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宦明 >

第173节

宦明-第173节

小说: 宦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记得下次过来时,捎上‘熏风阁’的猪头肉,那肉的滋味儿不错!”法空提醒杨宁一句。

    “嘿好、好!”杨宁干笑着答应道,与关雷打过招呼,连忙带着岳风等人走了。

    第二日一早,杨宁睡到日上三竿,正与水灵吃“早饭”,皇宫里来了圣旨,宣旨的还是隆庆贴身太监、乾清宫总管李贵,旨意中言明隆庆皇帝要为即将离京的俺答使臣送行,午时在皇宫建极殿设宴,传旨朝中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列席作陪,并特意传召杨宁参加。

    能够参加此次设宴,内监中也只有杨宁获此殊荣,就连孟通和冯保都没机会列席。像这样宴请番邦使臣的国宴,按规矩内宦官员是没资格参加的,但杨宁却是在出使草原、与俺答和谈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隆庆特旨,特召杨宁列席参加,这件事情传出去,说不得又有许多人对于杨宁的受宠而又羡又恨,当然也不免有很多人生出向杨宁这边站队的心思,这些却都是杨宁管不着的了。

    经过与俺答使者都善等人的一番长时间拉锯,封贡和谈的事情在前日终于谈妥了,共达成了八项条款,其中主要条款有:俺答部向大明称臣纳贡,大明封俺答为“顺义王”,其手下部落将领等皆按等级分授都督、都督同知、将军等官衔,并赐其所居住城池库河屯城更名为“归化城”;在大同关外、草原边处开设马市,与俺答部交易铁k盐、马匹等物;双方互迁边民,结镇而居,准许两族百姓通婚等。

    这些主要和谈事项,可是杨宁与张居正私下里商量多次的,其中在杨宁看来,最关键的就在于最后互市与通婚一条,有了这两条,两族百姓逐渐实现融合互利,以后想起战争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了。

    杨宁倒是挺佩服俺答左相都善的,这老家伙不愧是只老狐狸,在形势如此不利的情况下,还敢将谈判拖了这么久,并竭力为自己部族争取最大的利益,这次谈判达成的条款,俺答部的损失最终只在于名誉上的俯称臣和每年象征交给大明的贡品,因此都善一行人都十分满意,而张居正与杨宁却是更满意,有互市与迁民通婚这两项,长远展下去,这老家伙便知道最终是谁占了便宜!

    送行宴设在皇宫之内建极殿,这建极殿乃是明朝历代皇帝举行盛大仪式及庆典的地方,比如说册立皇后、太子,宴请番邦使者、逢除夕、仲秋等佳节赐宴王公大臣等等。

    接了圣旨,换过一身正式内监官服,杨宁便坐轿进了宫。

    建极殿的大殿里,此刻已是百官满座、人声鼎沸,几百张案几摆了开来,上面摆满了金碗银勺等奢华器具,尚膳监的小太监穿梭其中,将各种珍馐佳酿如流水般呈了上来。

    望着眼前的壮观奢华场面,杨宁心里不禁涌上了一阵深深的无力感,自己前些时日累**累活、费劲了心思地募捐银两赈济灾民,可看看眼前这奢华景象,这一顿饭吃下了不知又要花掉几千几万两白花花的银子了,真是让人不得不生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骨”的感慨啊!都说如今朝廷府库空虚、财力匮乏,可看隆庆随随便便便自自己的“内帑”里拿出了五万两白银,再观眼前这奢华之极的宴席用度,真不知道这如今的大明是真穷还是假穷了!

第二百二十三章 抗倭名将() 
此时,都善等人还没到,隆庆皇帝的龙椅主位更是空着,杨宁迈进大殿,正被眼前各式各样的官袍晃花了眼的时候,张居正已是领着几位文武官员迎了上来。

    “杨公公,刚才与几位大人还说你呢,便看到你到了,快快里面请,你的位子已经安排好了!”张居正笑容满面地道,俺答封贡和谈的事情终于经他的不懈努力完成,看得出他的心情很不错!

