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

第106节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106节

小说: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于无恙。”随后叙及所赠物件,而匈奴的答书没有定制。自从中行说背叛汉朝之后,他经常在稽粥单于耳边建议:“匈奴国势强盛,汉朝皇帝惧怕大单于,大单于答书的规格应该超过对方,语气强硬,方能显出匈奴的霸气。”

    稽粥单于一想,觉得中行说言之有理:“你说得太对了,怎么此前匈奴人就没有想到这一层?这样做,不仅大大长了匈奴人的志气,也大大灭了汉人的威风。”

    于是,稽粥单于吩咐匈奴制成的书简,规格长一尺二寸,所加的封印统统比汉朝的书简又宽又长,书简上写道:“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再写上所送东西和要说的话语,语气傲慢,盛气凌人。

    当汉使返回长安,把中行说所说的话以及所做的事向刘恒一字不落学说一遍,刘恒的脸色阴沉好大一会儿,不满地扫了使者一眼,将两只手摸着腰间的玉带,仰靠在御座背上,微微阖上双眼,喟然长叹一声:“当初中行说说强胡害汉,朕只当他一时气话,没想到竟然变成现实,真是没长前后眼,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言语之间,掩不住后悔之意。

    使者看皇上心情不好,不便再说什么,知趣地退出大殿。使者走后,刘恒让赵谈把丞相张苍叫来,把中行说的事说了一遍,言语间充满颓丧、懊悔和痛恨:“中行说的卖国行为,足以灭他三族,一提起他,朕对他恨之入骨,恨不能扒他的皮,抽他的筋,剜他的心,吃他的肉,喝他的血。”

    “心说他一个阉人,能有多大能耐,没想到他挑拨离间,竟然把大汉朝推向非常被动的地位。”张苍坐在锦墩上,不停地捻着银白色的胡须,一副老成谋国的姿态。

    “这都是朕粗心大意所致,如果追究责任的话,就追究朕吧。”刘恒离开御座,摇晃着头,连声叹气。

    张苍严肃地说:“陛下,当务之急,不在于争一口气之短长,而在于加强边塞防务,让匈奴无隙可乘。”

    刘恒强作笑脸说:“一个国家的外交与国力分不开,匈奴之所以如此傲慢,是因为匈奴国力强盛,而汉朝还未从秦末战乱中完全恢复过来。假若哪一天汉朝强大起来,一定不会让匈奴如此猖獗,如此嚣张。”

    经过君臣之间多次商量,把内地许多得力的将士调往北部边疆,用以增加防务力量。

    梁王太傅贾谊听说匈奴傲慢无礼,拍案而起,愤然上书。摘要如下:

    臣闻爱人之状,好人之技,仁道也,信为大操常义也,爱好有实,己诺可期,十死一生,彼将必至,此三表也。赐之盛服车乘以坏其目,赐之盛食珍味以坏其口,赐之音乐妇人以坏其耳,赐之高堂邃宇仓库奴婢以坏其腹,于来降者尝召幸之,亲酌手食相娱乐以坏其心,此五饵也。

    上书之后,贾谊毛遂自荐担任属国官吏,主持外交,自称能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说得天花乱坠,议论惊人。

    然而,刘恒是一位老成持重的皇帝,对下属谁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心里清清楚楚,而不是你写了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就能让他动心的,他始终认为:贾谊一介书生,写个文章,提个建议,是强项,如果让他去当外交官员,不仅不能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弄不好还会丢掉性命,给大汉朝造成不必要损失。

    “少年浮夸,言过其实。”刘恒看罢贾谊的奏章,搁置案牍,一个人低声咕咕哝哝:“如果仅凭几篇漂亮的文章就能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那国家养那么多的军队干什么?”

    建议不建议是大臣的事,采纳不采纳是君主的事。对于贾谊的建议,刘恒没有全部采纳,也没有全盘否定,而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择其善而从之。

    有的人说“贾谊才华横溢,一生不受重用。”但唐宋八大家王安石不同意这种观点,曾写过一首贾生诗,为他的政治主张被采纳而辩论,其诗如下:“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孰对孰错?孰是孰非?读者通过阅读,自能辨清。

第152章 国舅骄横杀使臣() 
转眼到了公元前170年冬天,京都长安冰冻大地,周天寒彻,只见渭河岸边几片蒹葭(芦苇)在萧瑟的寒风中不停摇动,发出呜呜的声响,而渭水依旧浩浩荡荡,奔流不息,远远望去,水天一色,一片苍茫。

