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撼鼎 >

第75节

撼鼎-第75节

小说: 撼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牧笑了笑说道:“大哥不会还在惦记那个田常吧?”

    听到刘牧的话,刘瑞突然坐了起来,皱着眉头说道:“我刚想起来,你有没有觉得,那个田常,很眼熟?”

    刘牧愣了愣,摇头道:“没注意,我也就在招贤馆见过他一面,没什么印象了。”

    此时刘瑞脑海里一直显现出田常的样貌,终于,他的脸和另一个人重合在一起。

第142章 弊病() 
从黑林沟那个穷乡僻壤出来已经是七天之后了,田常可谓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尤其是还带着一个拖油瓶,更是困难。

    二人到达长安是已是精疲力尽,田常身上的衣服已经变得破破烂烂的了,两人走在一起活生生像两个乞丐。

    田常看着眼前的城门,抬头望着城门上的“长安”两个大字,终于松了一口气,拉着陈磐走了上去。

    守卫一瞥眼就看见两个乞丐大踏步走来,愣了愣急忙将他拦住,说道:“诶!你这是作甚?这不是你们来的地方,要饭去城外要,滚。”

    田常一愣,看了看自己身上,破烂的衣服、脏到发黑的脸庞还有已经起茬有味道的头发,这才明白过来,这守卫把他当乞丐了。

    他拿出刘瑞发放的文书说道:“这位兄弟,我是下去游历的士子,这是我的问书。”

    守卫顿时瞪大了眼睛,结果文书看了看,然后又看向田常,田常立刻以笑脸回应,不过这笑容配上脸上的污垢加上身上的味道,那真是一言难尽。

    不过守卫也是个明白人,连忙跑进城里,向招贤馆的方向跑去。

    顾清听了守卫的禀报,急忙让他带路,急匆匆地向城门跑。

    顾清来到城门,看到眼前的两个乞丐,他对着高个子的乞丐,有些不确定的问道:“田先生?”

    田常笑了笑说道:“怎么?三个月不见,太常卿不认识我了?那我真是白在太尉面前拆台了。”

    顾清笑道:“本以为先生已然离去,未曾想,先生竟回到了长安,先生这三个月到底去哪儿了?为何各个郡县都没有先生的消息呀?”

    田常笑了笑说道:“最接近真实的地方,在那里我才能看到整个关中的真面目。”

    顾清笑了笑,心中顿时生气一丝敬佩,突然间看到了田常身边的陈磐,问道:“这位小兄弟是。。。。。。。。?”

    田常这才想起,将陈磐拉到身前说道:“这是我的义弟,陈磐。”

    然后又对陈磐说道:“二弟,这是太常卿,顾清大人。”

    陈磐有些害羞,站出来说道:“草民拜见大人。”

    语气中还有些底气不足。

    顾清连忙笑道:“小兄弟不必多礼,二位,快随我回招贤馆,好好沐浴休息。”

    说完顾清不顾二人身上的味道,拉起二人就走。

    回到招贤馆,顾清便看到关化站在大堂内,不等关化开口,他立刻说道:“骅氏,立刻去禀报主公,田常回来了。”

    关化一愣,有些不敢相信:“回来了?人呢?”

    顾清说道:“刚刚犯了热病,已经让人把他抬到房里去了,去告诉主公啊!”

    关化也心里一乐,连忙说道:“我这就去。”

    关化来到刘瑞的书房,走进去就说道:“主公,好消息。”

    刘瑞此时正在看士子们的策论,听到关化的声音,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笑道:“什么好消息?天上掉金山了?”

    关化说道:“田常回来了!”

    刘瑞猛的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关化面前,有些不确定的问道:“谁回来了?”

    关化说道:“田常,他回来了,这三个月他走遍了关中的穷乡僻壤,所以各郡县才没有他的消息。”

    刘瑞赶忙问道:“人呢?在哪儿?”

