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文科学渣的古代种田生活 >

第10节

文科学渣的古代种田生活-第10节

小说: 文科学渣的古代种田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蛮子眸子中先是闪过一丝惊喜,而后反应过来读书并不是易事,无端的忧虑漫上心头。到底舍不得这难得的机会,蛮子喉结快速滚动,张了好几次嘴才哑着嗓子问,“我这年岁才学,实在太晚,还是罢”

    沈歌打断他,“这何晚,你不过年十五,从现下开始学,考科举都来得及。”

    沈歌说着来了兴致,草草拉蛮子用完饭,就拿着今天刚订好的册子要教蛮子。

    蛮子平日里十分沉默内敛,聪明却是不缺,他没上过一天学,却会写自己的名字,还认识壹到拾这十个大写的数字。

    蛮子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一双粗大的手小心捧着册子,神情极认真。

    沈歌先教他认字,而后拿了毛笔给他,让他学着写。

    蛮子知道纸墨都贵,拘谨地拒绝,“我用棍子在沙地上写也一样,莫费纸墨。”

    沈歌将纸墨往蛮子身前一放,板着脸,“读书人哪能不动纸墨?你若是心疼纸墨,好好学也就值了。”

    沈歌坐在蛮子旁边,用毛笔蘸墨给蛮子写字做示范。蛮子第一次握笔,手十分笨拙,写半天笔下的字还是歪歪扭扭,墨汁染成一团团。

    沈歌看了眼,伸手抓住蛮子的手带他写字,蛮子一僵,黝黑的脸透出一层红来,倒带了少年的朝气与可爱。

    沈歌见他害羞,没多握,给他示范几个字的写法便让他自个儿练习。

    蛮子要早起做活,不便学到太晚,沈歌也担心一晚教太多内容他记不住,信心受到打击,于是等他将今晚所学的字都写过一遍之后便让他带着纸笔回家。

    蛮子眼神飘着,不好意思看沈歌,心里既高兴又担忧,忐忑得紧。他低声征求道:“秀才公,纸笔就放你这罢?我明日再来学,也不必拿回去。”

    蛮子平日十分沉稳,人又寡言,沈歌常忘记他今年不过十五,还是少年,乍然看到他这么外露的情绪,沈歌又是好笑又是心疼。沈歌估摸蛮子可能不愿意家人看到他如稚童一般学字,于是应下,“行,你明日再来找我即可。”

    蛮子点头,小心收好纸笔册子便回去了。

    沈歌从他的背影中都能看出他的高兴,不由也露出一个笑容,心情莫名地变得轻快起来。

    第二天沈歌难得地在太阳升起来之前就已起来。

    蛮子一大早过来,沈歌已经劈完柴做好了早饭,蛮子惊讶,“今日怎么这样早?”

    “我得去县城看夫子,要早些出发。”

    沈歌从八岁开始就在县城读书,一直读到十五岁考上秀才,才回乡下自己读书。

    吴夫子乃沈歌父亲沈鸿存的老友,沈鸿存死前将儿子托付给吴夫子。吴夫子一诺千金,累年来没少照顾沈歌,沈歌说是吴夫子的弟子,其实跟半个儿子还没两样。

    若不是女儿吴秋喜欢的乃是萧思远,吴夫子还想将女儿嫁给沈歌,与亡友做一对儿女亲家。

    沈歌前些日子病重,一时顾不上那头,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还没给夫子捎话。昨天同窗们已经过来看过他,沈歌估摸着夫子也收到消息了,若他不给夫子捎消息,夫子放不下心,定会抽时间出来看他。

    吴夫子门下学生众多,平日里要坐馆,沈歌不好劳烦他,便想着亲自去看他。

    蛮子听沈歌要去看夫子,毫不犹豫道:“我去跟阿娘说一声,陪你去。”

    “不必,”沈歌笑,“我这一路都走了这么多年了,哪用得着人陪?倒是我一个人用早饭怪无趣,你陪我用早饭就成。”

    蛮子每天都过来帮沈歌打理杂事,沈歌劝都劝不住,又不好直接给钱,于是便喜欢留蛮子用饭。

    沈歌厨艺好,饭也做得精细,用的还是细粮,味道要比蛮子家的好许多,也比较有营养。蛮子还在发育,沈歌希望他能吃好一点,不要亏了身子。

    蛮子心疼沈歌家里的钱粮,大部分时间都用完饭才过来,只有晚上一顿才会陪着沈歌用饭,其它时间能推则推,这次也不例外,他摇摇头,“我已用过饭食,秀才公你自个儿吃。”

