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撼鼎 >

第116节

撼鼎-第116节

小说: 撼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台上,五方旗帜,白旄黄钺,兵符将印,祭祀天地的牲畜、祭品均已齐备,而后大军列阵,鼓角齐鸣,请三人登台。

    “请太尉、陈豫州、孟荆州登台!”

第222章 称王(续)() 
封建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中世纪欧洲社会现状的,在当时的欧洲,各国就如同春秋战国之时的华夏一般。

    所谓的国王就如同周朝的天子,在大多数的时候,只是一个如同武林盟主一般的存在,在其下有着众多拥有独立的税收、兵权、人事任免等权利的领主的存在,就如同周朝之时的各个公侯伯国一般。

    封邦建国一词正是来自于此,当然,等到日后维京海盗已就是后世的丹麦人,从海路侵袭欧洲各国,打着刚刚用宗教、封建两个打法脱离了蛮族话的欧洲各国,可谓是闻风丧胆。

    而为了防备来去如风的维京海盗,欧洲各国分封的各个领主,纷纷都建立起了大大小小的城堡。

    因此来防备维京海盗,再次,封邦建国或者说是封建割据,可谓是通过那大大小小的城堡再一次的怒刷了一遍存在感。

    所以用封建一词来概括两千年的皇帝时代是不严谨的,甚至不正确的。

    所谓封建时代似乎与中国的奴隶制时代更为接近。

    而在这个与刘瑞前世中国古代极度相似的世界,自然也不能以封建二字概括。

    (作者os:扯远了!)

    此时的祭天坛之上,东南燔牛犊,西南悬天灯,烟云缥缈,烛影剧院摇红,给人以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

    而站在祭天坛顶端的刘瑞,伴随着此时祭天坛所散发出来的那种神秘的感觉,更是让在场的人心生敬畏之感。

    三人登顶祭天坛,到此祭天大典算是正式的开始了。在接下来的数个时辰,刘瑞可谓算是体验一把什么加做累死累活了。

    华夏古代先民们对于天,可谓是十分的敬畏和崇拜,因此由此延伸出来的祭天大典,也显得十分的繁杂和多。

    迎帝神、奠玉帛、进俎、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将这些都做完。然后在感谢一下上天赐下祥瑞,这一番都做完之后,祭天大典才算是完成。

    真是累,看来以后这个祭天仪式,能不行还是不行的好。

    刘瑞心中有些疲累的呼出了一口气,迎帝神、奠玉帛、进俎、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等九个步骤,过程冗长,礼仪繁缛,不但刘瑞本身累,同时更是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

    刘瑞抽空偷瞄了一眼身边的孟珏和陈秋,发现二人一脸郑重,丝毫没有疲惫之样。

    见此,刘瑞心里暗暗吐槽了一下。还是深呼吸了一下,也恢复了那严肃的表情。

    祭天大典,虽然耗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更是让刘瑞整个人因此而疲累。然而这场大典所带来的,却是刘瑞威望的再度提升。