    关化说道:“他一到长安就犯了热病,留芳已经将他安置在了招贤馆内。”

    刘瑞点了点头说道:“速派御医过去看看,不惜一切代价治好他,不能留下半点病根儿。”

    关化立即说道:“属下明白,这就去。”

    ————

    几天之后,田常的病情有所好转,刘瑞这才决定去找贤馆见田常。

    二人对立而坐,刘瑞看着脸色还有些憔悴的田常,开口说道:“先生遍访关中,转走穷乡僻壤,只为寻求真相,此等精神,刘瑞感佩。”

    此时的田常并没有三月前那副盛气凌人的模样,有些苍白的脸上却散发着一种沉稳的气质。

    他说道:“太尉谬赞了,在下只是希望善始善终,既然决定了遍访关中,那就要看透其全貌,绝不会半途而废。”

    刘瑞也没有多客套,直接说道:“先生还在养病,瑞便不说废话,敢问先生,游历关中三月,可曾发现关中之病症?”

    田常说道:“所谓病症,其实就摆在那里,田常之答案与其他士子基本相同。”

    刘瑞眼前一亮,说道:“基本相同,也就是还有所不同。”

    田常笑了笑,算是赞同,然后开口道:“大多数人都看得出来,关中之弊病在于人口稀少,诺大一个关中,昔日八百里秦川,如今居然不到一百万人,说来怎能不令人唏嘘。”

    刘瑞点了点头说道:“是啊!这也正是我所忧虑的,人口是一切的基石,无人口便无税赋,无人口便无兵源,只是如何解决,还请先生赐教。”

    田常说道:“这就要说第二个弊病,关中地区沃土千里,按理说应该是物阜民丰,就算经过秦末大战,大周数百年休养生息也该有所恢复才是,为何人口不增反减呢?”

    刘瑞说道:“先生赐教!”

    田常说道:“说到底无非就是两个字,兼并,大周立国之初还好,太祖皇帝知民间疾苦,轻徭薄赋,休养生息,且威望与手腕都能压制世家豪强,关中也与其他地方一样,民生有所恢复。

    可是逐渐的,后来的皇帝手腕不足,无法与世家抗衡,便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世家大族兼并土地。

    土地兼并导致了民无田可耕,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流民,尤以关中为甚,这些流民向东跑到中原。

    旧都在洛阳,整个中原都在天子脚下,土地兼并便没那么严重,这些流民到了中原,总还是能找到活路。

    可是留在关中的百姓并未因人数减少而有田可耕,因为世家欲望无止尽,他们巴不得兼并每一厘土地,因为无田,无田便无粮,无粮人口便无法增长,久而久之关中变成了这副萧条之景。”

    刘瑞点了点头,田常说的这些话本质上与其他士子说的并无不同,但是田常说得更加透彻,直指本质。

    不过刘瑞更加想听的是田常后面的话,于是他说道:“先生话没有说完,我想关中之弊病并不止这些。”

    田常笑了笑说道:“太尉果然敏锐,世家问题是其根本原因,可是却不是最直接的原因。”

    刘瑞眼前一亮,问道:“那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第143章 身份() 
刘瑞问道:“敢问先生,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田常说道:“在下遍访关中,去的都是些穷乡僻壤,在下去这些地方不为别的,就为了知道这些地方为何贫穷。”

    刘瑞有些疑惑,问道:“不是因为土地兼并?”

    田常摇了摇头说道:“太尉此话对也不对,本质也是因为世家豪强兼并土地,可是却并非症状。”

    刘瑞连忙问道:“何为症状?”

    田常:“惰性!”

    刘瑞一脸疑惑:“惰性?何解?”

    田常说道:“这些穷乡僻壤的百姓,大多是因为世家强占土地或者强制他们变成佃户,久而久之,连果腹都做不到的他们便开始自暴自弃,只是随意播种,然后靠山吃山,勉强果腹如此浑浑噩噩,久而久之已成习惯,改不过来了。”

    刘瑞一惊:“还有这等事?”

    田常说道:“千真万确,若不能将他们的惰性去除,就算关中土地问题解决了,也好不到哪儿去。”

    刘瑞:“这些事情该如何解决,还请先生赐教。”

    田常想了想说道:“世家豪强兼并土地之事并不难,太尉发布这求贤令,不正是要改制吗?”

    刘瑞笑了笑说道:“真让先生说中了。”

    田常继续说道:“人口问题,必须等待改制成功才能慢慢解决,可以用制度收来流民,如今天下之大争,最不缺的就是流民。

    其次在一切进入正轨后,可鼓励百姓生育,激赏以增加人口。”

    刘瑞再次点了点头,田常说道:“至于百姓的惰性,需要的是严刑峻法的束缚,这些百姓懒惰惯了,相要靠劝说和教育根本无用,只能靠严刑峻法逼着他们勤劳。

    还有,俗语云:穷山恶水出刁民,关中不乏穷山恶水,这些刁民也是需严刑峻法逼迫的。”

    刘瑞点了点头,感叹道:“先生真乃大才也!”