    就在人们呆在家里围着火炉足不出户的寒冷季节,刘恒意趣盎然,领着自己的马队,开始到西北几个县进行视察,了解民情,关心民生,顺便出巡甘泉宫。他坐在四面挡风御寒的车辇,掰着指头数了数,算了算自己当皇帝的时间,整整当了十年。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就过了十年,在这十年里,他究竟都干了些什么?他闭上眼睛,对这十年来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一下认真梳理,在这十年里,他抱定无为而治的宗旨,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株连、以言治罪等弊制,北攘匈奴,南和百越,内部平定刘兴居、刘长两次叛乱,基本上做到四海宾服,河清海晏。由于减轻百姓的税赋和兵役,百姓们正过着家给人足的日子,百姓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面对这一切来之不易的局面,他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仍然保持谦虚谨慎、勤政爱民的良好习惯,深入田间地头,遍访鳏寡孤独,嘘寒问暖,体贴入微。想到这里,一丝笑意挂在嘴角,但仍然闭着眼睛,沉浸在美好的遐思中。

    “陛下,快到甘泉宫了。”一声熟悉的声音把刘恒从美好的遐思中唤回,他睁开一双明亮的眼睛,掀开车前的棉帘子,一股寒风“呼”的一声,卷进暖和的车厢。他看到郎中令张武、中郎将袁盎、中大夫邓通、骑郎张释之、宦官赵谈一个个冻得蜷缩脖子,不停地打喷嚏,不由歉意地说:“可把你们冻坏了。”

    “陛下快把棉帘子放下,别冻着了。”郎中令张武策马上前,劝他回到车厢。

    刘恒不但没听张武的话,反而走出车厢,扶着车前的横轼,微微一笑,平和地对他说:“朕虽然不像你们那样,在冰天雪地里纵横驰骋,但也没有脆弱到弱不禁风的地步。”

    紧接着,刘恒大声鼓励随从说:“弟兄们再加把劲,等到了甘泉宫,让御厨熬一锅姜汤,驱除一下身上的寒气。”

    听了皇帝的鼓励和安慰,随从们战天斗地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仿佛寒冷的冰雪被融化,他们一个个昂首挺胸,意气风发,向甘泉宫急速赶来。

    等到了甘泉宫,负责接待的官员早把皇帝的寝宫以及随从的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把每间房子的炉火燃着。当皇帝和随从们走进他们的住宿,已经暖意融融,不像在荒郊野外寒气逼人,冰凉刺骨,顿时一个个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赵谈替刘恒换下冕服,端上一杯上好的茶水,刘恒呷了一口,吩咐道:“一路上大家辛苦,让御厨多炒几个菜,喝上几爵酒,身上暖和暖和。”

    “陛下放心吧,这些小事你就甭管了,自会有人来管。”赵谈心中一热,眼圈泛红,被刘恒对身边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动了。

    刘恒把茶杯放在案牍上,笑着说:“这里没你的事了,你去把张武叫来。”

    “奴才马上就去。”赵谈嘴上答应着,退出皇帝的寝宫,去叫张武。

    须臾,郎中令张武过来,问皇上道:“陛下找臣?”

    “朕出巡甘泉宫,视察民情,把镇守京城的重任交给车骑将军,也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刘恒虽然离开京都长安,但对京都的安全从来不敢掉以轻心,因为刘兴居的叛乱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记,那就是自己远在外地,别人乘机在背后捣乱。他微蹙眉尖,背着手,不停地在室内来回踱步,为京城的防务牵肠挂怀。

    “陛下享有天下已有十年,四海安定,百姓称颂,谁不自量力图谋作乱,那是自找苦吃,更何况车骑将军薄昭炳权在手,威震京城,臣料京城稳如泰山,绝无差错。”张武笑着回答。

    刘恒舒展眉宇,嘴里轻声轻语:“虽然如此,不敢托大,还是派一个使者回到京城,去了解一下情况。”

    “陛下宽心,臣立马安排去。”张武满口答应,一扭身走了。

    看着张武结实的背影,刘恒长长松一口气,躺倒软绵绵的御榻上,把交叉的双手垫到头下,两眼望着雪白的房顶,呆呆地出神。

    轵侯、车骑将军薄昭奉命留守长安,执掌大权,按说这是皇上对他的绝对信任,他应该做好才是。由于这十年他的地位迅速升迁,他已经不是原来小心谨慎的他了,而是变成一个遇事独断专行、势焰熏天的权贵,与以前那个谦谦君子的他判若两人。