    如果说之前,在天下百姓的心中,刘瑞只是一个诸侯的话,那么等到今日大典传遍天下之后,在百姓们的心中,身为诸侯的刘瑞将和天子无异。

    毕竟能够进行祭天的,自古以来只有天子。刘瑞今日祭天,几乎就如同向天下宣告,他刘瑞乃是一个皇帝的事实。

    当然了,如果没有身后的孟珏和陈秋,那他的感觉会更好。当然刘瑞没疯,他自然不会扔掉这两个挡箭牌,自己面对天下诸侯的围攻。

    祭天结束之后,在高台之上,三人泽开始进行封王。

    “汉王、魏王、楚王加冕!”主持官的声音传了出来。

    三名士卒分别拿着三个九旒的平天冠来到三人面前,为三人加冕。

    刘瑞身着黑色冕服,冕服上用暗红色的线绣着玄鸟。头戴硬木平天冠,腰间琳琅环佩之声被风声和底下群臣士卒的呼喊声盖过。

    而陈秋身穿暗红色冕服,冕服上绣着朱黄色的玄武。不同于刘瑞的冕服,孟珏的冕服更加华丽,但是仍不失厚重和质朴。甚至还有一丝醇和。

    孟珏的冕服与二人不同,他的冕服更加华丽,底色也并非是玄色。而是更加亮眼的素色。

    三种不同的冕服,看似只是样式风格上的不同。其实却暗合他们的封号。

    刘瑞虽称汉王,领地却是古秦之地。以玄色和暗红搭配的冕服恰合秦人的简朴,内敛和忠勇。

    陈秋的冕服也是如此,略显华丽的冕服显示了中原的富庶。但是那暗藏的厚重感却显示着中原百姓的淳朴。

    荆襄九郡鱼米之乡,其丰饶乃上天所赐。且楚人好华服,所以孟珏的冕服正式楚风。

    祭天结束之后,刘瑞意从祭天坛之上走了下来。但是若如有人仔细的观看的话,就会发现曹操的脚步十分的慢,宛如在等待着什么。

    而身后的两人落后了刘瑞一步半,也跟着刘瑞慢步前行。

    “陛下圣旨,陛下圣旨,君上,陛下圣旨到!”只见关化从远处跑来。

    走到一半,看着底下那一脸气喘吁吁的官话,那隐藏在冠冕之下的嘴角一挑。笑道:“发生了何事。陛下为何下达圣旨?”

    关化说道:“禀主公。。。。。。哦不,禀王上!天子下圣旨,为三位王上规划封地的诏书。”

    刘瑞想了想说道:“骅氏!你来宣读天子诏书。”

    关化张开诏书读道:“自古有大功者,皆有封侯封王之封赏。大周立国三百有三十二载整,尚无有功封王者。

    今有太尉刘瑞、豫州牧陈秋、荆州牧孟珏者,守土有劳,拓土有功。特册封三人晋位为王。

    刘瑞称汉王,封地以雍州、益州、凉州为界。陈秋为魏王,统兖、豫、徐三州为界。孟珏为楚王,荆州、扬州、江东之地为封。”

    这封诏书可谓是包藏祸心,这封诏书并没有针对刘瑞。但是却针对了另外两人。

    徐州现在还不是陈秋的领地,如今皇帝给了陈秋名正言顺攻打徐州的机会。但是其他诸侯可不会坐视他一统中原。

    若是陈秋不能短时间内拿下徐州,那么他就会受到其他诸侯的围攻。而这时候若是陈秋想要保住自己,那么就必须卸下王冕,和其他诸侯联盟。

    而孟珏不论势力还是他的性格,都绝不会和刘瑞共患难的。所以紧接着就是刘瑞再次成为天下公敌,一人面对天下诸侯。

    刘瑞上前一步,对底下的臣民大声说道:“寡人虽自认功劳不足以如此厚待,然既是天子册封的封地,寡人受了!

    自即日起,寡人号汉王。奉陛下之命,以雍、凉、益三州为封地。建国“汉”,寡人为汉王。”

    所谓封国,王便是封国之主。封国内所有的事务都由封王做主,不用再向天子禀报。

    说白了,天下一次出现三个王,周室的威严已然荡然无存。接下来就是诸侯与诸侯之间的乱战。

    不过这些都不是刘瑞需要操心的了,刘瑞现在有了孟珏和陈秋做盟友。他只需要在二人有危难的时候帮他一把,然后就可以关起门来安心发展了。

第223章 三省六部() 
“寡人昔日遍观史书,发现从商朝到此,历代官制皆在变化,我大周三公九卿制由秦之制度演变而来。

    然而从太祖皇帝定天下到今日,已然过去三百余年,三公九卿制度,时至今日名存实亡,弊大于利,以寡人看来,如今可以休矣!”刘瑞掷地有声的一番话,可谓是让堂下群臣哗然。

    三公九卿制度传承四百多年,虽然时至今日,所谓的三公九卿确实如同刘瑞所说已然是名存实亡,但是更改官制,却是让大多数都无法接受。

    “王上,三公九卿制度,自太祖皇帝定鼎以来传承至今,已然三百余年,擅自更改,臣恐天下哗然,臣为王上计,恳请王上收回成命!”

    “王上三思啊,擅自更改官制,必然使天下官员人心丧乱,乃大乱之根源啊!”

    “王上,祖宗之制不可擅自更改啊,还请君上三思,收回成命!”

    “王上若是执意要更改祖宗之法,臣今日就撞死在这大殿之上!”