    “多谢阁老!”杨宁拱手施礼道,目光却望向了张居正身后的几名文武官员,几名文官中杨宁只有一位认识,便是自草原归京时,在朝堂大殿上因自己的封赏问题为自己说话的姓王的二品大员,另几位文官杨宁却是不认识,但想必也是张居正一系的官员。

    引起杨宁主意的是一位穿着麒麟补服的正一品中年武将,此人生得中等身材、面色有些黝黑,长相也并不十分威猛,只是随随便便站在张居正一旁,但却给人一种久经风霜岁月的冷静睿智、一种不怒自威的沉稳气势,浑身上下更隐隐透出一股浓浓的彪悍杀伐之气,让人觉之不由心中暗惊。

    张居正见杨宁目光望向身后官员,立刻笑道:“还未给各位介绍,诸位,这位是司礼监杨公公,近**接连为咱们大明办了几件大事,不用本辅介绍,各位想必也都认识他吧?”

    几个文官纷纷微笑点头,只有那中年武将面露赞叹之色道:“常听阁老提及杨公公虽然年纪轻轻,但先后监军宁夏平叛、出使草原和谈、以及募捐赈济灾民,为我大明立下不世之功,今日一见,杨公公果然是英雄年少啊!”

    “将军过奖了!”杨宁急忙谦虚道,虽然不认识这中年将领,但此人谈吐文雅,气度不俗,让杨宁不敢怠慢。

    “哈哈,元敬兄,还是让本辅为你们介绍吧!杨公公,这位将军就是我朝大名鼎鼎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戚将军,如今已由南方调回,以五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衔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宜,并任三镇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等地!戚将军能征善战、威名赫赫,可绝对是我大明朝的中流砥柱啊!”

    戚继光!

    眼前这位中年将军竟然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杨宁深为崇拜的历史人物之一,杨宁一直知道戚继光是生活在在这个年代的,也不是没想过会有一天见到此人,但他却真真没想到,竟在今天意外有幸见到了这位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此刻杨宁心里的激动是可想而知。

    “戚将军,请恕小子眼拙,将军的威名小子可是仰慕已久的,今日得见将军,杨宁实在是三生有幸,将军天纵奇才、用兵如神,打得那些倭寇**屁滚**流,保我大明海疆安宁,您才是真正为我大明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请——,请受小子一拜!”杨宁目光热切而崇敬,毫不吝啬赞美之词,说到最后,他竟真的拱手躬身下去,对戚继光深施一礼。

    对于杨宁突然间表现出的如此热情,张居正和其他几个文官都很是意外,要知道,明朝向来是重文不重武的,尤其是在明朝后期,在历代皇帝的心目中,通常是内监排位,文官其次,而武官则是最不受重视的,因此,即便戚继光立下的功劳再大,可杨宁却是如今内监炙手可热的人物,对戚继光表现的如此谦恭、甚至有些刻意交好的味道,实在是有些违背常理了。

    “公公千万不可!”戚继光脸上微有些动容,随即急忙跨前一步,一双有力的大手扶住了杨宁,“公公,这可如何使得,末将保家卫国、驱逐倭寇,那只是做了份内之事罢了,公公如此赞誉,末将实在是不敢当!”

    被戚继光拦着,杨宁就感觉被两支虎钳夹住了一般,再也拜不下去,只好作罢,听得戚继光如此说却是立刻正色道:“将军也不必谦虚,说句毫不客气地话,这满朝武臣当中,若是将军都当不起小子这赞誉,那就没人能当得起了,哦,当然,还有一位俞大猷将军,那也是深为小子所钦佩的!”

    戚继光深深望了杨宁一眼,顿了片刻才感叹道:“俞老将军一生南征北战,为我大明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已是将近古稀之年,却仍在广西前线剿灭僮民叛乱,末将微薄功劳,如何敢与老将军相提并论!若是老将军知道杨公公对他有如此高之评价,必定会很欣慰的!”

    杨宁能听出戚继光话里隐含的一丝辛酸之意,却也知道原因为何,个中情由他曾经听张居正提到过。

    如今两广总督李延,乃是内阁辅高拱的门人,此人志大才疏、任职无方,偏又心胸狭窄、嫉妒贤能,对于当时以总兵官身份提调闽浙粤三省军务的抗倭功臣戚继光,使得后者在倭寇靖平之后、于隆庆二年由前线调至了蓟镇,堂堂名将从此干起了后方练兵的差事。

    近些日子,广西僮民巨盗韦银豹、黄朝猛二人率僮民**,杀人越货、为恶一方,闹得整个广西鸡犬不宁,朝廷调派福建总兵俞大猷任广西总兵,负责进剿事宜。

    初期,俞大猷用兵如神、进展迅,眼看就要打进韦银豹的老巢——荔波县城,谁料,关键时刻又是这李延从中作梗,他生怕俞大猷立功,于是便多方掣肘,克扣军饷及故意延误粮草运送,致使俞大猷的人马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最终不得不原路撤军退守,致使剿匪之事功亏一篑。