    “那再用一顿。”沈歌劝他,“我要傍晚才能归家,天热,饭菜留着怕会馊。”

    蛮子这才坐下来与沈歌一起用饭。他用饭时一直没怎么夹菜,沈歌知道他是故意留给自己,在自己没有吃完之前,就算劝他,他也不会吃,心里不由叹了口气,加快了用餐速度。

    沈歌放下碗之后,蛮子快速将剩饭剩菜包圆,又将碗筷捡去厨房洗,半点不让沈歌沾手。

    用完早饭后,蛮子去上工,沈歌在家里找出一坛酒,一坛辣酱,放在背筐里背着出门。

    沈歌原本还想把自己编写的那本用来给学童启蒙的小册子带上,后转念一想,夫子再传统不过,恐怕不会喜欢这种教学方式,便将小册子放下,免得惹夫子生气。

    这年头牛车驴车不易得,更不必说马车,大部分人去哪都得动腿走着去。

    沈歌家里也没有牛车,整个沈家村,有牛车的人家寥寥无几,哪怕是秀才公,要出门也只能动腿走出去。

    沈歌大病初愈,原本还能走下来的路,现在背着背筐走了不到半个时辰,就觉得累得不成,只能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休息。

    沈歌中秀才的时候才十五,是十里八村有名的神童,大伙儿都认识他,不少走这条路的人都跟他打招呼,沈歌一一应了,休息也休息得热热闹闹。

    沈歌在路边坐了一会儿,有人赶着牛车路过,见沈歌热得满脸通红地坐在路边休息,忙停下来招呼他,“秀才公,你这是要去哪?”

    “去一趟县城。”

    “哎,我也去县城,你赶紧上来,我捎你一程,省得你走。”

    “谢谢张大爷。”

    “不用不用,秀才公莫客气。”张建本连连摆手,他利落地接过沈歌的背筐小心放好,招呼沈歌上车。

    张建本家里开杂货铺,一两个月就得上县城拿一次货回村头卖。沈歌常年走这条路,经常碰见张建本,两人还算熟悉。

    两人一左一右在牛车上坐好,迎着风慢悠悠地走,倒也舒坦。

    张建本嘴里“驾”了一声催促老牛往前走,而后问道:“秀才公,听闻你要在村里办学堂,可是真的?”

    “嗯,马上就要收学童了。”

    “嗳,沈家村风水好哇,有文脉!恐怕再过不久,你们村又能添秀才。我家小孙孙今年刚八岁,说起来也该去学堂,可惜没那个福分。”

    沈歌不好搭话。

    张建本眼睛的余光觑着沈歌的神色,见他没有答话的意思,就知道他不收外村的学生,不由轻轻叹了口气。

    张建本头发花白,沈歌听着他这声叹气,心里很不好受。

    沈家村立村三百多年,历经两朝,唯有他要在此办学。沈家村的村民听到这个消息,整个村子热闹得跟过年一样,尽管此刻正是农忙时节,村里却家家户户都出了人过来盖学堂。

    不仅如此,村人们自家做好的泥砖,攒下的房梁等也一点都不吝啬地先紧着学堂用,哪怕这些砖梁原本打算用来盖新房迎娶新人。

    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学堂是整个沈家村勒紧裤带建好的,沈家村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完,沈歌怎么也无法开口答应收外村的孩子。

    张建本无意为难沈歌,叹完气后赶紧转向另外的话题,沈歌也松了口气,和他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接近中午,牛车才摇摇晃晃地进了县城。两人目的地不同,一进城就分开了。

    沈歌告别张建本之后到卖菜的巷子里去转了一圈,买了一刀猪肉,称了一斤糕点,这才往吴夫子家走去。

    沈歌到吴夫子家的时候师娘正在做饭,见到沈歌很是惊喜,“歌儿,你身体可好些了?你夫子听闻你生病了,正打算去看你。”

    沈歌腼腆地任她拉进屋子,道:“原本是病了些日子,现下已经好了,还没来得及跟您二位说一声。”

    “好了就好,年纪轻轻,可要好好养。”吴师娘接过沈歌背上的框子,看了眼,有些心疼地责备道:“哎,你这孩子又买这么多东西?手里银钱可还够?”

    “够够够,师娘您放心。”

    吴师娘叹了口气,“下次可莫买了,这又是肉又是糕的,多费银钱。”

    沈歌笑了笑没说话,打算等下次再说。

第14章 书册() 
吴师娘虽然心疼沈歌的银钱,但见他孝顺,心中也是欢喜的,说了会话便推着他去里面坐。

    吴秋在屋里听到动静走出来,见沈歌和娘亲站在院里说话,心中惊喜,眉开眼笑地过来打招呼,“哥!你来了?”