    根据刘恒的安排,使者返回京城,来到薄府,来了解京城的情况,好向皇帝禀报。

    “干什么的?”门卫拦住使者,厉声喝问。

    “奉圣上之命,特来见车骑将军。”使者不卑不亢,正色答道。

    门卫问了使者姓名,进去通报。薄昭不听使者姓名犹可,一听使者姓名,一股怒气涌上心头,原来使者正是他昔日的仇人,他一直找不到报复的机会,不由眉头一皱,想出一个馊主意,嘿嘿一笑,告诉门卫:“你去告诉使者,本将军正在处理公务,让他稍等片刻。”

    门卫出门,告诉使者:“将军正在处理公务,让你稍等片刻。”

    使者先是一愣,旋即冷静下来,立在薄府门外,静静地等候薄昭。北风嗖嗖吹来,刮在他的脸上,就像刀子割一般难受,硕大的雪花不知从何时开始,从茫茫的苍穹飘下,在地上留下琼玉般的碎雪。

    使者与随行的几个人站在雪地里,冻得浑身发抖,离开不是,不离开也不是,快一个时辰了,车骑将军仍然没有召见他们的迹象。他们把手凑到嘴上,哈着白色的热气,吹着冻僵的手,在原地不停地跺着脚,来回走着,用以取暖,同时嘴里嘟嘟囔囔,埋怨使者:“我们跟着你,一点颜面都没有,算是倒了八辈子霉。”

    听随行者这么一说,使者非常生气,他偷偷地看一下门卫,早见他们躲进门房,围着火炉取暖,一边拿手指指他,暗暗取笑。

    他不由大步走上前去,大声说:“麻烦你再去告知车骑将军,皇帝的使者正在门外等候。”

    门卫冷冷瞥他一眼,讥笑说:“将军不是让你等吗?你耐心等候不就是了,大声吵嚷什么?”

    “哪有让皇帝的使者站在雪地里一等一个时辰的道理?车骑将军即使官再大,即使皇亲国戚,也不能这样做,这不仅是对使者的惩治,也是对皇上的不敬。你去告诉他,皇帝的使者要立即见他。”使者脸色灰青,嘴唇紺紫。

    使者抬出皇帝的招牌,门卫不吭气了,怏怏走进去,禀告薄昭:“使者在外边大发脾气,不知将军见他不见?”

    薄昭闻言,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冷冷地说:“告诉他,本将军正在处理公务,让他稍等片刻。”

    门卫走出门,告诉使者:“将军正在处理公务,让你稍等片刻。”还是那句话,不咸不淡,不冷不热,不愠不火。

    使者一拍大腿,长叹一声:“嗨,这个薄将军,真刁呀。”

    风声呜呜,越刮越紧;雪花沙沙,越下越大。使者对随行的几个人说:“你们先找一个暖和的地方,我呢,站在风雪里等候车骑将军,看能等到明天不能?”

    “车骑将军做得太过分。”

    “他这是在公报私仇。”

    “太不像话。”

    随从们叽叽喳喳,议论纷纷,满腔怒火,无处发泄,最后大家一起说:“我们与你同甘共苦,你在风雪里等,我们也在风雪里等,看能等到什么时候?”

    又过了半个时辰,他们一行都变成雪人,薄昭才传话让使者进府。使者拍一拍身上的雪花,大步走进薄昭的议事厅。只见薄昭正围着炭火,端着茶杯,悠然品茗,心中的那股气不由涌上脑门,他强忍着,强忍着,终于使自己变得心平气和,没有发出火来,上前施礼,轻声说:“皇上让问车骑将军好。”

    “皇上好。”薄昭眼皮连抬也没抬,大刺刺地说。

    “京城情况如何?”

    “一切照常。”薄昭一脸冷漠,眼睛里充满鄙夷和仇视的目光。

    话不投机半句多。使者明知薄昭故意报复他,因而寥寥数语,知趣地告退,刚刚转身想走,薄昭在背后叫住他,挑衅地说:“刚才在风雪里的滋味如何?”

    “车骑将军太过分了。”使者用雪白的牙齿咬着紫色的嘴唇,气得浑身哆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