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盛唐余烬 >

第142节

盛唐余烬-第142节

小说: 盛唐余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章 乱子() 
    毗沙都督府下辖十州,新复州便是其中之一,当然这是专门用于边地异族的羁靡制度,与寻常的内地州府有着本质区别。

    对于安西镇来说,实行的是一种半羁靡制度,意即除了新复州这个普遍的行政单位,还有与之平级的军镇,也就是皮山镇。

    实际上,它比前方一百五十里处的胡弩镇还要小上一些,驻军不过数百,只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堡垒而已。

    因此,当王惟良带着不到两千的北庭骑军,经过连续不断地昼夜兼程,终于赶到时,没有人再想去挤那种又小又黑的石头屋子。

    “不进城了,就在这里歇下,哪处屋子最大,带某去。”

    王惟良带着一肚子的火气,哪里还顾得了许多,再加之后头的大队骑军,让毫无靠山的本镇镇将只能依从,否则这些大兵还不定会做出什么来,所谓兵过如匪,不外如是。

    于是,原本安宁的集市、村庄一下子变得鸡飞狗跳,这些骑军毫不客气地驱马而入,占据了原本属于百姓的屋子,王惟良则在镇将与当地富户的陪同下,来到了其中最大的一处,早有亲军一脚踢开门,从两边闯了进去。

    那些还没有来得及跑出去的女眷,被这些不速之客吓坏了,王惟良在一个容貌娇好的年轻女子身上转了转,朝她勾勾手。

    “就是她了,随某进屋。”

    “不可啊,她是良家。”镇将吃了一惊,连连恳求:“此家在国中有些势力,闹出来不是好收拾的,使君切切三思。”

    “思个屁,老子看上的就是良家,难道这里还有粉头不成?”

    王惟良二话不说,上前抱起女子,不顾她的哭闹捶打,扛着就往当中的屋子里走,陪他过来的那些人不由得面面相觑,人人都是敢怒而不敢言,没有一个人敢于上前拦住。

    上行下效,整个新复州乱成了一团,到处响起了打骂哭喊之声,几个于阗百姓装束的男子,相互看了一眼,无不是怒火中烧。

    “怎么办?他们人太多了。”

    “分两路,一路去往镇守府,报知府中参军,一路回报预郎君,请他定夺,速度要快,这帮狗日的,或许明日就会离开。”

    为首的男子冷静地答道,在他的指令下,两骑分别驰向了相反的方向,他自己则带着余下的人,跳下马,悄悄地朝着前方摸过去。

    刘稷得到消息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夜里,这个意外的发现,让他完全没有想到,要知道,于阗是个蕃国,并不是普通的州府,这个王惟良还是真是胆大包天啊,难怪会在真实的历史上,悍然起兵做乱。

    可问题是,事情闹得太大了,甚至已经不可收拾,让得到消息的二人都有些不敢相信。

    “你是故意激怒他的?”这件事怎么看怎么像是阴谋,结合在战事中的表现,不由得杨预不疑心。

    “故意不假,可事情终归是他自己惹出来的。”刘稷坦然相告,人在生气的时候,往往会失去理智,他自己深有体会。

    “近两千骑,这要如何是好?”

    “你老子估摸着还要几天才会返来,国中兵马,只有于阗国兵可用,他们会动吗?”

    杨预不太肯定地答道:“尉迟胜心向大唐,就怕他会隐忍,毕竟两军之前曾共同对敌。”

    杨预的顾虑正是他的担忧所在,尉迟胜在安史之乱时,毫不犹豫地举全国之兵入援,在长安城一直住到死,连国王都不做了,让他突然对不久前的同僚刀兵相向,怕是不太可能。

    “你意欲如何?”

    “事情已然出了,只能尽力去解决,你都是这样想了,那王惟良只怕也是一样的心思,镇军未还,国兵不动,咱们人数又少,他才会有恃无恐,等到事情过去,天子会这点小事,破坏大生的兴致么?”

    “那便拿他无法了?”杨预狠狠地一拳砸到桌子上,“砰砰”作响。

    “你去集结各地守军,能召集多少就召集多少,把这里的人全都拉上,先造出声势再说。”

    刘稷的话让他一惊,这是要往大里闹啊。

    “胡弩镇只有八百守军,各处的屯、堡、戍所凑一凑,一两千人还是有的,他们并未历战,可怎么敌得过近两千精骑?”