    田常说道:“太尉谬赞,只是这些弊端就算都解决了,还有一弊端。”

    刘瑞疑惑道:“还请先生赐教。”

    田常突然转移话题:“太尉以为自己能长生不死不?”

    刘瑞说道:“人活百年,终是一死,至于神鬼之说,瑞只能说四个字,敬而不畏。”

    田常说道:“太尉既然不能保证长生,那改制便没有意义,等到太尉百年之后,又是人亡政息。”

    刘瑞脸色有些不好看,毕竟当着面就这么说,这让刘瑞有些尴尬,不过刘瑞并未生气,他不知道:“那该如何?”

    田常说道:“太尉到底是臣,一些事情不能做。”

    刘瑞:“先生之见,该当如何?”

    田常说道:“太尉可否再进一步?”

    刘瑞大惊,连忙说道:“先生慎言。”

    田常笑了笑说道:“太尉,此处就你我二人,有什么不好承认的。”

    刘瑞脸色低沉了下来,低声问道:“先生到底想说什么?”

    田常说道:“在下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商鞅变法为何成功了,并且让秦国沿用百年,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却人亡政息?只因为秦国真正的变法人是秦孝公,他是君,他不开口谁敢废除新法?而吴起的真正变法人是吴起,楚王受不了士族施压,自然也就废除了新法。

    如今太尉亦是如此,若要改制,太尉就必须确定自己的定位,若太尉把自己当忠臣,那改制就无法长久。”

    刘瑞叹了叹气,说道:“可目下,我不能做更多,只能当大周的忠臣,否则天下诸侯便会对我群起而攻之。”

    田常说道:“只要太尉自己找到地位就好,万万不能让张森掌权,甚至不能让天子掌权。”

    刘瑞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先生,这些话要换做别人,脑袋可要掉下来好几回了。”

    田常听了这话,不惧反笑道:“那太尉为何放过田某啊?”

    刘瑞说道:“先生很像我的一位故人。”

    田常问道:“不只是哪位故人?”

    刘瑞说道:“我的那位古人叫孟奢,字伯文,先生认识否?”

    田常脸色顿时一僵,故作镇定道:“哦,此人在下游历凉州时倒是听说过。”

    刘瑞笑道:“此人与笑声有七分相似,所以瑞以为,先生与他有什么关系,比如兄弟什么的。”

    说到这里,田常身体又是一僵,不过刘瑞并未追问,而是说道:“既然先生不认识,那我就不问了,本来有些愧疚,想着他到底有没有家人之类的我还想帮忙照顾一下。”

    刘瑞这话一出,田常顿时松了一口气,不过刘瑞在他的眼神里,捕捉到了一丝悲伤。

    刘瑞并没有揭穿,而是转移话题问道:“先生,如今天下之大争,刘瑞以后该如何选择道路,还请先生指教。”

    田常舒了一口气说道:“太尉心中早有规划,在下就不班门弄斧了。”

    刘瑞说道:“取长补短嘛!以先生之才或许能想到刘瑞想不到的事。”

    田常笑了笑说:“也罢,我便为太尉谋划一番。”

    刘瑞顿时眼前一亮,说道:“请先生赐教。”

    田常说道:“如今天下大争,可是中原诸侯因为太尉的一纸诏书根本无暇顾及关中,太尉所需忧虑者只有两点,其一乃是北面的羌人,其二是益州的蜀王。”

    刘瑞也露出凝重的表情说道:“还请先生教我。”

    田常说道:“羌人因为夏启的绝户计,数年之内没有精力再南下,太尉暂时不必理会,至于蜀王,太尉可夺下汉中,占据阳平关,如此蜀王的北上之路,绵竹和剑阁变尽入眼底。

    待到关中一切走入正轨,民生恢复,太尉便可领兵,南下取蜀地,以蜀地之物阜民丰来恢复关中之富庶。”

    刘瑞点了点头说道:“英雄所见略同,刘瑞亦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