    事后,朝廷追究战败责任,这李延又抢先下手,上折子**俞大猷老而昏聩、延误军机,致使剿匪失败。

    本来,内阁次辅张居正,以及朝中老臣、兵部尚书杨博和左都御史葛守礼等人尽皆知道此事谁是谁非,一直认为若不撤掉李延两广总督的职务、另委贤能,平定广西叛乱一事便绝无成功的可能,长期拖下去,也必又将成为朝廷的一个大包袱。但是,就因了这李延乃是高拱的门生,高拱执意不肯撤掉李延,并认为剿匪不力乃是俞大猷老迈昏聩所致。

    近来这几日,以高拱和张居正为的两派官员正在为此事闹得不可开交,总也争不出个结果,双方正在僵持着。

    也正因了这个缘由,戚继光才有如此一番感慨。

    对于戚继光与俞大猷的遭遇,杨宁是深感愤怒的,高拱一伙人,只知道拉帮结派、排挤贤臣良将,却丝毫不考虑朝廷的安定大局,更不顾忌百姓的**活,实在是让人切齿痛恨,杨宁心里再一次暗下决心,如今即便奈何高拱不得,但待万历继了位,说什么也要帮着张居正把这高胡子赶下台去,没有了此人的掣肘,张居正的**主张才能得到施展,大明朝才能够得到中兴。

    与戚继光说完话,张居正又为杨宁介绍了另外几位官员,其中那位姓王的二品大臣,却是如今六部里的刑部尚书王国光,乃是张居正一派的主要官员,同时也是张居正的“准亲家”,其大女儿已与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订了亲。

    说起来,杨宁几次去张居正家,却还真从来没机会见一见张居正的这个大儿子。

    众人寒暄完,杨宁便随着张居正进了大殿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目光四顾间,他便看到了久未见面的高拱,在他一旁坐着的竟然是张四维,此时的高胡子阴沉着个脸,看得出心情相当不好,而一旁的张四维则是低眉塌眼,也是一副**不**活不活的样子。

    杨宁自然知道这二人为何是这副模样,心里不由暗暗好笑,张居正顺着杨宁的目光望去,见高拱与张四维的模样,不由也是对着杨宁会心一笑,投过一个赞许的眼神,自是赞他帮忙出的将张四维弄出内阁的好主意。

    此时,有资格出席此次宴席的文武官员基本已经到齐,文臣方面,三司六部大九卿中,杨宁如今也就认识了个礼部尚书吕调阳和刑部尚书王国光,其他之人却不认识,于是,张居正便在一旁为其指点介绍,趁此机会,杨宁终于也见识到了如今大明朝堂之上的这些个主要人物。

    内阁阁臣中,高拱兼任吏部尚书,高仪称病未来。

    兵部尚书杨博,乃是一位两鬓斑白、一脸正气的老臣。

    左都御史葛守礼与其年龄、形象也差不多。

    还有一位更老的是工部尚书朱衡,这位年龄已过花甲,但看似精神却依然矍铄。

    户部尚书张本直,乃是一个白白胖胖的中年人,一看便是多年养尊处优的人物,想必在这朝廷炙手可热的肥缺上没少捞银子。此时已得知此人涉嫌**黄河水灾赈灾银的杨宁忍不住心里想到。

    至于大九卿剩下的两位——通政司使李继春与大理寺卿刘思问,各部的左右侍郎,以及小九卿及其他有资格参加此次宴席的官员,杨宁便不怎么注意了,说实话官员太多,他也注意不过来了,只是对翰林院掌院学士丁世陶多注意了几眼,也是因了文千石曾与他提起过此人的缘故。

    武臣方面,多是领了五军都督府和各京营、锦衣卫等都督职位的各国公侯爷、显贵将军等,至于身具总兵官衔的,也就戚继光一人,还是因了他正好奉命到京述职,才赶上这个机会。

    三大国公中,定国公徐文壁,授太师,领右军都督府,k乃是大明开国功臣徐达之后;成国公朱希忠,受封太子太师,领后军都督府,乃开国功臣朱能之后;英国公张溶是,受封太子太保,领左军都督府,乃是张玉之后。

    这三人望之便都是老成持重之辈,只有那张溶,望向杨宁的目光里多有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