    “那就要另想法子了。”

    刘稷神神秘秘地样子,引起了他的好奇,这种表情,跟当日在大勃律刺探,在迦毘耶罗城下,在贡塘城中,在臧河之滨,在逻些城外,一模一样。

    毗沙都督府位于于阗国都,城中一处极大的建筑群,与唐人的镇守使府遥遥相对,大致上是分管民事、政务,当然,出了什么纠纷,也会第一时间递到这里来。

    世袭都督尉迟胜的心情极好,不仅是因为唐人此次征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他做为辅军,肯定少不了一份恩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心爱的女儿回来了。

    自从接到诏命出征,一晃就是大半年没见,而后战事结束,他率兵班师,自家小弟也带着侄女从河西返回,两人几乎是前后脚进的城。

    “我一走,你们就坐不住了,咱们这于阗国,就那么不堪,让你一天也呆不下去?”

    尉迟曜自小被他当成儿子养,辈份上却是一样的,虽然有时候也会严厉管教,不过大多数时候,还是疼爱居多,从来都是言笑不忌的。

    “休说我,你一走大半年,谁耐烦理会那些琐事,我要呆在这府里,只会添乱,索性出去走一走,他们心里不知道多得意呢,现在不是一切如常么?”

    “你呀,总有歪理。”

    尉迟胜哭笑不得地摇摇头,朝着女儿一招手。

    “儿见过阿耶。”尉迟伽罗上前蹲身行了一礼。

    “见过你姑婆了,她近况如何?”

    少女轻声细语地答道:“一切无恙,有劳父亲挂心。”

    “那就好,你如今也大了,应当。。。。。。”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尉迟曜不耐烦地打断了:“听闻这一次,那个什么五郎立了头功?”

    尉迟胜明知他是有意转换话题,也没有生气,将军报上写的情况向他们介绍了一遍,由于距离的原因,当时他们并没有前往逻些城,因此也不曾亲眼看到,不过军报里的那些话,已经足够了。

    不知不觉,少女听得心驰神往,让他不禁有些奇怪。

    “这次回军,他多半会走咱们这里,到时候你们自问他便是。”

    听到这话,叔侄二人都有些兴奋,恨不能马上去路上瞧瞧,人是不是已经到了。

    只是这种好心情,没过多久,就被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给打破了。

    几个人的脸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犹其是尉迟胜。

第五章 做主() 
    

    军纪这个东西,一直到后世的二十一世纪,都有些说不清道不明,因为它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士气是看不见摸不着,军纪严明士气高昂,说明这支队伍很有战斗力,但是军纪严明与士气高昂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相反,在八世纪,越是战斗力强的,军纪往往越不怎么样。

    历史上,近三百年以后的南宋,被后世津津乐道的岳家军,有一句很著名的口号。

    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

    这支军队就是以军纪过硬而著称的,与二十世纪那支著名的人民军队,有着异曲同工之效,而后者的口号变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无论这些口号的含义是什么,都可以用三个字来总结,那就是不扰民。

    如果说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才能做到不扰民,那么普遍存在的情况就是,大部分的队伍,是扰民的,只是情况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他们饿了是会掳掠的,受凉了是会拆屋子的。

    北庭兵马是客军,与本地的百姓没有关系,因此,在行事上就更为乖张些,这一点尉迟胜早有心理准备,唯一能减少这种事情发生的做法,只有满足他们的要求,希望他们吃饱喝足了,能圆润地离开,或者说不好意思再去抢百姓。

    “让我去吧。”

    尉迟曜开口打破了这份沉寂:“怎么说我也是王弟,督府留后,身份和职位都合适,与他们交涉,万一不顺利,你再出面转寰便是。”

    这倒是个法子,只不过,尉迟胜有些不放心的是他的性子,事情不小,受害者都是自家民众,他若是不能冷静以对,到时候搞砸了,还不如不去。

    “你就放心吧,我有分寸的。”尉迟曜知道他的顾虑,宽慰道。

    “也罢,你总要历练一番,带上我的卫队,好好说,如果说不通,先撤回来,不要硬顶,硬来只会吃亏。”

