景帝的政治状况及性格特征。

    汉景帝执政期间,正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伟大时代。他继承父亲文帝所开创的“海内殷富,兴于礼仪,断狱数百,几致刑措”的盛世局面,继续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夙兴夜寐,勤政爱民,取得“天下翕然,大安殷富”的治绩,为武帝时代繁荣强盛打下坚实基础,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自明。

    一、重农抑商,发展经济。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中国一直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历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文帝多次宣扬“农,天下之本”的思想,首开籍田之礼,刘启传承这一既定国策。

    汉初,百姓未得到政府许可,不得随意迁徙。为改善百姓生产环境,刘启于公元前156年正月下诏:“间者岁比不登,民多乏食,夭绝天年,朕甚痛之。郡国或硗狭,无所农桑(系)畜;或地饶广,荐草莽,水泉利,而不得徙。其议民欲徙宽大地者,听之。”准许百姓从土地贫瘠、水源不足的地方迁移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准许他们租借长陵之地,让利于民,极大地调动百姓生产积极性。

    对于阻碍农业生产、滥用民力的官吏,刘启高举法律之剑,坚决打击,毫不手软。公元前142年4月,他下了一道诏书:“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亡(无)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徭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蓄)积,以备灾害。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这道诏书以法律依据,制定严格的制度,确保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公元前141年正月,他又一次下诏强调农业天下之本的地位:“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间岁或不登,意为末者众,农民寡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吏发民若取庸采黄金珠玉者,坐臧(赃)为盗。二千石听者,与同罪。”鼓励百姓多种树,多发展农业生产,对官员违背农时、强逼百姓采集黄金珠玉者,要按偷盗罪论处,享受两千石俸禄的高官,如果听任下属任意妄为,要按同样的罪进行处理,可见他保护、发展农业的决心和意志。

    西汉朝廷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子孙不得为官仕吏,商人的日子过得很憋屈,全社会看不起商人。到了刘启一朝,经商的人多起来,刘启对这一舍本逐末的现象非常不满,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抑制。

    面对以谷酤酒者增多的现象,朝廷及时出台禁止政策,减少粮食的消耗;遇到旱灾、蝗灾、水灾、地震灾荒之年,粮食歉收,朝廷颁布全国节约用粮的诏令,严禁以粟喂马,严禁用马舂米,严禁不到收获时节就把口粮吃完。减少驻京的列侯,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国去。因为重视农业生产,米价连年下跌,社会稳定,百姓富足,积蓄日增,府库充实。

    二、实行削藩,平定叛乱。汉高祖接受秦朝灭亡教训,分封刘氏宗亲为王,享有治民、治军、任命官吏权利,同时享有征收租税、开采矿山和渔盐之利。这些诸侯王拥有大片土地,逐渐萌生不轨之心,对朝廷构成极大威胁。

    御史大夫晁错以敏锐的观察力发现这个问题,及时提出削藩的主张,根据各诸侯王的不法行为,先后削掉赵国常山郡、胶西国六个县和楚国东海郡。吴王刘濞本来与刘启有杀子之仇,接到朝廷削夺会稽、豫章两郡诏书,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借口,联合赵国、楚国、胶西国、济南国、菑川国和胶东国,发动了有名的七国叛乱。

    七个诸侯国实力强大,气势汹汹,一时间吓住刘启。为让反叛的诸侯退兵,他错听谗言,把晁错押赴市曹腰斩。谁知诸侯不但不退兵,反而认为他昏庸无能,刘濞干脆宣称自己为“东帝”。到这时,他才明白自己上当,不再问计别人,愤然而起,决心亲自指挥平叛。

    在国家处于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刘启果断启用大将周亚夫,统领三十六路大军讨贼。周亚夫是有名的战将,先是采取“深沟高垒,不与敌战”的策略,另派骑兵断绝叛军粮道,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彻底镇压叛乱。

    三、轻徭薄赋,约法省禁。公元前156年,刘启下令将田租减掉一半,从原来的十五税一降到三十税一,成为西汉定制,终汉之世,不加改变。次年,他废除秦朝男子十七岁服役制度,改为“男子二十始得傅”,推迟男子开始服徭役的时间,是减轻徭役的重要措施,对于刺激生产积极性起到重要作用。

    法律是控制社会的重要工具,秦王朝严刑峻法、暴虐民众遭到极大反抗,汉王朝在继承秦朝法律的基础上,注意约法省刑,缓和矛盾。公元前167年,太仓令淳于意给上司的妻子看病,没有看好,结果被判处肉刑,小女儿缇萦跟着父亲一起到长安,拜见皇帝,替父伸冤。文帝为她的孝心所打动,亲自询问案情,不仅赦免淳于意,而且废除野蛮残酷的肉刑,其中黥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