    “。。。。。。”

    刘瑞看着底下跪着一群官员,顿时目瞪口呆。

    这节奏不对呀!这个时代的人不是还没被理学毒害吗?据他了解,跪下的这些人虽然名为文官,但是都是些上马就能杀人的猛人。真正的老学究反而没几个。

    看着下方大部分皆是声色严厉的持反对之声的文臣,刘瑞脸色有些阴沉。不单单是眼前的场景和自己预想之中的不一样。

    更为主要的是,刘瑞这些场景之中看出了一件事。那就是周室正统之名声竟然还存在着,并没有彻底消失。

    什么祖宗之制。说白不就是周太祖皇帝定下的制度吗,这些家伙如此的反对。也许有一部分是因为担心官制改变之后,自己的利益受损。

    但是同样的,刘瑞也相信,这其中有些人之所以反对,正是如同他们说的,三公九卿乃是太祖皇帝定下的政策,乃祖宗之策!

    这让进位汉王,刚刚感觉天子有些没作用的刘瑞,心中的那点心思顷刻之间就烟消云散了。

    周室三百年下来,留在天下人们心中的正统、大义,再没有此时此刻,更让刘瑞感到忌惮和厌恶的了。

    当然那名说出要撞死大殿之上的文臣,再让刘瑞心中更加的怒火高涨之余,也感到一阵的无语。

    差点都要出声问他,明朝的官员是不是都是因为他,而一个个用撞死大殿之上来威胁朱明皇帝。

    就在刘瑞怒火中烧之时,那名官员说道:“王上!擅改祖制,乃是动乱之源。新制与旧制优劣,还有其中利害关系。若是都不搞清楚,就擅自改制,恐怕不是为君之道。”

    这名官员的言语居然直接开始说刘瑞的为君之道了,刘瑞阴着脸说道:“要怎么做王,要你教寡人吗?”

    那名官员似乎丝毫没有看到刘瑞的脸色,他说道:“王上擅改祖制,不顾朝臣反对。依臣看来,还需要我们这些儒生好好教教王上,怎么做一个好王。”

    刘瑞脸色顿时一变,说道:“今日就议到这儿吧!退朝!”

    说完,扔下手中的竹简。然后不再看朝臣目瞪口呆的表情,直接离开了大殿。

    。。。。。。

    “王上!臣斗胆问一句,王上所言的新官制,是什么内容?”退朝之后,刘牧找到刘瑞问道。

    刘瑞说道:“孤的设想,是改三公九卿制为三省六部制,三省分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为礼部、兵部、户部、吏部、工部、刑部六部。

    其中吏部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勋封等事、户部掌管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事。

    礼部掌管礼仪、祭祀等事、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军事行政。

    刑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每部各设立一名尚书。

    各设立一名宰相,中书省除宰相之外,各设立中书令二人,门下省则是设立侍中二人。

    尚书省则是设立左、右仆射各一人,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孤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此既为三省六部制!”

    众人都愣住了,无论是刘牧、顾清还是关化都是天下奇才。他们第一眼就能够看出,一旦此制度实施,那么行政效率将会大大的加快。

    不仅如此,以前那种出了事情不知道找那个上级官员,又或者找错的事情,将会大大减少。

    当然,他们也都能想得到,这套官制一旦实施,百官的权柄就会减弱,而刘瑞手上的权柄为加强。

    比方说三省的三位宰相,本来丞相的权力是统御百官,辅佐皇帝。其权柄之大,甚至能威胁皇权。

    可是如今将丞相分成了三名宰相,相权就被三分。从此相权就不再威胁皇权,同时也失去了很大的自主性。

    面对这样的局面,百官自然不愿意。尤其是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员,他们虽然不再反对刘瑞,但是绝不会让刘瑞削弱他们的权柄。

    就在这时,从外面走进一名士卒。他说道:“禀王上!李熙带着数十名儒生在承明殿外跪求,说求王上不要擅改祖制。”

    李熙正是刚才在大殿之上,扬言要撞死的官员。

    刘瑞顿时冷笑道:“哈哈!看看,都好好看看吧!逼宫的来了,寡人第一天当王,居然就遇到逼宫。传出去还不让人笑掉大牙。”

    说完直接向殿外走去。

    走到承明殿门口,只见为首一人正是李熙,他带着百官跪在白石铺成的道路中间。

    刘瑞走到大殿门口,靠在门柱上喊道:“李熙!你这是要干什么?带着百官跪在这里,成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