    尉迟曜摆摆手,起身走向门口,坐在一旁的伽罗想要悄悄地溜走,刚刚挪动腿,就被一道严厉的目光给盯住了。

    “儿去与阿娘请安。”

    “嗯。”

    尉迟胜从鼻子里发出一个声音,少女慢慢地退出大堂,外头已经在整军准备出发了,她犹豫了一会儿,小心地朝身后看了看,偷偷地贴着墙根往外溜。

    大堂上只剩了一人,此时的他,根本没有闲心去考虑小儿女的心思,事情有些蹊跷,他不得不多想上一层,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于阗国出了什么丑事,哪怕自己占理,也是给长安添堵啊,

    “镇守府那边,怎么说?”方才来报信的,正是从府中来,听他一问,立刻答话。

    “老使君还没有入境,怕是赶不及了。”

    那事情就只能落到自己的头上,尉迟胜再无半分侥幸,一迭声地吩咐下去。

    “打开府库,多备些钱粮,不够的,去府里寻一寻,好歹先把这一关过了。”

    没等属下离去,又补充了一句:“将城里所有的女娼都招来,就说是府中有宴请,她们的缠头钱,府里全包了,任何人不得借故推托,否则就不要在这于阗国讨生活。”

    属下微微一愣,随即拱手作礼,领命而去。

    皮山镇的镇将,同样派出了使者,剩下的只有等待,这一等就是一天,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到来的,并不是于阗**或是镇军,而且打着安西戍军旗号的乾坑戍将士,以及前方胡弩镇的守军,他认得的除了镇将王滔,还有老使君的亲子。

    “预郎君,使君回来了?”杨预的出现,当然会让他以为,镇军已经返来,不曾想,对方却是摇摇头。

    “你这里有多少人可用?”

    杨预接下来的话,让他感到了不安:“在下这里只有四百人,皆是新到的长征健儿,从未上过阵。”

    “拿得到刀枪就成,去叫人吧。”

    杨预的口气根本不容他置疑,镇将不得不求助似地看了一眼王滔,后者给了他一个照办的眼神,才犹豫不决地走了出去。

    其实这件事情,杨预自己也没有底,刘稷比他们要快上许多,这会子到了哪里,谁也不清楚,乾坑戍的大多数人都在这里,由张无价这个老成的戍副领着,许光景等人却不知去向,他忍不住多问上一句。

    “五郎倒底意欲何为?”

    “只说到时候就知道了,实不相瞒,某也是一头雾水。”

    张无价摇摇头,他们之所以会晚上一些,是因为要收拢周围各处的驻军,就连烽燧里那些几人到十几人的军士也不曾放过,再加上胡弩镇原有的八百人,好歹也凑出了一千多人的队伍,看上去,颇有些模样。

    可是在他这个老行伍看来,这样的队伍,也只比百姓临时组成的好上一点,真正见阵,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对方可是有近两千精骑,参加过与吐蕃人的多场血战,他们可以瞧不起王惟良的人品,但是绝不会低估他的战力,没有两下子,又怎么可能会被程疯子挑中,护送钦使前往吐蕃呢。

    刘稷在走之前,给他的交待是尽量收拢军士,做出一付大张旗鼓的模样,等到皮山镇的人全数到齐,这支队伍已经扩大到了一千五百多人,各种各样的旗帜,表明他们的所属,好在人人都有衣甲,倒是一付边军的模样。

    在这期间,杨预一直带着他仅余的那五骑,在城下巡弋,因为新复州离着皮山镇,只有一步之遥,对方若是有所戒备,只需要派几个巡骑就能知道,可是据他观察,这伙人不知道是不是太过大意,还是以为已经回到了自家的地盘,根本连个巡哨都懒得安排,全都进去寻欢做乐了。

    此时,城下已经聚集了许多被赶出来的于阗百姓,有认得他的人,无不是大哭着上前来相告,种种恶行,听在杨预的耳中,只觉得胸闷欲裂,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人群,他突然间有了一个念头。

    “咱们于阗人,受了欺负,没有不还手的理,想让某与你们做主,就拿出男子的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