    “嗯。”沈歌打量她一番,露出个温和的笑容,“一段时间不见,秋儿都成大姑娘了。”

    “歌儿你可莫夸她,她昨天还跑出去和隔壁的二妞疯玩一通,连到了饭点都舍不得回来,说她她还不服气。”吴师娘有些愁,“眼见都是要嫁人的大姑娘了,还跟小丫头似的。”

    吴秋撇了撇嘴,敢怒不敢言。

    吴秋今年才十五,勉强算是大姑娘,要面子得紧。沈歌知道她的性子,没有插话,等吴师娘絮絮叨叨地将近事说了一遍,沈歌才问:“师娘,夫子可在?”

    “他还在学堂里,估计也快下学了。秋儿,你快去跟你爹说一声,歌儿过来了。”

    “哎。”

    吴秋脆声应了,转头跑出去。

    吴秋是小女儿,上头有个大她十岁的大哥正在京都里求学,打算等秋闱再回来应考。吴秋一直陪在爹娘身边,在家里一向受宠,是以很有几分活泼。

    沈歌看她跑出去的背影,不禁笑了笑。

    “歌儿你快回屋内坐着,师娘给你泡茶。”

    “师娘您别忙活,我在这里帮您打下手就成。”

    “这不成这不成,你夫子常道君子远庖厨,你是读书人,哪能沾灶头上的事。”吴师娘说着硬把沈歌推到客厅里坐着,还给他泡了壶茶,“先喝茶,你夫子很快就回来。”

    吴夫子听到弟子上门,果真加快脚步转了回来。

    吴夫子今年四十多,与师娘年纪差不多,看着却像比吴师娘老十岁左右。他为人向来严肃,哪怕面对得意弟子,脸上也难以露出慈祥的表情出来。

    沈歌站起来给吴夫子行礼,吴夫子略一颔首,率先坐下,端起沈歌倒的茶喝了一口,“身子可好些了?”

    “好多了,大夫说好好调养,日后便能恢复如初。”

    吴夫子严肃地点头,“身体可不是小事,这得听大夫的。让你好好调养便好好调养,别不当回事。”

    沈歌应是,吴夫子又问,“我听思远说你明年不打算下场?”

    “嗯。”沈歌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大夫嘱咐我最好莫参加明秋的秋闱,我自个儿估量,也觉得我明年难中,不如等下一届。”

    吴夫子有些遗憾沈歌无法趁着年少一鼓作气把举人拿下,再得个少年举人的名头,不过到底心疼弟子,吴夫子安慰沈歌,“也罢,你还年轻,压一压不是坏事。”

    “嗯。不过我想着在家闭门苦读也不是个事,打算在村里办个学堂。”

    吴夫子有些诧异,他放下杯子,“在沈家村办?你可忙得过来?莫荒废学业才是。”

    “我省得,您放心,教学童并不怎么费事,不会耽误我的课业。我受村里帮助良多,现如今我兼顾得过来,便想回馈一二。”

    吴夫子看着有些腼腆的沈歌,欣慰道:“开办学堂乃一方幸事,你若是兼顾不过来,可随时来告与我,我与你寻个坐馆的夫子。”

    “多谢夫子,有那一天我一定不逞强。”

    吴夫子点头,又给沈歌传授一些教学经验,让沈歌遇事不要慌,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过来找他。

    吴师娘手脚极利落,很快就煮好菜喊两人吃饭。

    桌上的菜一共五个,三荤一素一汤,肉都是大块大块的。吴师娘拿着沈歌的碗给他盛汤,“歌儿,你可得多喝一点,好好补补。”

    沈歌没想到她还杀了只鸡,忙站起来双手接过,“谢谢师娘,我自个儿来便成。”

    “快吃,莫客气。”吴师娘说着又给沈歌夹了只肥鸡腿,示意他多吃点,一旁的吴秋也没他这待遇。

    沈歌在吴师娘的劝导下照例吃撑了。饭后吴夫子考校沈歌的功课,他看出沈歌这些日子有所退步,心中有些忧愁地嘱咐沈歌多用点心,就算明年不下场也不能把功课丢了。

    沈歌惭愧地应下,又和吴夫子聊了会儿,才背着装了书册和吃食的背篓走出吴夫子家。

    书册是吴夫子给的,吃食则是吴师娘硬塞的。吴师娘战斗力卓绝,沈歌拒绝也无用,次次来都会背一篓东西回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